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1.15

游北京(上篇)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玩法:摄影,人文,跟团

发表于 2025-01-15 09:51

我认为,到历史文化古城旅游,三分看,七分听,跟团比较合适,既免却找吃找住找车找景点之累,又能通过导游详尽的讲解,提高了旅游的质量,途牛的这条线路,精心设计安排,并经过运作完善,已经很成熟,且有非常明显的费用优势。1、关于线路安排:天安门,故宫,八达岭长城,定陵,天坛,颐和园,圆明园,鸟巢、水立方,王府井大街,前门大街,鼓楼,还赠送历史舞台剧《万历选妃》,帝都风貌一览到底,北京的主要景点基本涵盖。并且,时间安排并不匆忙,每天7点半出发,晚饭前回到宾馆。‍‍第1天 :上海——北京 ‍‍第2天: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城楼——故宫、恭王府第3天:八达岭长城、杂技、王府井大街自由活动,定陵,观鸟巢、水立方外景、第4天 :颐和园、北大清华外景、圆明园 第5天 :游览鼓楼、天坛、全聚德烤鸭、前门大街、返回上海

2、关于旅行交通: 交通安排也很到位,提前5天把高铁票快递到家。到北京南站后,旅行社专门派了一辆小车来接我们夫妇两。司机蔡师傅很热情,前一天晚上给我发短信,到北京南站后,蔡师傅替我拖行李箱,并把行李放上车,一路上介绍风土人情及市容市貌,我给他一包中华烟表示谢意,他婉拒了,说这是我的工作。这里我要为蔡师傅点个赞!整个旅行期间也是全程专车,由另外一个王姓师傅开车。
3、关于住宿安排:住二环内五星级的西苑饭店,西苑饭店由一栋30层的主楼和十栋三层的小楼组成。紧邻地铁四号线北京动物园站,与首都体育馆、北京展览馆相邻。内部设施不错,我们是4晚连住,‍‍‍‍西苑饭店‍‍
‍‍
旅馆窗户拍摄的北京夜景‍‍‍‍‍‍
‍‍4、关于餐饮安排: 4顿早餐是在酒店用自助早餐,因为是五星酒店,品种较丰富,3顿中餐是旅行社安排的团餐,平均50元标准,第一天10人一桌中式餐,第二天自助餐,最后一天安排在全聚德,品尝了正宗全聚德烤鸭。 晚餐则自己安排,有分有合,也挺好的。‍‍全聚德烤鸭总店‍‍
‍‍全聚德烤鸭总店,旅行社安排在哪里吃了一餐午饭。‍‍
5、关于导游服务:我们这个团来的游客来自上海、广东、湖北、江苏等地,还有一对跨国夫妻,12个家庭43人。导游小袁把我们整编为“43团”。 小袁非常认真,安排细致,讲解详尽,待人热诚,能为游客着想,与全团游客都处得很好。有不少游客与她合影。游客们也互相熟悉了,最后一天在旅游大巴上,小袁组织大家表演节目,自娱自乐,满车欢语笑声。
‍‍我们“43团”的全体驴友在天安门前合影。‍‍
‍‍部分游客们与导游合影 ,中间是导游小袁。‍‍6、关于费用支出:在途牛网定的,平时是3000多元的价格,因为9月份是淡季,双人出行有立减1000元两人的优惠,加上买两种保险,也就是人均2400元,再加上小交通:290元(八达岭长城滑道100元/人颐和园慈禧水道120元/人圆明园小门及电瓶车70元/人)。加上自理的4顿晚餐,约人均3000元。 我们是高铁往返,主要是图坐着舒适,如在途牛网上选择飞高,在费用上相差不大。我算了一下,如果相同的吃住行游安排,采取自助游方式,不光要费力做不少功课,费用上还要超出不少。综上所述,根据我的旅游实践,如果是观光为主的旅游,跟团游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前提是要选对有信誉有资质有实力有品牌的旅游服务机构,还要选对适合自己的、不以价格为唯一考量的的旅游产品。(整理完图文后,发现篇幅过长,但毕竟花了不少精力,不忍割舍,遂分上下两篇吧)一、北京是金樽玉液和大碗茶的融合
有一句话,看中国五百年,到北京。说的很有道理。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历史非常悠久,其历史纵跨3000年。五帝之首帝喾时,北京地区为天下九州之一的冀州,到了尧时叫幽都,舜帝时叫幽州。北京最盛时期,当然属明清两代,做为古都,北京给我的印象确实是皇城气派。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契合,看不尽的是红墙黄瓦、飞檐画栋,遍及京城的皇家建筑气宇轩昂,几乎每一处景点都能令人发思古之幽情、沧桑之感慨。随着历史的变革,北京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座座现代化的办公楼居民小区城市花园脱颖而出。北京给我的印象,除了华贵气派,还就是粗犷朴实,华贵气派象宫殿里的金樽玉液,粗犷朴实就像街头巷尾的大碗茶。北京人也大多热情健谈,且通晓天下大事。十多年前第一次到北京,坐三轮车,从劳动人民文化宫到西单大街,三轮车夫边用力蹬车边与我交谈了一路,话题都是国家大事。这位车夫是首钢的下岗工人,蹬着三轮,纵论天下,许多见解也颇有道理。这次接我们的蔡师傅也一样,一路上,从北京的城区拓展说到交通治理,从金融街谈到北京的房价趋势……古城北京最为出名的是胡同、四合院、京城小吃,卖艺,杂耍,庙会等等,因时间紧迫,未能从容感受,留待以后吧。
‍‍‍‍前门大街‍‍前门大街是北京非常著名商业街。位于京城中轴线,民众俗称前门大街。大街长845米,行车道宽20米。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
‍‍老北京胡同
王府井大街
从南口北京饭店入街北行,只见牌匾高悬,店铺森然,人头攒动,如流水一般,从早到晚,每天进入这条街的中外顾客多达百万人次。这条大街现在已经拥有了亚洲最大的商业楼宇,密度最大、最集中的大型商场、宾馆与专卖店。王府井还是国内商业旅行社联结最近的大型购物场所,国有品牌、老字号最集中之地。
王府井小吃街
王府井小吃街是北京及各地名优风味小吃的荟萃之苑。它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设施齐全、全天经营。街内除风味小吃以外,还有专门售卖、制作民间工艺品、民俗用品的旧式摊位,不少流传于民间的工艺品将在这里展现,一些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会在这里展示‍‍清华大学‍‍
民间有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来北京的客人,一定要去故宫沾沾那里的‘王气’;到长城沾沾那里的‘霸气’;到恭王府就一定沾沾那里的‘福气’;到灵光寺就一定要沾沾那里的‘灵气’”。除了灵光寺没去,我已经沾了上述三气,所以回来写游记也是一气呵成,呵呵!‍‍紫竹院‍‍ 第一天到北京,看看时间还早,就到宾馆附近的紫竹院公园去逛逛,紫竹院的由来,和附近的庙宇有关。‍‍
‍‍明代万历五年(1577年),“慈圣皇太后”出资巨万,在广源闸西边兴建万寿寺时,随着将紫竹院的庙宇纳入万寿寺,这里就成了万寿寺的下院,清朝乾隆皇帝赐名为“紫竹禅院”,紫竹院由此得名。
园内所种植的大量紫竹、斑竹、石竹、金银玉寿竹等珍品,紫竹院已成为以竹为主的竹景公园,尤其以紫竹为最有名气。‍‍二、祥和的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及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市的中轴线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我对天安门广场的景仰,是因为中国当代那些已经深入人心的运动,如五四、如四五…….现在的天安门广场,一派祥和气氛。天安门始终被装扮得焕然一新:光亮耀眼的琉璃瓦,吊着金黄流苏的大红宫灯,朱红的宫墙,汉白玉的金水桥,秀丽挺拔的华表,真是雄伟壮丽! 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人民大会堂作为政治中心,它具有象征意义,当然随着改革开放,它的神秘性逐渐消退。 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毛主席纪念堂‍‍‍‍
德胜门德胜门,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明清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是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的群体军事防御建筑。元为健德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
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胜门,意为"以德取胜"、"道德胜利"。遇到战事自德胜门出兵,由安定门班师,分别取"旗开得胜"和"太平安定"之意。它是京师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素有"军门"之称。明代永乐皇帝北征、清代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皇帝镇压大、小和卓叛乱都是出师德胜门。
明清两代,德胜门正面迎击来自北方的军事入侵,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阵地。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北京保卫战。
人民英雄纪念碑
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在天安门广场的最北面是一条贯穿北京东西的大街——长安街;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广场北沿;人民英雄纪念碑耸立在广场中央;毛主席纪念堂位于纪念碑南侧,原大明门、大清门、中华门的所在地;正阳门城楼和箭楼是广场最南端的建筑;人民大会堂坐落在广场西侧;中国国家博物馆坐落在广场东侧。‍‍‍‍
人们络绎不绝地从长安街走向天安门广场
坐手推车的老人
真是千宾万客朝北京
明清时期的长安街分两段,东长安街是从长安左门到东单牌楼;西长安街是从长安右门到西单牌楼,全长约10里,俗称“10里长街”。
1966年长安街进行改造,成为了一条横贯北京城东西的交通要道。‍‍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在两层月台之上,通高38米,碑顶采用盝顶规制,碑芯重达60多吨,碑身由413块花岗岩垒砌而成,整体建筑使用花岗岩和汉白玉1.7万多块。
‍‍碑身正面是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原名承天门。承天门的前边是一个封闭的T字形广场。‍‍‍‍人民大会堂‍‍广场西侧是人民大会堂,它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而建的。是五十年代十大建筑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坐落在广场东侧。
人民大会堂平面呈“山”字形,是天安门广场中最高的建筑,它的建筑面积超过了故宫的建筑面积。
华丽的56民族灯柱
天安门前留个影是人们的夙愿。
天安门城楼,始建于明明永乐十八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天安门前高高立起的那根柱子叫做华表。天安门城楼前后各一对共4座。明代成化年间就立在这里了。每座华表通高10米,重达20吨。
华表由三部分组成:底下围栏部分是个八角形的底座,中间是通体雕龙的立柱,上端插有云板;顶部是个承露盘,承露盘上蹲着一只小兽,俗称“望天吼”。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华表起着装饰的作用,雕工精美体现着皇家建筑的气度非凡。
天安门城楼在明朝的历史上是几经烧毁又几经重建,到了明末,被毁于战火之中。到了清朝的清顺治八年,也就是公园1651年,才按照明制重修承天门。重修后的承天门改了新的名字,叫“天安门”,取“内安外和,长治久安”之意,并一直沿用至今。
劳动人民文化宫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又对天安门城楼进行了多次大修。还在天安门城楼前的东西两侧增设了观礼台。
明清时期,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每逢皇帝祭天、祭地、祭祀五谷丰登、以及皇帝“御驾亲征”打仗时,都要从天安门出皇城。此外,明清时期的重要仪式活动也都要在天安门城楼举行。辛亥革命以后,天安门广场对外开放。
由于其处于城市中心,便成为了群众集会、演说游行的地方。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1935年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47年的“反饥饿、反内战”示威游行等,都发生在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河上横跨着7座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中间的5座分别与天安门城楼的5个门洞相对应。正中的桥为御路桥,供帝后行走;两侧为皇族桥,供宗师王公行走;皇族桥的两侧分别是品级桥,专供三品以上官吏天安门前外金水桥的南北两侧各有一对共4只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狮。‍‍‍‍三、满含历史沧桑的紫禁城‍‍`‍‍
‍‍‍‍ 举世闻名的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紫禁城是明朝和清朝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有午门,北面有神武门,东西有东华门,西华门。整个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红墙碧瓦、朱栏玉砌。周围环绕着十米多高的城墙,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御河的水静静的,灰亮的,坦平的,托着那城墙。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个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那玲咙的角楼,金碧的牌坊,丹朱的拱门,景山上的亭阁,都静悄悄的好似听着一些很难再听到的声音。 进了门楼,只见殿宇廊庑,一划的金碧辉煌,耀睛夺目,俨如天宫。仰观四面,萧墙粉壁,画栋雕梁,金钉朱户,碧瓦重檐,四边帘卷虾须,五面窗横龟背。主殿十分雄伟,黄琉璃瓦闪耀金光。殿里正中间设一朱红檀木插金缕花王座,上铺黄缎座褥。前有斗拱,飞檐,彩绘承尘,边上四根一人抱不住朱漆柱子。宏伟高畅,有帝王的威严。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 与“ 内廷”以干清门为界,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内廷以干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之所。从储秀宫出来,向东走不远,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截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参观的人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紫禁城也是一个文物宝库。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有绘画、书法、雕塑、铭刻、陶瓷、织绣,有宝石、珍珠、翡翠、珊瑚,有钟表、古玩、金银器皿,等等,应有尽有,共九十多万件。故宫还保存了九百多万件明清两代的档案资料,这是研究十五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初五百多年中国历史的重要原始史料。紫禁城作为中国明、清两代二十四个皇帝的皇宫。紫禁城文化,是以皇帝、皇宫、皇权为核心的帝王文化、皇家文化,或者说是宫廷文化,徜徉在紫禁城,人流如梭,声音不绝,全没有当年肃穆威严的气氛。凭栏遐想,回溯往昔,想象着当年的壮丽与繁荣,想象着哪些后宫争斗、权贵暗战的宫廷往事,细细咀嚼跨越时空的历史深意,油然而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之慨。‍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气势雄伟的古代宫殿—故宫了。
午门这里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
午门的平面呈“U”字型,正楼高35.6米,门额上有“午门”二字。
两厢尽头为钟、鼓楼。
城门正面开三个门洞,中路供皇帝出入,东西两侧供皇室成员及文武大臣通行。
在明代这里是举行献俘大典的地方。所谓献俘大典是指军队凯旋而归时,皇帝在此接见功臣、将士,将士们向皇帝献上战俘,皇帝象征性地将战俘赦免,以示皇恩浩荡另外,每逢正月十五过灯节的时候,皇帝在此赐宴百官,农历十月初一,在这里颁布次年历书,每逢皇帝去太庙祭祖便击鼓,去社稷坛祭土、谷神则鸣钟。
武警战士列队经过
走过汉白玉石桥,面前是太和门。太和门为前朝正门,初建于明永乐年间,时称“奉天门”。明嘉靖年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年间改称“太和门”。
‍‍太和殿广场‍‍此处是故宫第一进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即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太和殿广场基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广场两侧扇形排列着汉白玉方砖,它是举行大朝礼时仪仗队的站班位置,叫仪仗墩。
‍‍这里即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广场中央是御路,在御路两侧明清两代设有品级山,它是文武百官在举行大朝礼时站班用的。
故宫中最大的宫殿太和殿是明、清皇帝召见百官、举行庆典的地方。外有廊柱,殿内外共立72根大柱。为全国最大的木构大殿。
‍‍太和殿丹陛‍‍太和殿座落在八米多的三层汉白玉基座之上,庄严肃穆。
‍‍太和殿‍‍我们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
我们在参观过程中看到了很多对狮子,把狮子放在门口有避邪之意,同时又象征着皇家的威严。
广场东侧是体仁阁,清朝前期,这里是用来招揽科举考试之外的人才的地方。西侧是弘义阁,在清朝,这里是收藏珠宝的地方。
太和殿广场两侧宫殿
太和殿正前方悬挂乾隆御笔“建极绥猷”,匾额,大意是皇上要上承天意,下体民情,建立宏大中正之道。
‍‍中和殿 ‍‍“中和”的意思是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各方面的关系得到协调发展。中和殿的作用之一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二是皇帝在去天坛祭天或是去先农坛行亲耕礼前视察农具和种子的地方;三是在清代每10年修家谱后,皇帝要在此处审阅。
殿为方形,四角攒尖式,鎏金宝顶。
“中和”二字出自《礼记 中庸》“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
‍‍保和殿‍‍‍‍“保和”的意思是“要保持事物间的协调关系”。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采用了“减柱造”的建筑方法。
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
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在清朝它的主要作用也有三个:第一,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皇帝在此宴请蒙古、新疆等外藩王公大臣以求边疆稳定;第二,公主下嫁要在此殿宴请附马及三品以上官员;第三,自乾隆皇帝以后,此殿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保和殿内设有地平床,上有宝座,宝座上方是乾隆御笔“皇建有极”匾额,语义与“建极绥猷”相同。
这里是皇帝每逢除夕宴请外藩王公的地方,公主下嫁的宴请活动也在这里举行。乾清宫
明清时期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直到清雍正皇帝为了给康熙皇帝居丧守制将寝宫移到了养心殿,乾清宫就成为了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宫内地平床上设有宝座,座前为御案,座后为雕龙漆金屏风,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交泰殿‍‍
交泰殿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汉族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
交泰殿是在明嘉靖年间加建的,四角攒尖顶,黄色琉璃瓦。交泰殿是皇后的正宫,逢年过节,皇后都要在此接受朝贺。
‍‍坤宁宫 ‍交泰殿后是坤宁宫,九五开间,重檐庑殿顶,黄色琉璃瓦,明朝和清初是皇后的寝宫,雍正以后就不再是皇后的住所了。
天一门
在御花园的正中是一个独立的院落,院落正门是天一门,
院落中央是钦安殿,钦安殿前有一棵树称“连理柏”,它是人工将两颗柏树联结在一起的。
天一门两侧各出琉璃影壁与院墙相连,影壁的盒子与岔角部位饰琉璃仙鹤、云朵,做工精美。门前左右陈列铜镀金獬豸各1,御路正中设青铜香炉1座。门内正对连理柏1株,枝繁叶茂,苍劲古朴。
御花园内还有四座代表四季的亭子,万春、浮碧、千秋、澄瑞四个亭子分别象征着春、夏、秋、冬。
‍‍‍‍万春亭位于御花园内浮碧亭以南,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万春亭、千秋亭是一对造型、构造均相同的建筑,仅藻井彩画有细微的差别。具体区别在宝顶上,万春亭顶部宝顶上有云文(或者火焰纹),而千秋亭则没有。
‍‍钦安殿‍‍钦安殿重檐盝顶,黄色琉璃瓦。殿内供奉着北方玄武水神。
澄瑞亭澄瑞亭位於御花园的西北角,建於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在一片青绿色的井字天花中,金色的藻井显得特别突出。
御花园最北面是顺贞门。
‍‍ 神武门‍‍紫禁城的后门,即神武门,门楼上设钟鼓以报时北京故宫后廷外东路及神武门 宁寿全宫。
故宫角楼紫禁城角楼是一座四面凸字形平面组合的多角建筑,因这种屋顶上有九条主要屋脊,所以称做九脊殿。中层犹如众星拱月。下层檐为一环半坡顶的腰檐,使上两层的5个屋顶形成一个复合式的整体。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建筑艺术于一身,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由于角楼的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成为紫禁城的标志。‍‍四、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恭王府别具一格富丽堂皇的建筑与神秘、离奇、“福”字的特色韵味吸引,这座依山傍水,被称为“什刹海明珠”的王府花园,就是和珅的私宅。从和珅到现在,王府几易其人,主人大多作古,而这座花园,却成了游览胜地,不禁思绪万千。“恭王府”,其建筑豪华气派、富丽堂皇;精雕细刻、古色古香别具一格效仿故宫的皇家精美建筑,提起恭王府,我们都不约而同想到了大贪官和珅,其实,据历史记载和珅是一个很有才华、精通多国语言、聪明绝顶、长相很英俊的大才子。做人、做事都是滴水不漏,聪明过人。和珅在抄家时,钱财可抵国库十几年的总收入。和珅得宠,也有他自身的努力,且他腹有诗书于流觞曲水中和诗作文,品茗把盏。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他的才华,他为自己建造大宅院之时,所有庭院住宅的房檐、长廊、花园、楼阁全部用“福”之精雕细刻装饰点缀的,他的寓意就是让自己和家人能够“福”享万年。和珅机关算尽,纵然有“天下第一福”庇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早就走上了不归路。和珅死后,直到恭亲王奕訢住进,才改名为恭王府。这位主人胸有经纶之才,拥四海之志,辛酉政变,他帮助慈禧夺权成功,只可惜锋芒毕露,遭到贬责。奕訢有才,只可惜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尽管他兴洋务,图自强,仍挽救不了贫弱的大清,而今和珅与恭亲王都已逝去,唯留下一座华美府邸,斜阳下供人笑谈。
‍‍‍‍ 恭王府座落在刹海西南角一条静谧悠长、绿柳荫荫的街巷里。
恭王府恭王府地处北京内城西北部,恭王府最早建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已有230多年的历史,是为大学士和珅所建的宅院。
嘉庆四年和珅获罪,宅第没收。之后将宅第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嘉庆皇帝赐给了弟弟庆亲王永璘,东部留给了十公主。咸丰元年(1851)咸丰帝将整座王府赐给恭亲王奕入住,至此得名恭王府,沿用至今。
作为满清皇族的古建园林,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在这些房屋中既有体现皇家气派和威严的建筑,又有来自民间精巧的建筑和装饰风格,构成了王府文化的最大特点。 花园融江南园林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汇西洋建筑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一园。
王王府正殿,俗称“银安殿”是王府内举行重要礼节性活动的场所,在殿内中心位置摆放一组屏风和亲王的宝座。正殿在和珅时期称之谓“延禧堂”,是和珅之子与公主的居所。恭亲王时期称之谓“多福轩”,是王府的穿堂客厅,主要用于主人日常接待来客、亲友或前来回禀公事的下属,兼用作存放皇帝送来的礼物。
进了大门,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太湖石。据说一次和珅陪乾隆皇帝下江南,在太湖边发现了这块奇石。和珅看到这块石头后认为是观音送子,就不惜重金把它买下并运回来放在自己府中的花园里。第二年果然得了一个儿子。和珅便称这块石头叫“送子观音”。
独乐峰往东走,是和珅当年为自己的妻妾精心建造的一个个小花园样式独居的小庭院,个个庭院都是鲜花环绕,景色宜人,幽静美好。
后罩楼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后罩楼。
后罩楼是官邸最后一排建筑,分上下两层,共99间半。
后罩楼是和珅专门储藏古董、古玩、珍宝之用的,故又称藏宝楼。藏宝楼后墙上的窗户形状各不相同,以表明该室内藏宝之类型,只有和珅一人才可辨明。
据说此楼就是和珅的仓库,称“藏宝楼”,当年内藏金银财宝、珍珠玉器、绫罗绸缎不计其数。
和珅的家产比同时期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多40多倍,是当时当之无愧的首富。当时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西洋门花园的正门叫“西洋门”。全部由汉白玉石雕砌,西洋拱式风格,十分气派。门额外刻“静含太古”,内刻“秀挹恒春”。
在花园主山的府墙蔽护下,幽静而秀美。
在恭王府游览,可以发现“福”文化是贯穿始终的。王府到处以“ 福”命名。据说王府内窗户上、门上都是蝙蝠的图案,传说有大大小小1万个“福”即万福园。
大戏楼进入院内深处,便是恭王府的大戏楼。这座大戏楼,建于同治年间,是恭亲王及其亲友看戏的地方。据说当年戏楼里面一派金壁辉煌。
戏台两侧的大柱、四壁与顶皆绘满了缠枝藤蔓,一片绿叶森森、紫花盛开的景象,使人有在藤萝架下看戏的感觉。
这座戏楼是我国现存独一无二的全封闭式大戏楼。在清廷档案中,戏楼均称为“大戏房”。
大戏楼接待过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及夫人、美国总统布什的夫人、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及夫人、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夫人等几百名外国领导人和贵宾,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和台湾“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先生的第一次会谈,也是在恭王府戏楼进行的。 在花园主山的府墙蔽护下,幽静而秀美。
‍‍ 滴翠岩‍‍滴翠岩是恭王府花园中最大的、最有名气的一个景点。滴翠岩是用太湖石堆叠的一座假山。假山前修了一个水池,把水引到假山上再从一些口子中流出来,形成了高山流水,又是一景。
远远望去石黄苔绿,瀑布飞泻,草木繁茂,苍翠欲滴,所以被称为滴翠岩。滴翠岩更大的玄机和秘密在山下的秘云洞里。导游介绍,此洞两翼伸向东西,也是一个蝙蝠形状,洞的东、西部各有道路,可以盘旋到达洞顶。但是进入洞中,一是游人多非常拥护,二是光线暗淡,哪里看得出个究竟?秘云洞里藏着恭王府的镇园之宝——清圣祖康熙皇帝御笔刻成的福字碑。
滴翠岩的上面,也就是假山山顶的平台上,建了一个景点叫做邀月台。邀月台上有三间小屋,额曰“绿天小隐”,小屋前的平台上有石桌石椅。这里是恭王府花园的最高处,在此可俯览全园景物。
恭王府“福”字的来历。据说,这个“福”字是当年康熙皇帝孝敬自己皇祖母孝庄皇后,为她六十大寿生日进献的祝寿祈福平安长寿的字。此“福”字苍劲有力,颇具气势,被称为“天下第一福”。
传说康熙一生流传下来的就剩三个字:“无为”和“福”。“无为”二字,现存于故宫,而被称为“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就是北京恭王府中的“福”字碑。 乾隆继位后,将“天下第一福”赐给自己的宠臣和珅,国家文物局对“福”字碑定为“中华三绝”文物之一。
‍‍ 萃锦园‍‍恭王府花园名叫“萃锦园”,据导游说比皇帝的御花园还要大!恭亲王入住后,奕又调集大批能工巧匠融江南园林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汇西洋建筑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一园,添置山石林木,彩画斑斓,把恭王府建成京城数十座王府之冠
水榭是一个人工湖。湖的四周栽种了很多柳树,青青柳枝,随风飘摇,倒影映入湖中,特别漂亮。
湖心建有一个湖心亭,亭子间有水榭三间,名叫“诗画舫”。闲暇之时,驾着小舟,游弋湖上,池水绿波荡漾,辉映山光树影,碧水之上,赏荷垂钓,吟诗作画,颇有江南山水之意境。
满园的翠竹挺拔而俊秀,碧绿的叶片在微风中莎莎作响夏日的湖畔,周边的水里长满了美丽的莲花,白的纯美圣洁;粉的朦胧迷离;红艳艳的映红了半边湖心也陶醉了观赏游人的心。
面积不是很大的池塘,因为其造型如同蝙蝠之形状,为此和珅为此水池美其名曰“蝠池”。
翠山碧水、曲径幽台在诉说着美丽沧桑的如烟往事。
中间是一个方形小岛,岛上是湖心亭,又叫观鱼台、诗画舫,取自庄子濠上观鱼之乐的典故,是主人泛舟垂钓赏鱼的地方。 ‍‍‍‍五、犹如过眼云烟的明定陵
今年是定陵发掘的六十周年。作为我国唯一一座有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帝王陵寝,结果令世人无限唏嘘。十三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陵园,陵园内全部仿造皇宫建造,每一个陵墓都建筑着高大的城墙和金碧辉煌的宫殿,这是明帝国的另一个紫禁城,十三代明朝皇帝在这里修建陵墓,到明朝灭亡时,整个陵区的总面积已超过一百二十平方公里,这比当时明朝的都城——北京的面积还要大。定陵墓主是何许人也?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合葬的陵寝,万历皇帝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他10岁继位,22岁开始修建自己未来的寿宫,并多次亲临陵址现场督察。陵寝在6年后建成,整个花费相当于当时整整两年的全部税收。他却在紫禁城中度过了30年与世隔绝的生活,几乎从不上朝,也从不理政,直到长眠于这座闲置了30年的地下宫殿。其实,60年前最早确定发掘的并不是定陵,而是明永乐皇帝的长陵。955年10月,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作为发起者,联合了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文化部副部长沈雁冰、人民日报社社长邓拓、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所长范文澜等人,联名上书政务院,请求发掘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陵墓长陵,很快就获得周总理的批准,尽管当时它受到了来自国家文物局局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郑振铎和副所长夏鼐等考古专家们的理性反对。由于长陵建造面积实在是太大,一时难以找到墓道,考古学家们只好放弃原有计划,决定先找一个小一点的陵墓进行试掘,他们偶然发现定陵有塌陷漏洞,由此定陵成了最初上书发掘长陵计划的试验品。定陵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中,丝织品应该是最具价值的。然而由于经验不足,考古人员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加入软化剂,涂抹在半腐的衣物上,过了几个月就全变黑、变硬、变脆。再加上当年的文物库房太过简陋,根本谈不上恒温、恒湿、避光,大多数丝织品呈现支离破碎的损坏状态。更大的伤害是,文革期间,大多数的珍贵布料和木料,被直接暴露于自然条件下,迅速干枯腐败。万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材被扔到野外,让农民劈了当家具。万历和他两个皇后的尸骨,更是被从棺椁抬出并扔掉,然后付之一炬。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郑振铎和副所长夏鼐先生随即上书国务院,请求立即停止再批准发掘帝王陵墓的申请,周恩来总理批准了这一申请。不主动发掘帝王陵从此成为考古界的一个定规。
‍‍‍‍明十三陵是世界上埋葬皇帝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帝陵墓群,陵区内葬有明朝的十三个皇帝,二十三个皇后及诸多嫔妃、太子及公主等。
定陵是神宗皇帝自己在位时开始修建的,陵墓主要建筑有陵门、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宝城、宝顶和地下宫殿。除明楼、宝顶外,其余建筑屡遭破坏。祾恩殿仅存遗址,并无宫殿。
大宫门 前方有一个大门,门开三洞,这便是明十三陵陵区的正门——大宫门。因其颜色为红色,故又称之为大红门。
在大宫门之后依次是碑亭、石象生、棂星门,这条路被称为神路,定陵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打开地宫的陵,它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孝端和孝靖的合葬陵,位于天寿山的大峪山前,建成于公元1590年。
外围是一道将宝城、宝城前方院一包在内的“外罗城”。城内面积约18万平方米。清梁份《帝陵图说》对这道外城成作过这样的描述:“铺地墙基,其石皆文石,滑泽如新,微尘不能染。左右长垣琢为山水、花卉、龙凤、麒麟、海马、龟蛇之壮(状),莫不宛然逼肖,真巧夺天工也。”又谓:“覆墙黄同瓦瓦,刻砖为斗拱,檐牙玲珑嵌空,光莹如玉石。甲申之变,寸寸毁之,而不能尽毁也。”
神功圣德碑定陵陵前的这座石碑,名叫神功圣德碑,明朝时是有碑亭建筑的。明朝,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开始,陵园的神道上就设有神功圣德碑亭,形制都是重檐歇山顶,四面各设券门。定陵的这座碑亭毁于清朝初年,在乾隆时重修,不再建亭,只在四周修建了宇墙。亭内的石碑为螭首龟趺形制。龟趺高1.45米,碑身高6.12米,宽1.79米,厚0.67米。碑首的部分有六条高浮雕的龙,首尾交盘,头部下垂,古代称为“螭”。也有的文献记载碑上的龙是“龙生九子”之一的“赑屃”,因为它喜欢文章,所以雕在碑上。碑趺,俗称碑座。是个龟形。但古人也有叫它“霸下”或“赑屃”的。说它们也是“龙生九子”之一。因为喜欢负重,所以,让它驮碑。
陵前竖立神功圣德碑的目的是为了歌颂皇帝的功德。所以,明孝陵和永乐皇帝的长陵碑上都刻有文字。但是这座碑却没有刻上一个文字。所以,人们也叫它们为“无字碑”。定陵碑上无字,是因为他的父亲、祖父的昭陵、永陵都没有文字。永陵碑上无字,则是因为其前献、景、裕、茂、泰、康六陵和长陵陵内的圣绩碑都没有刻字。
明楼 明楼为黄琉璃筒瓦重檐歇山顶,檐下榜额书“定陵”二字。四角及台阶都用巨石拼砌而成,枋、椽、斗栱也用石雕,加饰 画,坚实美观。明楼是一个陵的标志性建筑,明楼的两侧连接环绕着周长的围墙,它叫宝城,在宝城的正中的高大土丘被称为宝顶,在宝顶下方即是地宫了。
棂星门定陵棂星门为两柱作出头式,白石雕成、截面为方形,顶部雕坐龙,前后戗以石抱鼓。通常游客是不走中间的门的,因为一旦踏入,便意味着下了阴间,无法还阳,当然这只是传统的一种说法。
历经近500年的苍桑,定陵陵恩殿的遗址,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大殿的柱础。陵恩殿是用于祭祀的大殿,原来大殿内供有皇帝和皇后的牌位。年。
东西两个配殿内是十三陵出土文物展,第一陈列室主要展出了皇帝棺椁中出土的文物,包括谥宝、谥册、金冠、玉带、金银器皿、丝织品等。
‍‍‍‍‍‍ ‍‍
第二陈列室主要展出自两位皇后的棺椁中出土的文物,随葬品,包括凤冠、头饰、宝石及其它生前使用过的生活用品 ��。
四顶皇后戴的龙凤冠,用黄金、翡翠、珍珠和宝石编织而成,其中一顶镶嵌着三千五百颗珍珠和各 宝石一百九十五块;如采用中 传统的缂丝工艺织造而成的衮服,据说即使是最熟练的织匠,要织完这件衮服,也需要十年的时间;如皇后穿用的袍衫,采用的是复杂的刺绣工艺,整个袍衫总计使用了四种昂贵的丝线和十一种不同的刺绣方法才全 完成。
巍峨的明楼回来才知道,定陵的明楼是仿照嘉靖皇帝的永陵建造的,永陵的明楼什么样,定陵的也是什么样。其他八个皇帝的明楼都是砖木结构,永陵和定陵的明楼整个都是砖石结构,通体上下无片木寸钉,四角柱石下起台基,上至阑额,全系整块石料,上下檐的斗拱、额枋、椽、飞、望板、和上下檐之间的匾额,均为大块石料雕刻组装而成,施以油漆彩画,酷似木构建筑。楼内则用砖起券,作券顶,不仅巍峨壮观,而且坚固耐久,历经400余年风霜雨雪至今完好无损。
这是1955年定陵考古发掘时挖出的隧道门和砖隧道,此隧道门位于明楼右侧宝城墙下,因城墙外侧砌砖有局部塌落而被发现,是发掘勘察期间最先找到的线索。考古人员据此在城内相应位置开挖了第一条探沟,发现了砖隧道及宝城墙内侧有“隧道门”三个字的刻石,在这条探沟内,找到了通向明楼西侧的砖隧道。考古人员为了省事,根据隧道的走向,在明楼的西侧右开挖了第二条探沟,这条探沟通向了砖隧道的尽端,并在尽端发现了刻有“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16字的小石碑。根据小石碑的记载,又开挖了第三条探沟。在这条探沟内,找到了两侧用花斑石垒砌的石隧道,石条上还保留着当年验收时书写的墨迹,如“神机九营王宣”、“二十六日刘精”、“留用”等,说明当时石料的验收是十分严格的。地宫
这是地宫的中殿,当年被打开时,里面有三座汉白玉的宝座,呈“品”字形陈列,现在为了参观方便,摆成了“三”字形,万历皇帝的宝座雕有云龙图案,两位皇后的宝座刻有翔凤图案,此外在每个宝座之前都有五个琉璃摆件,即一个香炉,一对烛台及一对花瓶,称为“五供”,是专门供奉那些死去的人而设。
当年里面装满香油,在关闭地宫大门前点燃整座地宫,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
石碑 明楼内的石碑,额篆书“大明”二字,碑身刻“大明神宗显皇帝之陵”。两侧的宝城,为一圆形城墙,长约,砖砌。
‍‍ 绿树掩映中的甬道
‍‍六、歌舞升平的万历选妃盛得剧场上演的历史舞台剧《万历选妃》融合了舞蹈,话剧,魔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元素,剧长50分钟左右,给游客带来一场视听的饕鬄盛宴。这场演出没有另外收费,演出质量之佳,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当然开场前有拍卖书法作品,买不买自己随意。
七、极为前卫的奥林匹克公园
“鸟巢”、“水立方”,给古老的北京带来极为现代的意味。“鸟巢”,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会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东侧。不论是近看还是远观,都给人留下与众不同的形象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就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
鸟巢,造型宏伟、独特,色彩现代、明朗与热情,内部土红色的碗状体育看台与灰色金属质感的钢结构外形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那钢条缠着钢条,钢条绕着钢条,一种钢铁的意志手挽手肩并肩地屹立在北京的南北中轴线上。
水立方国家水立方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Water Cube),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水立方”是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它的膜结构是世界之最。它是根据细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结构设计而成的,这种形态在建筑结构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创意十分奇特。这个看似简单的“方盒子”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共同“搭建”而成的。中国人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照制定出来的规矩做事,就可以获得整体的和谐统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设计思想催生了“水立方”,它与圆形的“鸟巢”——国家体育场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北京27887
游北京(上篇)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北京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北京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北京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北京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中国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