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7

渝情未了

编辑
天数:8 天 时间:11 月 人均:3500 元 和谁:和朋友

重庆之行原是安排在2022年秋季,但突如其来最后的疯狂导致行程搁浅。2023年必须如期补上。

下飞机第一件事忙着找“黄色法拉利”,候机楼出来的天桥上却已经醒目标注了最佳拍摄点。

这一刻还在整齐安静地排队候客,下一秒出了机场,即时变身放荡不羁爱自由的“贴地飞行器”,将在重庆大街小巷桥梁上划出道道黄色的靓丽轨迹。

山城重庆是国内不多的几个有城市辨识度的都市之一,市区景点众多,路线高低交叉纵横,相近处却未必顺路。若按每日行程写流水账略显杂乱,试着按相似点分类叙述。

上天入地

重庆市区,山在城中,城在山上,又被长江和嘉陵江切割,形成四山分东西,两江分南北独特格局。这次,5天在这8D魔幻城市核心二环内穿山过江横跨6区:渝中、南岸、九龙坡、沙坪坝、江北和渝北,出行主要靠轨道交通+公交车,辅以出租车。

轨道交通

重庆轻轨火遍全国,也就打卡了几个热点。

二号线:牛角沱-李子坝-浮图关

2元钱坐过山车去绿野仙踪。首先被震撼到的是首节车厢驾驶室后玻璃窗上的手机阵,这是现场看实时转播了。

掉头掉头,反方向坐,不料在站台就发现反方向车上的手机阵只多不少。怎么办?多坐出几站再掉头?热情高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不少啊,灵机一动决定曲线救国:上反向车末节车厢,这回不用抢位了,视频倒放不是一样的吗?美中不足当然是行车方向反了,但我不说,你第一眼不会发现的,对吧?

二号线:临江门-黄花园-大溪沟-曾家岩-牛角沱

赏江北区嘉陵江沿岸夜景,两江游船的低配版。

二号线:李子坝站轻轨(单轨)穿楼

初以为1、2号出口在站外不联通(其实两个出口分别在居民楼的1楼和8楼,随意进出),放弃了1号江边的经典观景平台,只计划了“触手可及”的2号上出口。这里拍照有个取巧之处:可以等站台上拍照的人举起手机以提前判断浮图关反向是否来车再做出反应,省力。

接下来,进站内6楼“穿楼图书馆”体验楼内轻轨穿楼零噪音。再到2楼点杯饮料坐在窗边,看着楼下观景平台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游人。

二号线:曾家岩站

4号出口,曾家岩嘉陵江大桥桥面,大溪沟方向S型轨道行车。

二号线/三号线:牛角沱站

4号出口,嘉陵江大桥桥面,一边是下方二号线曾家岩方向临崖汽车和单轨叠层行驶;另一边上方是渝澳大桥上三号线双向汇车。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来车,应接不暇,真切感受8D魔幻交通。

一号线:烈士墓站

重庆最美地铁站,有一丝莫斯科地铁站穹顶设计风格的味道了。

三号线:碧津站

功课还是没做好,应该下飞机后从机场直接过来的。从市区过来来回耗时将近3小时,真远。但冲这变轨的丝滑劲,还是值得的吧。

环线:海棠溪站

高楼环伺下列车车灯刺破暗夜贴面而过,很有电影feel哦。

长江索道

长江索道可算是重庆的标志之一,乘坐的人是真多,路过北站排队队伍打了蛇饼,算了,还是看看就好。

两江小渡

观两江,乘小渡,是游重庆必不可少体验。

洪崖洞码头上船,夕阳下近距离仰视洪崖洞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

船开后还可以看到大剧院和南滨路钟楼。

许是光线或角度原因,恕我眼拙,没看出“最大鸳鸯火锅”的两江清浊之别,只能人为加以分割。

出租车

关于黄色法拉利的段子太多,还是要亲身感受一下。司机小哥都很热情健谈,共同的职业底线是不用导航,了解目的地大致方向后就按个人心中专属地图飞驰而去,在这没有地平线只有山脊线的城中,轻松给乘客带来推背感。

跨江飞龙

山水相依成就了桥都重庆,十几座大桥如长虹卧波般横跨长江和嘉陵江,出行途中总要经过其中几座。

印象最深的是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看着是两桥三塔结构,其实却是一座双生桥。两晚分别经两座桥步行返回渝中区的酒店,也算用脚步丈量了两江四岸的宽度。

重庆森林

大礼堂

天晓得我是怎么爬上山拍山下的大礼堂的。

马鞍山传统风貌区,高大的黄葛树下,狭长巷道贯穿其中,条石台阶、青瓦红墙的老建筑点缀其间,最妙的是可以平视大礼堂。

大礼堂正面结构,颇有将天安门和祈年殿融为一炉之势。

三峡博物馆

博物馆大门平台回望大礼堂全景。

较感兴趣的是抗战岁月单元和巴国历史,有空要搜点相关资料看看。

解放碑

百度后才知道这是中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错愕惊讶中。

重庆森林

山城巷陌

中山四路

这条短短800余米的街道,浓缩了重庆市的前世今生,承载了巴渝大地上厚重的历史文化。黄葛树夹道成荫,望着密集分布的众多历史遗迹,仿佛穿越至重庆作为民国作为陪都的时光。

重庆市树黄葛树茎干粗壮,树形奇特,蜿蜒交错,古态盎然。这悬根露爪,恍如一幅笔力苍劲的国画。

山城巷和十八梯

两处都是沟通上下半城的老步道改造而来,虽然是分两天从上往下游玩,还是一齐说较好。

个人而言,更喜欢山城巷,依山傍水,保留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从法式风情、明清旧居、海派石库门、到本地吊脚楼,贯穿中西古今。

从观景平台望向长江南岸,南纪门轨道大桥高耸的桥塔就像竖起的步枪标尺。

十八梯更像是一条3D版的步行街+美食街,新晋网红属性吸引来更多的人流。

戴家巷步道

步道临崖而建,上入口处是近距离拍摄洪崖洞的绝佳位置,嘉陵江、千厮门大桥、大剧院一一尽收眼底。沿步道下去就是去坐两江小渡的码头。

黄桷垭老街

夜晚的老街被灯光勾勒出令人惊艳的线条,青青石板路,悠悠老建筑,在红灯笼映射下古色古香,韵味十足,恍若天上街市,尽显“千年黄桷垭,一道通古今”的氛围。

通远门和东水门及城墙

老重庆“九开八闭”共17道城门及城墙,应“九宫八卦”之象而筑,以示“金城汤池”之意。

通远门是“开门”中唯一通陆不临水的城门,是古时陆上入城的最后一道关隘,也是现存的两道古城门之一。

城墙上是重建的通远楼,现为临星书局和市文学会客厅。昔日雄关天险,今日已是看书喝茶摆龙门阵的场所。诚如城墙立面,底下是风蚀斑驳的古墙垣,上面是排列整齐的新石砖,一物一故事,一页一乾坤。

东水门,现存的唯二古城门之二,原想穿过古老的石券顶城门洞拍下凹凸不平的石梯、城墙和东水门老街,来一场600年的穿越,可惜城墙在维修施工蒙了绿网。

市井烟火

白象街和白象街

一条白象街,半部重庆史。她既是重庆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也曾经是重庆最繁华的街道,也许在暗夜华灯下更能体现其旧貌。

白象居,网红打卡地,望江处开辟出一块视野开阔,可以同框拍到长江索道、东水门大桥的观景平台。但毕竟是居民小区,拍完照安静地离开。

涂鸦一条街和七彩巷

涂鸦一条街,能在一条如许长的主街肆意涂鸦,个人感受到重庆对各种文化的包容兼蓄。但除了川美校门那一段外,其它更多的就真是涂鸦了。

七彩巷,虽然分散在旧居民楼间,但大片斑斓张扬的色彩碰撞委实让人眼前一亮。

磁器口古镇

一到沙坪坝区,多年前读过的《红岩》中的地名就不断从脑海中涌现。但磁器口古镇的样子和我想象不太一样,更像是文化街区。

这把壶叫“后街有福”,是重庆话“壶”发“福”音吗?

途中被2只小可爱带偏了,妆容真精致。

北仓文创街区

北仓毗邻繁华的观音桥商圈,静静地面对着周遭的喧嚣,很有文艺范,适合慢慢逛各种创意小店。

长乐老茶馆

茶馆在山城步道半山腰,一扇清代石朝门,“长乐永康”四字镌刻其上。

照常,进店转一圈拍照就完事。却被台上评弹艺人的表演吸引,于是坐下点上一碗盖碗茶和一份茶点,细细聆听巴蜀故事。从来只知道苏州评弹,不知重庆评弹,而且还是非遗项目。

小北茶馆和小北坝坝茶

川渝之地茶馆确实火爆,本应悠闲自得的围炉煮茶却一座难求。小北茶馆,“余生很长,何事慌张”,怕不是在掩嘴嘲笑这一刻无位落座的我。

小北坝坝茶,特意错开饮茶高峰时间,位置倒是有,但很多茶点却已售罄,改烤肉吧。本是文艺怀旧之所在,在此割腥啖膻倒也有趣。

南山有烧烤

就冲着他家水泥大圆筒而去,可惜去晚了“下水道”已灌满。不过山上风大,坐避风处也好,店家还贴心地在桌底加了一桶炭火驱寒。

风这么大也没吹散这漫天浓雾。

重庆火锅

不吃辣的本尊只配点鸳鸯锅,本来想问问能不能两边都是清汤底,又怕老板误以为是来踩场的,就最低级别微微辣吧。

事实再次证明从不挑战自我的处世之道是王道,清汤加上辣锅飞溅而来的红油已超过我吃辣上限,最后需要用茶水再涮一遍才没有饿肚子。如果有,我的吃辣级别是5个微起步。

灯火辉煌

几天下来,最爱南岸区的南滨路,身处出门三步爬坡上坎的重庆,在这里才算走上平坦人生路。特别是弹子石老街到重庆开埠遗址公园这段,一路上长嘉汇观景平台、呼归石花阶公园、钟楼广场和龙门浩老街等,一路临江排布游玩赏景相得益彰。

到了晚上,更是观赏重庆璀璨夜景的绝佳看台:东水门长江大桥、来福士广场、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大剧院、江北嘴、朝天门长江大桥在璀璨灯光勾勒下一字排开,远处喜来登酒店双子塔霓虹闪烁,近处江面上挂满彩灯的游轮穿梭游弋,流光溢彩。

洪崖洞

重庆夜色中最靓的仔非他莫属。话不多说,远近高低上下左右,上图。

五天游重庆,不够完全不够,最少要十天。

巫山县

秋游重庆,怎可错过江山红叶——三峡红叶。嫌四天三夜游船太慢太闷,还是动车2小时直奔巫山来得便捷。

市区出发时浓雾弥漫,尽显雾都本色,心塞塞伐鱼块;车到奉节开始拨开云雾见青天,应是神女眷顾。

小三峡·小小三峡

小三峡码头登船,沿长江二级支流大宁河向北逆流而上,河道逐渐收窄。

第一景是形如一道彩虹的龙门桥,两岸绝壁高耸,两山对峙,船从桥下驶过,宛如入门,也就进了第一峡——龙门峡。

此处山势雄伟,几处山峰上已是漫山红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之感油然而生,眼前恍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山水画卷正缓缓展开。

过大宁河特大桥和桂花大桥后,到了第二峡——巴雾峡。此段奇峰突起,怪石嶙峋,碧流静淌。山头奇石形态各异,犹如天然雕塑长廊。随着峡谷愈发深邃,谷内风力愈大,寒意渐起。

滴翠峡是小三峡的第三峡,峡内绝壁连绵,群峰竞秀。东侧建有挂壁仿古栈道,一边是幽深的河水,一边是陡峭的崖壁,借以体会古人蜀道难之叹。

巫山小小三峡位于大宁河滴翠峡处的支流马渡河上,是长滩峡、秦王峡、三撑峡的总称。

三撑峡是小小三峡第一峡,河道狭窄,需换乘画舫。峡谷中满目苍翠,河水清幽,正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可惜意犹未尽之际,小小三峡却只游三撑峡一段,不再往前去了。

回程顺流而下行船更快,暖暖的斜阳洒在山头江面,也不觉寒风扑面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峰景区

秋赏红叶,从南往北,也曾领略过栖霞山、香山、八达岭、长白山红叶谷等处层林尽染、红叶醉野的美景,但巫山更多了高峡平湖与漫山红叶交相辉映,景观尤为震撼。

文峰景区屹立于巫峡西口,隔大宁河与巫山县城遥遥相望,因山形“尖耸如文笔,关一邑文风”而得名,为巴渝之锁钥,是进入巫峡的第一山。站在文峰观山顶,透过似火红叶,俯瞰巫峡口彩虹卧波,远眺巫山县城依山层叠,“想像神女姿,摘芳共珍荐。楚云何逶迤,红树日葱蒨。”让人顿生江山豪情。

山上红叶树种应是黄栌吧,喜不甚高,杂以常青的松树,与浩瀚长江或白色的镇水塔同框,五彩斑斓,极是上镜。其中,巫山长江大桥和江船又是点题之眼。

巫山博物馆和神女大道

从文峰观回到县城,乘时间还早,赶在闭馆前匆匆打卡了巫山博物馆。

出了博物馆,观景平台上,从近及远,大宁河口、长江、巫峡口、巫山长江大桥。

庆幸酒店在江边,只需沿阶而下。到了长长石阶之下,回头一望才知刚刚是从神女大道下来的,差点双腿一软就要献上膝盖,这可是坡度50°,总共1136级的天梯,走过的最多只有其1/3。

巫山夜景

如果因故白天没有坐小三峡游船,可以试试“三峡之光”巫山夜游船。我沿江边漫步,看到的仅是长江大桥和巫峡两侧山峰的装饰灯,以及目极可见的楼宇轮廓灯,已感颇为震撼。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沾了地处长江及其各大支流上游的光,重庆是真不缺电,从市区到下属沿江区县,都在打造灯饰工程,点亮一座座不夜城。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渝情未了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