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三日,事前预约了包车钓鱼城之行,司机按时到酒店接上我们,穿过嘉陵江一路向北。天气不佳,但好在没有雨。大约一个小时到达钓鱼城游客中心,在这里买了票,换乘景区的大巴开到钓鱼城山顶奇胜门附近,从山顶开始游览。
钓鱼城在重庆西北部的合川区,位于嘉陵江、渠江和涪江交汇处,是南宋抗元的重要据点,1243年余玠在钓鱼山筑城开始,余玠、王坚、张珏等历代守将坚守36年,到1279年正月,最后一任守将王立才因城中大旱两年粮食断绝而开城投降,而此时临安已经被占领三年,2个月后崖山海战,南宋彻底消亡。金庸在《神雕侠侣》中移植到襄阳的蒙哥被飞石击杀事件,也使其真实发生的地点钓鱼城重新进入大众视野。但是,在重庆的诸多旅游地中,钓鱼城依然小众,游客稀少。不过,没有喧闹的环境,倒也很能引发怀古之幽情。
游览起点是阅武场,山顶一片平地,旁边是军营,已改造成钓鱼城博物馆,展览钓鱼城抗元的历史。博物馆里的沙盘清晰的展现了钓鱼城控扼三江口的关键位置和内外两重城的山城防御体系。事后补看了一部央视的钓鱼城四集纪录片,更为直观地了解了钓鱼城的建设和抗元历程,推荐。
沿途有天池,山上水源充沛,这样的天池有14口,也是钓鱼城长期坚守的重要保障。
沿着山路一路慢行,路边有张珏亭和亭前凿石修城场景还原塑像。
慢慢走到核心地带的独钓中原石坊和坊后的护国寺。钓鱼城坚守36年,是蒙元东下江南的一枚钉子,以独钓中原显示其撬动南宋的支点也不为过。石坊原为明代建筑,文革炸毁,现在的已是重建之物。
护国寺旁边就是忠义祠,供奉了钓鱼城历代守将,内有宋碑数块,忠义祠门前的参天古树是历史的见证。
从忠义祠大门走出,就来到钓鱼台。传说古代三江泛滥,百姓避难此处,有巨神落在此间,用巨竿从江中钓鱼,使灾民免于饿死,因此此山称为钓鱼山。此处即为巨神钓鱼之台,地上五处深槽就是巨神插鱼竿的地方,旁边还有巨神的巨大足印,真是抓石留痕。
从钓鱼台旁边窄窄的石阶下坡,就走到临江的栈道。
走不多远,就是唐代临江卧佛,横视江面,卧佛旁有南宋王休的“一卧千古”石刻。
走过卧佛,重新爬台阶回到山上,沿途大量摩崖石刻。
这方郭沫若的题刻中,提到的贰臣妖妇同祠宇,指钓鱼城最后一任守将王立和劝降他的熊耳夫人在忠义祠中也有一席之地。王立是张珏部将,张珏前往重庆后由王立守城,当时才28岁,熊耳夫人是元朝将领熊耳的夫人,也是元朝安西王相李德辉的妹妹,之前泸州之战熊耳战死,熊耳夫人被王立获得,因有姿色,名为义妹,实为宠姬。后钓鱼城大旱两年,粮草断绝,城中易子而食,王立最终在熊耳夫人的劝说下,以不杀全城军民一人的条件开城投降,献城时三十多位宋军守将自杀殉国,而王立在元朝安西王和忽必烈的庇佑下又任官二十年,1301年终于在元廷的政治斗争中被元成帝杀掉,时年50岁。因为献城,至少献城后没有自杀殉国,王立被后世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南宋的叛臣,劝降的熊耳夫人自然也是妖妇了。当年蒙哥留有屠城遗令,王立在内外交困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献城,保全了钓鱼城全城军民,其功过还是有商讨的余地的。当然,相比献城后自杀殉国的三十多位守将,又接着在元朝任官的王立在精神上总是居于弱势了。
继续漫步,中途有一座石亭,亭中一块巨石,是王坚的后任守将张珏和钓鱼城百姓所刻的王坚纪功碑,只是纪功文字已经被元朝凿毁,刻上了千手观音和佛教故事,但是仍然有几处边角留存可以辨识只言片语,仍然能看到的有“。。逆丑元主。王公坚以鱼台一柱支半壁。。”等等。王坚原是孟珙部将,1254年起守钓鱼城,居功至伟,蒙哥就死于王坚守城之时。但1260年被贾似道忌惮而召回临安,后外放湖北江陵和安徽和州,1264年死在和州任上,谥号“忠壮”。石碑文字磨灭了,但王坚坚守抗敌的精神是永远磨灭不掉的。
重新下山,走到江边栈道,远望嘉陵江。
栈道上有钓鱼城石刻。
从栈道往山上走几步,就可以看到护国门。护国门基本上是钓鱼城的南门,位于南临嘉陵江的崖壁上。当年护国门前是没有石阶的,在山壁上插上横木,横木上铺上木板作为木栈道。一旦临敌,就把木栈道拆除,这样敌人就无法进攻。至今山壁上插横木的方形石槽仍在。
下到江边,这里是当年的水军码头。水军码头较早就被蒙元攻占,但依托山上的两重城墙和险要山崖,钓鱼城仍然得以坚守。
下到山脚,是一片小广场,有巨大的钓鱼城背景浮雕,
从这里往下就是柏油路了,一路走回游客中心,找到司机和我们的车,返回重庆。
钓鱼城位居关要,临江景色壮丽,虽然山上抗元的留存仅剩残迹,但想到脚下的土地也是当年守城军民立足之地,眼前的江水也是当年王坚张珏紧盯的战场,八百年前的铁马金戈和坚韧不拔仍然让人感慨万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