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十二月 蒙顶茶山一日游记
12月的深秋总是有一股怅然的感觉,在经历了一个灰蒙蒙的周末,尽管家里事情还有点多,我们也毅然决定来一场向往已久的周边游--向蒙顶山出发。
周末,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蒙顶山门前,我们是网上购票,两大两小;本来2015年到雅安碧峰峡时就想去蒙顶山上看一下,但当时正在维修打造,不能上山,如今7年后终于满足了当时的念头,还多出了两位嘉宾,走的是从城里新修直通山顶的道路...看得出山门还是很大气,一句“”扬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就将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意尽显其中,悠远流长。
整体看就是就是将整个山顶打造开发出来,进山门后有住宿吃饭的地方,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茶山高密度氧气。旅游路线呈现环形道路状态,这样就可以不用走回头路游览,在缆车下面还有博物馆,我们先去参观了一番,这里有茶圣、茶祖,还有茶马古道的历史印记,博物馆留存着各朝代与茶有关的器具、工具、容器等,无不体现着茶历史的渊远流传...
我们是坐缆车上去的,到半山腰的寺庙门口在向上爬,这里的缆车虽不似瓦屋山的雄壮威武、气势如虹,但也是温润如雨、怡然自得,“北纬30°的优质茶叶”值得一试,是不是有种熟悉的感觉...
进入庙门,顺山而上我们先到了左边的吊桥一游,就是连接的两座山,中间一个大峡谷,另一边什么也么有,还是果断来两张,桥上风很大,很有走独木桥的感觉。小朋友有些累了,就在寺里的休息区补充能量,而我则继续完成上山的路。
上来就是一个牌坊,路上还有古茶树,牌坊后面是一个通道,唤作龙墙浮雕。
过了这个通道就有一口龙井(不晓得是不是市面上的龙井茶,哈哈),后面就分为两条道,左边上山到顶峰,右边经过各种名人题词道路上到顶峰,我走的是左边。
山顶有一雕像,好像叫采茶仙姑。
顺着山顶过来就基本到顶峰了,有一个广场,纪念着红军文化,有很多红色宣传,这也是对革命先烈的一种缅怀......旁边还有一个游乐场,小朋友们休息好了又来到了山顶,走了一盘丛林冒险,而我则继续向前探索。
在向后山的路途中,经过一个红军亭,还有徐向前的题词,这让我联想到了我的老家“向前广场”,在此向革命先烈致敬,没有他们的舍生取义,就没有今天的和谐天下。
这基本就是景区的最远端了,因为后面没有开放,就没有进去,只有把美好的遗憾留给下次的探寻...接着就是沿着山间石梯向山下走...途中还有一个屋漏墙坏的破败寺庙--禅慧之庐,景区没有修缮也没有封闭,可能就是想保持她最天然纯真的美吧...
经过十几分钟的强上坡,终于又从前山之路回到了山顶接待中心,然后又顺着另一条路开始了下山之行。在刚出广场的路上就有很多跟红军相关的碑文矗立两旁,让路过的人敬意不禁油然而生;再往下就是一个皇家茶园,路两旁还有很多树。
一路上有很多古代名人雅士的茶诗、茶词、茶句的石碑镌刻在路两旁,茶历史的的爱好者值得一观。
后面的路上还有大禹治水的雕像,联想到青衣江中也有女娲补天的石雕,难道说共工触断擎天柱的地方就在雅安,导致天河治水流落人间,这样就造就了女娲补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那这样我们和上古仙神是多么亲近;后面还有三国诸葛武侯的台桌,应该是收复西川的故事,真是同一片土地上,在不同的时间中会发生不同的故事,这就是时间是岁月的长河,而空间则是故事的沉淀。
不多时就到了寺庙休息处,此事正在表演节目,而小朋友们也下来多时,正津津有味的欣赏茶仙俊女们...景区组织这样的节目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既有自然景观的展示又有人文风情的流露,动静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表演结束,我们就接着下山,都是石梯修砌而成,干净又优雅,路上也有很多茶文化的石碑。路上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庭院庙宇,看来景区一直都在升级中,每年都有创新。
走了一上午的路,已到了下午2点过,感觉有点饥渴,恰好在半山腰处有一农家乐,可以吃饭,我们就补充能量,稍作休息,饭菜味道还是很不错,价格也公道,还有蒙山特有的蘑菇,清脆爽口,老板娘说夏天还有很多人到这里来避暑,眼前就是一大片茶地,喝茶叶赏茶花观茶树,确实很惬意。
午饭之后,略作休息,我们继续下山之路,作为以茶出名的山,自然少不了茶树,经过一片茶地,我们就来到的最初的广场,这里有一个大茶壶和茶杯,来时没有沏茶,刚好回来时遇上,正是“来时未泡水,去时空留茶”。
最后经过一天的路途,小朋友们也稍显疲惫,但意犹未尽,在停车场稍微小憩后,我们就启程回家,结束了今日的美好旅程,期待下次相遇。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成都出发2小时,去蒙顶山过23℃的夏天 9408
- 穿越藏北317 ,游历最原始的老西藏,神山圣湖名刹,美不胜收(11天详细自驾攻略) 73594
- 避蜀炎夏,遂遁雅安,蒙顶山行记。 3900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