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1

自驾在福建-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

编辑
天数:10 天 时间:4 月 和谁:夫妻

      从漳州去往福州大约300公里,安排途中顺路在福州马尾船政一览。活了大半辈子,知识储备依然贫乏,之前的记忆中只知道福建有个马尾造船厂,及至到此一游,方知这里历史厚重,故事颇多。此地大名为“马尾船政”,亦有多种称呼:总理船政事务衙门、福州船政局、马尾造船厂,简称闽局、闽厂······,现在成为旅游景区,又叫“中国船政文化城”。

 ‌‌    马尾船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6年,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海军和船舶工业的开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它创造了新型的近代企业管理体制,其间所造船舰,所产枪炮、飞机、鱼雷等作战武器,都曾称卓于一时。

闽江

    听从导航指引,已到达目的地,被守门保安拦住,不让车开进去,问停在哪?也没说个所以然。自己开车在周围搜寻,正巧路边有一空位,否则且得转圈呢。

    人可以由此处进入,首先见到的是一座大厂房式的红砖建筑,除了墙上的1901(估计是建造年份)字样,别的都是洋文。

     从景区手绘地图上看,这是当初的切割车间,布展陈列的主角是老式汽车和摩托车,与宽敞的工业厂房十分般配,相得益彰。

     展厅布置现代、时尚,展品引人注目,虽然与马尾船政毫无关系。

     总理船政衙门,是清末直属清廷的中央职能部门,也是船政领导机构,同时也是船政钦差大臣及其幕僚办公、议事、休息的场所。1866年,清廷批准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奏折,在福州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水师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

     金属框架上的大字:马江海军制造飞机处

   中国自制首架飞机:甲型一号水上教练机,1918年8月在此制造成功。

    黄色门式吊车上的大字:马尾造船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铁胁厂,始建于1875年,由原打铁厂改建而成。

 

   铁胁厂负责制造船胁、龙骨等船用钢铁结构部件。是中国最早的近代西式铁构架厂房。民国时期作为水上飞机的制作车间。

     1878年马尾船政建造了第一艘完全国产的铁胁军舰“超武”号

     

     马尾船政不仅能造船,还制造出中国最早的飞机

     老照片中这三位是船政飞机制造工作的核心人物:曾诒经、巴玉藻,王助。

    船政书局,历史风貌建筑,原为马尾造船厂修船车间钳工工段,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砖混结构。经修缮、改造后,当年的车间变身为船政书局。

     船政书局藏书丰富,有15300多册书籍,船政方面的专业书籍约有800册。书局内还装饰有造船零件、船舶老物件、船政人物和景点油画等,并售卖着多种文创产品。

    15号馆加课,此建筑原为马尾船厂修船车间,1991年改为仓库,后作为管加工车间。

     这栋青砖建筑为原机修车间,体量不小,看外观也像20世纪五十年代所建。

    实景演出《最忆船政》,中国首部折叠渐进式多维体验剧,折叠古今,渐显“船”奇。与常规演出的固定观看模式不同,演出利用原有的机修车间内部空间和车间通向江边码头的外部空间,形成全新观演路线,观众入场后坐于可渐进移动的观众席上,在移动中观演。

      一座漂亮的欧式两层红砖建筑,轮机厂、绘事院

    与绘事院隔一池碧水相对,一顶天蓝色大棚下,搭建了一个会场,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节而备。

   会场对面,刚才所见那座法式风情的二层红砖建筑,始建于1867年,是马尾船政工业遗址中最老的建筑。楼下是船政制造蒸汽机的车间,时称轮机厂;二楼是绘制图纸的场所,时称绘事院

     看建筑外观,错落有致,像是两栋独立的建筑,看外立面设计风格,似乎又浑然一体,并蒂而出。

    楼前简介:本建筑始建于1867年,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久的近代工业建筑······,轮机车间是船政最核心的车间,生产舰船用蒸汽机。1971年建造出中国第一座大型船用蒸汽机,标志着中国人对工业革命时代核心技术的掌握。

     绘事院,始建于1867年,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制图和培训机构,负责舰船生产图纸的绘制。

   

     绘事院在船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扮演着设计制图中心的角色。同时还具备教育功能,是船政办学的又一创举。2019年,成为陈列绘事院自身历史的展馆。

     站在绘事院二层入口处眺望厂区,这边似乎才是船政文化城的大门。

     这边临近码头,空地上有多部大型吊装机械。

    走到大门处,竖立着多块牌子:总理船政;福州船政局;福建省马尾造船厂;······;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绘事院一侧是游客服务中心,宣传海报:热烈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4·23。摘抄报导:为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4月21日至23日,东部战区海军某部与福州市军地联合在福州马尾开展舰艇开放活动,组织武器装备参观、水兵训练生活体验等全民国防教育项目。

     游客中心环境很赞,在此吃了味道不错的简餐。

    游客中心后院,也是轮机厂、绘事院的后院。

    餐后稍事休息,继续在厂区内参观游览。

     轮机厂北侧有一座白色的钟楼,至今仍保存完好。钟楼建于1926年,当时造船所工人听钟声上下班。

   

     百年船政、千年古港。

    转了一圈,又回到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前。

     走进船政文化博物馆,了解马尾船政的前世今生。

    择地马尾

    清代福州将军、闽浙总督、福建巡抚均驻节在福州府域,马尾距离福州府域较近,水路距离仅20公里,将船政设在马尾,便于本省高级官员就近进行监督、照顾,遇有重大事件,也便于和衷共济。

   

一带自古就是福州的对海口岸、锚地,西方称为“宝塔锚地”。

     总理船政,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的海防近代化国家机构,设于福州的海上门户-马尾 

     船政,史无前例的机构,全称总理船政,是清王朝国家特设的海防近代化机构。下设制造、教育、军事等多个部门,规模和等级均超越一般的洋务机构。

     看列表,总理船政事务衙门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平起平坐,级别相当。

    总理船政衙门与机器制造机构相比,不在一个等级。

    船政创建工作开始不久,左中棠调任陕甘总督,力荐沈葆桢出任首任总理船政大臣

     马尾船政局不仅造船,还开设了‌船政学堂,创办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军事技术人才。

      闽堂为开山之作。

      1894年,“通济舰”舵轮。

     1872年,船政造蒸汽机。(模型)

    中国第一艘大型国产商船“宁绍”。(模型)

      首创航空,制造飞机。

   继甲型一号飞机之后,马尾船政又陆续制造出多款飞机:乙型、丙型、丁型、己型、庚型······

    伟人毛泽东评价船政。

    马尾船政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其作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祥地,还在于其在工业、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贡献。船政局成为中国近代最大的船舶工业中心,制造了许多重要的军舰和武器。此外,船政局还引进了西方管理制度和技术,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因时代局限,马尾船政的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但在历史的弹指挥间中,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

    按功能定位,中国船政文化城分为五大片区:船厂片区、官街片区、马限山片区、旧港区片区、罗星塔片区。用“城”的概念,全面展示民族工业发源地、近现代海军发祥地、遗产活化展示地的文化内涵。

      马尾一览,增长见识,收获良多,驱车去往福州。

      苍苍鼓山,泱泱闽水。依山傍水的福州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自驾在福建-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