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0-24 18:30
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有一座历史名城,那就是于上世纪的1937 年 7 月 7 日,爆发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七七事变”,由此引起中国驻军奋起抵抗,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的宛平城。2020年11月10日,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情,踏入了宛平城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城,去追寻那段难忘的历史。
秋高气爽的宛平城墙外(摄影:王珏)
追溯历史,宛平城又称宛平县城,位于永定河上卢沟桥东,与桥相距百余米,是一座桥头堡,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称“拱北城”,清朝时期改称“拱极城”,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称“宛平城”。在明清两代,宛平城均是军事专用的卫城。
仰望宛平城顺治门(摄影:冯赣勇)
来到宛平城的东门顺治门前仰望,便被其巍峨雄壮的气势所震撼。城门高大而坚固,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坚守。阳光照在城门上,古老的砖石散发着岁月的光芒,让人不禁想起当年士兵们在此镇守的景象。
宛平城简介(摄影:冯赣勇)
来到顺治门近前,只见城墙右侧镶嵌着一块介绍“宛平城”历史的铜牌。仔细观察,能看到城墙上那触目惊心的弹坑。这些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弹坑,是历史的印记,记录着侵华日军的暴行。轻轻地触摸着城墙,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战争的惨烈与悲壮。那一个个弹坑,犹如一双双眼睛,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抗争。
走进宛平城(摄影:冯赣勇)
穿过顺治门,便正式进入了宛平城内。沿着街道前行,城内的街道布局规整,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建筑,沿途相继经过晓月阁、和平书店、宛平九号、宛平县衙、聚合缘等一系列牌坊与房舍建筑景观。其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虽历经岁月的洗礼,仍能看出昔日的精美。
宛平县衙(摄影:王珏)
再继续往前行,便来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这里也是来宛平城必须要观瞻的地方。该馆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馆藏文物共30000件/套(截至2019年末)其中一级藏品达百余件/套。
抗日战争纪念馆留影(摄影:路人)
文物藏品以民国二十年(1931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各种历史文献和相关实物为主,同时也收藏日本自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以来侵略和占领台湾的各类文物,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历史侧面。
独立自由勋章(摄影:冯赣勇)
来到纪念馆前,踏上那两组意义非凡的台阶时,心中的敬意便油然而生。第一组为 8 级,寓意着8年全国抗战;第二组为 14 级,寓意着 14 年抗战历程。在这两组台阶中间的平台上,金光闪闪的“独立自由勋章”镌刻在此,旁边书写着中英文的“1937.7.7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纪念地”,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浮雕《血肉长城》(摄影:冯赣勇)
走进纪念馆序厅,大型浮雕《血肉长城》气势恢宏,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镶嵌在墙上。不少参观者在此驻足立正,神色严肃地低声吟唱,那激昂的旋律在空气中回荡,让人心潮澎湃。浮雕与歌词相互呼应,如同打开了一本波澜壮阔的史书卷首语,为人们开启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丽画卷。
走进纪念馆展厅(摄影:冯赣勇)
进入展厅,好似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锈迹斑斑的大刀长矛、透着历史痕迹的字报标语、抗战先烈用过的物品……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述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鲜活地呈现在眼前。
历史图片展(摄影:冯赣勇)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与暴行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而中国军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一心,奋起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者。
平型关大捷油画(摄影:冯赣勇)
在展览中,我们看到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的介绍。特别是我站在一幅“狼牙山五壮士”的雕塑前,其栩栩如生的雕像,生动地展现了八路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
狼牙山五壮士雕像(摄影:王珏)
正是这些英勇无畏的抗日将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为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那些黑白的照片中,我看到了战士们坚定的眼神,看到了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身影,仿佛能听到他们的喊杀声和枪炮声。
赵登禹与佟麟阁遗像(摄影:王珏)
观展中,杨靖宇、赵一曼、左权、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等一个个熟悉而崇高的名字,他们的英雄事迹令人动容。在这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南京大屠杀图展(摄影:冯赣勇)
在记录日军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731 部队细菌战等罪行的历史照片和文物前,人们的心情无比沉重。日本侵略者的残忍和暴虐,令人发指。这些罪行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也是人类历史上的黑暗一页。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历史,更要让后人铭记,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盟军飞虎队雕像(摄影:冯赣勇)
参观过程中,还看到了许多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和帮助。美国的飞虎队、苏联的援华航空队等,他们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友谊和精神也值得我们铭记和感恩。
日寇受降场景展(摄影:冯赣勇)
走出纪念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通过这次参观,让我对抗日战争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让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卢沟桥纪念石留影(摄影:路人)
出了展览馆继续前行,走到宛平城的西门威严门,出来过了一条马路,便来到了享誉盛名的卢沟桥。漫步不远,一块巨大的汉白玉石展现在人们眼前,石上雕刻着卢沟桥的图案,正中间三个金色的大字“卢沟桥”赫然醒目。
卢沟晓月碑留影(摄影:路人)
继续往前走,右侧就能看到乾隆皇帝御笔的“卢沟晓月”碑。碑身庄重古朴,碑上的文字苍劲有力,在岁月的侵蚀下,依然清晰可辨。“卢沟晓月”曾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每当明月高悬,卢沟桥与月色相互映衬,美不胜收。如今,虽然时过境迁,但这一美景依然让人神往。
走上卢沟桥(摄影:冯赣勇)
经过这里漫步不远便来到了桥上。卢沟桥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石桥,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踏上桥面,只见坑洼不平的石板路诉说着岁月的痕迹和曾经的沧桑。这些石板,曾经承载过无数行人的脚步,也见证过那段惨烈的战争岁月。
桥上留影(摄影:路人)
石桥两侧的石雕栏杆上,望柱林立,柱头的莲花座精致而典雅。每一根望柱之间都嵌着石栏板,石栏板上的雕刻精美细腻,虽有部分已经磨损,但仍能看出当年的工艺水准。
近观一个石狮子(摄影:冯赣勇)
特别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桥栏望柱上的501 个石狮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或调皮地玩耍,或安静地伏在大狮子的背上,憨态可掬;有的狮子张牙舞爪,仿佛在展示自己的威严;有的则神态安详,静静地凝视着远方。
眺望桥两端的狮子(摄影:冯赣勇)
有的则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真可谓“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每一只狮子都仿佛有着自己的故事和灵魂。我不禁放慢脚步,仔细地端详着每一只狮子,去感受它们所经历的风雨和岁月的沉淀。
卢沟桥头景观(摄影:冯赣勇)
行至桥的中央停下脚步,凭栏远眺。永定河的河水在桥下静静流淌,河水波光粼粼,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远处的宛平城城墙巍峨耸立,与卢沟桥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
卢沟桥下景色(摄影:冯赣勇)
遥想当年,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发动了“七七事变”,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那激烈的战斗场景,仿佛浮现在眼前,让人心潮澎湃,对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充满了敬意。
桥头历史人物雕塑(摄影:王珏)
圆满结束了漫游宛平城的行程,漫步途中不由得转头再次回望,只见宛平城外的卢沟桥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在永定河上。桥身的白石在阳光的照耀下,为这座饱经沧桑的石桥增添了一抹神圣的光辉,散发着古朴的韵味。
壮观的宛平城城墙(摄影:冯赣勇)
在我的眼中,宛平城与卢沟桥,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也将继续激励着后人不断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图文:冯赣勇)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
天安门广场,故宫,天坛,颐和园,圆明园,景山,什刹海,北海公园,水立方,鸟巢,清华,北大,南鼓锣巷,
2022-10-15 17回答 - 2024-04-22 20回答
-
第一天想去广东省博物馆,图书馆,海心沙广州塔,第二天想去沙面,北京路,永庆坊陈家祠,请问如何安排?
2023-04-25 9回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