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三个月环游十三《从古堡深谷到运河流光:海德堡、科隆、波恩、亚琛四城记》
接上篇:欧洲三个月环游十二《从古堡深谷到运河流光:萨尔茨堡与萨尔茨卡默古特的湖光山色》
前言
当萨尔茨堡湖畔的最后一缕山风还在记忆里盘旋,我们的车轮已驶向德国西部。如果说阿尔卑斯山区是造物主挥洒的写意山水,那么接下来要探访的莱茵河流域,便是欧洲文明一针一线绣出的史诗长卷。从湖的静谧走向河的悠远,从山的巍峨走向城的古老,我们将用另一种节奏,聆听海德堡、科隆、波恩与亚琛讲述的时光故事。
海德堡
海德堡,在1196年首次见于史册,坐落于内卡河畔。海德堡不仅有着引以为荣的中世纪城堡,欧洲最古老的教育机构之一海德堡大学亦座落其中,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传统和现代混合体。
海德堡城际酒店出门就是火车站和城市有轨电车站,交通便捷,去市区景点或者辗转其他城市都很便捷。住3天。
路过俾斯麦广场,去内卡河岸。
俾斯麦是19世纪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出生于1815年,他从根本上重塑了现在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他的政治战略才华和敏锐性为德意志的统一做出决定性作用。
俾斯麦铜像
内卡河
内卡河发源于德国黑森林,流经图宾根、斯图加特、海德堡、曼海姆等地,是巴登-符腾堡州内的一条重要支流。河岸边设有散步道、自行车道、海德堡市民钟爱的内卡休闲草坪和内卡城市沙滩。
内卡河草坪
老桥
老桥是内卡河上最古老的巴洛克式石桥之一,总长200米,连接海德堡老城区和对岸的诺伊恩海姆区。这座老桥已经是这个位置上修建的第九座桥梁,于1788年由选帝侯卡尔·泰奥多下令修建。站在桥上可以仰望海德堡城堡,两侧的风景如诗一般美丽。桥上有两座雕塑,南端的雕塑正是选帝侯卡尔·泰奥多,北端的雕塑是智慧女神。桥的最南端是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桥门,两边高28米的圆塔已于2019年完成翻新。
桥门旁边有一个铜猴和一对铜鼠雕塑,最早用于讽刺收取过桥费,现在更多的则是美好的寓意。摸一摸猴子左手所持的铜镜会带来好运,猴子的右手手指会帮助您实现重回海德堡的愿望,而那对铜鼠象征着多子多福。
就这里吃晚饭了。
吃完饭,沿着内卡河走回酒店。
特奥多尔·霍丝桥
今天去哲学家小径
海德堡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一角
哲学家小径
哲学小径位于内卡河北边圣山的半山腰上,长约2公里,环境静谧宜人,备受大学教授和哲学家们的喜爱,他们常常在此地散步,哲学家小径也因此得名。
哲学家小径是俯瞰全城的最佳地点之一,放眼望去,河对岸的老城和海德堡城堡尽收眼底。这里同时也是观赏海德堡日落的理想地点,日落时分,海德堡城堡将完全沐浴在夕阳之下,墙体被照射的通红,比平时更加温婉动人。
约瑟夫·冯·艾兴多夫(1788-1857)是德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家,他的文学作品优美地捕捉了自然、渴望和怀旧的精髓。
来早了,上午逆光,看一会就走了。
从这里上哲学小径,离观景台更近。
从哲学家小径下来,穿过老桥来到了老城。
耶稣会教堂
耶稣会教堂(正名:圣灵与圣依纳爵堂)与圣灵教堂并列为海德堡最大、最重要的教堂,也是老城区大学广场附近原耶稣会区建筑群的中心。如今,它是海德堡老城区圣灵罗马天主教团体的主教堂。教堂建于1712年至1759年间,采用巴洛克风格。
海德堡大学
1385年10月23日海德堡获得教宗乌尔班六世建立大学的特许,由莱茵普法兹选帝侯鲁普雷希特一世于1386年创建,为德国最古老的大学。建校之初即设有神学、法学、医学、哲学四大经典院系。直至1890年,自然科学系才成为第五个独立的院系。现今海德堡大学下发展为12个学院,超过100个学科,分为本科部、研究生部。海德堡大学校舍大致分布于老城区、贝格海姆城区与诺伊海姆城区。
大学广场(老城区内)
这座塔楼被称为“女巫塔”,位于大学的庭院内。直到1392年,它一直是这座城市西部防御工事的一部分。如同所有古代建筑一样,它的历史充满了神话和传说。它曾是关押盗贼和妇女的监狱,并在1450年至1500年间被用来囚禁被控使用巫术的妇女。
海德堡大学图书馆的历史可回溯自1386年创校,分别由神学、法学、医学、哲学等创校四学院图书馆及一座捐赠的图书馆组成。最初的馆藏源于大学创始人鲁普雷希特一世选帝侯的捐赠,以及来自巴黎和布拉格大学的早期手稿抄本。16世纪时,选帝侯奥托·亨利将大学自创校以来持续累积的藏书与选帝侯图书馆合并为帕勒提那图书馆,并连同继承的奥格斯堡富格尔家族的图书,开放给民众阅读,成为当时欧洲最重要的图书馆之一(在维修)。
圣彼得教堂是海德堡最古老的教堂,与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举办礼拜、音乐会和展览的活力中心。这座砂岩新教教堂建于15世纪末,为哥特式风格。如今,这座教堂已成为一座学术教堂。
这里进去就是大学食堂,食堂对公众开放。
享受了大学的美餐,两人22.1欧。
学生监狱
海德堡一处非常有特色的景点,位于海德堡大学博物馆背面。1778年至1914年,大学拥有自己的管辖权,可以根据违法行为判决“关押”学生3天到4周。“罪行”有过激的决斗、夜里制造噪音等等,但通常无伤大雅。在“服刑”期间,学生依旧可以去上课,但下课后就必须回到监狱。为打发时间,学生开始在墙上画画或写标语,后来逐渐形成监狱文化。这些墙上的“艺术品”保留至今,供大众参观。
被关进监狱的学生会自带颜料,搭配蜡烛的烛油在墙上作画,而画作上不同的帽子就代表着不同兄弟会的成员,虽说在监狱里大家会嘻笑玩耍,但不同组织还可能在里头打架呢!
大学广场
市集广场与粮食广场
市集广场几个世纪以来是城市社会、商业和文化的活力源泉。冬季时是圣诞市场举办地,充满了迷人的生活气息和历史厚重感。与市集广场相连的是粮食广场。
Hotel Ritter 是16世纪的建筑,正立面有骑士雕像,又被称为骑士之家。
市政厅坐落于市集广场,其历史可追溯至18世纪,1908年的一场大火之后,市政厅于1911年至1924年间进行了扩建,增建了南翼。
粮食广场中央的立着圣母塑像,广场后的车站通向海德堡城堡。
圣灵教堂建造始于1398年,在一座更古老的古罗马式教堂遗址上兴建。历时一百多年,直到1544年,高达75米的塔楼才最终完工。(1706-1936)年这是圣灵大教堂历史上最独特的一章,教堂被一道墙隔开,新教徒使用主殿(中堂),而天主教徒则使用圣坛(唱经楼)。这种“一堂两教”的奇特状况持续了230年,直到1936年那堵墙被拆除。
大教堂的内部显得非常简洁、朴素,这主要是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战争劫掠和宗教冲突,导致许多艺术品和装饰被毁或移走。
教堂内有一些现代风格的彩绘玻璃窗,为内部空间增添了色彩和灵性。
老城主街
老城主街依然保持着历史风貌,从俾斯麦广场延伸到集市广场长达1.4公里,是欧洲最具吸引力步行街之一,这里不仅有著名品牌店,还有无数精美小店。街边有许多露天咖啡馆和餐厅。
普罗维登斯教堂建于1659年至1661年间,原址为选帝侯花园。在普法尔茨王位继承战争期间,教堂在1693年的一场大火中被毁。1715年至1721年间,在约翰·雅各布·里舍尔的监督下,教堂得以重建。1878年至1885年间,赫尔曼·贝哈格尔彻底重建了教堂内部,打造出一座明亮的新文艺复兴风格的教堂大厅。
诺伊恩海姆
诺伊恩海姆的历史比海德堡老城更为悠久。它是一个前罗马时期的凯尔特人定居点,后来成为古罗马军营,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是一个独立的村庄,以农业和渔业为生。直到1891年,才正式并入海德堡市。
圣约翰(Johanneskirche)教堂
由于其毗邻海德堡大学自然科学和医学院校区,这里居住着大量的学者、教授和学生,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的本地居民社区,形成了独特的知识分子与市民文化交融的氛围。
圣拉斐尔(St. Raphael)教堂
走出诺伊恩海姆社区,沿着诺伊恩海姆一侧的内卡河岸散步,来到了河岸草坪。
河岸上一群一群的鸭子,惹人喜爱。
沿着内卡河,依山而建的河岸社区。
再上哲学家小径
行走在哲学家小径,您会将惊喜地发现:城市、城堡、河流与环城山峦融为一体,美丽如画!
明媚阳光下,放眼望去,河对岸的老城和海德堡城堡尽收眼底。
上城堡,先登一百个台阶。
城堡
城堡始建于13世纪,位于王座山上,是海德堡市的标志性建筑。这座由红色砂石所建的城堡饱经风霜,遭遇过两次雷击和战争的摧毁,一度只剩残垣断壁,后经修复得以还原城堡主体建筑的风貌。现如今,海德堡城堡是欧洲访问量最大的景点之一。
伊丽莎白城门是1615年应选帝侯腓特烈五世之命建造的。传说它是送给选帝侯妻子伊丽莎白·斯图亚特的生日礼物,并且一夜之间建成。
城堡的入口,从这里正式进入城堡范围。
城堡原是选帝侯的,里头有历代选帝侯各自盖的建筑。其中的腓特烈宫外墙上排列着16尊历代选帝侯的雕像,是城堡的历史见证。
这个酒桶已经够大了,后面还有一个更大的。
酒吧供应城堡自酿的葡萄酒,走累了,来一杯,坐下歇歇脚。
这个大酒桶是世界最大的酒桶,1751年以90棵橡树打造的,因为当时的酿酒商可以用红酒来缴纳税金,而这里就可以存放 58,000 加仑。
酒桶正前方的墙上有个木头人型雕像,是意大利人佩克欧, 他是一位宫廷小丑,也是这个酒桶的守护者。
德国药房博物馆
德国药房博物馆虽然不大,但里面陈列着许多引人入胜的展品,包括但不限于古老的罐子、植物药、古董工具以及完整复原的药房。以生动易懂的展品,生动地展现了药房和制药业几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
南欧紫荆的花、叶和树皮在传统的民间医学中曾被用作药材,据信它具有一些收敛、抗炎的特性。种在药房博物馆门前给人以完美契合之感。
参观完博物馆来到观景台,这里可以眺望整个海德堡、老桥与内卡河。
城堡花园
花园主要建于17世纪初(1616-1619年),由普法尔茨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五世 为其妻子、英国的伊丽莎白·斯图亚特下令建造。当时是欧洲最宏伟的花园之一,被誉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 。它象征着普法尔茨选帝侯的财富、权力和艺术品味。然而,花园的辉煌十分短暂,弗里德里希五世因卷入三十年战争而迅速垮台,花园也随之在战火中被荒废,未能完全按其宏伟蓝图建成。
漫步花园,可以更清晰的看城堡。
海德堡城堡在17世纪末的战争就被法国人摧毁了,现在大家看到的样貌,是后来重建的。
花园观景台上游客络绎不绝,这里视野更开阔,老城、内卡河和老桥一览无余,是观看日落的最佳地点之一。
应该是个雕堡
下城堡经过曾经的皇家军械库和马厩,这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于1693年被毁。如今,是海德堡为数不多的几座从中世纪晚期重建过的建筑之一。现内设大学自助餐厅以及学生会行政办公室。餐厅内还设有酒吧,以及一个户外用餐区和草地。
特奥多尔·霍丝桥
特奥多尔·霍丝桥是欣赏城市壮丽全景的绝佳地点。从桥上,可以欣赏风景如画的内卡河、迷人的河畔小径,以及雄踞山巅的标志性海德堡城堡。漫步特奥多尔·霍丝桥是摄影和感受当地氛围的理想场所。
科隆
科隆始建于公元前38年罗马军事要塞时期,12世纪形成现有城市规模,中世纪曾为汉萨同盟核心成员。二战期间90%建筑被毁,战后通过系统性保护恢复历史风貌。离开海德堡,乘火车一路向西,来到德国第四大城市科隆。
总火车站
A&O科隆火车总站酒店住3天,从酒店到达科隆中央火车站300米距离,方便辗转其他城市。订酒店时没注意该酒店没有电梯,住在3楼大箱子不方便拿上来,步行可达大教堂和霍亨索伦大桥。
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的正式名字叫圣·彼德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直到1880年才最后竣工。科隆大教堂的起源跟三王圣龛息息相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佛烈德利赫一世于12世纪赠送三王圣龛給当时的科隆主教后,吸引了络绎不绝的信徒来参访,造成当时的教堂难以负荷、需兴建新教堂,也就是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包括五个殿堂和一个绕圣坛而建的带有三个偏堂的回廊。圣坛还保持着初建时的模样,这个圣坛是中世纪德国教堂中最大的圣坛,圣坛上的十字架也是欧洲大型雕塑中最古老、最著名的珍品。圣坛的两侧还排列着有104个座位的座椅。1996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圣坛有104个座位,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各有一个预留给教皇和皇帝的座位。祭坛里镀金的三王圣龛装饰精美,由于内部存放了被认为是属于东方三博士的遗骨,这个祭坛因而被认为是西方最重要的祭坛。
主殿后唱经席内金光闪闪的东方三博士圣龛
教堂中殿,高达43米,座位超过5500个,左上方为管风琴之一
圣龛的复制品
東方三博士是何方神圣呢?在耶稣诞生时
有三位博士发现伯利恒(耶稣出生地)
的星象特殊,便走访当地
、朝拜耶稣
,这便是三博士来朝的典故緣由
。
这片彩绘玻璃的主角是保罗(即圣保罗、圣保禄)
,他在前往大马士革迫害基督徒的途中遇到神启而失明,进了大马士革之后经基督徒开导才知道那原来那是耶稣的神启
,过几天恢复视力后皈依基督教,他与圣彼得同为早期最
知名的使徒。
斯特凡·洛克纳
的东方三博士朝拜圣婴图
揹着耶稣过河的圣克里斯多福
霍亨索伦桥
霍亨索伦桥是一座跨越莱茵河的桥梁。这座桥是1907年至1911年建成的,原来由两座铁路桥和一座公路桥平行组成。1945年重建时只建造了两座铁路桥,后来又增添了第三座铁路桥。为了取代没有重建的公路桥在铁路桥的外侧增添了人行路和自行车路。
桥上挂满了爱情锁,这个浪漫的传统大约始于21世纪初,情侣们将刻有两人名字的锁头锁在桥两侧的钢铁网格上,然后将钥匙扔进下方的莱茵河,以此象征他们永恒不变、牢不可破的爱情。如今,桥上悬挂的爱情锁数量已超过50万只,总重量估计达数十吨。这些五颜六色的锁构成了莱茵河上一条绚丽的彩带,成为一道举世无双的风景。
莱茵河伴的三角大楼
老城区
老城区是这座城市的历史心脏和旅游精华所在。尽管在二战中遭受严重破坏,但经过精心重建和修复,它成功地保留了其中世纪的格局和浓厚的传统氛围,同时注入了蓬勃的现代活力。
狭窄的鹅卵石街道两旁,布满了各种精品店、纪念品商店、艺术画廊和古董店。非常适合悠闲地逛街淘宝。今天是星期天,大街上人比较少,商店都关门。
巧克力博物馆
巧克力博物馆是德国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它由德国著名的巧克力制造商施多威克 先生创立。一座集历史、文化和生产工艺于一体的现代化巧克力博物馆。位于莱茵河畔,建筑像一艘停泊在港口的玻璃轮船,风景优美。
到博物馆就下起了雨。
来一杯巧克力奶泡,坐下来慢慢品尝,看看莱茵河。
雨停了,沿着莱茵河慢慢逛回酒店。
这是人造小溪,孩子们在这里玩耍。
波恩
波恩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四面临水。公元1世纪初,罗马军团曾在这里设立兵营,为古罗马要塞。因此,“波恩”意为“兵营”。13世纪至18世纪,作为科隆选帝侯国(即有权选举帝王的侯国)的首府长达500年之久。一度被法国占领,于1815年并入普鲁士。1949年到1990年波恩是联邦德国(西德)首都,直到1999年仍是政府所在地。当前波恩还驻有6个联邦部门(包括德国联邦国防部),其他政府部门在此也仍有办事机构,这使得波恩成为德国第二大政治中心。
波恩总火车站
在明斯特广场上树立着这座城市最著名的儿子,路德维希·范·贝多芬雕塑,1845年揭幕,是有史以来为作曲家建造的第一批纪念碑之一。背景黄色的建筑是邮局大楼。
星门最初建于1244年左右,位于星街的尽头,是中世纪城市防御工事的一部分。1898年,拆除波恩城墙的最后一座城门。仅两年后,1900年,又在原址附近几米处的波特勒广场、维瓦茨巷重建。目前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保护文物。
波恩街区
贝多芬故居
波恩巷20号,是贝多芬1770年的出生地。这座粉色两层民居由贝多芬父母于1767年迁入,1889年面临拆除时由市民集资购得并改建为纪念馆 。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贝多芬生平收藏馆,馆内陈列其手稿、最后一架钢琴及弦乐器等千余件文物 。
故居对面的音乐资料馆可供游客聆听作品。
耶稣圣名教堂
耶稣圣名教堂始建于1686年,以其新哥特式建筑风格而闻名。
老市政厅广场
每周除周日外都会举办热闹的露天市集,是体验波恩人日常生活的绝佳场所。广场上最耀眼的建筑无疑是老市政厅。
老市政厅建于1737年, 洛可可风格,它曾接待过世界许多显赫人物,像戴高乐、肯尼迪、安南、伊丽莎白女王都在镀金名人簿中留下了签名(整座大楼在维修)。
老市政厅后面就是选帝候宫
老市政厅侧面
波恩大学
波恩大学的前身是1777年创建的科隆公国学院,当时有神学、法学、医学和哲学四个系。1784年约瑟夫二世在维也纳授予科隆公国学院向学生授予全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承认的学术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权利,由此科隆公国学院晋升为科隆公国大学。1798年由于莱茵河左岸归属于法国,科隆公国大学被迫解散。今日的波恩大学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在普鲁士改革运动中作为第六所普鲁士大学于1818年10月18日建立。
大学主楼
斯蒂芬·巴尔肯霍尔—致敬。艺术家斯蒂芬·巴尔肯霍尔创作了这尊奥古斯特·马克的精美雕塑。他于1914至1921年居住在波恩。这位伟大的表现主义画家坐在波恩宫廷花园的凉亭里,凝视着色彩绚丽的天空。这些色彩正是他在最著名的画作中广泛运用的。
波恩阿尔伯蒂纳神学院大楼,学院大楼不对外开放。
学院大楼下方是古罗马浴场遗迹,免费参观。
神学院教堂
莱茵河滨步道里是散步和小憩的好地方,可以欣赏莱茵河的壮丽景色。
莱茵河炮台遗址
肯尼迪桥是波恩横跨莱茵河的主要桥梁。原桥建于1896年至1898年之间,被称为莱茵桥。1945年3月,德军在撤退时将其炸毁。新桥建于1949年至1959年之间,是战后在满目疮痍的波恩建造的第一座大型建筑。1963年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遇刺后,为了纪念他,这座桥被命名为肯尼迪桥。
明斯特大教堂
考古发现证明,教堂的地下埋葬着两位罗马殉道者——卡修斯和弗洛雷修斯的遗骸,这里最初曾是一座罗马的殉道者纪念堂。大约在公元11世纪,一座规模宏大的罗马式长方形廊柱大教堂开始在此修建,以容纳前来朝圣的信徒。教堂的建造持续了很长时间,其标志性的十字形塔楼(西塔)最终于13世纪完工,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独特轮廓。这座高达96米的方形塔楼,顶部冠以一个镂空的十字架形尖顶,这种设计在德国乃至全欧洲都非常罕见,成为波恩天际线。
精美的巴洛克式祭坛,由雪花石膏制成,是教堂内最珍贵的艺术品之一。
埃尔文.活姆步行包自 2019 年以来,它就一直摆放在马丁广场步行街上,看起来就像刚从店里拿出来一样
回到明斯特广场,这里刚刚结束一场歌舞派对,年轻人还意犹未尽。
奥古斯都堡与猎趣园
奥古斯都城堡与猎趣园由科隆选帝侯兼大主教克莱门斯·奥古斯特·冯·维特尔斯巴赫于1725年 - 1768年建造。是德国最早的洛可可式建筑,包括了奥古斯都堡、法尔肯拉斯特狩猎小屋以及其间的乡间小路与园林。奥古斯都堡周围景色优美,深具田园风情,这里曾是科隆大主教的奢华寓所,而法尔肯拉斯特狩猎小屋则是一处当时贵族游乐的狩猎场。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布吕尔位于科隆与波恩之间,从波恩火车站乘一站到布吕尔下,走不远就是奥古斯都城堡。
凡尔赛宫和美泉宫看过,有点审视疲劳,没有进去。
奥古斯都堡宫公园由多米尼克·吉拉尔于1728年建造,他是凡尔赛宫花园设计大师安德烈·勒诺特的学生。其目标是重建一座法式花园,与奥古斯都堡宫相得益彰。19世纪,公园的一部分被重新设计成英式花园,两种风格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公园免费入场,宫殿前的刺绣花坛是法式花园的典型特征。
亚琛
亚琛自公元1世纪因温泉发展为疗养地,查理曼大帝于8世纪定其为法兰克王国都城。亚琛大教堂为德国首座世界文化遗产,30余位国王曾在此加冕。在公元800年已成为其庞大帝国的中心,被誉为“欧洲的摇篮”。 同时,它也是欧洲顶尖的理工科大学——亚琛工业大学的所在地。
亚琛主火车站
亚琛大剧院(正在翻修)
埃利森泉(Elisenbrunnen)是古典廊柱式的纪念亭,建于19世纪初。亚琛从公元1世纪就是此区重要的疗养温泉所在,亚琛地名中的(Aa)是旧日耳曼语的水。
含硫饮水池
大教堂珍宝馆
珍宝馆毗邻大教堂,珍藏着从查理曼大帝时代到哥特时代的众多杰作。馆内珍藏着珍贵的圣物匣、精美的礼器和华丽的手稿,其中许多是为了纪念圣徒和保护中世纪基督教礼拜仪式中的重要遗物而创作的。其中最著名的是查理曼大帝半身像,象征着这位皇帝的不朽遗产。
大教堂在做猕撒,下午1点才对外开放,先去市政厅。
市政厅
市政厅的地基正是查理大帝庞大的帕拉丁行宫的主体建筑遗址(约800年),这座行宫曾是当时欧洲最重要的权力中心之一。在查理大帝的行宫荒废后,亚琛的市民阶层为了彰显城市的自治权和财富,决定在旧宫殿的基座上建造一座配得上其历史的新市政厅。工程始于约1330年。从1349年开始,每一位在亚琛大教堂加冕的国王,都会在市政厅的加冕庆典大厅 举行盛大的宴会,这一传统持续了数百年。市政厅在历史上多次遭受火灾和战争破坏(特别是在二战中),但都得到了精心的修复和重建,保留了其历史风貌。
卡尔大帝喷泉顶端矗立着亚琛的创立者——查理大帝 的青铜雕像。他手持权杖和象征权力的金球,威严地俯瞰着广场。
侧面
洛文斯坦故居建于1344年左右,它是亚琛最古老的房屋,以1478年拥有这栋房子的安娜·冯·洛文斯坦的名字命名。哥特式的十字框架窗户、城垛和角楼让人想起中世纪的建筑。
市政厅背面
市政厅对面是大教堂
格拉努斯塔现在是市政厅的一部分,也是查理曼大帝时期皇宫唯一残存的部分。这座塔楼是查理曼大帝传奇城堡的一部分,建于公元8世纪和9世纪之交。它的名字取自尼禄的兄弟格拉努斯·塞雷努斯。
在格拉努斯塔下方的十字架,原件可追溯至1754年,因此属于巴洛克风格,它由市长的仆人约翰内斯·扬森捐赠。
偷鸡贼喷泉由柏林雕塑家赫尔曼·约阿希姆·帕格尔斯
创作,于 1913 年圣诞节在亚琛的鸡肉市场揭幕。它由一个安装在石灰石喷泉上的偷鸡贼青铜雕像组成。雕像描绘了小偷惊讶地发现,他偷的不是鸡,而是一只打鸣的公鸡,从而背叛了他。1943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雕像被熔化了。然而,由于当时72岁的帕格尔斯仍然保留着原作的石膏模型,他得以在1950年重新铸造了喷泉人像,喷泉于1953年11月8日在原址修复并落成。
广场上的罗马柱廊静静地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罗马历史。它隐匿于现代化的外墙之中,看似不起眼,但细细观察,却能发现一段辉煌历史的痕迹。重建的柱子散发着罗马建筑的韵味,提醒着我们亚琛这座城市的古老根基。历史的基座与庭院周围热闹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美不胜收。
小人偶喷泉,不同的人偶代表的是不同的角色,时尚 = 纺织业、学者 = 印刷出版业、神父 = 大教堂、妈妈 = 零售业、小丑 = 嘉年华、公鸡 = 法国的影响力。这里可以说是小孩的天堂,因为每个人偶的关节都可以玩,人偶会摆出你喜欢的姿势。
“金钱循环”1976年创作。在浅浅的混凝土水池周围散布着一组青铜雕塑,水流逆时针旋转,方向与描绘的金钱流动方向一致。喷泉中的人物代表着赚取、花费、守护、渴望,象征着金钱循环,喷泉也因此得名。
亚琛工业大学
亚琛工业大学成立于1870年,最初为了培养满足工业快速发展所需的工程师,作为北威州的技术学校而诞生。1900年,学校升格为大学。亚琛工业大学于2007年德国第一轮第二批精英大学评选中成为德国9所精英大学之一,在2019年7月揭晓的第三轮卓越计划评选中,再次获得了“精英大学”的称号。
亚琛工大Super C行政楼
亚琛工大主楼
亚琛工大CATS研究所
离开亚琛工大,已经12点多了,去教堂。
走过一个社区
亚琛主教座堂
查理大帝在公元800年时在亚琛建立了欧洲中心--加洛林帝国,并在这里建立他的皇宫,其中包括行宫教堂(玛丽亚教堂),也就是现在的亚琛主教座堂的主要建筑物中心。当查理大帝在公元814年过世时,这个教堂变成了埋葬查理曼的地方。从公元936年奥托一世在此教堂加冕起,之后的六百年,亚琛主教座堂具备完整的加冕史。这里所保存的文物,如四大圣坛,就是中世纪以来基督教朝圣的所在。主教座堂的型态已经维持了1200年。皇帝、国王、朝圣者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装潢及宝物。他所代表的卡洛林式建筑,到今日欧洲仍是非常具代表性的文化纪念物。1978年被录为德国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帕拉丁礼拜堂这是教堂最古老、最核心的部分。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拉文纳的圣维塔莱教堂和拜占庭的宫廷教堂。八角形在象征意义上代表了天堂的秩序,也暗指查理曼作为“新大卫王”的地位。穹顶高约31米,装饰着17世纪的精美马赛克,描绘了《启示录》中的场景,金碧辉煌,令人震撼。内部结构以日耳曼式圆拱顶为主要特色,用色彩斑斓的石头砌成。它成功地融合了古典建筑艺术、拜占庭式建筑及哥特式建筑的艺术风格。帕拉丁礼拜堂在欧洲历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站在中间看,八个面个个不同。
巴巴罗萨水晶吊灯顾名思义,贡献者是巴巴罗萨
(Barbarossa,即红鬍子巴巴罗萨
、腓特烈一世),用途是荣耀这教堂的守护圣人:圣母玛利亚
,同時向查理曼致意。这吊灯属于12世纪的文物
,设计时有配合八角形的拱顶
,重要场合会点燃蜡烛
。
哥特式唱经堂(玻璃之家)由于前来朝圣的信徒越来越多,原有的教堂空间不足,于是在1355年至1414年增建了这座宏伟的哥特式唱经堂。唱经堂的南北两面几乎完全由高达25米的彩绘玻璃窗构成,充满了神圣的光线,因此被誉为“亚琛的玻璃之家”。
查理曼大帝圣骨匣:一尊制作于1215年的金制人物半身像,内藏查理曼大帝的头骨(后面)。
圣母圣龛:同样制作于13世纪,装饰华丽,用于存放四大圣物(前面)。
亚琛大教堂的天花板很特別,有很精細的马赛克壁画
,人物大多是基督教的早期圣人或与天堂有关的场景。
圣母圣龛存放四大圣物:圣母玛利亚的长袍、耶稣襁褓的布、施洗约翰被斩首时所用之布的碎片、基督受难时遮羞的布,每七年展示一次。它保存在有点距离的玻璃盒中,不能近距离欣赏。
亨利二世的佈道台金碧辉煌
,外观以金丝及宝石(例如:玛瑙)装饰
,有描绘四福音传道者以及相关铭文,是11世纪的代表性文物,也经过多次整修。
传说在查理大帝过世后,教堂仍未建完,但亚琛的居民希望能够将教堂完成,但苦无经费,因此决定跟魔鬼作交易。魔鬼答应借钱给亚琛人,但也开出条件,需要第一个进教堂的人的心脏。亚琛人拿到钱后,不想害居民,抓一只狼放进教堂,让魔鬼上当。后来魔鬼进教堂把狼的心脏抓出来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因此进入亚琛主教座堂的大厅会看到狼铜像。
大教堂模型
这次串联海德堡、科隆、波恩与亚琛的旅程,得以窥见德国灵魂的不同侧面。
海德堡将一种“残缺之美”发挥到极致,它不追求完美无瑕,而是以沧桑和诗意打动人心。这是一座“活着的”大学城,青春活力与古老历史在此奇妙共生。如同歌德一样,不经意间你的心便“遗失”在了这座浪漫之都。
从海德堡的静谧浪漫,转向科隆,巍峨的科隆大教堂以排山倒海之势屹立于莱茵河畔,它是人类信仰与工程学的奇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霍亨索伦桥上数十万把承载着海誓山盟的爱情锁,展现了科隆世俗而热情的一面。
随后,我们来到波恩,在贝多芬故居,我们追溯了乐圣的成长轨迹,感受了古典音乐的神圣脉搏。而老市政厅和宁静的莱茵河畔,则诉说着它作为前联邦德国首都的从容与大气。这里没有大都市的压迫感,只有一种深厚文化底蕴滋养下的宜居与宁静。
旅程的终点亚琛,将我们带回了欧洲文明的源头,为整个行程画上了一个厚重而圆满的句号。亚琛大教堂的帕拉丁礼拜堂让我们直接置身于查理大帝的梦想之中,其圣龛无声地诉说着神圣罗马帝国的辉煌。与此相对,幽默的“金钱循环”喷泉,又展现了亚琛人用智慧解构历史的从容态度。
回顾此行,从浪漫情怀到信仰奇迹,从艺术沉淀到帝国根源,完美呈现了德国绝非单调刻板,而是层层叠叠、深厚而充满生命力的文化图景。
末完待续
下篇:欧洲三个月环游十四《从古堡深谷到运河流光:阿姆斯特丹、羊角村、鹿特丹漫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