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5.11

登亚武山——了解中华道教文化

天数:1 天 时间:5 月 人均:200 元 和谁:一个人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灵宝

发表于 2020-05-11 16:32

亚武山,地处灵宝市豫灵镇崤函古道南的小秦岭山脉之中,五座主峰平均海拔1800米以上,其中最高峰2413.8米。因为景区内诸峰远看,似凤凰飞舞一般,又有"凤凰山"之名。由于工作关系,无数次路过而没有机会攀登和游览。今年疫情后的5月4日,春夏之交,独自背上行囊,乘火车倒汽车9点钟就到达景区。在向景区票房购票的途中,被一位大嫂拦着,他们一行7个人,有富余门票,让我加入他们团队结伴游玩,4男2女还有2个女大学生,组成共8人的小团队,由于都是老乡,我很快融入其中,开始一天的愉快游玩行程。

据阌乡县县志记载:“泔涧峪正峰为亚武山,壁立峭拔,挽铁索而上,大类太华,相传真武先居于此,因亚于武当而得名”。亚武山的最高峰是个歪嘴山峰,传说真武大帝修道成功以后,亚武山负荷不起,山峰被压得直响,真武大帝一气之下一脚蹬歪了山峰后去了南方现郡洲武当山。沿途都有真武大帝庙,亚武山北峰最南端有3300年前“玄武大帝”所修炼时的场所“避静宫”。也就是无量文化代,被称是“无量祖师”的娘家。并有沿袭几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送香客”,也叫“朝郡洲”活动。现全国各地的耍社火也就是从其演变而来的,送香客文化活动的内涵极为丰富,它的规模之大,无量文化氛围之浓,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这就是道源文化的魅力(引用)。这里也是老子骑牛西行的落脚点,山下有老君殿,留下不少传说。

进入景区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庙宇建筑,即“药王庙”、“老君殿”和“三圣母庙”。只见一双硕大抵角引颈向前的青牛(雕像),驮着道袍加身,髯须高髻悠然斜倚牛背的老子,风尘仆仆仙云而至。圣母和药王,或亲赴抗疫情前线,或庙内自我隔离闭门谢客,亦或仙游它处不见归,只留庙前牙旗随风飘摆。

君殿门前吊一许愿祈福大钟,我撞钟六下,钟声响切峡谷,余音缭绕不绝,许愿胜利登顶,祈福收获好心情。

我们一行,经过刻有“龙”字巨石置于上游的明镜湖,来到景区摆渡车停车场。停车场在一座1973年建造具有鲜明时代意义的水泥漫水大坝下,大坝外壁上书“”农业学大寨”大红字,要是雨水充沛漫坝而下,形成巨大瀑布一定很壮观。可惜,这个季节水量少,细流直下,但声浪不减。

山因水而富有灵气,水因山而富有内涵。乘上观光电车,顺着水库的边沿行进,高峡出平湖,碧波蓝天,两岸山险峻秀。沿途,溪流逶迤如玉带飘飘,盘山而下,大小瀑布十几处,形态各异,美不胜收,小瀑布涓涓泉水淙淙奔腾,水在石棱间跳荡,滔光珠飞。大瀑布如宽大的白玉带绝壁倒挂而下,霎时银飞玉碎,喧响盈耳。黑鱼潭、老龙潭之清之碧濯翠烁金。

经过8公里的盘山路,从横跨山腰的玻璃吊桥下穿过(回程游览),又钻过一个几百米的“黄金涵洞”,到达“聚仙坪”。“聚仙坪”顾名应该是当年众仙聚集讨论天地大事的地方,位于峡谷顶端,是登山步道的起点。在入“坪”最显眼的位置有座上刻“中原名山”四个金子石碑的六角亭,碑铭由民国名人于右任书写。

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胡笠僧响应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在陕西三原县成立了靖国军,树旗讨伐陕西督军陈树藩。讨伐战争期间,于右任率部来到了今陕西与河南交界的灵宝亚武山,立于此中原第一高峰之上,登高望远、抒情思怀,激起了自己忧国忧民、收复河山的豪情壮志,发出了“一统山河壮,中兴万事新”的感慨,并称赞亚武山为“中原名山“,题书于此。如今,于右任先生的这两幅墨宝一个刻于亚武山的悬崖峭壁之上,一个刻于石碑之上立于此处,成为亚武山深厚文化底蕴的点睛之笔。

石阶小道,顺山坳在崩乱巨石之间,迂回而上。时缓时急,山花点缀,古木洞天。大约行进一个小时,来到一个平台,凉气扑面而来,这里便是歇脚的好地方——传说中的“风洞”,也是上山的第一站。石壁上好像有文字介绍,看不清。也就是坍塌的乱石架空堆砌,从石缝中往外冒凉气,洞口彩条布微微向外飘动。

到这里可以介绍一下我们队员的情况了。我和比我小几岁的王老师先遣到达,两个年轻的大学生和哪位大嫂随后跟上,休息后我们没再等其他团友,继续前进。

接下来有两段陡峭路段,身子几乎贴着垂直山体,手挽着镶嵌在石壁上铁链缓慢攀登,大概又走了近一个小时,来到紧锁云天“倚天门”。“倚天门”是一个山垭口,如一扇巨大石门,将山峰开启一道缝隙,笔直陡立的石壁直插云端,仰目不可及。俯瞰来路,沿石壁几成八十度斜坡,数百阶石级,无论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将人变成一颗颗模糊的黑点,看那黑点款款挪动,时而停下喘气,时而接替挪移。如此三番,有体弱者干脆打道回府,不再前行。“倚天门”也是西峰和其他峰的分水岭,除了两根红木路标外,几乎是原生态模样。左边是主峰,绝壁千仞如刀劈斧削一般。

右边就是西峰,藤蔓草木密集,显示西峰鲜有人迹,我和王老师趁着其他团友还没有到达的时间,顺着原生态被干枯的树叶铺满的山路,手拉着树枝慢慢往上爬,接近山顶已无路可走,透过茂密的树林缝隙,已能隐约看见傲立于对面直臂峰巅之上的庙宇建筑。

折身返回倚天门。这时,8个队友已全部集结到达,休息补给后,只有我、王老师还有那位热情的大嫂和两个女大学生决定继续登峰,其他三位团友返回山下等候。

紧贴万仞直臂台阶往下走不多远,折身到山坳处往上爬,又是几百个台阶过后,豁然间眼前开阔,树荫间留出一块空间,将整个山体屏风般展现在眼前。一条山脊小径在树荫下时隐时现,登上一块巨石,头顶阳光,触手可及白云青天。这就是南峰(海拔1847米),上边有石头垒砌的不及人高的雷神庙和土地庙。神龛空落泥胎缺位,几撮香灰残烛,鲜见香客敬奉。

一个叉道向下,绝壁之处,山峰如被刀辟了一刀,辟出了一线天,一线天缝隙很窄,一石夹于其中。凭临渊石板铁索凌空远望,眼前千山如潮涌波动,沟壑浪卷。



顺着中峰狭窄峰脊往上走,古树遮天,山花烂漫,万丈绝壁上,天然雕饰的鸟兽虫鱼,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两侧悬崖,深不见底,远眺群山环抱,魏巍壮观。

踏过一座小石桥,石桥两侧石栏、石墩风化斑驳足以彰显它的苍老,穿过和石桥紧连,并独占山脊的南天门,来到玉皇殿。

“玉皇殿”有青砖奠基,木制门窗朱漆剥落。琉璃扣瓦,木椽、榫卯、斗拱、花牙,层叠回转。门首“玉皇殿”三个烫金大字已经不显原色,庙门紧闭,黄色布帘遮于门上。玉皇闭门谢客,或防止新冠传染,或携王母也赴抗疫前线,普救众生而去。

再往前是“天一宫”,山顶最高大建筑,始建于唐咸丰年间,铁瓦石墙,雕梁画栋,距今1300年。殿内供奉玄武大帝,玄武是黄帝的儿子,从其母净乐国善胜皇后左腋下出生,其性勇猛且聪明过人。成人后弃王位入五老峰学道,后在中条山抱玉台修炼,日渐金体加重,其山难负随之下沉,故又南渡亚武山拜老子学道修行。玄武因怀念抱玉台旧情,便立于亚武山顶北眺抱玉台,天一宫也因此座南朝北而建。“天下名山庙朝南,唯有亚武倒看山”这一奇观因此而闻名,天一宫也成了亚武山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天一”出自《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是古时观天象之依据,有“河图”之说。

庙堂前凉亭众多游人歇息,一介中年道士青衣绑腿,皂鞋裹脚,在亭侧平地劈柴。我看他放下斧头掏出旱烟休息的功夫,连忙递上一支香烟,和他攀谈,只为杯干口干讨水解渴。道士热情,从铁锅中取出茶壶,斟满水杯。水虽难喝,可也杯水之恩,解决了我一时之难。山顶没水,喝的都是雨水,不是水贵如油,而是惜水如金。


出天一宫右侧下行,林荫道将我引向一座兀立石峰,即东峰。峰顶海拔1835米,壁立峭直,有两级铁索悬空垂挂,灰白花岗岩体浑然一体,万丈深渊悬空。相传真武大帝仙居于此,其险峻仅亚于武当,得名“亚武山”之说。

到达东峰脚下,王老师已经登顶。号称登山不留遗憾的我,立于峰下犹豫再三,心里依然发怵,毕竟奔60,年龄不饶人。

攀岩东峰,临渊却步者不在少数。踏上开裂双石踩着石窝而上,深吸一口气,面贴石壁手握铁索,铁索哗啦响,脚下深渊不可测,腿兢心颤,手心汗流湿索,一窝一阶往上挪。短短几十米峭壁,让我头脸汗水滚落。随后其他三个女团友,也非常勇敢,陆续登顶。

东峰多有古松,苍劲入云。有颗枯死朽腐的巨大木桩,经过长期的风化雕琢,已成自然根雕艺术精品,屹立峰巅。枯根仍然深扎在石缝之中,彰显神树留恋故土,寿终正寝而不肯离去。

峰顶“四海龙宫”,青石叠垒庙堂不大,荒草遮住庙堂前狭小空地,四海龙王见山高雨少,治立难度大,早已遁入他途,谋求新的发展。

从峰顶顺原天梯而下,小腿抽筋,膝疼心跳,瘫坐石级不能挪步。片刻恢复,来到北峰(1832米),也是亚武山脊终点。峰顶“三霄殿”立于北峰顶端,庙宇老旧,庙门紧闭,概不接待香客。门前开阔,岸边树木遮挡,白花绽放枝头,只有站在门前台阶上,才能把远山和人像收入镜头。

一小石庙叫“僻静宫”,依树而建,或树依庙而长。据说是3300年前“玄武大帝”所修炼时的清静场所,环境与“僻静宫”名字相吻合,石板垒砌搭建,从风化程度,足能透射年代久远,就是庙太过小气,委屈了“玄武大帝”。

返回“聚仙坪”,最年长的我腿脚不听使唤,落在最后。我们乘游览电瓶车,来到真武阁及来时经过的玻璃吊桥游览区。

玻璃桥是河南西部首座7D高空玻璃天桥。全长328米,垂直落差228米。玻璃桥悬于真武阁广场之上,横跨峡谷左右两座大山之间。顺着木质栈道盘旋而上,左右山体从峡谷直立,湖面碧绿如玉,钳在谷底。踏在玻璃桥上,心惊肉跳。近观秦岭,远眺黄河。透过脚下玻璃俯瞰,湖边游人如同蚂蚁涌动。

真武阁大牌楼对岸一道七叠瀑布,从上间歇垂下。左侧,之字形的红色栈道,镶嵌在绿树丛中,时隐时现。右侧是迂回旱滑细道从山腰直通谷底。六角亭观仙台,如一顶华盖,撑在山顶悬崖边上,亭子虽小却是点睛之笔,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瀑布贴在绿树间,背后濡染成灰黑色,水却白而发亮,细细的挂在壁间,瞬间倾泻而下。

瀑布底端有一小潭,潭中有一呐喊喷泉,随着游人喊声起落。水柱时而迸发直冲山腰,与瀑布重叠或与之并行,时而低落或消失。游人三五成群,对着话筒喊得面红耳赤,嗓子发哑。呐喊得有节奏技巧,循序渐进,喷泉才越喷越高。

结束语:

一天的登山玩水惊险刺激,虽身稍疲惫,但兴致盎然,收获满满。古人遵循道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生。景区自然景色不输五岳、黄山,景区文化发掘不够,设施不全,鲜有的解说文字,有的字迹模糊,不知所云。山上景点多数没人看管,庙门落锁或布帘遮掩,垃圾清理不及时,略有遗憾。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中国17118
登亚武山——了解中华道教文化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中国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中国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中国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中国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亚洲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