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03-28 23:21
在滇川西部游荡
发烧的“驴友”们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说法:凡是去过西藏的人,大多数都会产生还想再去的渴望,因为那里的风光不仅给人以心旷神怡的陶醉,更主要的,是那里的环境和气氛,能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于是有“驴友”说,西藏是他们心灵的归宿。
——稻城,这片被称为“最后的香格里拉”的净土,给我的,就是同“驴友”们相同的感受。
第一次去稻城,是在两年前的金秋十月,当我象刘姥姥一样撞进亚丁自然保护区、目瞪口呆地领略着三座雪山的圣洁雄姿时,唯一能形容我当时心情的词,就是“震撼”!——于是,我象一个菜鸟那样拼命地“谋杀”胶卷,回到家把照片冲印出来,还沾沾自喜地捧着去给“大虾”们“斧正”,却得到了一句差点让我背过气去的话:这是拍稻城拍得最差的照片。
——每当夜深人静之际,再把那些照片拿出来细细分析,我终于接受了它们是“拍稻城拍得最差的照片”这一事实,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还要再去稻城!
时隔一年,机会终于来了。
去年10月,率领一群来自台湾的高烧“驴友”,我再次来到稻城、来到亚丁自然保护区。——说他们是高烧“驴友”,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年龄都偏大,最老的一位有72岁,在稻城那样高海拔的地区活动,年龄本身就是一个严峻考验;另一方面,他们摄影用的各种“家伙”一应俱全,长枪短炮般地扛着哈苏、禄莱或莱卡,甚至4*5,相比之下,我手中的尼康,就显得小巫了许多。
我们是从云南的中甸经四川的乡城前往稻城的:
10月11日,从昆明乘6:30的早班飞机前往已被更名为“香格里拉”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府,入住当地最高星级的龙凤祥酒店。这里的海拔有3300米,象台湾那样低海拔地区来的人,都会选择一段时间的休整和适应,之后才能展开活动。
上午10点多钟,我们前往名声在外的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坦率说,碧塔海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印象,一是经现在开通的道路去游览碧塔海,整个景观的游览角度并不好:驱车四十多公里之后,再走二、三公里的森林栈道,终于来到碧塔海边,放眼望去,看到的却是一片不大的湖水,寂静地躺在那里。特别狭小的角度,让人无法眺望碧塔海旖旎的风光,更不能欣赏到湖中央树林茂密的湖心小岛。游客们千辛万苦地跑到这里,似乎只是为了看一看波澜不惊的一小片水域,最多也就是乘船进去逛一圈便打道回府了。而几年前当我第一次来碧塔海时,我们是从另一条道路进入的,路程当然比现在这条艰辛,或骑马、或步行,耗时三个多小时,但抵达碧塔海边时,层峦叠翠的森林枝繁叶茂,清澈明净的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荡漾,湖心的小岛历历在目,与周围的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此时此景,你对“香格里拉”一词的含义,往往会有一种脱胎换骨般的理解。
下午五点多钟,我们来到位于香格里拉与丽江之间的小中甸草原,试图凭借西下的夕阳拍摄火红的狼毒[一种观赏性很强的植物],遗憾的是狼毒已经过了怒放的季节,据当地的藏民说,夏末秋初的九月份,是狼毒最灿烂的时候。
2002年云南省政府花在修筑公路上的钱据说居全国第一,所以从香格里拉前往小中甸的道路修得平坦宽阔,视野良好,即使时速一百码,也不会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
第二天,也就是10月12日,感觉最大的收获是去游览属都湖。
属都湖位于香格里拉县城东南三十多公里处,乘车约一个多小时。
属都湖不大,恬静的湖水中有一簇簇金黄色的水草随风摇曳,更增添了湖水的静谧,加上几缕柔和的太阳光斜斜地洒落过来,营造出了一种天高云淡的气氛,这样的氛围,当然耗费了我们的许多胶卷。
如果对摄影有“发烧”情节的人,属都湖是一定要去的地方。
这一天我们还游览了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被誉为“小布达拉宫”的松藏林寺。但其规模和气势,比起四川乡城刚刚落成的桑披寺,就差了许多。
当然各地的美食总会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但品尝藏族的稣油茶,对会吃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味,而不会的人,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体验。
10月13日,在香格里拉一带游荡了两天后,我们驱车前往四川的乡城。应该说,从香格里拉到乡城的200多公里路程,是我们整个行程中最难走的:狭窄的土路灰尘四溢、颠簸不平。——也许是云南与四川的交界之地,哪家都不愿意为道路的顺畅多出一点力,让这一条路成了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最“完美”的体现。
几乎用了一个白天,我们才从云南的香格里拉抵达四川的乡城。耗时之长,一方面是路况太差;另一方面,则是沿途的风景实在是美不胜收,让人目不暇接。
从香格里拉前往乡城,要翻越海拔分别为4220米和4870米的大小雪山,还要路过“驴友”们每每必提的、被称为“徒步者天堂”的香格里拉峡谷。如果说世界四大峡谷之一的虎跳峡以雄浑壮美、气势磅礴而著称于世的话,香格里拉峡谷向人们展示的,则是灵秀幽静、柔顺怡人。香格里拉峡谷全长60多公里,整个峡谷给人以幽深静寂的感觉。一条欢快潺潺的溪水,始终伴随着峡谷中的羊肠小道。走入其中,有时扑面而来的,是拔地擎天般巍峨陡峭的岩石,压得你好象要窒息一样,整个谷底的光线十分昏暗,星星点点的阳光透过婆娑摇曳的树叶,顽强地洒落在小路上,显得五彩缤纷;有时又豁然开朗,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又一片大大小小的高山草甸,阳光灿烂的蓝天下,五颜六色的小花在微风吹拂的草原上欢快地开放,让人顿时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不过,徒步香格里拉峡谷应该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虽然它的路况没有虎跳峡那么艰辛险峻,但整个峡谷中几乎没有当地藏民定居的村落,所以也就不能奢望得到帮助,自备口粮和帐篷肯定是必须的。那些喜欢寂寞、或者是喜欢用寂寞的方式亲近自然的人,选择这里作为徒步的理想之地,一定能体会到什么是“徒步者的天堂”。
除了香格里拉峡谷和大小雪山外,沿途的美丽景色——特别是深秋季节,在阳光的沐浴下,大片大片婷婷玉立的金黄色树林——吸引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停车拍照。抵达乡城时,已是暮色苍茫了。
乡城条件最好的酒店,应该是巴姆山宾馆,差不多二星标准。由于独此一家,它的房价高居不下,双人标准间的团队价也要180元/间、天。特别不方便的是包括巴姆山宾馆在内的整个乡城县城经常停水,花180多元还不能在房间里享受旅途劳顿之后的沐浴,实在是让人遗憾、甚至是恼怒。──而位于巴姆山宾馆二、三百米的下方,就有一条四季奔流不息的巴姆河绕县城而过,不知道县城为什么还会经常停水,实在是不可思议。
乡城地区也算是四川西南偏远之地的一个交通要道:从县城向西北走大约200公里,就是充满神秘传说和藏族风情的“太阳谷”德荣,刚刚竣工的柏油路路况良好,一定会吸引大批的游客;向西南行驶200多公里,就是云南闻名天下的香格里拉;向东北走将近200公里,就是我们要去的稻城。而乡城县境内的巴姆山,则是一处尚未开发的自然保护区,它距县城有100多公里,道路非常难走,路途及游览要花三、五天的时间,而且不具备任何接待条件。据乡城县旅游局长说,那个还没有受到人迹污染的地方,自然环境和自然风光美得令人流连忘返。看来,我又借口找个机会去游荡一番了。
在乡城停留期间,最值得一提的,是参观刚刚落成的桑披寺。其气势宏伟的建筑、精美绝伦的雕饰、仪态万方的神像,堪称当地一绝。桑披寺坐落于距县城不远的山坡上,拾级而上,站在桑披寺的大门前,整个乡城县城的全貌尽收眼底。巍峨矗立的大殿在阳光的映照下习习生辉,纵观由72根高达30多米的大柱子支撑起来的大殿,红黄两色的精美饰品鲜艳夺目,金碧辉煌的神像、长明不熄的酥油灯、栩栩如生的壁画以及波澜壮阔的颂经声融为一体,更增添了桑披寺的庄严肃穆和神秘色彩。这个其规模和建筑水平都远远松藏林寺的寺院,让我们花了整整四个多小时,不停地拍照,或者说是快乐地拍照。
我甚至有幸在一位友善的小喇嘛带领下,参观了桑披寺的主持——一位现居瑞士的年轻活佛的房间。活佛的房间从不对外开放,房间内供奉有活佛的大幅彩色照片,陈列的日常生活用品大多用纯金制造而成,整个房间陈设豪华、珍宝众多,让人叹为观止。在给活佛的房间拍了一些应该值得珍藏的照片后,我象进来时一样,怀着一种虔诚的心情默默地退了出来。
记得前年乡城至稻城的路还异常难走,没想到时隔一年,这条路好得让人不敢相信。——看来,四川人民也终于明白了“要想富,先修路”这一简单而绝对的真理。有四川朋友戏言,四川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并不逊色于云南,云南的旅游业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发展交通的结果。此话有一定道理,因为云南省内的机场数量居全国第一;政府投资于修路的资金,2002年居全国第一。今年,云南省政府仍然信誓旦旦地宣称,发展交通的投资将继续加强。
10月14日,我们从乡城出发,前往稻城,没有用多久,我们就一路顺畅地走完了乡城至稻城的近200公里路。这一路的风景比起香格里拉至乡城的风景逊色了许多,途中还要翻越海拔4680米的一座叫“无名山”的雪山,除此稍显辛苦外,其余的都是一路坦途。
大约上午12时,我们抵达稻城县县城。县城很小,用“巴掌大点地方”来形容,可以说一点都不过分,县城里没有什么值得参观的。但距县城不远,有两处著名的景点:一处是县城西北方向的“红草地”,当天气、光线、季节等因素合适时,这里能拍到很出色的“唯美”照片。可以说,这里是稻城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许多人就是从这里认识稻城的,更有许多人的获奖作品,就是出自于这片不大的“红草地”。可惜我两次都来晚了,拍“红草地”的最佳季节是9月份;另一处是距县城5到20公里的“傍河/色拉风景区”,这是稻城前往亚丁的必经之路,在旱田与河流之间散布着一排排美丽的白杨树,特别适合早晨和傍晚光线斜射时进行拍照,如果清晨飘着淡淡的晨雾,或者黄昏时分弥漫着袅袅炊烟,如此秀丽迷人的田园风光,想不拍好都不大可能。另外,在稻城东南约7、8公里,有一处叫“茹布查卡”的温泉,绝大部分游客都会在结束了对亚丁的艰辛游览、离开稻城前,到这里来洗去一身的疲惫。
在县城吃过午餐,我们一鼓作气地赶往此次出游的第一目的地——亚丁自然保护区!
仍然是没有想到从稻城至亚丁的路修筑得如此之好,一年前用了近六个小时才走完的八十多公里路,现在只用了不到三小时。这天晚上我们没有一直走到亚丁自然保护区的门口,也就是龙龙坝接待中心,而是在距保护区不远的日瓦乡扎营,入住赫赫有名的绿野亚丁旅社,因为日瓦、亚丁一带,除了龙龙坝接待中心有一个刚刚落成但价格昂贵的三木宾馆外,这里的条件是最好的。这家旅社有四至六人间,每床收费30元左右,卫生条件还不错,饭菜的水平在那种地方也算不错了,特别让人高兴和意外的是,这里居然可以有热水洗澡,老板娘说,因为刚刚通了电,现在可以用电烧水,以满足客人的卫生需求。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兴致勃勃地踏入了亚丁自然保护区!
也许是老天对我的特别眷顾,昨天,这一带还纷纷扬扬地飘着雪花,今天却变得晴空万里,一碧如洗,可以用“特别特别好”来形容:
整个天空洁净得象被水洗过一样,一片湛蓝,没有一丝云彩,白雪皑皑的雪山、晶莹剔透的融雪、高大挺拔的衫树、色彩缤纷的树叶、蜿蜒清澈的溪水、金黄柔软的草地、明媚温暖的阳光、清新凉爽的空气……,这一切,构成了亚丁自然保护区的主体景观。
整个保护区内的景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集中在从冲古寺到洛绒牛场约10公里的步行地带,这一带的海拔在3800—4500米之间,在这片景区,游客可以尽情欣赏到具有传奇色彩的三座雪山的伟岸雄姿,这三座如雷贯耳的雪山就是海拔6032米、被称为“观世音菩萨”的仙乃日、海拔5958米、被称为“金刚手菩萨”的夏若多吉和海拔5958米、被称为“文殊菩萨”的央迈勇;第二部分的景点主要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五色海、牛奶海以及央迈勇翡翠色的千年冰川。不过这里一般不准游客游览,景区方面声称,海拔太高、太过危险。据说曾有游客在此失踪。
进入保护区,首先看到的就是冲古寺,这是一座藏传黄教的寺院,可惜遭到了严重的毁坏,一片残垣断壁,建寺年代已无从考察。
冲古寺的海拔有3880米,这里是观看仙乃日雪山的最佳地点。站在冲古寺的屋顶上,巍峨的仙乃日象一块巨大的屏障,横亘在眼前,举目仰望,皑皑的白雪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地晶莹透亮,站在仙乃日的面前,相信所有的人都会对“渺小”一词有一种深切的理解。冲古寺的脚下是一条因雪水融化而形成的溪流,蜿蜒清澈,捧起来喝上一口,甘甜凉爽、沁人心脾。
往前走不多远,就是一处流水萦绕的高山草甸,站在其中,举目远眺,在蓝得令人发慌的蓝天的衬托下,夏若多吉雪山好似一柄锋利的宝剑直刺苍天,笔直洁白的雪峰和金黄色的树影倒映在一汪一汪的水草塘子里,——如此美仑美奂的景色,实在是令人荡气回肠!我相信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痴痴地欣赏、静静地享受、呆呆地沉思和美美地拍照……。
当我们在海拔3800——4500米的崎岖山路上,气喘嘘嘘地走到洛绒牛场时,眼前豁然一亮:三座雪山中最美、最漂亮的央迈勇就突然跃入了我们的眼帘:央迈勇的山型很象一匹昂首奋蹄、飘逸升天的骏马,似乎一不注意,它就会绝尘而去。站在洛绒牛场,这个保护区最高的宿营地,整个画面都充满了央迈勇峻峭的英姿,而雪峰、冰川、森林、红叶、草场、溪流、瀑布、木桥、炊烟、毡蓬、寺庙、经幡,以及雪域高原洁净而灼射强烈的阳光……,除了拼命地“燃烧”胶卷和激情以外,别的,我们还能干什么呢?!
这天晚上,我们就住在洛绒牛场的帐篷里。大通铺,每人每床25元,这里的海拔有4300多米,是保护区里海拔最高的宿营地。晚餐花了300多元钱,让老板给我们烤了一只全羊,又以每碗25元的代价,向老板买了好几碗水煮白菜素汤,一荤一素,别有风味。不过,夜里睡觉时,可就遇到麻烦了,由于海拔太高,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几乎使每个人都无法如睡。有人深夜三、四点钟爬起来,却看到了一幕非常美丽的景色:硕大而明亮的月亮渐渐西垂,央迈勇好象一个乖巧的婴儿,在银色月光温柔的抚摸下甜甜入睡,大地一片素白,万籁寂静,灵魂的宁静,自然万物的和谐,似乎在这一刻,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央迈勇向人们展示的这另一种别具特色的景致,似乎更让人回味无穷……。
在保护区里的第二个晚上,我们住在冲古寺营地,同样是帐篷、通铺、每人每床25元。在冲古寺营地可以拍到仙乃日的日出、日落和洒满月光的夜景,不过,比起洛绒牛场和央迈勇来,显然要稍逊一些。
在走完了此次行程的第一目标亚丁自然保护区之后,10月19日,我们从稻城出发,前往被称为“摄影家天堂”的新都桥。新都桥位于四川西部的康定县,这里的白桦树很有特色,深秋时节,天高云淡,远处深色的山峦绵延起伏,近处的白桦树叶在阳光的映照下晶莹通透,金黄色的树叶成了摄影师们拼命追逐的对象,无论是近景、远景,还是特写、全貌,到处都是令人欣喜的画面,用一步一景来形容这里的景色,应该说一点都不夸张。这样的景色足以使新都桥成为摄影家的天堂,对于发烧的“驴友”来说,这里是一定应该朝圣的地方。
但是,新都桥的环境却糟糕透顶,如果说,漫天飞舞的塑料垃圾让人无法忍受的话,那么,横七竖八架设的电线杆,就让“驴友”们怒火中烧了。许多时候,往往一幅美仑美奂的构图就被这些该死的电线杆给扼杀了。眼前的新都桥、三峡的大坝,似乎都是人们利益熏心地追求经济效益的结果。
新都桥的住宿条件也不好,似乎比亚丁的绿野亚丁旅社还差。我们入住的新都桥康巴第一藏庄恐怕是当地最好的客栈了,十几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睡大通铺,每床25元、只有仅供漱洗用的热水还要现烧、饭菜不知是因为海拔高、还是因为手艺差而难以下咽。——好在我们这群过客只住了一夜。
10月20日,按计划从新都桥经塔公、八美,前往丹巴县。行程100多公里,耗时六个多小时。
今天的主要景点是参观塔公寺和塔公/八美草原。感受了乡城桑披寺的震撼而再来看塔公寺,显然就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了,不过,塔公寺里有一尊“千手观音”塑像,却非常地精美绝伦,值得细细欣赏。至于塔公/八美草原,没有想象中的壮美,路过此地可以顺便看看而已,也许在夏天,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和绿绿的草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一定会构成一幅比现在还要美的画面。从八美到丹巴,要经过一个自然保护区,在这个保护区里,隐藏着一个叫“美人谷”的美丽峡谷。美人谷长约20多公里,车行谷底,两边是峻峭高耸的山崖,路旁是奔流不息的河水,潮湿的气候构成了层峦叠翠的植被群,美不胜收;特别让人惊讶的是,峡谷里有许多被红色青苔染红的石头,大大小小,连绵不绝,造型非常有特色。可惜天太黑,光线太暗,否则,仅仅是这些别具特色的石头,都可以让我们拍到许多“唯美”的照片。
傍晚时分,我们抵达丹巴县县城,这是一座没有什么特色的小城,我们入住的县政府宾馆的条件和服务[特别是服务]都非常糟糕,建议各位“驴友”千万不要住在这里。丹巴最好的宾馆叫“美人谷宾馆”,当地人都知道。
第二天上午,我们去参观距县城不远的羌族碉楼,路途不远,但耗费了不少的时间。因为从河谷爬到修筑在半山腰的碉楼,消耗了我们许多的力气,当我们终于进入了这些神秘而名声在外的碉楼后,更多的还是失望和气喘嘘嘘。建议各位欣赏碉楼时,可以站在公路边,用长焦镜头拉过来拍几张照片也就足矣,不仅节省了时间和体力,还节省了每人15元的所谓“门票”。
午餐后,我们从丹巴前往四姑娘山,两地仅隔七、八十公里。途中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景色,只看到红军长征时期一、四方面军会师的“会师桥”,短小狭窄的一座小木桥横卧在并不宽阔、也不湍急的河流上,与想象中的“气势磅礴”实在是相去甚远。
不过,今天收获最大的,是拍到了四姑娘山的落日余辉和萦绕在山顶的旗云。"猫鼻梁"是拍四姑娘山落日的最佳地点。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众多的发烧友,大家摆出各种“家伙”,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四姑娘山的落日余辉非常美丽,目睹映照在雪山上的夕阳一点点地由强变弱、由白变红,在微风的吹拂下,变成一抹殷红而飘渺的旗云,最后一点点地消失,那样的心灵感受,以及与自然的交融,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当晚入住四姑娘风景区最好的金昆酒店,四星级,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洗个热水澡,再饱饱地品尝一顿当地的土鸡炖汤,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很美的享受。
——都说女孩子的心是说变就变,没想到被称为“四姑娘”的山也是说变就变:昨天还是晚霞满天,今早看到的景象却是大雪纷飞!
进入双桥沟风景区,原想好好欣赏那几座著名雪山的计划彻底泡汤,因为十步以外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不过,银装素裹的双桥沟,向我们展现的,是另外一种不可多得的迷人景象。
10月23日,此天的计划是经汶川前往理县,以便在第二天游览中国最大的红叶风景区——米亚罗。
米亚罗的面积有360平方公里,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的红叶风景区,这里群山连绵、江河纵横,四季风光十分宜人,尤以瑰丽的金秋红叶和浓郁的羌族风情而闻名遐迩。
这里的红叶用满山遍野、铺天盖地来形容,可以说一点都不过分。每年10月中旬开始,红黄两色的树叶就会从高耸的山顶一直倾泻到深坳的山谷,把整个米亚罗装扮成一个色彩斑斓的美丽世界。站在逆光的角度,将相机对准在阳光的映照下岚岚生辉的红叶,那种快乐的感觉,恐怕只有象我一样身临其境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得到!
据当地人讲,满山遍野的红叶时间非常短暂,通常是10月后的第一次霜降开始,一夜之间树叶就由绿变黄、三日之内就演变得殷红一片;当第二次霜降以后,很快就只剩下满地残叶、一树枯枝了。因为难得赶上这个时刻,所以我们一干人马在这里唯一不吝惜的,就是大堆大堆的胶卷。
本次旅行还有一个收获,就是在前往川西毛儿盖大草原的腹地红原县的途中,我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不甚数的牦牛群:
穿行于毛儿盖草原的腹地,最让我们砰然心动的景色,就是大群大群在草原上自在游荡的牦牛,当夕阳西下时,我们终于忍不住地停下了车,拿出了各种“家伙”,企图拍出美国西部那种“万牛奔腾”的壮观景象,遗憾的是角度实在太低,周围目光所及之处也找不到一个制高点,无奈之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天不随人愿”……。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还在奢望“万牛奔腾”,但一马平川的草原仍然让我们带着“天不随人愿”的遗憾离开了红原。
从理县经米亚罗到红原县,大部分时间是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行驶,这里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毛儿盖草原。当年毛泽东与张国涛翻脸之后,率领人数虽少但意志坚定的红一方面军将士,用了大约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代价高昂地涉过了这片“象魔鬼一样吞噬了无数红军士兵生命”的草地,从而让这片草地成为红军长征时期所征服的最艰难的自然障碍,并且名扬四海,当最后一名红军士兵踉踉跄跄地走出毛儿盖草原后,实际上标志着长征走向了胜利!——不知是夸张的描述,还是气候的变迁,反正我没有看到那些吞噬了红军生命的“该死的沼泽地”,一马平川的草原干燥凉爽,天知道红军士兵是在哪里遇到“该死的沼泽地”的。
红原县应该是四川比较偏僻的地方,可没想到它的住宿条件很好,新落成的县政府宾馆各方面都不错。只是这里的室外气温实在寒冷,一是海拔有3300多米,二是这里的地形平坦无垠,寒冷的西北风可以肆无忌惮的吹拂。——不过,这里的夜空却繁星闪烁,仰望深邃广袤的星空,我又一次体验到了在亚丁洛绒牛场的帐篷前,眺望银色月光笼罩下的央迈勇时,那种灵魂的宁静、自然万物的和谐以及天人合一的感受……。
在滇川西部游荡了那么十几天,行程的最后一站,就是鼎鼎大名的九寨沟。——不过,这次的九寨沟之行却让我非常失望、甚至是非常愤怒!因为管理九寨沟的那些家伙不知为什么,竟然在仙山碧水的景色之中修筑了一条供徒步者行走的栈道。也许对于喜欢徒步的人来说,穿行于梦幻般的景色之中,无疑是一种与自然最亲密的接触方式和最美好的享受。但众所周知,游览九寨沟的线路安排,主要是站在可以行车的道路旁,眺望山水相辉的迷人景色。当迢迢千里之外赶来的游客伫立在湖光山色的美景前,感叹和陶醉得一塌糊涂时;当痴迷于这里一草一木的发烧友“长枪短炮”般地摆开摄影用的各种“家伙”、准备按下快门、美美地过把瘾时,突然间从令人如痴如醉的景色中大摇大摆地走出几个谈笑风生的游客,——这些游客则是因为修筑了步行栈道,而可以进入景点中心的幸运儿,——那一瞬间的感觉,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受,我个人觉得好象是眼睁睁地看着一只苍蝇被我吞进了肚子里!!
站在九寨沟的美景前,我知道了“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最悲哀的表达意义!!
可怜的九寨沟!!!
(西部风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