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回忆起中学时背诵《桃花源记》的场景,时光荏苒,已无法全文背诵,但也依稀记得那个理想所在的样子。
荆州后直接自驾至桃花源景区,开启寻觅之旅。
住宿篇
不是旅游旺季,住在景区边上游览更为方便。
景区入口,美食小街,一座小楼,一对夫妻,苦心孤诣,品闲居!
舍外抱朴,内有乾坤,型制素雅,静谧怡人。更有夫妇古道热肠,无微不至。
居妙处,入胜景,赏美景,品佳肴,夫复何求!
重点需要说下,来这里的童鞋们,不要再做攻略了。老板全能,且一人一方。针对不同年龄、体力、目标,规划最优路线,每个点位的特色如数家珍。这才是个性化定制,比常见的、千篇一律的“课文攻略”推送强百倍。
AI不是万能的,大数据也是前辈们的多年积累才有的,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行程篇
第一日:中午到达桃花源民宿,下午按照店主推荐游览白鳞洲,摆渡船是村民使用的,单程5元(真心不贵啊);
第二日:两山一湖游览,恰逢母亲节,女士免费;晚上观看《桃花源记》演出,女士优惠价99元;
第三日:秦谷游览,下午修整。第四天一早前往张家界。
餐饮篇
擂茶
擂茶,这门古老的饮艺,以大米为基,茶叶为魂,芝麻为辅,经由细腻的磨碎、巧妙的搅拌与匠心独运的擂制,终得那一碗香浓四溢的佳茗。其味,宛若山林间轻拂的晨风,携带着独特的茶香与芝麻的馥郁,缠绵于唇齿之间,令人回味无穷。——网上查询信息摘抄
桃花源大大小小的擂茶点遍布景区内外,有专售擂茶的,有饭店带擂茶的,有简餐配擂茶的,味道却大相径庭。有一家饭店的擂茶料足味浓,是喝到最好的,她家的菜做得也很好。
钵子菜
钵子菜,亦称炖钵佳肴,乃常德之地风靡一时的味蕾盛宴,亦是桃花源餐饮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犹如历史长河中舀起的一瓢古韵,承袭了远古先民“烹食同源,鼎中乾坤”的饮食智慧,将炊烟与食趣巧妙融合。
从烹调艺术的角度审视,钵子菜的精髓在于就地取材,其原料皆源自本土的水中珍馐、林间畜禽与四季时蔬,既广泛又亲切,如同大地母亲慷慨的馈赠,触手可及,满载着地域的风情与岁月的温柔。钵子菜,以其独有的韵味,勾勒出一幅幅温馨而又热烈的餐桌风情画,让人在品味之间,仿佛穿越千年,与古人共赴一场味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网络查询信息摘抄
这几天主要吃的是钵子菜,实际上类似于北方的砂锅菜,几乎所有食材都可以做成钵子菜,可以是清汤的,可以是辣口的,吃差不多后还可以放些蔬菜、米粉。
美景篇之白鳞洲:沅江江心,有岛白鳞,心中真正的桃花源。
阮江江心洲,四面环水,状似鱼鳞。村民轮渡,舟楫如梭。
弃舟登岸,但见环岛密林遮蔽,未见江流,只闻波涛;村屋错落,内有良田,阡陌交通;鸡犬相安,孩童嬉戏,车马无踪。
白鳞洲,一个如隔世之地,安静、祥和,田间只有阿公阿婆,辛勤劳作,或拔草,或插苗,或砍枝,或锯柴。风唏、鸟鸣、鸡啼,喧嚣不在,心旷神怡。
缓步徐行,见一红楼,岁月痕迹;更有古樟矗立,守护世外桃源。
久居都市,未进田园;看惯高楼霓虹,不识田间秧苗;甘蔗、花生、晚玉米、南瓜,还有那待收油菜籽,老伯教导;遇成形玉米杆、南瓜、包菜,欣喜若狂。
两山一湖、秦谷已成景点,虽景色秀美,却不如白鳞洲恬静。天已渐晚,登舟惜别。别了,我心中的桃花源。
时节已过,未见油菜花开的金黄遍地,憾甚!
美景篇之桃花山:桃花,只是桃花山的点缀
时节已过,无法领略桃花山上遍布桃花的美景,也不能体会“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胜迹。
不过五柳先生一生爱菊、赏菊、咏菊、食菊,却写出《桃花源记》,个中滋味需细细品味,而非执念于“穷其林”。
桃花山中各类古建、诸多文人墨客足迹、诗词楹联、书法碑刻,以及秀丽溪岩、摩顶古松、通幽曲径才是桃花山的真正魅力所在。
南门入景区,五柳湖畔漫步,水波潋滟、拂堤绿柳,桃花桃源二山相望。
陋室后,自桃花山牌坊起,过桃花林,跨穷林桥,渊明祠中赏石刻像碑,书画双绝;集贤祠中渊明先生木刻居中,两厢诸位文人先贤。
桃花观规模宏大,观前罗汉古松护佑,蹑风、玩月二亭两厢峙立,福寿碑立于厅前,“秦时明月,洞中桃花”。
上行悠然亭小憩,仰望摩顶古松,探仙人羽化印记;高举阁撞钟回响,眺望沅江;寻契馆、临仙馆下行御碑亭,乾隆御笔;欣然、豁然、怡然三亭隔池相对;白云轩、水源亭至遇仙桥,八景“隐桥遇仙”之所在,53字回文诗神碑不知何年所立。
方竹亭巧思,亭后有方竹至宝,世间难觅,亭前碑廊蔚为大观。
一路上,古松翠竹,绿荫遮蔽;幽涧溪泉,碧池倒影;小桥古道,蜿蜒转圜;观阁争奇、亭轩竞幽;先贤墨客,挥毫留踪;桃源仙境,福地洞天。
桃花观中秦人宅设有马季陈列馆,别说,先生书法确显功力。
景观篇之根雕瑰宝:“桃花源”
桃花山后过跳石,来到五柳湖西岸,岸边有桃源工艺术博物馆。
馆中藏有中国(或许也是世界)最大柳木根雕——“桃花源”。以《桃花源记》为蓝本,从武陵渔人的角度,刻画了探访桃花源的整个路径,全面展现了桃花源里人物劳动、生产、生活的场景。
从“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直至“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止。
仔细观赏根雕,默诵《桃花源记》,想想四十年前若有如此佳品,何愁背诵不出?!
70多名木雕工匠历时3年完成。真要感叹,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叹中国传统技艺的巧夺天工;感叹中国工匠的奇思妙想,感叹中国工匠的苦心孤诣。
美景篇之桃源山:一景压两山
桃源山西邻沅江,东面与桃花山隔湖相望。景点数量不及桃花山,但水府阁、奇观亭位于桃源山之巅,俯瞰沅江,东眺桃川,西望白鳞。
“渔村夕照”应为桃花源众景之首。可惜,水府阁只开放一层,无法获得最佳观赏角度;景区营业时间也无法等候夕阳,常规游览很难获得沅江“三日同辉”绝世奇景。
桃川书院也是桃源山另一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百寿图碑最具特色。
桃源山下,景区北门外的桃川万寿宫,气势雄浑,北宋即为皇家祈福道场,当前是道教协会2017年复建。
桃源山整体行程不长,万寿宫后入景区北门,沿山路上坡,途径聚贤桥、桃川书院、状元桥,至水府阁、奇观亭、八卦台。原途返回至五柳湖边,或观光车回程至南门。
美景篇之秦溪:秦溪,给你两次惊喜
秦溪又名水溪,是沅江重要的支流。传说此为武陵渔郎进入桃花源的必经之路,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5A景区主要分两山一湖、秦谷游览两条主线。秦溪,并不作为一个独立景区存在。可这次桃花源之旅的短短三日,秦溪却给了我两次惊喜!
入夜,秦溪五柳码头,人头攒动,12条花船待发,开启《桃花源记》乘船漫游式实景演出之旅。
花船有序地排成两列,溪中疾行。天已渐暗,两岸朦胧,唯船首灯点点闪亮,船郎、船姑讲述故事,时而引吭高歌。
过桃花桥,溪中渔人“张网捕鱼”,演出开始,一瞬间,两岸灯光点亮。随着船行,“牧童短笛”、“洗衣对歌”、“农耕画卷”、“村舍夜话”、“水上婚礼”、“私塾童趣”、“林泉沐浴”、“落英缤纷”各幕表演徐徐展现。
这里有灯光璀璨,有薄雾升腾;有民歌,有诵读;有劳作,有嬉戏;有牛哞哞,有羊咩咩,有狗汪汪,有鸭嘎嘎;有演员的尽情表演,有游人互动。一时间,深入其中,不知所以。
随着漫天花雨飘洒,演出结束。正是:人在船中坐,船在画中游,盎然性未尽,情在心中留。
次日,秦谷游览线乘船至唐诗桥码头,重温昨日部分路线,所见却再次惊喜!
可能是周一,游人不多,相当于二人包船。船行徐徐,不再疾驰,溪流缓缓,两岸翠绿,景象似被冻结,溪中倒影偶被涟漪拂过,似飞鸟出林,恰有鸟鸣打破平静。
演出之地,人已去,景尚在。回想孩童逃课,裸身入水;“”夜话”中游人齐答“我们是外人”,南腔北调;林中仍有沐浴,哦,记忆存留。
上岸开启秦谷之旅。秦溪,一个字,绿;一个字,美,买一赠一;一个字,静,买一赠二!
美景篇之秦谷:有欣慰,有失落
秦谷,桃花源最重要的游览线路,诸多期待。
秦溪乘船向上(缘溪行),两岸虽无桃花,但葱翠掩映,静静地前行,真可能(忘路之远近)。
至唐诗桥码头(临近水源,便得一山),见一洞(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卫楼、戍楼、息楼,三楼矗立(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继续前行,扶疏园虽无秧苗,阡陌仍在,一楼名曰寰楼,弧形而建,或是怀春怀秋之所。
复前行,桃花坞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未见鸡犬,两只大鹅悠哉。粮仓、舂米坊、豆腐坊、糖坊、粑粑坊、榨油坊,民以食为天。村内有泉,唤作阴阳井,通五柳湖,活水也。广场供四面谷王塑像,祈福丰年。
一路竹木相伴,小溪潺潺。渐渐上行进山,有天工六艺坊,展现织布、陶艺、铜铸、竹编、刺绣、木雕。与桃坞村相类,似荒废,无人问津,何来(设酒杀鸡作食;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进山,不折返,自然没有(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也罢,进山,远近桥、烟雨楼、自乐桥,奉先祠后已至桃花山。有时空隧道,穿山捷径,四面灯光秀,别有情趣;滑梯下行节省体力,至秦街,五柳湖畔信步。
秦谷,依势而建,极似桃花胜境,匠心还原先生心愿。沿途默诵,原文对照,欣慰也!
景观人造做作,孤独寂寥,无胜境之氛围,失落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