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卫古城,地处泉州东南37公里,是一处守护内陆腹地安宁的东南海防屏障。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1387年),朝廷为了防御倭寇,在这里设立"永宁卫", 在当时与天津卫、威海卫一道成为全国三大卫城之一。 "永宁"这个名称,蕴含了人们对于这一方水土永葆安宁的美好愿景。
永宁古卫城位于永宁镇近海处,地势雄峻,东滨大海,北界依托祥芝五虎山为屏障,南临深沪湾连深沪、福全,西接龙湖,是古代东南沿海一带重要的海防要塞。
这里有高大的城墙,有香火旺盛的城隍庙,有独特正宗的闽南风味美食,有纯粹的闽南人市井生活,有当年商贸兴旺的永宁老街,更有远近闻名、中西合璧的番仔楼,稍远处还有延绵数里的黄金沙滩。
永宁卫当年下辖有11个千户所,卫城内有左、右、前、后、中五个千户所;卫城外,有福全(晋江)、崇武(惠安)、金门、中左(厦门)、高浦(同安)、白叶坂(安溪)六个守御千户及十四个巡检司,配以兵额6900人,十八衙门,“封家不下三万,官印七十二颗”。
永宁卫城有新、旧卫城,旧城因地形走势如鳌,又称作鳌城。两城均为古代东南沿海海防工事的重要遗迹。
永宁卫古城形如鳌鱼,一纵三横交错相通的街巷犹如鳌鱼背上的纹路, 如今这条已显狭窄的石板路是当时永宁卫的中轴线。
路边有宣传展板,翻拍几张永宁老城、老街图片。
这座漂亮的小洋楼墙壁上写着:游客中心。
小洋楼对面,绿色门窗的二层小楼是一个展馆。
闽南民居微缩模型展 - 水泥匠陈锡坤,出于对永宁建筑的喜爱,利用业余时间,用独到的视角、精巧的手艺,复刻了永宁经典的民居建筑,制作为微缩模型。虽然是微缩模型,却也活灵活现,妙趣横生,且省时高效,事半功倍,观之增长见识,发现永宁之美。
旧邮电局,位于永宁老街,标志性建筑之一,近百年历史。是一栋规模较大的手巾寮民居建筑,长度比一般的手巾寮要长很多。共三层,每层有阳台,形成每层往里踏的格局。
南熏楼,百年以上高龄,两层洋楼呈不规则状,东西南三个方向设有多个出口,内廊南北延伸。系钢筋水泥结构,用木架构搭成双坡屋顶,然后红瓦铺就,门窗及楼梯用材是名贵楠木。
芝圃山庄,位于永宁小街中路。二层小洋楼,面阔三间,四房朝厅,正面单廊中间半月形出龟。
南门7号,位于永宁南门街7号,爱国华侨董光溪建造,是70年代石头房子中较为精美的一座,布局方正,庭院开阔,建筑整体地势垫高近一米,房屋内部一楼、二楼均有精美的灰塑灯圈。主人曾任晋江菲律宾同乡会会长,热爱家乡,捐建了大量道路、学校等。
抽纱厂,位于永宁车头,是一栋典型的石头房,带有时代的烙印。1958年,永宁公社党委为解决侨乡妇女的生活出路,增加外汇收入,创办公社抽纱厂,初设于永宁老街万通号小布庄。后规模扩大,搬迁并设立5处分厂。
五开间两落古厝
三开间榉头古厝
乱石砌墙古厝
闽南特色建筑是永宁卫古城的文化竹简,更是这座古城的生活范本。红砖古厝、番仔楼、石头房组成永宁这只巨鳌,在建筑的丰富与独特方面,永宁卫值得一看。
展厅对面的小洋楼,可以入内参观。这栋楼的主人姓李,房子建于上世纪30年代,用的水泥都是从南洋运来的。楼房左侧存留一处露着钢筋的损毁,据说是上世纪40年代被日寇炸坏,始终未作修复。
古城里不能缺了戏台。
东南第一财神庙
永宁城隍庙。
城隍庙与永宁卫城共生,建于洪武年间,闽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规制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永宁城隍庙爷为侯爵,足见永宁卫城地位之显赫,还分灵到闽南、台湾、东南亚近200处。
这边是城隍庙的正门,气度非凡。大门旁横卧一块巨石,上书:靖国保民。
城隍庙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407平方米,占地2800平方米。
继续在古城里游走,街巷干净齐整,石头厝居多,张灯结彩,氛围祥和,看得出当地百姓生活安乐、富足。
路经街边一家小工厂,几位女工正在机器边忙碌。
这段石砌矮墙作为展示用,名为:“凿砖入石”,以大块的灰白花岗石与片状的朱红色条砖穿插组合,交垒叠砌,呈现出方正、古朴、拙实之美。
永宁古卫城,城墙高大、壮观。
按原规格修复的永宁卫城门,名叫“东瀛门”,城楼高24.95米,城墙左右各长100米,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据史料记载,六百多年前永宁卫古城确有这座城楼,除此之外永宁卫城内还有北门、南门、西门等城楼,后历经明嘉靖“陷城”和清初“迁界”二次浩劫,许多城墙已被破坏。
东瀛门即为面向东海的门,永宁卫海防东边最为吃紧,故有大、小东门,东瀛门即小东门。
鳌城导览图,果真像鳌。
永宁卫古城占地面积29.59平方公里,在唐代这里就已经是泉州重要的港口。历史上,永宁为抵御海盗、外来侵略,为海上交通、经贸往来做出了不可磨没的贡献。同时也蒙受过巨大灾难,如明末清初的“陷城洗街”,抗日战争时期的 “7.16蒙难”,至今仍让永宁人民世代难忘。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这个夏天,感受最美好的厦门 46304
- 初夏的少女梦,伴着温煦的海风,可盐可甜|厦门五日亲子游 46167
- 行摄厦门,三天两夜带你感受最惬意的鹭岛慢生活 2889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