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3

丹布拉神庙映射出信仰的璀璨光辉

编辑
天数:11 天 时间:12 月 人均:19000 元 和谁:夫妻

陈鲁宁 文/图

入口拱门

我们从红海驱车北上开罗,一路颠簸,终于抵达了慕名已久的丹布拉神庙。那是一个冬日的上午,阳光肆意地倾洒着,当它的轮廓缓缓映入眼帘,一种神秘感便如潮水般扑面而来。神庙四周极为空旷,目之所及,只有无垠的沙地环绕,几株耐旱的孱弱棕榈在风中摇曳。这不禁让人好奇,究竟是怎样的缘由,让这座承载着独特信仰的神庙,孤独地伫立于此?

踏入神庙去探寻神秘建筑布局

沿着一条长长的石砖甬道前行,仿佛在穿越时空的隧道。石砖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每一步都像是在与历史对话。甬道两旁,是一些早已破损的石像,虽然残缺不全,但仍能看出它们曾经的威严与精致。这些石像似乎不像是为神祗而留,大多是古埃及的普通民众形象,有扛着农具的农夫,有抱着孩子的妇女,栩栩如生地展现着古埃及民间生活的场景。

残留下的神庙拱门

继续前行,便能看到残存的高大拱门。拱门虽历经风雨侵蚀,但依然顽强地挺立着,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拱门上刻满了楔形文字,这些古老的文字犹如一把把钥匙,试图打开古埃及文明的神秘之门。据随行的学者介绍,这些楔形文字记载着神庙的修建历程以及古埃及人对民间女神的虔诚祈愿。上面提到,在远古时期,这片土地时常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洪水、干旱、瘟疫频发,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直到有一天,一位年轻的祭司在梦中得到了民间女神的启示,女神指引他来到这片沙地,告诉他在此修建神庙,便能得到庇佑。于是,古埃及

的先民们齐心协力,耗费数年时间,终于建成了这座丹布拉神庙。

精美的石柱

穿过拱门,一排残留的石柱映入眼帘。这些石柱高大而粗壮,尽管部分已经倒塌,但从它们的排列和雕刻风格,仍能想象出当年神庙的宏伟壮观。石柱上雕刻着各种图案,除了常见的古埃及动植物,还有一些神秘的符号,这些符号据说是古埃及人用来与神灵沟通的特殊语言。在石柱的顶端,雕刻着展翅欲飞的雄鹰,象征着古埃及人对自由和力量的向往。

神庙里布满历史的遗憾和伤痕

上下尽为雕饰的巨柱

步入神庙一层大厅,一种沧桑与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厅的墙壁上布满了精美的壁画雕刻,这些壁画宛如一部部无声的史书,描绘着古埃及民间生活的点点滴滴。画面中,有热闹的集市,人们在摊位前挑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有盛大的节日庆典,百姓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向民间女神献上最诚挚的敬意。还有一幅幅描绘农业生产的画面,从播种到收割,每一个环节都刻画得细致入微,展现了古埃及人对土地的热爱和对丰收的渴望。

浅浮雕壁画

在这些壁画中,有一组关于女神苏哈尔的雕刻格外引人注目。苏哈尔是民间爱神,象征着世间最纯粹的情感,无论是男女之间的爱情,还是家人之间的亲情,又或是邻里之间的情谊,都在她的庇护之下。同时,她也是尼罗河的繁殖生育女神,肩负着孕育生命、滋养万物的重任。

演绎天象变化的壁雕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古埃及的土地曾遭受一场可怕的旱灾。尼罗河水位急剧下降,河水干涸,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陷入了绝望之中,饥饿和死亡笼罩着这片大地。就在人们感到无助的时候,女神苏哈尔降临了。她来到尼罗河河畔,伸出双手,轻声呼唤着河水。神奇的是,原本干涸的尼罗河开始涌动,河水逐渐上涨,没过了干裂的土地,滋润了每一寸干涸的农田。随后,苏哈尔又施展神力,让大地上重新长出了嫩绿的庄稼,百姓们的生活得以恢复。

满墙皆为浅浮雕

苏哈尔还十分关注人间的爱情。有一对年轻的恋人,他们彼此相爱,却遭到了双方家庭的反对。这对恋人痛苦不已,于是来到丹布拉神庙,向苏哈尔祈求帮助。苏哈尔被他们的爱情所感动,她在夜晚托梦给双方的父母,让他们看到了这对恋人的真心和坚定。第二天,双方父母改变了态度,同意了他们的婚事。这对恋人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他们常常来到神庙,向苏哈尔献上最诚挚的感谢。

精妙绝伦的石柱

在每年尼罗河泛滥的季节,古埃及人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向苏哈尔致敬。人们相信,正是因为苏哈尔的庇佑,尼罗河才会定期泛滥,带来肥沃的土壤,让他们能够丰收。在祭祀仪式上,人们会献上鲜花、美酒和食物,祈求苏哈尔继续保佑他们的生活幸福美满,生育顺利。

 

雕满故事的巨柱

此外,还有一组神话故事的雕刻也格外引人注目。传说,民间女神伊西斯拥有强大的魔力,她深爱着古埃及的人民。当黑暗之神赛特企图扰乱人间秩序,带来无尽的灾难时,伊西斯挺身而出。她施展魔法,与赛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在战斗中,伊西斯巧妙地运用智慧,一次次化解了赛特的攻击。最终,她成功地击败了赛特,让古埃及重新恢复了和平与安宁。为了纪念伊西斯的功绩,古埃及人将这个故事雕刻在了神庙的墙壁上,世世代代传颂。

熏黑的石柱

然而,当目光转向大厅中那些高大的廊柱时,心中涌起的却是无尽的悲愤。这些廊柱原本洁白如雪,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如今却被熏得漆黑一片。这是法国殖民者留下的罪恶印记。在那段黑暗的殖民岁月里,法国殖民者闯入了这座神圣的神庙,他们被神庙中的珍贵文物和精美的艺术品所吸引,贪婪地将目光投向了这里的一切。为了将这些文物运走,他们不惜在神庙内生火照明,肆意破坏,高大的廊柱就这样被烟熏黑,许多珍贵的壁画雕刻也在这场浩劫中遭到了严重的损毁。

无数的珍宝被他们掠夺,像那些精美的雕像、珍贵的纸莎草文献,都被运往了法国。这与方尖碑的命运如出一辙,曾经屹立在埃及土地上的方尖碑,被殖民者强行运走,如今却陈列在异国他乡的博物馆中。丹布拉神庙的文物也在那场掠夺中流离失所,它们本是古埃及文明的瑰宝,承载着古埃及人民的信仰和智慧,却在殖民者的贪婪下,被迫离开了自己的故土。

神秘的黄道十二宫壁画

天象十二宫的描述

沿着狭窄深邃的楼梯走上二楼壁室,瞬间被四周墙壁上的叙事性彩画所震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对黄道十二宫的描绘。画面中,代表十二星座的图案依次排列,每个星座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色彩和形态。白羊座的羊首高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金牛座的公牛健壮有力,象征着力量与坚韧;双子座的双胞胎兄弟手牵着手,眼神中透着灵动与聪慧…… 古埃及人将对星空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期许,都融入了这精美的壁画之中。

 在古埃及的神话传说里,黄道十二宫与民间女神有着密切的联系。传说,民间女神为了守护人间,将自己的神力注入到了星空之中,化作了十二星座。每当人间遇到危机,女神便会通过星座的变化来向人们传递信息。比如,当尼罗河即将泛滥时,巨蟹座的图案会变得格外明亮,提醒人们提前做好防洪准备;当瘟疫肆虐时,处女座的图案会出现特殊的光晕,指引人们寻找草药治愈疾病。

这些壁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建筑学上也有着独特的意义。它们巧妙地利用了光线和空间,使得整个壁室在不同的时间段,都能呈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仿佛让这些古老的神话故事 “活” 了起来。在早晨的阳光中,白羊座的图案被照亮,仿佛那只白羊正在草地上欢快地奔跑;而到了傍晚,金牛座的图案则在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威严,仿佛那只公牛正在守护着这片土地。

民间女神永远守护普罗大众

在希腊和罗马的殿堂里,也供奉着各种女神,如希腊的雅典娜象征着智慧与战争,罗马的维纳斯代表着爱与美。但丹布拉神庙的民间女神却截然不同,她们更像是百姓生活的守护者。

看不忘的浮雕故事

在古埃及的神话故事里,有一次,尼罗河突然泛滥,洪水如猛兽般席卷而来,淹没了大片的农田和村庄。百姓们惊慌失措,纷纷向神灵祈求庇佑。就在这时,民间女神显灵了。她化作一道光芒,出现在洪水之上,用她的神力控制住了洪水的蔓延。同时,她还指引着百姓们前往高处躲避,并告诉他们如何在洪水中寻找食物和水源。在女神的帮助下,百姓们成功度过了这场灾难。

还有一次,瘟疫在古埃及肆虐,无数人被病魔缠身,痛苦不堪。民间女神再次出现,她告诉一位年轻的医者,在神庙后面的山谷中,生长着一种特殊的草药,这种草药可以治愈瘟疫。医者按照女神的指引,找到了草药,并将其熬制成药剂,分发给百姓。奇迹发生了,百姓们的病情逐渐好转,最终战胜了瘟疫。

空旷处的石柱

与开罗老博物馆、文明博物馆内的木乃伊,以及帝王谷、女神庙中法老帝王女神的统治者相比,丹布拉神庙的民间女神没有高高在上的威严,却更贴近百姓生活,给予他们实实在在的守护。她的存在,让我们明白,伟大的信仰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扎根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默默守护着人间的烟火。当我们离开丹布拉神庙时,心中满是对这座古老神庙和民间女神的敬畏与感动,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照亮着我们对古埃及文明的探索之路,同时也让我们铭记那段被掠夺的伤痛历史,警醒着后人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丹布拉神庙映射出信仰的璀璨光辉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