2024.04.22

2024-03春至四九城,北京

编辑
天数:7 天 时间:3 月 和谁:夫妻
行程单

第一天行程,到达北京。住宿,光耀公寓。

第二天行程,国子监街,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五道营胡同,北锣鼓巷,南锣鼓巷,烟袋斜街,什剎海,恭王府博物馆。住宿,光耀公寓。

第三天行程,东四胡同群,金鱼胡同,王府井商业街,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住宿,光耀公寓。

第四天行程,故宫博物院,北海公园,南锣鼓巷。住宿,光耀公寓。

第五天行程,天安门广场,中国国家博物馆,前门大街,大栅栏商业街。住宿,光耀公寓。

第六天行程,颐和园。住宿,光耀公寓。

第七天行程,圆明园遗址公园,清华大学。住宿,光耀公寓。

第八天行程,离开北京

北京的春天时一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每一砖每一瓦都述说着故事。我们游走于阳光明媚的一周,光照亮了每一个角落,却还是射不穿所有的朦胧。

第一天

由于是第一天傍晚的航班才飞往北京,我们下午茶过后的时间就到达香港国际机场,享受银行信用卡附赠的贵宾室服务,休息和视作享用晚餐,所以中国国际航空的飞机餐味道,我们都不太关注了,因为已经喝足吃饱了。不过对比了一下回程之时的国泰航空,国航的整体水准的确有待全方位的提升,从机上娱乐,餐食,飞行平稳度,服务连贯性等方面都有一些差距。航线遇上了华南地区的超强对流云层,导致要绕行一大段,航程几乎前大半程的安全带指示灯都没有停息过,机身也比较颠婆,直到接近郑州,才变得比较平稳,整个航程用时比预计多了近半小时。而回程时,广东地区都笼罩在了强对流天气之下,临近降落时,飞机下降到700米海拔左右才脱离厚实的云层下沿,即便如此,回程航班的平稳度比去程航班还是舒适很多。

从T3航站楼出来都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了,幸好子夜的北京已经不堵车了,比较顺利到达我们租住的公寓,和先行到达的家人们汇合了,公寓整体还算可以,各种设施都齐全,不过房间略小,相反客厅和饭厅面积太大了,隔音也有待加强,不过一间公寓就可以住下同行的家人们,地理位置便捷,距离地铁站不远,旁边建筑物的底商几乎全是餐饮,个人觉得性价比很不错了,也方便和家人们每天一起的出行和晚上回来的聚会。

第二天

第二天一早起来,北京城的上空略微有点灰黄,公寓附近简单的早餐之后,开始今天的胡同行程,这时天空的蓝基本占据了主导位置。北京的地铁还是比较方便的,公寓前往大部分市区内景点都是三十分钟以内,从雍和宫站出来不远就是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其实包含着两座历史建筑。

孔庙

孔庙占地22000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前院东面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两侧排列着198座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大成门外有乾隆石鼓和与之有关的两座清代石碑。中院的主要建筑为东西庑和13座御碑亭;后院崇圣祠独立成院,集合成北京孔庙完整的古建筑群体。

国子监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或许是我们来得比较早,整座博物馆游客都不算多,游览起来觉得挺休闲自在,不用在人头攒动之间寻找景致,只是对于来自于南蛮之地的我们,这里的教化或许太过深奥了。

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元时已然形成。明时称“国子监孔庙”。清时称成贤街。民国以后称国子监。国子监街多平房民居,保存着旧京街巷风貌。国子监街是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楼,东西街口各一座,额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题“国子监”。

五道营胡同

离开游人渐长的国子监街,走到五道营胡同,这条胡同有大量的特色小店,但是也保留了一些胡同的特色,相对几乎充盈各种商店的南锣鼓巷,这里的融合似乎更有烟火气。据资料记载,徐达攻占元大都后,看大都北城较为偏僻,就在五道营的北侧筑起了一道土城垣,旨在抵御被逐出京城的元朝残余部队的反攻。后来,这道城垣就成了北京城北部的边界,被称作“武德卫营”。清朝,满族旗人们按照“武德”的发音将其改名为“五道营”。乾隆之后,这里基本形成了胡同的样貌。尽管当时胡同北侧还只有少量房屋,且以兵营为主,但南侧已经有了较为密集的民宅。五道营胡同慢慢演变成一条富有文化气息的文艺胡同。由于古迹风貌保持良好,环境条件舒适宜人,不少人选择在此落户开店。不论是清新淡雅的素食餐厅,多样化的创意小店,又或是宁静的咖啡馆及精致的手工艺作品馆,在这里随处可见。沿着北二环城市公园的绿化带向西走,偶尔出现的柳枝会令人觉得犹如置身江南水镇。

北锣鼓巷

之后转入北锣鼓巷向南,这里换成商业的店面不多,偶尔出现的店家可能有更多的心机去捕抓为数不多经过这里的客人,可惜这里相对的宁静环境被不时出没的车辆打破了,特别是神出鬼没的电动车。

南锣鼓巷

相隔一条不宽的鼓楼东大街,就似乎将涌动的人潮限制在了南锣鼓巷,南北两条巷,人流天差地别。南锣鼓巷虽然还有一些民居,但是几乎都被商铺淹没了,只留着一个小小的门口,和游人止步的贴纸,彰显着依旧的功能。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中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然而一个拐角到旁边的胡同,人流又随之散去,我们穿过帽儿胡同,前往什剎海,明明两个地方都是人流密集的,但是中间的胡同却都只有三两行人。北京的胡同存在太久,很多都承载过不少的历史,随便一条胡同都可能藏着某个名人故居,只是这些已经都成了新的民居,除了一些特别著名的居所外会有说明,很多都只会和游人擦身而过。

烟袋斜街

走到什刹海地铁站附近,偶遇敕建火德真君庙外有数棵盛开的玉兰,庙墙之内的香火自然鼎盛,而这片墙外的花朵一样茂盛。穿过短短的烟袋斜巷和银锭桥,总需要花费些从人群中腾挪的力气。烟袋斜街东起地安门外大街,为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32米。据说,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中。由于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户一户开起了烟袋铺。除此之外,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以“烟袋”命名斜街,真可谓名副其实。

南官房胡同

然而一旦进入南官房胡同,人流又散去了,这一条长长的胡同,略有蜿蜒,房屋错落,偶尔出现在路边闲聊家常的大爷大妈,如果除去路边的汽车,似乎就可以梦回数百年前生活时代。南官房胡同足有600米,这在老北京胡同里算是大部头了。其西端连接恭王府,东端直通什刹海边,游人较多。官房,是官府为官员所建。清代很多江南官吏进京上任,朝廷就为他们安排了什刹海边的南官房等地居住。然而离开这条胡同之时,人声又鼎沸了,还在恭王府外的道路上就已经聚集了大量的游人,连带这里的餐厅都是热闹的。

庆丰包子铺
恭王府

恭王府的历任主人都很有话题性,名声最响的两任主人分别是清朝中后期的重臣,只是他们两人的名字,估计就足够引来游人无数。恭王府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什刹海西南角,作为清朝亲王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清致素雅的风韵,也是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欣的起居处。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精品之作当属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断,为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府邸最深处横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东西长达156米,后墙共开88扇窗户,内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花园名为“ 朗润园或萃锦园”,俗称恭王府花园。与府邸相呼应,花园也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拱形石门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书“福”字碑为中心,前有独乐峰、蝠池,后有绿天小隐、蝠厅,布局令人回味无穷。“ 一座恭王府, 半部清代史”。从乾隆朝的和珅宅第,到嘉庆朝的庆郡王府,再到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朝的恭亲王府,恭王府走过了100多年的风雨历程,同时也见证了历史的沧桑。除了建筑和后花园的各种特色,春天的北京也被不少花儿点缀着,可惜很多室内空间都没有对外开放,还是未能一探究竟。

什刹海

离开之时天色尚早,沿着湖边走回什刹海地铁站附近,沿途的柳絮和湖水组成了一片江南景致。什刹海,是北京市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市中心城区西城区,毗邻北京城中轴线。水域面积33.6万平方米,与中南海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北京城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及临近地区,与“前三海”相呼应,俗称“后三海”。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为燕京胜景之一。

局气

局气成为了我们这次北京行程的第一家正餐餐厅。精品烤鸭,鸭皮比较厚而且连脂肪也酥化了,只吃几块还是比较有特色,但是吃多了会觉得腻,鸭肉部分没多少调味,肉本身的味道也一般;鸭架做的汤一般,略淡,缺失了肉带来的甜味,汤色也不太浓稠;师爷宫保鸡丁和一般的宫保鸡丁味道不一样,将麻辣换成了酸甜口的,有点不太适合我们的口味,不过花生都是新鲜酥脆的;局气炒饭,倒酒点火的仪式很吸睛,紫米炒饭还带着一定的湿润,酒香和炒饭配料的香气混合,自然就会增加食欲;富贵鸭四宝,其实是水煮的内脏,鸭血做得很鲜嫩,麻辣的底料也更加能突出其口感;雪菜腊八蒜炒肥肠,肥肠略微过火了,口感稍稍有点硬,腊八蒜的口味很特殊,受到接受吃蒜的家人们的一致好评。整体菜品的份量很足,品质也算不差,价格还是划算,毕竟如此热闹的旅游区,没有降质涨价就是很好的水平了。

荷花市场

晚餐,吃得太撑了,继续沿着湖边走走夜幕下的荷花市场,感觉这一片是重新改造还没有多少店铺进驻,不过这里刚好有巨型龙灯,人流虽然比烟袋斜街少,也算聚集了一些人气,春夜的晚风依旧带着清冷,吹拂之下,临湖而观,和日照之时,又是另一种风情。

第三天

昨天的晴朗蓝天一夜之间就消失了,第三天的天空一直都是灰白的,似乎失去了颜色。

东四胡同

周一的北京,大部分博物馆都是闭馆的,那就先继续我们探索北京胡同的旅途。东四附近的胡同群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几乎每一条都藏著名人故居。就连街边巷口的胡同墙体上,也到处都能看到明显的岁月痕迹。真是一不小心就与历史擦肩而过。东四胡同群,保留了北京胡同最完整的传统居住区。其中东四三条到八条是在元代格局上发展形成的,街巷严格遵循大街24步、小巷12步的规制建造,街区内胡同排列整齐,四合院布局规整,显现了完整的“鱼骨”式的胡同肌理。历经元、明、清多个朝代至今,90%以上的胡同肌理依然保存完好。这里的胡同没有了南锣鼓巷的商业喧嚣,多了活在胡同里的普通居民,可惜绝大多数不能步入,无法探知真实的生活状态。不过还是可以从开放的东四胡同博物馆,通过整修之后的四合院略微感受这里的人文气息,还有居委会所在的四合院和几家改做成特色酒店的四合院,感受不同于博物馆的风格。

东四胡同博物馆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三进三出,古色古香。进门,就灰色的影壁墙,传统的院落,影壁是必不可少的,不但遮挡着各种目光,无形中也增加了威严。在东四胡同博物馆里几件不锈钢装置颇为醒目,前院和正院之间横跨着一道,像彩虹一样的不锈钢长拱梁,拱梁的一头儿落在垂花门旁,另一头儿落在正房的左前方,两端落地处都做了方形水池,名叫月影,造型是根据浑天仪的元素设计,也将一进院和二进院连接起来,意思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纽带。后院安放着一个不锈钢大圆球,高抛光的镜面映照出周围的环境,这个装置名字叫做星天。前院西侧还有座不锈钢镜面方屋,屋内四壁屋顶铺以高抛光不锈钢,从屋顶上还悬挂下无数片瓦片,其实每一串只有一片是真瓦,其余的皆为亚克力做的假瓦,单人在这个屋内,会有一种古今穿越之感。

每条胡同虽然看起来不长,走起来却是耗费些腿脚的。不是在胡同中生活的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感受真实的情形,无论是以前的高门大户还是今天的平头百姓,一切都只能是我们基于所见所闻的臆想。胡同可以作为北京的肌理,存在这么久,肯定有其过人之处。

宝瑞门钉肉饼店

在东四胡同群游走之间,遇上宝瑞门钉肉饼店,煎得香脆的外皮内有着接近乒乓球大小的牛肉馅,肉汁充盈,值得一试,不过外皮略厚,稍微放久一点就会变得太硬,肉馅也略咸,搭配小米粥一起可以均衡一下味道。

稻香村

另外也买了稻香村的糕点,这个作为充斥于北京旅游区的品牌,只能说质量比不上价格,除了偏甜的馅料,外皮起酥也做得一般。

小吊梨汤

之后我们转道金鱼胡同,这里虽然说是胡同,其实已经没有丝毫胡同的味道,由于临近王府井,这条胡同已经改造成了宽阔路面,两旁都是酒店商厦林立,胡同只是一个名字而已了。东四胡同群,流连了比较长的时间,临近下午两点才在王府井吃上午餐,本来想去大董,结果店面装修,改为小吊梨汤,味道和服务都不差,尤其是作为店名的小吊梨汤,清甜滋润,银耳和悉尼配合而成的甜汤,最适合北京这干燥的天气;茉莉烤鸭的鸭皮同样是比较厚而酥脆,但是保留了一些油脂,但是皮略干,鸭肉略有调味,可以吃出一点点肉的甜味,鸭架汤几乎被食材占据过半,汤浓而且肉汤的甜香都能明显的感受到,反倒是汤水略少;梨球果仁虾,用梨肉做成丸子,还是比较少见,吃起来很特别,也很清润,反倒是虾肉显得一般,虽然虾不小,但是没有鲜味;招牌牛肉烩饭,用的是半筋半肉,肉炖得软烂,肉香味都进入了烩饭里面了;京糕乾隆白菜,芝麻酱和醋凉拌大白菜的白菜心,加上山楂条,整体调味不错,酸甜开胃;沙葱炝拌虫草花,沙葱是荒漠、砂地或干旱山坡上的旱生草本植物,口感还算不错;小豆凉糕和豌豆黄,都是清凉爽口的饭后甜点。

王府井

午餐过后,走了一段王府井大街,扩宽的步行街路面,可以走地很舒坦,不过除了各式大型购物中心,似乎没有太多标志性的特色。

奥林匹克公园

之后我们乘坐向北的地铁,去一睹2008年北京奥运的主要场馆,刚从地铁站走出,就已经被桃花林和樱花林吸引而去,所以我们大多时间是沿着龙形水系向南行走。直到天色渐暗才接近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心区,先到大屯路上看看国家体育场的全景,主体建筑是由一系列钢桁架围绕碗状坐席区编制而成的椭圆鸟巢外形,南北长333米、东西宽296米,最高处高69米,独特的造型令其从远处就能察觉其存在。天色依旧灰沉,钢结构的建筑主题和此时的天色类近。继续向南,当我们接近国家体育场的时候,看到了国家游泳中心已经亮灯,便自然被吸引过去了,其场馆外观如同一个冰晶状的立方体,造型简洁。在蓝色的水立方外一番花式拍照后,回头发现鸟巢的灯也亮起了。不得不说,这两个建筑的确是亮灯之后更有特色,夜幕下,一红一蓝的两座大型建筑,相互辉映,而旁边的国家体育馆虽然也有亮灯,但是对比独特造型的另外两个建筑就显得暗淡了。中心区的步行广场地方开阔,入夜之后,风起,更添寒意,直到步入地铁站,身体才稍微回暖。

丰茂烤串

归来已过饭点,尝试一下烤串以温暖一下身体,丰茂烤串。用的是自动烧烤炉,店员也会帮忙烤,整体味道都不错,有师傅不停歇地在穿串,能感受到烤串的新鲜。菠萝牛排串最惊艳,甜酸带着丰富汁水的菠萝间隔着牛肉粒,搭配吃起来真是绝配,菠萝将肉的肥腻中和了不少,而且烤菠萝本身就很好吃;熊猫羊羊肉串,肉质鲜嫩,没有羊膻味。

第四天

第四天的早上,阳光重新回到了北京城的上空,为今天的故宫博物院之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故宫博物院

故宫,作为世界三大宫殿之一。故宫博物院,是一座特殊的博物馆,建立在明清两朝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故宫博物院拥有绝无仅有的独特藏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所在,也是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昔日皇宫禁地那占地112万平方米的重重宫阙,既是收藏明清皇室珍宝的巨大宝库,也是记载明清宫廷历史的鲜活档案。紫禁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真可谓有金城汤池之固。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干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唐朝大明宫含元殿以及宋朝宫殿丹凤门的形制,是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午门分上下两部分,下为墩台,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俗称“明三暗五”。墩台两侧设上下城台的马道。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屋脊两端安有高3.4米的龙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大殿内外饰以成千上万条金龙纹,都是现存古代建筑中绝无仅有的孤例。太和殿前有宽阔的月台,称丹陛。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铜龟、铜鹤,铜鼎。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国祚绵延永久。殿下为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大雨,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保和殿后的云龙阶石是紫禁城乃至我国最大的一块石雕,重达250余吨。我们如今见到的流云立龙图案是在乾隆年间凿去明代原有雕饰后重新雕刻而成的。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自明至清康熙时期,这里都是皇帝居住的正殿。

延禧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延禧宫起火,烧毁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等建筑共25间,仅余宫门。宣统元年(1909年)在延禧宫原址兴工修建一座3层西洋式建筑--水殿。水殿四周浚池,引玉泉山水环绕。隆裕太后题匾额曰“灵沼轩”,俗称“水晶宫”。事实上,该殿所有构架均为铁铸,殿内4根蟠龙纹柱也系铸铁锻造。整座建筑大都以汉白玉砌成,很少用砖,外墙雕花,内墙贴有白色和花色瓷砖。因国库空虚,水晶宫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冬尚未完工,后被迫停建。

九龙壁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皇极门外。壁长29.4m,高3.5m,厚0.45m,是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建宁寿宫时烧造。

皇极殿为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名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一区建筑时,将宁寿宫改称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归政后临朝受贺之所。

慈宁宫位于内廷外西路隆宗门西侧。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是在仁寿宫的故址上,并撤除大善殿而建成。万历年间因灾重建。清沿明制,顺治十年(1653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均加以修葺,将其作为皇太后居住的正宫。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兴工将慈宁宫正殿由单檐改为重檐,并将后寝殿后移,始定今之形制。

我们在故宫博物院刚开放时就赶到午门的入口,游人已经聚集了不少,排了十来分钟才能通过午门,走马观花的看过三大殿、后三宫、东六宫、宁寿宫、珍宝馆、钟表馆、慈宁宫、西六宫、御花园,最后从神武门离开时,已经走了近6小时,走在红墙黄瓦之中,真的会不时生出一入宫门深似海的感觉,特别是走到一些游人较少的地方,仿佛都能体会到那种因为庭院深深深几许而生成出来的抑郁。

北海公园

之后我们前往北海公园,期间当然要打卡一下西北角的角楼,其屋顶依旧是黄琉璃瓦。上层檐为纵横相交四面显山的歇山顶,正脊交叉处置铜鎏金宝顶。檐下施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层檐和二层檐四面各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加垂脊集合在一起的屋顶形式。角楼的屋顶显得层峦叠嶂,整座角楼与城垣倒映在宽阔的护城河上,古朴而威严。

离开故宫博物院不远的北海公园,其园林始建于金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城御苑,园林整体布局采取古典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用挖太液池的泥土堆筑土山,象征蓬莱、瀛洲、方丈等仙山。园内琼华岛是重要的建置和景区。岛上堆叠着自北宋名园艮岳移来的太湖石。它集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庙园林、风景名胜之大成,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成就,代表了中国古典皇家园林最高的造园艺术水平,具有独特的造园艺术风格。北海公园可能最为人熟知的是永安寺内标志性的白塔,毕竟坐落在山顶之上,特别显眼。其实北海公园南门外的团城上,还有一个巨大的玉瓮又称“渎山大玉海”,制作于至元二年(1265年)。口呈椭圆形,通高70公分,周长493公分,重约3500公斤,周身浮雕海龙、海马、海猪、海犀等出没于波涛之中,栩栩如生。另外还有中国现存三座古代九龙壁中的唯一一座是双面壁,是中国琉璃建筑艺术的精华。

丰满楼涮肉馆阳坊分号

当我们看罢北海公园的九龙壁,离开公园北门时,双腿已经不听使唤了,唯一支撑我们行走的,便是好好地吃一顿晚餐,我们选择了北海北附近的丰满楼涮肉馆阳坊分号,餐厅用的的确是传统的炭火铜锅,不过羊肉品质令我们有点失望。清汤锅底基本没有味道,没有下羊尾油之前几乎和清水没区别;精品肥牛基本吃不出肉味;高钙羊肉,有脆骨连着,吃起来口感有趣,但是依旧没有太多羊肉的鲜味;精选腹肋和精选羊肉,肉味略好 ;手切鲜羊肉,涮久了也不会觉得肉老了;黑毛肚,确实很容易就老了;海霸蟹柳,连包装纸都没有去掉,差点就连胶纸一起涮了;山药,怎么煮都不会变软的;大部分的食材都需要靠麻酱搭配味道,食材本身的味道几乎都没有尝到。最好的算是酸梅汤,据说是炖的,看着料很足,和比一般喝到的要稠很多,味道不错。

一顿肉类丰盛的晚餐之后,我们恢复了一些体力,便走走夜晚的南锣鼓巷,入夜之后,人潮略微减少,不过很有特色可以吸引人流的店铺不多,人气高的似乎只有方砖厂69号炸酱面。

第五天

昨天早上的晴朗得到了延续,第五天的早上依旧有这蓝天加持。

天安门广场

早上先到天安门广场走走,这座广场在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拓宽,在广场中央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广场的西侧修建了人民大会堂、东侧修建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侧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转了一圈广场,再到天安门城楼下看看,其坐落在广场的北端。天安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在2000余平方米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基座上,是高10余米的红白墩台,墩台上是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城楼下是碧波粼粼的金水河,河上有5座雕琢精美的汉白玉金水桥。城楼前两对雄健的石狮和挺秀的华表巧妙地相配合,使天安门成为一座完美的建筑艺术杰作。天安门两侧的观礼台前方还会不时有音乐喷泉表演。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天安门广场游走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步向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由之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我们只匆匆看了其中两个基本陈列和三四个专题展览就已经临近闭馆时间了。

古代中国,是博物馆展出的藏品中精品最多的地方,自然也是聚集人流最多的地方,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该陈列以古代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突出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整个B1层,挤满了游人,比较精致或者重要的展品前都是为了一两层的人,不过稍等一会,还是有机会近距离一睹芳容的。

复兴之路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

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窥探中国古代铜冶铸技术的成就和价值。中国古代钱币展,在方寸之间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共同家园,通过展现异彩纷呈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反映生态环境保护是为了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地球。屹立东方,展示中国革命从星火燎原到开国大典的艰难曲折和苦难辉煌,还以情景还原方式展出了一组反映1949年开国大典盛况的馆藏珍贵文物,生动见证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时刻。 

正阳门

离开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时云层已经遮盖了太阳,天空只剩下灰白色,我们前往前门大街。当然途中肯定要看看正阳门,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原名丽正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在线的天安门广场最南端。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

全聚德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上上下下走了一天的疲惫,令我们更希望先补偿一下胃,远远超过了感受这段充满历史的商业街区的兴趣。本来想尝尝四季民福,但是超过两小时的等待时间劝退了我们,转去全聚德。这里食客在等位的时候可以看到专门制作烤鸭的厨房,每一只烤鸭都是现点之后才出炉的。精品烤鸭,最酥脆的几块皮会先上,让我们蘸糖吃,有点类似广东的烧乳猪,但是口感偏酥化,之后会有一小盘专门摆成牡丹花形态给大家拍照用的,其他部分基本都是连皮带肉的,不像之前吃的两家都是皮肉分开的,这样吃起来反而不会太腻,也能吃到鸭肉的味道;鸭架汤可以无限续加,但估计是一大锅的鸭架放在一起一直煮着的,汤色算是奶白,味道也算浓淡适中,但是没有半点鸭架的影子在汤里面,只有几片黄瓜片飘着,总是有点奇怪;芥末鸭掌,完全去骨的鸭掌轻轻沾上一点黄芥末酱,虽然是凉菜,依旧可以提神醒脑,不过芥末酱味道很冲;盐水鸭肝,细腻滑润,基本没有腥味,微甜;火燎鸭心,上菜的时候会再加上烈酒点火烧一下,焦香味足,没有内脏的腥味,吃下之后,鲜味和酒香在口中相互交织,只是酒没有燃烧完全,有一些地方残留的酒味略重,盖过了肉质的鲜味。

前门大街

晚餐后,我们继续走走夜色下的大栅栏和前门大街。前门大街是北京非常著名的商业街。位于京城中轴线。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坛、山川坛的御路,建外城后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民众俗称前门大街。大街长845米,行车道宽20米。两旁充斥着各式商铺。栅栏地处古老北京中心地段,是南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天安门广场以南,前门大街西侧,从东口至西口全长275米。大栅栏兴起于元代,建立于明朝,从清代开始繁盛至今。1900年义和团曾一把火将整条街付之一炬,重建后依旧繁华。大栅栏的由来,要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当时,北京有“宵禁”,为了防止盗贼隐藏在大街小巷之内,由朝廷批准,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栅栏。大栅栏原是廊房四条,因为这条胡同的栅栏制作出色,保留长久,而且又大一些,于是逐渐为京城所瞩目,所以,大栅栏就成为这条胡同的名称了。不少北京老字号的老店都在前门大街和大栅栏,虽然,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以民国初期风貌为基础复原的样式,还是可以略微感受一下当时的繁华。不过前门大街的南段,人流和开门营业的店铺都骤减了,到珠市口几乎没有游人了。

连续几天近三万步的行走,腰腿都有点吃不消了,尝试一下北京的盲人按摩是否可以消除我们的劳累,玉生堂,两个小时的全身加脚底按摩,技师几乎没有停滞,一边按摩还不断和我们聊天,中式的穴位推拿按摩,依旧不会太舒服,不可能像泰式按摩,每次都是不久便被舒缓的手法引导入睡,不过一身疲惫似乎是略微减轻了一些。

第六天

第六天的早上,天又被云层覆盖,即便太阳已经升起多时,也只有一个日影,无法穿透云层打开一点蓝天,午后才终于露出了一点蓝天。

颐和园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新中国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智慧海,是颐和园最高处的一座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建筑外层全部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整座建筑显得色彩鲜艳,富丽堂皇。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从北宫门进门到上山,几乎都是接踵摩肩,智慧海前更是围满了游人。

谐趣园,乾隆十六年(1751)仿江南名园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取名惠山园。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改名谐趣园。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八年(1892)重建。方塘数亩,沿池建有楼、亭、堂、斋、桥、榭等园林建筑,并由三步一回,五步一折的百间游廊相连接,错落相间,步步有景,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这里有很多身穿清宫服饰的人在摄影师指导下拍照,一时仿如梦回清朝。

长廊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后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重建。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共二百七十三间,全长七百二十八米,枋梁上还绘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彩画八千多幅,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长廊中间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依山临水,以排云殿为中心,向东西两边对称地展开,将分布在万寿山前的建筑连成一气。长廊里挤满了游人,几乎无法行走,很多时候,我们都要走到长廊的两侧。

西堤是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从北向南依次筑有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在柳桥和练桥之间为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命名的景明楼。沿堤遍植桃柳,春来柳绿桃红,我们便在这一路上几乎驻足不前,被各色盛开的花朵迷住了。

十七孔桥是一座联拱石桥,东西向,长150米,桥面下宽14.6米,桥面上宽6.56米,高7米,横卧在东堤与南湖岛之间。桥身由十七个发券孔组成,正中一孔最大两侧依次渐小。桥正中额栏上北刻“灵鼍偃月”,南刻“修蝀凌波”。桥栏望柱共62对,望柱柱头雕有石狮540余只,形态各异。桥东西两端有4只石刻靠山兽,威武勇猛,形态生动,是中国皇家园林中现存最长的桥梁。天色渐暗,我们只在桥边看看,无力再进南湖岛了。

整整一天留给颐和园,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正确的决定,不然今天就不能在汹涌的人潮和漫长的步行之间,还能静心欣赏满园春色。足够的时间,才能让我们从北宫门进园,在桥上俯瞰了一下苏州街,从万寿山的北坡上山经过四大部洲,抵达智慧海,向东下山经景福阁、益寿堂,前往谐趣园,向南绕行宫廷区,之后沿着长廊向西并仰望一下佛香阁,经耕织图景区后,穿过西堤,经东堤到达十七孔桥,从新建宫门离开,全程几乎绕了昆明湖一个圈。离开时,夕阳已经完全沉没于远处的玉泉山后。

凑凑火锅

一天的行走,令我们饥肠辘辘,西苑地铁站附近有比较多的餐厅,大多都排着长队,我们在凑凑火锅等了小半个小时,终于可以入座。不过入座之前,我们已经吃了一些自助水果,填充一下空空如也的口腹。自助水果一直都有补充,新鲜,品质也都不错;蘸料里的菌菇酱和XO酱都比较有特色;鸭血豆腐,可以无限续加,鸭血切得大块厚实,辣味不重,只在表面,咬开依旧可以感受到鸭血的鲜滑;豆腐略差,老豆腐的口感没有鸭血滑嫩,豆香味也不算太浓,而且比较吸收了比较多的麻辣味;凤梨沙冰,酸酸甜甜,很是解腻;各种牛羊肉都切得很大片,吃起来很有质感,而且全程基本没有在火锅汤底生成肉沫;肉底下垫着的大白菜比额外点的还好,多点几盘肉就不需要点青菜了;雪糕略差,颗粒感还是比较重,与软雪糕的细腻绵滑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第七天

第七天的早上虽然还是有些薄薄的一层灰色,但是天空的蓝还是可以投射出来。

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遗址公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遗址总面积约352公顷。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代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是清帝常年听政与游憩之御园。盛时的圆明园是“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她既有北方皇家园林的辉煌宏大,又有江南私家园林的清幽雅致;既体现了中式园林的美学境界,又融合了西方园林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万园之园”。咸丰十年(1860),圆明园遭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同治十二年(1873)曾重修,因财力枯竭停工。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战乱中,圆明园的残存建筑遭到彻底毁坏。民国三年(1914)清皇室内务府将圆明园附归颐和园管理。此后,园内遗物长期受权势者的侵吞及多方面的盗窃、损毁,终致沦为废墟。新中国成立后,对圆明园遗址相继采取多种保护措施,使其较完整地保留下来。1956年开始在园内植树绿化,1976年设立遗址专管机构圆明园管理处,开始大规模保护和整修活动。

谐奇趣,乾隆十六年(1751年)秋季竣工,是西洋楼景区第一座欧式建筑。主楼三层,是演奏中西音乐之处。

黄花阵,是仿照欧洲迷宫而建的花园。黄花阵的方阵为南北长方形,阵中心为高台圆基八方西式亭。阵墙总长1600余延长米,墙高约1.2米,镶卍字雕花青砖墙面,也称万花阵。

海晏堂,是西洋楼景区最大的一处园林景观,于乾隆二十四年基本建成。海晏堂正楼朝西,门前左右有弧形叠落式石阶数十级,环抱楼下喷水池。池东高耸一尊蕃花石雕贝壳,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青铜坐像。

大水法,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前后,是一处以喷泉为主体的园林景观,也是西洋楼景区最大的喷泉。

我们从南门进入,经过涵秋馆遗址,看看仙人承露,从三园交界乘坐西洋楼线电瓶车,到达西洋楼景区遗址西口,向东穿过遗址区域,到达东口,向南去看看全景沙盘,继续向南经过含经堂遗址和澹怀堂遗址,返回三园交界,之后从南门离开,约4个小时,跟随人流略略看过绮春园和长春园的主要遗址部分。其实游圆明园遗址国家是压抑的,这里已经不是断壁残垣,更多只剩下建筑台基,如果不是多处的花草树木在这春天竞相开放,加上湖面上不时划过的鸟类,整个遗址公园将只有萧瑟。因为处处只是在不断提醒,这座集中国园林艺术大成之作已经不复存在了。

清华大学

离圆明园遗址公园南门不远,就是清华大学的西门,我们幸运地在今天早上抢到了参观名额。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堂",本是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1911年,游美学务处和筹建中的游美肄业馆迁入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将肄业馆定名为"清华学堂",带着浓郁的德国古典风格的清华学堂落成。

近春园景点的核心景观是被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及其包围着的一座岛,岛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树林掩映,岛西南侧有一古式长廊,此岛通过一座汉白玉拱桥与岸边相连。近春园原为清咸丰皇帝的旧居,原为康熙皇帝熙春园的中心地带。清朝道光年间,熙春园分为东西两园,工字厅以西部分称近春园。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位于工字厅北侧,常被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比,被称为清华园的"园中之园"。"水木清华"一带的景色设计别具匠心,四时变幻的林山,环拢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工字厅原名工字殿,是建校前清华园的主体建筑。因其前、后两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俯视恰似一"工"字,故得名。

二校门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被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征。二校门为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北望二校门,可遥看清华大礼堂、日晷和清华学堂等景观。

3个小时的行程,也只是在清华大学最中心的位置绕了一圈而已,春日的校园中,同样是各式鲜花盛开着,特别是水木清华附近的一处桃花径,步道两旁都是盛开的桃花,花团锦簇之下,引得所有经过者或留影、或驻足、或不舍。不过这里的花树景致,大多只要稍有耐心,便可独占,毕竟偌大的校园,参观者还是稀少的。

鸿宾楼

又是行走的一整天,晚上回到住处附近的鸿宾楼就餐。芝麻色拉冰草,这种口感冰爽的食材真的很适合作为前菜中的凉菜;凉拌沙松尖,这是云南特有的一种野菜,据说是唯一可以作为菜品的松叶,口感独特,不过多吃还是偏硬;砂锅羊头,看着肉不多,其实汤很浓稠,每一口鲜热的汤中都藏着羊肉沫还有一些脆骨,没有腥膻味道;葱烧牛尾,虽然用的是靠近牛尾尖的部分,口感依旧软糯入味,牛尾的形态依旧保持,但是一吃进嘴里就完全脱骨,唯一可惜是肉的部分略少;特色精品烤鸭,这里是将最酥脆的几块鸭皮放在小蛋糕上,口感不算很般配,其他部分基本都是连皮带肉的,比只吃鸭皮的口感好,鸭肉鲜甜,只是调味略淡一些;椒盐鸭架,有意外惊喜,包裹的粉浆中间加了蛋黄,酥脆之外还增添了香味和口感;贝勒烤肉,其实不差,只是我们吃得时候已经放久了一会,而且羊肉太碎,肉变老了,反倒是焦黄的大葱更添香气;醋溜苜蓿,其实菜品成色很好,蛋花配上略带粉色的羊肉,酸甜鲜爽的口感还带着略微浓稠的汤汁,是一个下饭的菜,只是我们根本就吃不动米饭了,这个菜自然就没有了用武之地;鲜青椒水煮鱼,是比较失色的菜品,鱼片被厚厚的粉浆包裹,完全无法尝到鱼肉的鲜味;豌豆黄做成了小鸭子的形态,成功吸引一众手机纷纷拍摄,清甜的味道都似乎更出彩了。

一周的时间过得飞块,我们只能说来过四九城,还有太多值得仔细品味的地方未曾触及。这次的行经之地大多都和昔日帝皇家有或多或少的关联,曾经只有王侯将相,才能进出的紫禁城,皇家园林,亲王府邸,如今都变成游人如织。然而如果没有”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终究只会是幻想。北京的胡同,天安门的城楼,西郊的三山五园都见证过太多历史的变迁,也见证着中华民族在这里走向多民族共融的大同。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2024-03春至四九城,北京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