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2

佛山

   佛山市,简称“禅”,中国广东省辖地级市、特大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

    2023年11月9日(星期四)上午,我们来到位于佛山禅城区祖庙路21号的佛山市祖庙博物馆。祖庙博物馆占地面积3.02万平方米,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广东十个文明旅游景区示范点之一。

祖庙牌坊

    祖庙博物馆辖区包括祖庙古筑建群、佛山祖庙历史文化陈列展览馆、孔庙、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等。其中祖庙供奉道教真武玄天上帝,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孔庙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为清末民国初尊孔场所,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于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佛山祖庙历史文化陈列展览馆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介绍佛山祖庙历史文化的基本陈列,于2016年建成对外开放;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为纪念佛山籍著名武术家黄飞鸿、叶问,于2001年建成对外开放。

叶问堂

    叶问,一位武者,更是一代宗师,一代武魂。

    咏春,一个拳种,承载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武术精神“以振起从来体育之技击术为务,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其尚武智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神形兼备的风采,它培养了人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叶问的武道一生是弘扬中华民族武术思想的一生。叶问在认识、掌握、发展和弘扬咏春拳的过程中,坚持不断探索、独立思考的可贵精神,不仅致力于防身御敌、制人取胜的技击艺术传播,更将中国武术精神予以发扬。

    自叶问而发扬光大的咏春拳,经叶门嫡传和再传弟子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使之与时俱进,走向了世界,形成了更为开放、包容的特质,在中华武林中形成了独特的咏春文化。咏春拳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更加激励民气、振奋武魂,增强民族凝聚力。

叶问铜像
叶问使用过的木人桩

    祖庙博物馆馆藏文物以道教文物及佛山地方民俗文物为主。基本陈列充分展示佛山祖庙历史文化、道教文化、武术文化、佛山民间工艺等。馆内每年举办春节祈福、佛山祖庙庙会(“三月三”北帝诞)、春秋谕祭、乡饮酒礼等影响深远的民俗文化活动,同时长年举办“孔庙学童开笔礼”、“黄飞鸿醒狮表演”、“少年黄飞鸿武术表演”、“粤剧表演”等民俗文化动态展示活动,并通过引进举办高品位和高质量的展览,不断丰富陈列展览资源,充分发挥了祖庙博物馆作为佛山对外宣传的重要文化旅游窗口的作用。

    祖庙博物馆完成了历时三年的祖庙全面修缮工程和外部环境改造后,祖庙内部硬件设施更臻完善。它以其保存完整的明清两代古建群及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内涵,每年吸引近二百万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其中还有不少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各界名流到访。在此人们可以领略佛山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粤剧文化和武术传统文化风采。

石雕云龙柱
双龙壁

    佛山陶瓷业在明清时期发展鼎盛,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至今佛山石湾仍被冠以“南国陶都”之芳名。此琉璃双龙壁,长12米,高3米,汇聚了新中国建立以来佛山石湾陶艺家的心血,是石湾陶塑中少有的大型陶塑佳作。此双龙壁初于1957年由马慈航、刘泽棉和梁华甫设计创作,劳直、廖坚、梁华甫、刘信、吴树华、邝辉和谭垣等人共同完成,在1958年国庆期间正式在祖庙对外展出,后因文化大革命在1968年被毁;现所见的双龙壁是1981年由薛里昂、陈志杰设计整理,黎祥、谭厚桓、霍润橙和黎赞强等人重新烧制而成。

    此陶塑壁上的两条巨龙遨游于蓝天碧水之间,呈二龙争珠之势;龙的釉色浑厚,跃然灵动,祥云波涛,洋洒壮阔。作为人人皆知的神物,龙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图腾,其所蕴涵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及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与精神,成为了生命力和无所畏惧的图像化象征。

佛山石榜
獬豸像

   獬豸,又称解豸( xiè zhì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勇猛无畏的独角神兽,知晓人言通识人性,能辨是非曲直、善恶忠奸;其形类麒麟,常怒目圆睁,额上常长有一角。獬豸是中国传统司法追求公正的象征,传说上古帝皇尧曾饲有獬豸,以助治狱辨罪。此铜铸獬豸仿制于20世纪90年代,其原型源自北京故宫钦安殿外天一门前的清代铜鎏金獬豸像。

群狮台

    中国人视雄壮勇猛的狮子为庄严威武的象征,是给人们带来古祥的瑞兽,因此常在居室器用上以狮子图案作饰物。群狮台上陈列的石雕狮子,全部是本地古旧建筑物的装饰构件,其中较大两只,刻有清代嘉庆戊寅年(1818年)年款,其余石狮也都是清代作品。筑台所用红沙岩石块,是本地成凤里清代建筑遗物。

万福台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

    万福台,原名“华封台”,面宽四柱三间,宽约12米,进深约11.7米,是华南地区保存最完整、装饰最堂皇、规模最大的古戏台。万福台以开门的中间隔板区分前台、后台两大部分,其中间隔板的正面采用了大量金漆木雕作品装饰,显得金碧辉煌,极其华丽。万福台的台基高达2.07米,远高于观众席,却与祖庙正殿相望,传说其建造正是为了上演酬神戏,以谢北帝护佑神恩,台上一对木刻篆书对联“传来往事留金鉴,谱出高歌微紫霄”恰为佐证。

    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万福台又是海内外红船弟子寻根的重要场所。昔日戏班会每年组班一次乘红船外出四乡演出,为祈求北帝保佑旅途平安,组班后的首场演出必选在万福台,遂使万福台日渐兼具了粤剧审戏台的重要作用,见证着粤剧在佛山的历史与发展。如今,作为粤剧传承的重要文化阵地,万福台依旧好戏连台。

万福台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
灵应牌坊

    灵应牌坊,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将祖庙“敕封”为灵应祠时所建,正面是“灵应”,北面是“圣域”金箔大字。牌楼设计严格,结构精密。为三楼三层式,第一层为歇山顶,第二、三层为庑殿顶,檐、柱间大量使用斗拱,飞檐叠翠、层出不穷。

锦香池和灵应祠
锦香池
锦香池
鼓楼
钟楼
灵应祠

    此鼎为铁质铸制,口径达116厘米,通高273厘米,盘口,束颈鼓肩,弧腹圜底,三兽足外撇。立耳铸接于口、肩部,并呈立耳状向上延伸、外撇,俗称“朝天耳”,内侧对铸铭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环耳饰镂空钱纹。鼎口、颈部铸饰蝉翼纹,颈部加饰一圈凸弦纹隔断,肩腹分界明显,整器体大气雄,有力展现了“官庙”用器的庄严感。从肩部铭文可知,此鼎始铸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清康熙九年(1670年)与嘉庆六年(1801年)年两次重铸,现存所见即为嘉庆时期地方士绅168人捐资、佛山冶铸商号“万明炉”铸制而成。此鼎堪称佛山冶铁业的辉煌佳作,同时其丰富的历史信息更是研究佛山铸造历史的珍贵资料。

灵应祠
灵应祠
灵应祠
“灵应祠”狮钮盖曲耳兽足大铜鼎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此鼎为铜质铸制,通高254厘米,通宽115厘米,重约1000公斤、由盖、鼎、座三部分组成。鼎盖呈钟形,上方铸以抚球瑞狮作钮,盖身通四处镂空气孔以疏烟气,整体线刻福禄寿图、双喜等吉祥图案。鼎身折沿束颈,鼓腹圜底,曲耳附接在口沿和腹肩上,折沿铸饰西番莲与拐钩纹,鼎腹铸饰缠枝莲、回纹和倒垂花叶纹各一圈,双耳四侧铸饰“游鱼化龙”、“牡丹引凤”纹饰,顶部又筑铸台座与抚球小瑞狮各一,与鼎盖上的大狮相互呼应。鼎足三分直下,铸作狮首衔咬兽足之形象,更彰稳重肃穆之感.底座的铸造呼应了鼎足的位置,整体铸作一个三等分的如意云高台座,座中铸饰出水翘首之云龙,可谓栩栩如生。

    铜鼎的身上同时亦保留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鼎的颈部正面铸有铭文"灵应祠"三字,上款“光绪二十五年仲冬谷旦”,下款“阮时和堂敬送”;背面则刻有“省城天平街仁兴店铸”、“省城竹栏门内达新街李义益作”等铸造信息。回顾史志可知,此铜鼎是清代佛山著名中成药商号“阮时和堂”委托铸匠定制,专为光绪年间祖庙大修而敬奉的礼器。此铜鼎造型端正大气、流畅规整,铸饰纷繁华美、布局精巧,充分体现了清代广佛地区的铸造工艺水平,不愧为灵应祠的重要祭祀彝器之一。

“李元霸伏龙驹”贴金木雕神案

    此神案为柚木雕制,通长382厘米,通宽100.5厘米,通高156厘米,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佛山镇承龙街黄广华”店铺所制作、“银行如意堂”敬奉。工艺上,神案的制作采取了多层镂空高浮雕的佛山木雕技艺,将正面主题图案分为上下两层,上刻“荆轲刺秦王”故事,下为“李元霸降服烈马龙驹”典故,整体画面贴金处理,做工细腻精良,效果辉煌繁华。同时,神案所寄托的思想主张更为精彩,一是以李元霸故事中的胡人隐喻洋人,主题鲜明地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佛山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痛恨;二是通过1958年神案修复时所发现、正面木雕小匾裱糊的“金銮殿”三字下所刻的“大明江山”四字,和木雕旗帜上出现的“李”字,使人联想到以“反清复明”为口号、发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的佛山粤剧艺人李文茂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暗地寄托反抗清政府封建统治的诉求。此神案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实属佛山木雕艺术之珍品。

灵应祠
灵应祠
灵应祠
灵应祠
灵应祠
灵应祠
灵应祠
灵应祠
庆真楼
庆真楼父母殿真武灵应木雕组画
庆真楼父母殿真武灵应木雕组画

庆真楼父母殿真武灵应木雕组画

    此木雕组画长668厘米,高388厘米,主体材质为樟木,所有人物故事图案均以潮州木雕技艺全手工制作而成。组画画面依据明版《真武灵应图册》所载的八十二幅单页工笔彩绘图画及相关题记进行整体创作,共雕制了158个人物,配合着云海楼阁、娇花虬枝的背景纹饰,承载了其中四十一个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现了真武大帝从出生、修道、成仙和灵应的系列故事。

    制作者为广东普宁木雕世家第五代传承人陈泽铭师傅,他采用了透雕、深浮雕等多种手法,细腻刻画了主要人物的神态与衣饰,丝丝清晰、生动传神,可谓精彩体现了岭南木雕技艺的神韵。

褒宠牌坊
节孝流芳牌坊
演武厅
佛山黄飞鸿纪念馆

“佛山黄飞鸿纪念馆”门前是“醒狮场”,正在舞狮表演。

    看完舞狮表演,就结束了祖庙博物馆游览。出口在飞鸿街,是个非遗购物及小吃街。

飞鸿街
飞鸿街
飞鸿街
飞鸿街
飞鸿街
飞鸿街
飞鸿街
飞鸿街
飞鸿街
飞鸿街
飞鸿街

    听老中医介绍,佛山的“黄祥华如意油”不错,类似罗浮山百草油。到了佛山后,在百度地图上搜到“黄祥华如意油”的位置,正好就在飞鸿街附近。在飞鸿街旁的类似“上海的新天地”的商业区内。

商业街
商业街
商业街

     按百度地图导航过去,找到了“黄祥华如意油祖铺”的位置。  

黄祥华如意油祖铺
黄祥华如意油祖铺
黄祥华如意油祖铺
黄祥华如意油祖铺

    “黄祥华如意油祖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硬山顶人字山墙砖木结构,佛山清代商业街“竹筒屋”式铺面,三进“前铺后居”式平面布局,通高两层。该铺以专营“黄祥华如意油”出名,黄祥华如意油是佛山老字号,药油于清道光年间由黄祥华第四子黄奕南创制,其产品现在香港生产,在国内及港澳等地均有销售。

    但是,让人们不明白的是佛山市没有售卖,祖铺只有样品和介绍也没有售卖。

黄祥华如意油祖铺
黄祥华如意油祖铺
黄祥华如意油祖铺
黄祥华如意油祖铺
黄祥华如意油祖铺
黄祥华如意油祖铺
黄祥华如意油祖铺

    现在的祖铺是黄祥华养生堂,除一间是图片介绍和样品外,其余的是饭店。

黄祥华如意油祖铺
黄祥华如意油祖铺

    下午我们来到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松风路先锋古道93号的梁园。梁园是佛山梁氏私家宅园的总称,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与余荫山房(广州市)、清晖园(佛山市)、可园(东莞市)并成为“岭南四大园林”。梁园由当地诗书名家梁蔼如、梁九华、梁九章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年)陆续建成,至咸丰年间,梁园规模达到鼎盛。

    梁园主要包括梁蔼如的“无怠懈斋”,梁九章的“寒香馆”,梁九华的“群星草堂”及梁九图的“十二石山斋”和“汾江草庐”等各具特色的园林建筑。

梁园

    梁氏家族经商致富、学以入仕、书香盈门,为清中晚期佛山名门望族,亦是佛山灿烂历史文化重要的继承者、建设者和传播者。近二百年来,梁氏家族出现过书画家、文学家、科学家以及商业巨子、革命志士数十人,声名远播省港澳及海外。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几千年中国文人达身济世、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名人与名园已成为佛山珍贵的文化财富,建设文化名城的重要资源,并将成为佛山城市亮丽的文化名片。

    梁园及其蕴涵的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和园林艺术价值,在佛山建设文化名城的今天日益突显。为更好地向游客朋友展示梁园文化的内涵,我们推出此图片展览,希望游客朋友在游园观景的同时,通过展览了解梁园的历史,理解当年造园主人的文化用意,达到观其景、知其人、感其美的良好效果。

梁园

    刺史家庙为典型的广东祠堂式建筑,原为祀十四世祖梁玉成而建。总面积两百余平方米,其屋脊等构件饰以木雕、石雕、砖雕、灰塑等传统民间工艺。

梁园
梁园
梁园

    青云巷为宅第一侧或两侧设有的小巷,取“平步青云”的意思。小巷狭长阴凉,兼具通风、采光、防火、排水等功能。

梁园

    群星草堂是梁园的水景建筑。园内只有一厅、一舫、一亭。建筑物之间配置山石、树丛、斜桥、水松、修竹等组景,着意表现庭园的古雅清幽。

梁园
梁园
梁园

    秋爽轩为梁氏子弟与友人聚会场所之一,环境幽雅,古朴雅致。门口之“垂老弟兄同癖石,忘形叔侄互裁诗”诗句取自梁九图诗,展现了梁氏兄弟等人当年于此赏石品茗,相互酬唱,悠然自得的天伦之乐。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船厅建为船形,三面开窗,两面环水,置身其中可观赏到石庭与水庭不同的景色,如乘船一般,有无限乐趣。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汾江草庐,在群星草堂西北侧,为书斋及雅集觞咏之地。园内有大面积湖池, 夹岸花竹环绕, 并设置韵桥、石舫、个轩、笠亭、种纸处、水蓊坞、锁翠湾诸胜, 别有幽趣。

梁园

    韵桥为单孔拱桥,桥上建廊屋,又称风雨桥。“韵”是四周景物诗情画意的集中反映,故称韵桥。此桥横跨湖面,游人于此可驻足观赏景色,韵味绝佳。

梁园

    富荣里现有三间保留建筑,为清代沙洛铺富荣街的民居大屋,是研究佛山古建筑的样本。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榕阁为水边两层楼阁建筑,旁有大榕树,树荫茂密簇拥高阁,故名榕阁。梁九图常与友人到此处赏景抒怀,畅饮作诗。登阁观景效果甚佳,可览汾江草庐全貌。

梁园
梁园

    此处有蕉树数丛,原为芭蕉,现种植的是旅人蕉。芭蕉叶硕大能遮阳避雨,还可作纸张,在上面题诗作画,故称此处为种纸处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

    梁园也是拍婚纱照的好去处,碰到一对,穿着古装,也拍了几张,与大家分享,同时也祝福这对新人白头偕老!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佛山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