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重庆红崖洞—瓷器口—三峡博物馆—乌江画廊—武隆源—龙水沟地缝
不记得上次去重庆是什么时间了,对重庆市区的概念也很模糊,唯一记得的是重庆附近的大足石刻,一个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
如今,重庆已成为名誉中外的旅游城市,特别是附近的武隆源天生三桥景区,早就在心里种草,是应该去看看了。
首乘川航飞雾都重庆
乘坐川航CU8793,记得好像是第一次乘坐川航飞机。自从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成功备降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的飞机,挽救了机上所有人的生命,事迹被班上电影屏幕后,川航名声大震。而且还听说川航的飞机餐很好吃。当然买这趟飞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时间和票价最为合适。
本想享受一次幸福的飞机餐,谁知道此行提供的是小食品和保健茶。好吧!
一个多小时飞行,很快到了重庆上空,一层薄雾笼罩着整个天空大地,朦朦胧胧的山脉和地面建筑交织在一起。雾都雾都,来到了传说中的雾都重庆。
住两江四季酒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面向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重庆网红打卡地洪崖洞就在楼下对面。四周热闹的场面,空中弥散着火锅的味道,这就是现在的重庆。
先解决肚子问题,首选朝天码头江边刘一手火锅,开了两锅,辣的和不辣的,满足不同口味的人群。这是到重庆的第一顿火锅,内蒙羔羊、薄牛肉、……,当锅里咕噜咕噜冒泡,长筷子夹着羊肉牛肉片放进锅里一涮,点上蘸料、爽爽入口,真好吃啊!重庆火锅真是名不虚传。
【重庆网红打卡地——洪崖洞】
洪崖洞是重庆最著名的打卡点,似乎是曝光最多的景点,不能免俗,我们住的地方就选在洪崖洞上方。
这个据说由重庆火锅协会会长创建的洪崖洞,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业典范。以巴渝传统山地民居的“吊脚楼”形式,将巴渝文化、码头文化、山地民居建筑文化,并入现代的商业范畴,形成以休闲旅游为龙头、以餐饮娱乐为主体、以时尚商业为补充的商业联合体。
这是一座贴在崖壁上的建筑,11层楼高。不同方向看,层数不一样。从江面看是9层,从我们住的酒店前公路面看是一楼。因此对于重庆,一座建筑两个门牌号码一点也不奇怪。
夜晚的洪崖洞,是它最漂亮的时刻,最热闹的时刻,也是人最多的时候。这里成了人的海洋。夜幕刚刚降临,洪崖洞和嘉陵江大桥上的彩灯刚刚开启,来重庆旅游的人群就似乎都蜂拥而至来到了洪崖洞。
夜晚的灯光将这座山城建筑装扮的格外绚丽多彩,金碧辉煌,最适合拍摄夜景。
我们随着人流涌动,转过蛇状队伍,坐直梯从9层落到地下,穿过公路走到江边,和众多的人群一起,仰望高高的洪崖洞建筑,重庆小天鹅火锅店也出现在建筑的招牌上,据说这是那位火锅协会会长开的店。
我们要上到嘉陵江大桥上俯拍这座特别的建筑。乘坐电梯不容易,人实在太多,是下难上也难。
夜晚大桥上行人只能走单行线,从桥的一侧步行到桥的另一头,再转到桥的另一侧走回来。还好桥不是太长。朝天门,重庆火锅的发源地。
站在桥上俯看洪崖洞更好看,那一层层的具有巴渝风格的房子如积木一样叠罗在崖壁上 ,黄色的轮廓灯和红色灯笼的光交织在一起,如梦如幻,很像一幅设计时尚的舞台背景。路面上排成龙的小车好像蚂蚁一样在慢慢挪动。通过延迟摄影,赋予这些看似缓慢挪动的车新鲜活力,没有规律地动了起来,非常有趣。
同学风语者见到我拍摄的照片,写下《观南旋风〈重庆之夜〉》
山城何处不夜天?洪崖洞府客难眠。
云宫张灯堪白昼,江湾流彩映月圆。
蜀风千载贯今古,市井百味一应全。
觅此人间好境界,宁做渝人莫为仙。
【旧时重庆缩影——磁器口古镇】
磁器口古镇被誉为是过去重庆,还有一说法是没有去过磁器口就等于没有去过重庆。可见它在重庆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当我们走进这座依然还散发着旧时气息的古镇时,我眼前看到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占满了这座古镇的每一个角落。石板街两侧全是商铺,吆喝声叫卖声充斥着窄小的街道。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已在这方土地展现,但期望的宁静古镇已不复存在。走走逛逛,只当是到此一游。
古镇里卖的最多的是火锅底料,特有的麻辣香味充斥着古镇上空。虽然太辣的食物我心存戒备,但那个香味我还是很喜欢的。没想到最后竟然也买了两包火锅底料。
古镇中的陈建中小麻花据说卖的非常火爆,来到现场果然如此,购货的队伍已经排了几十米。麻花有好几种口味,甜的咸的麻的辣的都有。害怕排队的本能让我选择了买包包装的,虽然比散装的贵出一倍,但时间比价钱更值钱。
寻到一座高耸于山顶的建筑——宝轮寺,这是一座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建筑。位于古镇磁器口过街楼对面,背依白崖山,面对嘉陵江。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当他流落到巴渝一带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世人知情后,就以皇帝真龙天子曾经隐居在此的事实而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证实了我们的判断,难怪见到寺里用金用黄,这些过去只有皇家才能用的色彩。
【四季飘香的重庆火锅】
到重庆不得不吃的是重庆火锅,似乎不吃火锅就没有其它选择。即使再不能吃麻吃辣,到了重庆也必定要吃上几次火锅。重庆火锅的滋味只有吃过的人才能体会到那个口感的传神,那种吃了还想吃的上瘾,火锅店面外部和内部装饰都会诱惑你的食欲,吊起你的胃口,选来选去还是去吃火锅。
重庆火锅又称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发源于重庆嘉陵江畔,也是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其主要原料是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等。大约是在清道光年间,重庆的筵席上才开始有了毛肚火锅。
重庆火锅历史悠久,从当年江北码头船工们自创的陶炉煮汤料烹制毛肚等无人问津的牛下水开始,到小贩们担着挑子沿街叫卖的“水八块”简易火锅,直至被宰房街马氏兄弟于民国十五年正式拉入饭店,逐渐成为主食。并历经了“抗战”、“文革”等历史时期的演变,经由“脸盆火锅”、“镶火锅”等品类的变进而逐渐形成历史。悠悠乎乎也历经百年,故而,成为山城的名片。(网络)
重庆火锅很亲民,充分考虑了来自四面八方不同人的口味,可以选择辣度不同的火锅。不能吃辣的广东人似乎也可以接受,热乎乎的放进口中,吸一口冷气,口说好辣好辣,然后继续来第二、第三筷子.....,直至清扫战场吃个精光。
因为火锅,重庆的大街小巷商铺里都离不开火锅的佐料蘸料,红彤彤的一片,那辣味那香味扑鼻而来,特别的香。深呼吸几口,让你忘不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到重庆市,还有一个不得不看的地方——重庆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长江三峡是重庆瞿塘峡、重庆巫峡和湖北西陵峡,三峡因而得名。长江三峡太有名气了,多少文人墨客为此留下绝句。而三峡大坝的建设一直饱受着争议。我们决定去看看。
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对面,而这个形似北京天坛的大礼堂也是重庆的一个重要打卡点。天下着小雨。
记得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个在巫山县的会议,让我当时选择乘坐客船从湖北宜昌前往巫山,走了长江三峡的三分之二。会议后坐船再坐橡皮舟进入小三峡、小小三峡。亲眼目睹了纤夫当时是怎样将船拖过浅滩的,见证了三峡大坝没建之前小小三峡最美的景色。
时间一晃30多年过去了,再也没有去过三峡,小小三峡因为三峡大坝的建成早已淹没,但对三峡的那份情节还在。
走进博物馆,通过耳麦讲解,了解了很多三峡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为中国领导人的睿智果敢而称赞。
在三峡建一座大坝,是100年来中国人的愿景之一。1919年,孙中山《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首次提出要开发三峡水力资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描绘了“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决定,在时机成熟后启动三峡工程建设。经过了百年企盼,四十年论证,三十年争论,三峡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奠基动工。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用三峡的电力推动全国经济的发展,2020年10月,三峡水库已蓄水至高程173.55米,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梦中的武隆源】
作为电影《变形金刚》《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取景地,为拍摄需要在武陵源天生三桥下建的那座神秘的四间瓦房小院,因为它的独特魅力而深深吸引着我,早就铭记在心。
我们在网络上选择了一家武隆源一日游B行程:重庆市—乌江画廊—天生三桥—龙水峡地缝。
早上8点此程的向导小吴驾车来到酒店接上我们,福特中型车,车况非常好。
出发!天气不是很好,阴郁有霾,好像要下雨。也许这就是重庆常见的天气。没有想到的是道路竟然如此拥堵!一个多小时后才来到乌江画廊观景点。
一条墨绿色的大江依偎着葱绿的高山,江水颜色非常漂亮,如果是在晴天,还不知道要美成什么样子。我们没有停留太长时间。
到达武隆源时,天空正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没带雨伞的同伴赶快去服务中心买雨衣。我们则去排队,从入口处开始一条人龙已蜿蜒排至到公路边,这还不是节假日最火爆的时候。大黄蜂变形金刚就矗立在公路旁,也许这也是武隆源的一个标志?大约半个多小时,我们走进了这座神秘的大山。
坐电梯直落到山底,很快就走进了一个庞大的山洞里,四周悬崖绝壁,洞内氤氲弥漫。人在山中在洞中是那么的渺小。沿着阶梯下行,透过两山错位的空隙,看到了山底下那座黑瓦顶的小四合院,因为这里曾是电影《变形金刚四》、《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取景地,带火了这个“天生三桥”景区。
【网络】天生三硚名天坑三硚,是全国罕见的地质奇观生态型旅游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区以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三座气势磅礴的石拱桥称奇于世,属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 大自然造就的 3 座天生石拱桥,具有雄、奇、险、秀、幽、绝等特点。
最令我着迷的就是在大山深处有这么一座神秘的房舍,如果没有它,这个景区还会这么火吗?是它点缀了这个山谷!从上到下,当你一步步走进它,你会被它吸引、被它迷恋,太神奇了!不知道当初的导演怎样找到这个地方,又怎样在这里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实在是佩服。
当我真正来到这座房舍时,发现就是一座木制瓦顶仿古建筑,院子里电视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在这里取景的电影片段,几间屋子也都用作商铺。地面潮湿,瓦顶上已开始长出绿色青苔。总算来了一趟还了心愿。
天生三桥景区的雄、奇、险、秀、幽、绝,是要你细细地体验品味才能发现。山与山之间、坑与天之间、总是能让你发现它独特的魅力,有些被冠以景点名称,有的没有。
圣象迎宾:位于天龙桥北桥空下方的石壁上,凸出的部分外观酷似一头大象,屹立于此处拜完年,辛勤不倦地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大刀倒影:青龙桥下方桥孔形如一把大刀,刀柄刀身栩栩如生。倒影湖中更见其形,犹如关公的青龙偃月刀。
鲤鱼跃龙门:驻足此地回望青龙桥,其形状犹如一条跃起的鲤鱼,鼓着圆圆的嘴巴,略弯曲的身子。
黑龙桥:桥洞高而狭长,洞内光线黑暗,像一条黑龙盘旋洞顶,因此得名。
一手遮天:走进黑龙桥洞,回首望洞口,举手撑开五指,竟然一个巴掌就遮挡了洞口遮挡了天空,“一手遮天”用在此处再合适不过。
离开天生三桥,我们赶去下一个点——龙水峡地缝,又称作武隆地缝。最后一趟车是4:30。
这里还有一个巨型的变形金刚,猜想它一定是剧中次主角。
【深深的龙水峡地缝】
当来到地缝的入口处,看到那条深不见底的陡峭阶梯,我犹豫了。去地缝看什么?能看到什么?到底要走多长的楼梯才能到底?一个个疑问蹦了出来,但没人能回答。去还是不去,短暂的斗争了一番还是决定去。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先坐直梯,再一路的下阶梯、钻山洞、再下阶梯,就是看不见底,让人走的有点绝望。也不知道走了多少阶梯,人已经走得满身大汗,才终于见到底部的一座小桥一座茅屋。终于到了地缝的底部。
这里与完全是另一个天地,地缝犹如地球上的一条裂口,仰望天空就是一线天。行走在地缝中,一侧是峭壁,一侧是奔腾不息的溪水,潺潺流水不绝于耳。
突然前方传来巨大的哗哗哗水声,从天而降的水流从一个巨大的坑口直泻而下,形成瀑布状,打到地面的岩石上,发出巨大的响声。虽然见过马岭河大峡谷令人震撼的瀑布,但亲眼看到这股来自天上之水,还是令人兴奋。这个地缝没白走!
走出瀑布,来到一个宽阔的区域,有点诡异奇妙的感觉。这是四面环石的区域,又像一个不规则的石屋子,一条凳子一间屋子,此时静悄悄地就剩我们几个最后的游客。走在最后负责收容的工作人员大声唱着小调,在山谷中回响。
龙水峡地缝真是集高山、峻岭、峡谷、流水共同构成一幅完美的山水画卷。值得一来。
当晚回到重庆市已近9点。
行程:2020年10月25-27日
完成于2020年12月15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