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2

华侨文化的丰碑

编辑
天数:15 天 时间:8 月 和谁:夫妻

南海与开平相距不远,以前在南海工作时多次途经或到访,由于专注工作,除了市容市貌,基本上没有造访景区。8月18日上午8点多从珠海出发,行车150公里,闽粤自驾旅行的第一站来到开平,先后用了近4个小时,联票半价75元/人,参观游览了自力村碉楼群立园。出于总体行程考量,压减了计划中的马降龙村落群和锦江里。

自力村寓意自力更生,由安和里、合安里、永安里三个方姓自然村组成,建筑类型分为碉楼、庐式别墅和三间两廊式传统民居,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典型代表。导航将我们直接带到了售票处,出示健康码,买好门票,通过检票口,沿着稻田荷塘中的栈道前行。首先看到的是一排低矮的传统民居,三五游客正在演播厅里观看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介绍。

自力村共有碉楼建筑9座、庐式别墅6座,包括铭石楼、叶生居庐、澜生居庐、官生居庐、养闲别墅、逸农庐、竹林楼、振安楼、龙胜楼、居安楼、云幻楼等。这些碉楼自成体系,布局和谐,错落有致,每座碉楼之间都有石板路相互联通,荷塘、草地、菜园、稻田散布其间,与风格各异、造型独特的碉楼相映成趣。

按照指引的参观路线,首先外观自力村碉楼群,然后依次走进向游人开放的铭石楼、叶生居庐和澜生居庐。这些碉楼主要由主楼、附楼和庭院组成,主楼坐西北向东南,砖混结构加外墙水泥批荡。铭石楼由美国华侨方润文建于1925年,叶生居庐由旅港同胞方广宽(叶生)建于1930年,澜生居庐由美国华侨方广寅(澜生)建于1936年,每座碉楼的建筑风格和构造功能也各具特点。

铭石楼高五层,第五层正面为宽广敞廊,四角为悬挑燕子窝,楼顶中央筑有六角攒尖琉璃瓦凉亭;主楼集防御、居住功能于一体,是早期居住型碉楼建筑的代表;附楼为青砖平顶房,主要功能是厨房,兼存放农具。叶生居庐主楼高四层,楼体造型简洁,承袭了当地民居的传统,强调居住功能的舒适性,是乡村匠人早期设计的庐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室内外的装饰皆秉承当时风格,融合中西方建筑元素。澜生居庐主楼高三层,附楼为传统坡屋顶,均为三间两廊布局,室内外灰塑、木雕、壁画等传统装饰都很精美;内部庭院、喷泉的设置反映了主人对生活的更高追求。

自力村碉楼群来看,碉楼的下部大致相同,只有大小、高低的差别。大的碉楼每层相当于三开间或更大,小的碉楼每层只有半开间。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人们着力应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形成了千楼千面建筑样式,如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悬挑式、城堡式等,这些不同的建筑造型反映着主人的经济实力、审美情趣和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的程度。

立园位于塘口镇北义乡赓华村,距自立村只有四五公里。立园门前有一座硕大的停车场,走下车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镶着“立园”两字的巨大门楼,凸现了立园不同于一般碉楼的奢华程度。如果说自力村碉楼群是田园风光,立园则是融传统园艺、西洋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于一体,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在我国园林中独树一帜,是我国较为完整的中西结合的名园。

立园是旅美华侨谢维立的私人花园,始建于1926年,耗时10年时间,1936年初步建成。园内可分为别墅、大花园、小花园三个区,用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巧妙地用桥亭或通天回廊将三个区连成一体,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亭台楼榭,布局幽雅,独具匠心。整个立园不但建筑物构图独异,种植花草树木也构思独特、新颖,各种名花异草、风景树等,应有尽有。

从正门进入,穿过一片绿地,就是别墅区。有六幢别墅、一座碉楼,其中以泮立、泮文两幢别墅最为华丽壮观,楼顶按我国古代重檐式建筑,盖绿色琉璃瓦。乐天楼高五层,是这些楼中最高的楼,全用钢筋水泥浇筑而成,方柱型,四周遍布枪眼,平时不住人,是专为防洪、防盗而建的公众避难的碉楼。

泮立别墅建于1931年4月,面积500平方米,楼高三层半。楼名是园主谢维立先生取其父谢圣泮及自己的名字联袂而成,是园主和四位太太生活起居的中心。谢维立(1893-1970),旅美华侨富商,泮立楼前有其雕像。谢维立之父谢圣泮很早就在美国经营“至各堂”药材铺和环球货品商行,并在香港设立“佑和办庄”,经营出口贸易、货币兑换等。谢维立小时候赴美读书,长大后子承父业。

走进别墅,室内地面和楼梯都是用彩色意大利地板砖铺砌,至今近70年,仍然光彩照人,技艺登峰造极,令人叹为观止。各层墙壁都装置西式壁炉,所有窗户都装有防蚊窗纱;天花下悬吊着古式灯饰;每层摆设着工艺精致的酸枝家具,古朴幽雅,古色古香;卫生间设施,如抽水机、浴盆、坐厕、水箱等都是从国外购置的;重门深锁,倍感神秘。

立园的意境是“小桥、流水、人家”,花园布局有大花园、小花园,园内建有“立园”大牌坊、“修身立本”大牌楼和“晚香”“玩水”“管澜”“挹翠”四个桥亭,还有石米罗马式建筑“鸟巢”、形如鸟笼的通花建筑“花藤亭”,造工精巧,别具一格。镶刻其间的名家书法对联更让立园散发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园中有园,景中有景,让立园不同于苏州园林而更显大气。

立园内还有一排两层居楼,名曰“云眉“,是园主建给儿子们居住的,很有意义。每座房子的形状、面积大小、建筑特色都一模一样,表达了父亲对儿子一视同仁的态度;二楼相通的走廊则表达了父亲希望兄弟手足同心相连的愿望。

2001年6月25日,开平碉楼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其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经过六年申遗努力,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广东第一个、我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大会评估“它能为一种已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见证”,我国也因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走出景区,萦绕脑际的是开平碉楼的历史价值。

碉楼是一种特殊的民居建筑,因形状似碉堡而得名。自明朝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防洪防匪,以求自保。

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高于一般的民居,可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能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开平碉楼大量兴建于上世纪20-30年代,兴盛时期正是社会动荡、治安混乱、土匪猖獗的时期。在家无田耕,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只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修建铁路、挖矿淘金、垦荒种地、捕鱼洗衣,无所不做。因外国“排华法案”的限制,大量华侨被迫孤身在外,把在海外艰辛谋生、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血汗钱,通过银信(也称侨批)汇回家乡。思亲情绪与突如其来的不平等排华政策的矛盾,无意中成为开平碉楼涌现和发展的助力。

开平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及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约有75万人,分布在68个国家和地区。碉楼汇集了外国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拱卷和穹窿,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尖拱和伊斯兰风格拱卷、欧洲城堡构件、葡式建筑中的骑楼、文艺复兴时期和17世纪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等,溶合了我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成为我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

从开平碉楼中,我们读到了一种颇具智慧的创造以及中西文化的主动融合,比如碉楼里的意大利地板砖、德国马桶、英国香烟盒等文物,它们充分展现了华侨主动吸取外国先进文化的一种自信、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碉楼是冰冷的,华侨通过银信向家乡亲人传递信息、资金乃至建造碉楼的赤子之心是滚烫的。如果说“排华法案”是助力开平碉楼兴盛之外因的话,根植于中华儿女基因中的光耀门庭、念祖情节,才是最根本的内因。正因如此,2013年6月19日,备受全球华人关注的“侨批档案”申遗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自驾旅行日记2 2021.9.7写于珠海

自力村碉楼群
自力村景区入口前
自力村民居
湛庐
巷道与石径
竹林楼
振安楼
荣生居庐
叶生居庐
绿树掩映铭石楼
铭石楼五层敞廊上
铭石楼六角攒尖琉璃瓦凉亭前
云幻楼
养闲别墅
居安楼
碉楼地面装饰
碉楼内卧室
碉楼内灶具
华侨文化展览
立园门楼
开平碉楼展厅内
云眉书舍
立园员工餐厅
云眉
立园别墅
泮立别墅 
别墅内一角
别墅内天井及手动水泵
卫生间浴缸和坐厕
挹翠亭与人工运河
花藤亭
鸟巢
立园大牌坊前
晚香亭
通天回廊
凭栏远眺
游客中心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华侨文化的丰碑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