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6

2024 匆匆山西

编辑
天数:5 天 时间:7 月 和谁:亲子

幸福来得太突然,突然被通知有一周的空闲时间,立马和小朋友商量去哪玩。

小朋友首选莫高窟,可惜暑期热门景点对于我们这种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不友好,不说机票酒店飞涨,门票更是一票难求!转念一想山西吧,那里也有石窟,那里人还少。

7月10日 

没有直飞大同的航班,选了太原中转。想着来都来了不能浪费,就安排了2天的行程。结果却意外的精彩,小朋友直呼2天完全不够啊!

再次感叹军民两用机场的无奈,毫无意外的延误3个小时...

好不容易熬到起飞,到太原上空又盘旋了30分钟才被准许降落。 酒店附近的餐厅早已关门,前台小姐姐友情提醒,外卖也要尽快下单了... 

黄米凉糕、荞麦面、过油肉都挺香,这也是此次山西之行,唯一的一次光盘!

睡前画画,大概算是小朋友在酒店的保留节目了,我猜可能是酒店的便签夹更好用吧,哈哈哈哈...

掐着点,赶在零点前画完了
7月11日 晋祠 山西博物院

印象里,煤炭几乎就是山西的代名词。过度开采、空气浑浊。也许正因为如此,很难把它定义为旅游城市。但是一早驱车前往晋祠的路上,没有看见遮天蔽日的煤炭灰,反而是天高云淡的蓝,随处可见的绿,以及鲜花朵朵,被惊讶到了!

去晋祠之行前,也在网上做了点功课。比如说中国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中国古建筑博物馆,比如说近3000年的祭祀香火不断,再比如说著名的86版《西游记》取景地。说实话看网上的图片介绍,预期并没有很高。但是架不住评价超好,也就预定了门票,预约了讲解,事实证明一个靠谱讲解的重要性!

晋祠,是祭祀西周初晋国第一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堂(只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才发展成圣母邑姜)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详细记载了周成王儿时的一句戏言,就把叔虞封到唐国为诸侯。叔虞兴修水利,人民安居乐业。其子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为缅怀叔虞的功绩,修祠堂祀奉,人称晋祠。

虽然是暑假,但游客真的不多

来之前,只知道是晋祠。来之后才知道,进门首先要经过巨大的晋祠公园之后,才是真正要去的晋祠博物馆。

水镜台,明清时期的戏台,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戏台分前后两部分,后台为明代所建。讲解说这戏台就是1961年动画片《大闹天宫》猴哥跟二郎神斗法,土地庙的原型。

跟大闹天宫挂上钩,这颇具年代感的殿,莫名就生动了起来
满满的回忆都回来了...

后台的重檐歇山顶和前台的单檐卷棚顶,两者巧妙结合,浑然一体。据说这种结构是皇家才有的规格,叫“钩心斗角”,后来也由此衍生出了“勾心斗角”。

讲解拉着小朋友站在树荫下,细细的说明了2种不同的屋顶结构

前台柱子上的龙形木雕、梁坊的彩绘,虽然陈旧,但还是能看出相当精细的。戏台2侧还会放置2个大水翁来实现声音共振,以此传给前面的神明听,当然现在已经没有了。

上象下龙的斗拱,大龙吐小龙,小龙吐珠,以及龙头上面那只象,依稀记得大概的意思是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传承

金人台,4个角4个铁人,都是宋代所铸。但有一个丢过,后来在民国年间重新铸造。没想到做工越细致的越是老物件,并且还锃光瓦亮。工艺相差800年,可见北宋时期冶金和铁塑工艺的厉害。至于为什么要叫金人台,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说法,也不知道该听哪个...

中间这个琉璃亭,也是明代原物
这个有点粗糙,还有点傻乎乎的铁人,就是民国年间重铸的那个
86版《西游记》,这画面有没有一丝丝熟悉

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是我国唯一殿和亭结合的建筑。这里是存放圣母祭品的地方,祭祀时在这里端整仪容、整理祭品,然后就可以继续往前祭祀了。

四面通风,作用堪比现代的冰箱

靠谱的讲解很认真的给小朋友讲述了此殿简单坚固的梁架结构,生动诠释了古建“墙倒屋不塌”的理论。大概意思就是,中国古建靠柱子和梁及其他的构件承重。墙,很多时候只是起到保护和围合的作用。

1955年用原料照原式翻修,据说当时想翻修应县木塔,就先拿献殿试手的。

晋祠三绝之一的鱼沼飞梁,它前接献殿,后连圣母殿,同时作为殿前平台使用。

梁思成先生曾言: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

我国最早的水陆立交桥,这种十字形桥梁样式也是现存孤例
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水中有鱼,故名鱼沼。
桥梁使用八棱形的石柱 ,石柱上接木质的斗拱和梁枋共同支撑
圣母殿前的反转,张嘴微笑的是雌狮,闭嘴不语的却是雄狮

圣母殿是晋祠主殿,圣母是谁? 她是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姬发的老婆,周成王和唐叔虞的妈妈。

圣母殿为重檐歇山顶,是一座面宽七开间、深六间的大殿。古建筑的等级是通过台基、间数、屋顶、斗拱、彩画等表现,最重要的是间数,所以圣母殿属于等级比较高的建筑。

外形端庄稳重,莫名还有点曲线美

圣母殿也是现存宋代建筑中最经典的案例之一,大殿的柱子都是微微向殿内方向倾斜,越边上的柱子,倾斜度越大,目的是使上部的梁架可以挤压得更加牢固,在《营造法式》中称为侧脚。而且越往两侧,柱子的高度逐渐上升,形成起翘的弧线,这种在《营造法式》中称为升起。

以上所有,都是靠谱的讲解一阵输出,还连带好多网上的配图配合理解。

永远可以相信古人的审美&他们高超的手艺,太厉害了

殿前廊柱上的8条木雕盘龙,晋祠古建三绝之一。千年之后,这些怒目利爪、跃跃欲飞的盘龙化身网红,可可爱爱的造型还带动了博物馆无数比耶龙、点赞龙冰箱贴的售卖。

剪刀手,千年永流传
点赞龙,大拇指送给你

竖着的是额,横着的是匾。圣母殿的额是全国最大的一块,直通屋顶。

一座建筑,只能有一块额,而匾不限。所以在这块额周围,可以看见无数块匾!

圣母殿内43尊彩塑,主像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42尊宫女宦官分立左右两旁。这些侍女塑像曾让梅兰芳先生赞不绝口。

左2那个伶人被赞 “一颦一笑,似诉平生” ,也是晋祠三绝之一

另一个晋祠三绝是圣母殿北侧的这棵柏树,植于周朝,距今已有三千年。树身向南倾倒,形似卧龙,俗称卧龙柏。

也算是见证了华夏3000年的变迁,太神奇了!

紧靠唐叔虞祠的关帝庙,殿内绘有80余幅清代壁画,都是关羽生平故事,大概可以算是早期连环画。

唐碑,646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归来,途经晋祠时亲撰御书。历史上唐高祖、唐太宗父子曾在起兵反隋前夜,前来晋祠祈愿,若平定天下,当以唐为号。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行书碑刻。

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
唐太宗李世民线刻像

晋祠三绝最后一个,难老泉。它是晋水的源头,水温常年保持在17℃。

小朋友跑去试了一下17℃的泉水,冰冰凉很舒服!

一上午走下来,周朝的柏树、隋代的槐树、唐朝的碑刻、宋代的大殿...... 各个时间空间,触目皆是国宝。可惜第一次来太原,天真的我把晋祠和山西博物院安排在了同一天!上午9点晋祠,下午1点无缝衔接山西博物院。结果就是讲解带我们讲完中轴线之后,一路快走了几个重点,再奔向景区游览车,快速到达晋祠大门口后打车去山西博物院,中间根本没时间吃午饭。

这一天,全靠酒店早餐的这碗面条顶着

“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看过的博物馆越来越多,但山西博物院从夏商到明清,通过各个时代文物背后的故事,把晋这个地方讲得无比生动形象。

鸟尊,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是永久不能出境展览的文物。

鸟尊的主人是西周晋侯燮父,是祭祀活动中所使用的礼器。它珍贵之处在于,第一次在青铜器中看到的“晋”字,并且它出自第一代真正的晋候燮父墓中。

鸟尊是盛酒器,神气的凤鸟回眸与背上的小鸟相望,小鸟则是器盖上的手柄。

讲解科普:以前盗墓贼在炸开墓门时,墓门后很多的青铜器都被炸碎了。后来在考古发掘时专家们觉得,那堆和墓土融合在一起的碎片渣渣应该很有价值。之后经过了无数年的修复整理,现在才得以看见这个鸟尊。

转个角度看大鸟的尾部下弯,演化而成象鼻。据说在没找到象鼻之前,关于大鸟尾部的朝向一直是个争论的焦点

国宝兽形觥出差了,不在馆内。讲解掏出手机,打开图片说走过路过就这样看一眼吧...

龙形觥,距今3000多年前商代的青铜盛酒器,器身上的鳄鱼纹饰比较少见,也是永久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形似一艘停泊的龙舟,
器身两侧各有一对穿孔,可以用绳子吊起来温酒,后端没有封口,用来散气。
呲牙咧嘴的龙口,就是饮酒的地方。

晋侯苏钟,由16件钟组成,其中2件在山西博物院,另14件由境外购回收藏在上海博物馆。

这组钟即是乐器又是史书,16件钟上首尾相连刻有355字铭文,完整记录了晋侯苏随周王征伐东夷的历史。

另一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双音结构,钟的正鼓和侧鼓可以发出不同的音高

青铜鸮卣,可爱的猫头鹰形器,本身是盛酒的。因造型和愤怒的小鸟相似,现在成了博物院里最萌顶流。

商代版愤怒的小鸟
鸮形器代表着一种征服,代表着权力。

铜牺立人擎盘,有点古代仪仗出行的气势。

如此隆重的盘子,小朋友看了好久好久

还有北齐娄睿墓的鞍马出行图壁画,生动描绘了墓主人出行时的盛况,加上讲解手舞足蹈的解说,以如此特别的方式了解那个年代的人,真的还蛮有意思的。立马引起了小朋友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听说太原还有个北齐壁画博物馆,全国首座建于壁画墓葬原址上的专题博物馆,那叫一个后悔没时间去啊,遗憾遗憾!

爆火的晋菜老店,据说排队是日常。服务员都是有点年纪的阿姨,周到和善。一顿饭下来,小朋友说好客山东的称号应该让给山西了。

招牌涮牛肚,这个麻酱还挺特别!
风葫芦,名字有点奇特,既然是特色点心,那就一定要试试。

上午在晋祠的时候,讲解除了说到3000的周柏,还特意讲到几棵唐槐。可我记住的重点确是,不是每个品种的槐花都能吃。所以在菜单上看见槐花菜的时候,纠结了一下没吃过想试试,可是那么大份肯定吃不完!那么大的菜量,对2个人太不友好了...

架不住嘴馋还是加单了,事实上真的吃不完,浪费...
7月12日 云冈石窟

早8点的火车出发去大同,小朋友没睡醒啊没睡醒...

打车出门午饭,赶上学生返校拿成绩册正式进入暑假,7月12日那么晚的嘛!马路堵的水泄不通,司机开到生无可恋... 本来想去大同排名NO.1的刀削面,结果门里门外排满了人,放弃。误打误撞进了旁边的餐厅,环境很是亮眼,一看菜单还能点隔壁排名NO.1的刀削面,意外之喜!

到山西的第一餐就爱上了荆棘汁
隔壁的肉燥刀削面,汤汁香浓,面条筋道。虽然点的是小碗,但两个人绝对够了
糯叽叽的黄米凉糕,配上沙棘蘸汁,我的爱
特色糖醋丸子,好吃是好吃,量大,根本吃不完...

云冈石窟,北魏时期的旷世奇作。提前预约了下午2点的讲解,紧赶慢赶掐着点到了景区门口,突降大暴雨,小朋友从开始的小心翼翼到后来很开心的在积水里趟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

好在跟讲解会合后,太阳就上工了,雨过天晴的天空格外透亮。

小朋友的同学发来消息:可以查询历史成绩啦!小朋友打开网页一看29分,开心到欢呼!讲解问什么事情那么开心啊?小朋友答我历史中考成绩29分。讲解惊讶到都没来得及做好表情管理,哈哈哈... 直到小朋友说满分30分,他才说那晚上要去凤临阁吃饭庆祝一下了!原来中午误打误撞的餐厅,还有这个好彩头。

29分,开心的29分

之前看过云岗石窟的纪录片,很壮观。但当走到它的面前,才更加真实的感受到惊艳与冲击。 难以想象1500年前,究竟有多少工匠怀着怎样的虔诚在开凿这些石窟,实在是不可思议!

千年以前的人们,大概也是如此瞻观礼拜,想象置身于佛国世界的美好

第五窟的“大佛洞”,主佛是云冈最高大佛像,足有17米高,后世包泥施彩,面部与胸部贴金。

“大佛洞”前的四层木质楼阁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
西面立佛慈眉善目,对比旁边厚厚的包泥施彩,清秀庄严了很多
像极了戴头套的泥娃娃,不复原本清秀的样子
石窟一角常年被流水侵袭,厚厚的彩绘泥层在慢慢脱落,露出了些许原本的样子

音乐窟内的飞天“交响乐队”,讲解还特意指出了指挥的位置,并示范了如何双手合掌指挥。随着讲解的思路,看那些或褪色或残缺的塑像,被流畅灵动的线条和依然深邃的色彩打动。

感叹云冈石窟的精美,真的看不够。唯一的缺点就是抬头昂脖的看到脖子都僵硬了,感觉稍不留神,整个人就会翻过去。

噪杂的人堆里心平气和的讲解,没有走马观花,也没有心浮气躁
另一组飞天器乐舞蹈队,怎么可以这么好看!

若不是站在它脚下,根本不会注意到那个力士。讲解说正是它和主佛手臂形成的支撑,才使得主佛千年不倒。不得不感叹老祖宗的智慧,真不是盖的!

莫名想到了996辛苦加班的打工人...

昙曜五窟,佛像都是北魏皇家圣祖的形象,带有明显的鲜卑和西域特色。

这是全球石刻造像史上唯一一件千佛袈裟,暗含佛法与皇权同在!

“露天大佛”是云冈石窟最具代表性的佛像,不过这尊大佛之前可不“露天”,而是和其他昙曜五窟的佛像一样是位于石室之内的,只不过经年累月的风雨侵蚀,使得前半部分的石室坍塌,反倒使得佛像在露天环境中显得更为壮观了 

3个多小时的讲解,意犹未尽!

7月13日 悬空寺  应县木塔

计划的2个景点分散,南北跨度大,打车不方便。好在预定石窟门票时,发现了便捷快速的景区直达车,完美解决了一天之内大同--悬空寺(浑源县)--应县木塔--大同的行程。

到恒山脚下,远远地就可以看见挂在半山腰的悬空寺。传说唐代开元年间李白游历至此,留下“壮观”二字,写后还觉得难以表达心中感受,便又在“壮”上多加了一点。意思比壮观还要更多一点。

悬空寺,距今1500多年。挑起整座阁楼的关键横梁共有27根,粗大的木梁柱半插进山体里,横梁通过岩壁上的方孔和岩石的巧妙结合,形成了一个木制的框架,使得悬空寺能够均匀受力,千年不倒‌。

后人在横梁下方加上了长长的原木,给人以支撑的错觉,实际上这些木柱并不起支撑作用。

偶遇研学的高中生,小朋友羡慕无比。
非常狭窄的上下楼梯

悬空寺是目前仅存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寺庙,由不同年代塑造,风格各异。据说这也是这么多年以来,各种战乱得以完好保存下来的原因之一。

就这个殿内殿外没有禁止拍照的标识,咔嚓了一张

继续乘坐景区直达车到应县木塔,下车的那一刻被周边破败荒凉的样子,震惊到了。

应县木塔与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木塔除了石质台基外,其余都是纯实木榫卯结构,为最高木结构古塔。900多年来风霜雨雪、战火炮击、历经40多场地震,屹立千年!

木塔共5层,各层夹设暗层,实为9层。

竖着的是额,横着的是匾。一座建筑,只能有一块额而匾不限。之前在晋祠听讲解这么说过,绕着木塔看了一圈,果然竖着的额就一块“释迦塔”,它也是应县木塔正式的名字:佛宫寺释迦塔。

好多块匾之中还有两块帝王题词的牌匾,明成祖朱棣题的“竣极神工”、明武宗朱厚照题的“天下奇观”。

一层层屋檐、各种不同结构的斗拱,老祖宗精湛的手艺无敌了!

在山西博物馆听讲解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当地乡绅对木塔进行了破坏性改造。他们错误地拆除了木塔各主楼层用以支撑塔身的泥墙及斜戗,最终导致木塔结构严重受损,不断倾斜。直至今日,木塔仍在不断变形倾斜。

虽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为木塔进行加固,08年后停止游客登塔,这些措施虽然暂时可以保证它的安全,但目前似乎还没有根本解决倾斜问题的方法。

第二层倾斜尤为明显

木塔周围上下翻飞、叫声不绝于耳的麻燕,它们以木塔上的蛀虫为食,很大程度上也保护了木塔免受虫害侵蚀。

一层入口门两侧的壁画颜色虽然略显斑驳,但栩栩如生的画像仍清晰可见,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通往2层的楼梯,已经关门上锁

楼上长什么样?只能看看山西博物院展示的示意图了,从一层到五层的内筒空间都是一样大的,外筒逐渐往内倾斜收拢,据讲解说正是因为这个结构,木塔才不易倒塌。

应县木塔已经在这里等你,968年... 从以前的完全开放,到现在的仅限参观第一层,也许哪天就闭门谢客了。

它还能矗立多久?是个未知数...

下午3点午饭,景区门口的凉粉意外的好吃。椒香的辣椒油,入口Q弹的凉粉,虽然看着一般,但味道的确有点意外。

出门在外,从不讲究吃喝的小朋友

应县三宝,除了木塔,藻井和石狮子都在净土寺 。

寺院不大,但辽代石狮、金代大雄宝殿和殿内天宫楼阁藻井极为珍贵,曾得梁思成先生盛赞。

“披头散发”的石狮子严重风化以及被破坏,已然不复当年雕工精美的模样。

现在只能呆在玻璃防护罩里供着

走进大殿仰观,狠狠被这800多岁的藻井惊艳到了,真的有种仰望天上宫阙的错觉。

全国唯一的九宫格藻井
中心楼阁内壁板上绘有佛像,四周用细木条搭斗拱,设平台栏杆,超级惊艳。

18点回到大同,小朋友突然想上古城墙看日落。

现在的大同城墙,是按明代城墙复建的,但原本的夯土城墙大概有70%的还在。

城墙里面是厚重古朴的古城,城墙外又是一个高楼林立的新城,互不打扰

连走带跑绕了小半圈城墙,这太阳也没要下班回家的意思。作为一个不扫兴的老母亲,来都来了等都等了,那就接着等吧,开心就好。

晚7点的日晒
19:45的咸蛋黄

真的是特种兵的一天,8:30大同古城出发去悬空寺,12:30悬空寺出发去应县木塔,16:30应县木塔出发回大同,18点上古城墙,20点下城墙打车回酒店。这一整天车行200公里,除了酒店的早餐就是下午的凉粉,出门在外另一个隐藏福利就是可以消耗库存脂肪...

7月14日  华严寺

今天唯一的计划:正儿八经去餐厅,好好吃顿午饭。

舒舒服服睡到自然醒,踩着开餐的点,进了著名的游客排队餐厅。说实话,我一个不怎么爱吃面食的人,真的很爱这盘沙葱莜面,一口接着一口停不下来的节奏。

不想按部就班的跟着游记攻略打卡,就和小朋友钻进了路边的小胡同,走哪是哪...... 

真的人生醋醋是惊喜

山西人把两个东西做到了极致,一个面,另一个就是醋。在山西,醋不单是一种调味料,它也可以是保健品、饮品,甚至是甜品。路边小店偶遇黑暗料理之陈醋冰淇淋,入口淡淡的酸,慢慢加深到皱眉的酸,突然一下酸味就没了,嘴里只剩下一丝凉意。

陈醋冰淇淋
陈醋气泡美式,其实还挺消暑的...

先看见了这个戏台,还在想晋祠的讲解说过,以前的戏台都是给神仙唱戏的地方。然后就看见了马路正对面的关帝庙。小朋友很有兴趣的样子,但门口拦着红线,以为不能入内。其实往前几步到侧门,扫码免费参观。

关帝庙大殿建于元代,面阔三间、进深八椽,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其实整个关帝庙没有几个游客,安安静静的站在昏暗的大殿内,看见清代神龛那一刻还是挺震惊的。

春秋楼,重檐歇山顶。小朋友站在楼前,看来看去觉得这就是个两层楼。又上网找个各种屋顶的介绍,对比下来还是觉得这春秋楼不是重檐歇山顶。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介绍写错了
小朋友很执着在上网研究重檐歇山顶的特点,也不管太阳晒不晒了

继续小胡同里瞎溜达,小朋友问我迷路了怎么办?哈哈哈... 迷路怕什么,真绕不出去,可以打车...  但大同古城就是个方正的棋盘格局,想迷路还真不容易。

走着走着就路过了九龙壁,原来不止北京有九龙壁,原来这里的九龙壁才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

大同九龙壁的龙是四爪的

华严寺,好像是大同市内唯一一个需要买门票的地方。

华严寺的建筑极具契丹民族特色,是少有的保有契丹一族原有习惯,坐西朝东而建的木构佛寺建筑。

普光明殿内最出名的是壁画,是现在最著名的网红打卡地。这些壁画是2位中央美院的壁画教授领着150位美术学生,从2009开始,历时三年完成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整个壁画中最大最美的水月观音

普光明殿后有座精美的清代小院,青砖黑瓦透着古朴肃穆,是原来的上华严寺。

大雄宝殿是现存古代木构单体建筑规模最大的,也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

殿顶屋脊上的琉璃吻兽,是现存古建中最大的鸱吻

殿顶天花为明代宣德年间补装,在清代光绪初年重新彩绘,1012块纹饰无一雷同。小朋友抬头看了好久好久,直呼好美好美...

大殿东侧角落有两处壁画,虽色彩剥蚀,画面不甚清晰,但和旁边清朝画工根据前朝壁画遗存,修补重绘的还是有区别的

历经不同民族文化的洗礼,延续着不同的文化
北面壁画上写了“云中钟楼西街,兴荣魁董画甫”,“信心弟子画工董安”,原来老祖宗也喜欢签名留念

华严宝塔,塔内地下1层是百吨纯铜打造的地宫,供有高僧舍利。地上3层,可登高远望古城全景。

顶层的木制菩萨,悠闲的胖脚丫

塔内木梯十分的狭窄笔直,尤其在下塔的时候,得慢慢的下去... 

这次山西之行匆匆5天,本以为会有点无聊的行程,事实上却很震撼。正如准备离开大同时,小朋友在朋友圈写下的一段文字:”地上文物看山西,虽然极富割裂感,GDP倒一,但是绝对是一个被低估的省,山西值得❤  深深感受到我们老祖宗的伟大,有机会还要再来。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2024 匆匆山西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