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来到了最后一天,在就要离开凤凰古城的这最后一天,我们还没有见识见识“凤凰八绝”中的第一绝:沱江捶衣!凤凰八绝都有了,就差这第一绝沱江捶衣了。虽然说旅游难免遗憾,但这沱江捶衣的遗憾有点大。同好沱江捶衣这口的还不止我一人,那天同游苗寨一个深圳美美说:我可是专程来看沱江捶衣的,看不到的话这趟凤凰古城算是白来了。最终,该美美还是在沱江黄色洪水转清前离开了凤凰返回深圳,沱江捶衣成为了“二游凤凰古城,看沱江捶衣”的很给力的借口。
虽然我不至于钟情沱江捶衣到如此如痴如醉的地步,但对沱江捶衣这一人文景观也是心有慽慽,童年时家乡的江边捶衣早已经成为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儿时熟悉的江边捶衣的“嘭嘭”声,声声震耳,几度憧憬。几天的洪水把沱江两岸淹了,清沏的沱江水也变成了泥浆水,还有谁会到沱江来捶衣?!
我们预订的是中午11点的旅游大巴,这天清晨,天上还在下着毛毛雨,不甘心就这样抱憾而归的我们,打着雨伞,又来到南华门大桥上,再望一眼沱江。
在清晨的毛毛雨中望沱江望古城,真象是雾里看花,别样的矇眬美。山蒙蒙水蒙蒙中,我分明听到了那带有回声的“嘭嘭”捶衣的声音,声声入耳,这才是我的梦中凤凰梦中家园。初听到“嘭嘭”捶衣声,我以为是幻听幻觉,再后来是连绵不断的有节奏的熟悉声音,我确定:没错,这就是捶衣声,就是我们期待多日的凤凰八绝第一绝:沱江捶衣!
我们向沱江两岸搜寻,在北门城门的跳岩旁边和对岸都发现了捶衣的女人,我们扑向北门城门,来到跳岩旁边,在十米开外装作河边洗手,偷偷拍照。不知道什么原因,凤凰古城人特别不喜欢被拍照,这是和其他地方特别是国外旅游大相径庭的地方,在国外旅游,如果想拍照旁人,一般都是很乐意很配合,但凤凰古城人不乐意被拍照,所以只能偷拍。
沱江捶衣的叫法是不是有点土,文雅的应该是沱江浣衣或沱江洗衣,象著名的西施浣衣,也就是江边洗衣,但很多地方的江边洗衣是没有捶衣这道工序的,所以也就没有沱江捶衣的神韵了。沱江洗衣的关键就是在于“捶”这一个字,没有“捶”的江边洗衣不成之为沱江洗衣,所以就要使用老土老土不文雅的沱江捶衣来与其他江边洗衣相区别,这是有本质的差别。也有人称之为“沱江捣衣”,你说那“捣”字又怎么能比得了“捶”字直观而又形象呢?!沱江捶衣,费推敲,要锤炼。
远远地观察了许久,发现沱江捶衣的程序也是一样的,上完肥皂用手搓,然后是大力捶衣去污。我发现了不同之点是,沱江捶衣的捶是长方形的,真是象木捶,我们家乡的捶衣棒是长条形的,有点象棒球棒的样子。沱江两岸捶衣声是此起彼伏,“嘭嘭”的捶衣声在沱江上回响,沱江,醒了;凤凰,活了。
我们拍照拍得那是不亦乐乎,终于心满意足满载而归了。
凤凰行最后一场的压轴好戏,不是盖的。
附湘西凤凰八绝:
1.沱江边的菜场以及在河边捶衣的女人。2.沙湾的吊脚楼。3.北门外沱江边上的露天餐。4.哺育了沈从文、黄永玉的文昌阁小学。5.黄丝桥古城。6.文庙、三王庙、武侯祠、文昌阁、笔架城,查地图可以找到。7.黄永玉题字的理发店,师傅有推拿的绝活,专治落枕。8.古戏台是当地画家的聚会地。
凤凰的特色美食,传统美食,也是我到凤凰这么多天最喜欢的你家,味道也是最好的一家,这柴火美食,还是第一次吃,这个要慢慢的品尝,吃的时间越长,味道才真正的出来,有点拆火锅的味道,但是比火锅好吃太多了,到凤凰大家一定要体验一下
凤凰古城在中国旅游目的地的热炒,两个人功不可没:一位是在中国生活了将近六十年的新西兰人艾黎,因为他说过一句很铿锵有力的话:“中国有两个美丽的小城,一是福建的长汀,一是湖南的凤凰。”另一位是以《边城》等作品享誉文坛,蜚声海外的凤凰籍文学巨匠沈从文,正是沈从文的《边城》和湘西系列文集,向世界展示了湘西山区的乡村生命形式自然天成的美丽和很有点野蛮落后的神秘,也把凤凰这个不知名的湘西古城推介出去,一举“轰动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文笔,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小说《边城》把我们带入到30年代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镇茶峒,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在小说中,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古君子遗风。“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着朴实的人们,人人以反功利为荣,有钱人家的儿子喜欢穷人家的姑娘,抛了门当户对的聘礼,要娶穷人家姑娘,边城是重义轻利的。
沈从文本人就是个奇迹:高小学历,行伍出身,有着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他的作品有着跨世纪的生命力,其中《边城》最为出色,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边城》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著名导演凌子风于1992年执导拍摄了根据沈从文小说《边城》改编的同名电影,看过电影《边城》后,感觉名导凌子风也是个沈从文的“边城粉”,因为电影《边城》忠实原作,没有任何改动,电影拍得凄美,基本上是一本影画版的《边城》。最反感一些现代狗屁编辑导演,胡乱篡改删节名著,重拍名著戏说成瘾,极尽糟踏名著之能事,把自己的庸俗功利下作强加给大众:《三国演义》拍成了“三P演义”、《西游记》拍成了“戏游记”、《红楼梦》拍成了“青楼梦”、《水浒》拍成了“水许”,不仅糟踏了名著,还误导子孙后代,其罪之大,岂止欺世盗名这么简单?简直是千刀万剐也不足以平世代万民愤、不足以平名人愤!
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因为沈从文是凤凰人,所以很多人都以为边城就是湖南凤凰,其实不然。看《边城》的第一句:“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便有一溪......”可见沈从文《边城》的“边城”应为湖南省花垣县的茶峒镇。也许不愤凤凰自封“边城”,茶峒镇于2008年改名为“边城镇”,以正视听,可怜天下谁人不知“边城凤凰”,又有几人认可正统沈从文小说“边城”茶峒镇?!
要说凤凰以“边城”自许也没大错,CCTV电视散文片《边城印象》开篇有言:“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个边地的小城。这同时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汪曾祺)。
通过复习沈从文小说《边城》,又看了CCTV电视散文片《边城印象》和1992年凌子风执导的同名电影《边城》,又去凤凰现场考察,对“边城”之说有些认识,结论就是:凤凰也是边城之一,只不过凤凰这个边城是尤如CCTV的广义的文化概念的“边城”,而不是沈从文小说中的翠翠的家乡那个窄义的地理概念的边城小镇。
一句话,我们可以说凤凰是“边城凤凰”,但不能说凤凰是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边城,否则,就有人要不高兴了,要发生署名地纠纷了。
真是灰常地复杂,我可以肯定我是搞清楚了,但我有木有说清楚就不知道了?!
奔凤凰古城旅游的人,没有人不知道沈从文的《边城》,更有许多人认定凤凰古城就是沈从文《边城》中的边城,熟知这是一种误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