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在出发前几天才正式敲定的旅行。决定之犹豫,准备之仓促,都前所未有。疫情之后,我似乎对旅行丧失了兴趣,无论去哪里都像是一场暂时的逃亡,离开原有的生活,然后再回来,发现什么都没有改变。它有如饮鸩止渴的毒酒,只有喝下去的那一刻有种不管不顾的爽感。
由于已经有几年时间没走过长线,再加上山路自驾,以及可能出现的高反,出行前几天,我感觉自己不仅没有兴奋,反而有些焦虑。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可能暗自为它赋予了过高的期待值,又担心实际达不到预期,便提前紧张起来。
事实证明,很多事只要开始,最难的部分就已经完成。回顾这十天,虽算不上完美,却实实在在地充实和顺利。没有高反,没有耽误每日跑步,宅娃也因为手持一台单反而沉浸旅途之中。
最幸运的是景色仰仗的天气几乎日日给力,让人没有机会遗憾,而且每一天都有值得记忆的亮点与高光。面对被幸运眷顾的现实,我既感恩又惶恐,想要沉浸在当下,却又怕它转瞬即逝。
当旅途全部画上句点,回看途中印记,才发现快乐被确实而真切地留存下来。原来旅行就像青春一样,我们无法同时拥有它和对它的感受。
行程安排
Day1 抵达兰州租车,兰州-夏河,白石崖徒步
Day2 游览拉卜楞寺,夏河-郎木寺,途径桑科湿地,郭莽湿地
Day3 纳摩大峡谷徒步,郎木寺-唐克镇,途径小独库公路,若尔盖草原
Day4 唐克镇-阿坝县,游览漫泽塘湿地,各莫寺
Day5 游览莲保叶则,阿坝县-若尔盖县
Day6 若尔盖县-九寨沟,游览神仙池
Day7 九寨沟
Day8 九寨沟,九寨沟-平武县
Day9 平武县-成都,游览三星堆博物馆
Day10 成都还车,返程
夏河:怅天地之辽阔
夏河通常是甘南旅行的第一站,因为离兰州相对比较近。14年前我们第一次来甘肃时也是如此。那时我们和当年并不太熟悉的Lily一起,开启了三人的公交+包车的辛苦之旅。如今还是三个人,人物和心境已大不相同。尽管时间久远,故地重游还是能触景生情地联想起曾经的画面,模糊的记忆与实景交叠重合,这感觉很特别。
抵达夏河的当天下午,我们去了附近的白石崖,这处景点之前并没有到过,所以还是有些新鲜感。
沿着小路开往目的地的时候,远远就能看到一排山崖,它们个头相似,颜色统一,紧挨在一起,像是列队整齐,向右看齐,时刻准备甩头报数的士兵。
山崖脚下有座寺庙,以及大片的草坡。这里空旷无人,风很大,辽阔又苍茫的感觉。此时乌云当头,阵雨一触即发,而一长排的白石崖变成了青黑色。
我们沿着草坡走了走,发现对面更高的山坡上有很多吃草的羊,于是爬到那个山头。
这里的视野更开阔。我给远在天际线的观观拍了张摄影师采风的照片。
下山坡时他忽然说镜头盖找不到了,我们又重返山头找了一遍,镜头盖没有找到,但是天放晴了。
草原的天气就是这么瞬息万变,暴雨烈日可以在短暂的时间里切换。
有了蓝天白云的映衬,山崖,草地都呈现出崭新清透的颜色。
我们惊喜地不停拍照,完全忘了丢掉镜头盖的麻烦。或许就是因为献祭了这小小的礼物,老天赏脸让我们看到这里最美的一面。
这片草地上有很多一簇簇开成圆球形的粉色小花,回来查了才知,它有个吓人的名字:狼毒花,因为根茎有毒,牛羊都不吃。
从山崖脚下回到寺庙前的停车场,我们看到一只土拨鼠从排水沟的洞口露出头来。它肥硕的身形让我吃了一惊,而它丝毫不避人的大胆作风也刷新了我对它的认知。开始它还警惕地左顾右盼,观察完环境后就放心地停留在原处,即使你慢慢靠近,它也没有避讳,而是用眼神打量盘算着你能给它带来什么好处。
这时旁边两只野猫忽然掐起架来,嗷嗷的叫声丝毫没有吓到土拨鼠,它反而被战斗吸引过去,前爪紧扒着洞口,身体也站直了,目光锁定战局,一副迫不及待的吃瓜样子。原来你是这样的八卦鼠。
拉卜楞寺是夏河的主要景点,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保留有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
对游客来说,它是一座神秘的寺庙,对僧人而言,它更是一座庄严的学府。
第二次来这里,依然会被它偌大的体量,鲜艳的庙宇所惊讶。一大早入寺的游客就很多,半小时一批次的讲解员也被围得密不透风。
讲经堂的大殿可以同时坐下几千人,唯一能拍照的内馆是油酥花展厅。
无论红墙还是黄墙都非常上照。
西门外的山坡上可以拍到寺庙全景。我试图复刻蚂蚁2010年时拍的一张拉卜楞寺全景图,却发现现在的马路变得更宽,市建也有所不同,很难拍出当年那份宁静的感觉。
从夏河去往郎木寺,会经过桑科草原。不过这次吸引我们目光的是偶遇的桑科湿地。
一路观景栈道可以近距离看到山的倒影。
恰逢阳光当时,平静的水面还能映出蓝天白云的背景。
而再后来经过郭莽湿地时,阴云开始密布,蜿蜒的河道与草原没有滤镜加持,显得黯然失色。
在这样一步一景没有停留的旅途里,每天都像开盲盒。各个景点遇到什么样的天气完全随机,看到它的哪一面全凭缘分,就像blind dating靠的就是运气。
郎木寺:像风一样自由
郎木寺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寺庙,而是位于甘川交界的小镇。这里有两座郎木寺,白龙江以北的是甘肃郎木寺,本名叫做赛赤寺,白龙江以南的是四川郎木寺,原名格尔底寺。
甘肃郎木寺地势比较高,建筑恢弘,可以参观寺庙,观摩神秘的天葬。
四川郎木寺比较古朴,内部没有完全开放,但可以由此进入纳摩大峡谷。
我们在郎木寺住的民宿从窗口就能看到红石崖。
和白石崖一样,红石崖也是一排排列整齐且紧密的石头,但颜色不一样,呈现出的是赭红色。上一次甘南旅行我们在这里看了日落,印象很深,还体验了去往白龙江源头的骑马一日游。
傍晚在街上散步时,蚂蚁发现曾经的马队现在还在,生意一直不错。我们都认为那次骑马是非常值得的体验。但因为时间有限,骑马和徒步只能选择一项,最后我们还是选择了徒步,因为徒步可以更自由地拍照,弥补遗憾似乎是重游的另一种意义。
第二天清晨天气一改两日来的阴沉,出发去纳摩大峡谷时,整个天空都放晴了。
顶着这样的阳光徒步,心情真是愉悦到极点。
先在郎木寺前的红墙一顿拍,各种凹造型。后来才发现冲锋衣蹭到了墙上的红粉,整个袖子,还有裤子都弄上了红色。但是这些都影响不了好心情。
刚进峡谷就能听到溪水的声音,这条小溪一直伴着我们走到峡谷深处,有些地方还需要涉水而过。
忽然想起当年也走过一段这里的峡谷,但是因为时值傍晚,加上天气一般,便浅尝辄止,匆匆折返。今天终于可以一探深处。
越往里走,峡谷的山势就越险要,山峦叠嶂此时变得具象。峡谷深处也变得更加安静,除了流水声,还能听到清脆的鸟鸣。
昨日陪娃读小古文,看到这段描述,感觉特别符合当日峡谷徒步的景象:“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抬头看天,下弦月清晰可见,山峰间的云也在自在闲游。
谷间的石头路不算好走,但也因此有了一点点征服感。
山谷间偶有平坦的草坡,远处山峰的险峻和近处草地的宽阔便构成互有对比却异常和谐的画面,而人物在旷野中就成了微乎其微却难以忽略的点缀。
第一个休息点也是一处开阔的大草坪,这里有藏民的帐篷和他们的马匹。很多游客在抵达这里休整后就原路返回了。我们决定继续向前。
刚走不远,就看到几个游客正拿着雪饼投喂土拨鼠。虽然不建议这么做,可是看到表情包们捧着食物咯吱咯吱的可爱样子,还是忍不住上前拍了照。
从第一个休息点到第二处休息点需要走蛮长一段时间。不过景色并不打折扣,一路走走停停,拍照休息并不觉得累,也没有任何高反的感觉。
再次来到开阔的草坪,山峰几乎把它围了一圈,一处高山的山顶还有一个圆洞,好神奇。
忍不住拍了张270度的全景,想即刻发到朋友圈表达此时的激动,却发现手机没有信号。只能说很多极致的喜悦都是孤独的,那一刻只有自己知道。
回忆起来关于徒步的细节我记住的并不多,都是些零散的风景碎片,但当时惊喜的心情却深深印在脑海里。那是一种把自己融进自然,完完全全的自由感。
风和阳光,树和蓝天,山和草地,每个元素都恰如其分地安放其中,缺一不可,而我见证了它,也成为了它的一部分,仅仅是想到这个就能带来巨大的满足感。
带着这样的满足,我们在中午过后离开了郎木寺。刚出景区,天就变了,不但乌云密布,还下起了一阵冰雹。之所以着急赶着离开,是为了预留时间开当地有名的“小独库公路”。
这是一条导航都不会给你推荐的乡道。具体位置是从铁布镇到若尔盖花湖,因为道路狭窄,沿途风景优美被游客称为“小独库”。
事实证明这个名字并非虚传。首先它不太好开,除了弯弯绕绕,部分路段紧挨悬崖,最主要是车道过窄,大部分地方只能通过一辆车,所以要特别留心对面来车,一旦遇到就要相互配合找到合适的会车点,礼让通行。
不过它的风景也的确值得。前半段路就像隐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两侧高耸的松树过滤了阳光,整个环境沉静又深邃。后半段路逐渐开阔,沿途不仅遇到了车载咖啡店,还有人停在路边,面朝森林露营。
在某处停车点,我们下来后发现对面山谷里的草坡与“我的阿勒泰”取景颇为相似。这样的平替让人既亲切又叫绝。
这段道路的终点是若尔盖草原的起点,远处有两个面对面的石头崖。云朵浮在山顶,仿佛触手可及。
在这里眼睛只能看到远处,心灵只会飘向远方。
若尔盖: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
若尔盖草原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景点,而是一片区域。你很难说去过哪里就算到了若尔盖草原,但是只要你看到那一望无际,漫延至天边的绿,就知道自己已经来了。
旅行的第三天,我们走完峡谷,开过森林,最后来到开阔无边的草原,那种风光的切换和对比让人感慨又震惊。
草原上的公路笔直无坡,周围毫无遮拦,一览无余。你可以看到天尽头的太阳,云朵,以及对面几十公里以外的气象。
晴天下的草原明媚灿烂,而另一边乌云遮住了太阳,丁达尔光如射线一样一束束铺洒下来。
再继续向前开,又看到云层被抠开了一个洞,光从洞里洒下来,而顶部的乌云阴沉翻涌。
再接着,最前面的云下方有块区域像水从天上倾倒下来一样,细密的珠帘把厚厚的云层和地面连接在一起。
我们一路开进乌云里,从旁观者变成了亲历者,再从亲历者变成了经历者。这种感觉很神奇。
那天最神奇的事是我们围观了一场场远方的闪电。第一次是蚂蚁在开车时看到前方云层里很长很亮的闪电。之后我们下车休息,说要是能拍到闪电就好了。
我按下录像按钮等待远方云层的回应,刚说完“来一个闪电”,云里就真的出现了一道闪电。它迅速得有如流星,让人猝不及防,即使看到了也会怀疑自己刚才是否真的看到,直到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经过分析后再反应过来,口中的惊叫已经延迟了几秒钟。
就因为它和流星一样转瞬即逝,如果不是一直盯着同一个方向,每个人看到的闪电也会不同。观观说他在车上看到了一个蓝色的球状闪电,这让我们羡慕不已。
唐克镇是观看黄河第一湾的落脚点,上一次我们专程包车来这里看了一场黄河边的日落。
这一次只是夜晚短暂停留。临时预订的亲子房有一间太空舱,观观喜欢得不得了。
一早沿着酒店对面的白河跑步,还看到了日出。
虽然没有去黄河第一湾,但是我们找了一个平替景区“漫泽塘”。它距离唐克镇60多公里,是一个尚未正式开放的景区,试营业期间只登记,不收门票。景区大门有两只巨型牦牛雕像,非常显眼。进门后,车可以一路开到最高的观景台。
这条路上车非常少,道路笔直,天边的云朵体积很大,厚重又浓烈,它们展示着各种神奇的造型,有的像瑞兽,有的像恐龙。
有这样的背景,人仿佛也走进了漫画之中。
道路两边有野花遍地的草原,也有河流蜿蜒的湿地。
这里的河不是黄河而是贾曲。
牛羊吃草,河边倒影,这样的景象非常上镜。
一路拍拍停停,开到最高处的观景台,已经接近中午。
从高处向下看,草原上贾曲蜿蜒的姿态一览无余。
在这里,你只会遗憾镜头的有限,无法容纳眼睛看到的全部。
有些风景不是片段,不是局部,而是整体带来的震撼,而此时画幅受限的镜头便无法重现现实景象的壮美。
即使遗憾,那份视觉冲击带来的心灵颤动依然很难磨灭。
观景台上还有两个露天的遮阳棚,我们在这里解决了午饭,吹着微风,俯瞰草原,吃着泡面,好不惬意,亲身验证了在哪里吃比吃什么更重要。
阿坝:遗世独立,惊鸿一瞥
大多数来阿坝州的阿坝县的游客都是为了去莲保叶则,我们也不例外。因为早到半日,所以先去了十公里之外的各莫寺。
这个小红书景点也是最近才知名起来,因为地处偏远,不会有人专程到这里,基本都是顺道路过。但每个来过这里的人都会被它的恢弘震撼。低调的名声,炸裂的内在,让我们从进了门惊叹声就没有停止过。
从外观上看,各莫寺三十五米高的主殿给人以庄严神圣的感觉。繁复的装饰、延伸的连廊,空旷的广场,还有大殿前粗壮的楠木立柱,每个细节都彰显了它的低调与奢华。
然而更让人震惊的还是主殿内部的陈设。印象中藏庙的讲经堂光线都比较暗,而这里除了拥有通透的采光,还有先进的照明,加上崭新的壁画,一尘不染的陈设让整个大殿有种大会堂的既视感。
殿堂正中的弥勒坐佛是国内最高的室内佛像,它金光闪闪,慈目端庄,令人仰望。乘电梯到不同楼层(没错,它还装了电梯。),可以从不同角度观赏大佛。无论在哪个角度都依然忍不住赞叹它的壮观。
大殿的最高层是寺院的博物馆,有各种舍利塔和装饰精美的文物。
各莫寺目前免费对外开放,尽管如此,游客也并不多。参观完大殿,正赶上暴雨来袭,我们在一片水雾里告别了它。
阿坝县城内还有一座格尔登寺。
傍晚在那里看到了一小段雨后彩虹。
莲保叶则是巴颜喀拉山支脉果洛山的余脉,是藏区十大神山之一。这里奇峰异石众多,错落着大小沼泽湖泊。因其冷峻深邃的色调颇有权游北境之感,尽管海拔很高,依然追随者甚众。旺季时,自驾车只能开到第一个停车场,去往山顶观景台只能坐摆渡车。
为了争取到山顶观景台的车位,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前一天刚下了一夜雨,我对今天的天气并不抱太大期望。不过行车途中,看着天空一点点放晴,山腰间的雾气如丝带飘动,还是非常兴奋。
进景区后本打算一路开到终点,可是半路看到落霞湖,立刻就改变了计划。一路走到湖边,身披云纱的群山清晰地倒映在水面,完美的倒影让人忍不住狂叫。
这也太好看了,一大早就受到这样的视觉冲击,忽然觉得能不能在最高观景台停车已经没有关系了。
在湖边停留了很久,继续开往盘羊坪停车场,还好不是旺季,车位足够。停好车,又坐了一段摆渡车到4520观景台。之所以叫4520,是因为这里的海拔有4520米,这里也是我们此行最高的地方,把所有衣服都穿上身。
站在这里可以远眺深山里的海子:扎尕尔错。萧瑟肃穆的石头群山里有一汪沉静深邃的蓝色池水,就像把一颗晶莹精致的宝石嵌在质地粗糙却造型惊艳的基座上,有种反差之美。
在这个角度拍的照片虽然美,但也没有什么区分度,因为所有游客拍的照片都差不多。幸运的是,我们等到了背景的天空放晴,有了蓝天的加持,山色也显得温和许多。
不过这种好运没有延续到最后,当我们下到扎尕尔错湖边时,积攒的雨水倾泻下来,而且没有停止的迹象。我们在湖岸等了许久,还是没能坚持到这片乌云走过。
不过在出景区的途中,天又晴了。
路过阿坝油菜花生产基地,补了一张蓝天白云下的油菜花田,弥补了前一天到这里下雨的遗憾。
晴雨相间,起伏跌宕,天气就和生活一样,最失落的时候给你希望,最得意的时候让你冷静。但无论喜悦还是遗憾都是属于自己的独特旅程(人生)。
九寨:此水只应天上有
从阿坝到九寨沟有四百多公里,所以我们提前一天到若尔盖镇中转。从若尔盖到九寨选了一条不太好开的九若路。
前面一小段它很像“小独库”,有点森林公路的感觉,但路面相对宽阔。途径几处乡镇,停车时发现旁边有辆房车,里面有一只拉布拉多,主人不知道去哪儿了。车身上印着抖音号,网上搜了下,居然是个旅行博主,新发的几个视频就是关于若尔盖草原的。
再之后就不停地绕圈上山,最高的垭口有4000多米,而且山上都是雾,能见度超低,像在云端穿行。
从云中的迷雾开下来,重回阳间,再绕无数个弯,就到了此行的另一个少有人去的平替景区:神仙池。
之所以说它是平替,是因为它的景色有黄龙的特色,也有九寨的影子,但是因为体量小,加上不够知名,来的游客并不多。
整个景区一圈走下来需要一到两个小时,主要的景点有五个:瑶池,青龙海,莲台仙池,仙女池(嫩恩桑错)和神蛙海。
瑶池和莲台仙池都是钙化池,形象和黄龙类似,颜色也不相上下,但是面积要小很多。瑶池的水和台子颜色比较深,美感上差点意思。
但莲台仙池的水就是纯粹的蒂芙尼蓝,感觉会更有仙气。
青龙海比较像九寨的海子,水色深沉,绿树掩映。
仙女池的颜色很像五花海,水下的钙化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神蛙海的面积最大,不过特色不够明显。
从神仙池去九寨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会经过一个叫做“二十八道弯“的童话公路。
观景台上可以远眺这整齐的二十八条弯道,不过真正开的时候会觉得它中规中矩,远没有九若路上各种不规则的大小急转弯惊险。
抵达九寨沟口的傍晚看到了彩虹,看到清透的天空挂着双虹,既惊喜又有种如愿以偿的安慰。
2007年秋天我和蚂蚁来过一次九寨,当年还未曾领略更多风光的我们一次次被它的美震惊。即使过了这么多年,九寨山水的美貌值依然在我心目中排名靠前,是少数愿意二刷的目的地之一。这一次,我们带着娃再来看它,潜意识里有着被再次惊艳的期待。
不过第一天游览结束后,我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句感慨:就像年轻时不能遇见太惊艳的人一样,也不要过早经历太惊艳的风景。因为回忆里的标杆太高了,现实很难再次超越。
尽管相比十七年前秋天里的五彩九寨,如今夏日里葱茏的绿色九寨略显单调,可它毕竟是九寨啊,颜值依然能打,色彩斑斓的海子,奔腾翻涌的飞瀑,都是仙境般的存在,让人惊叹,沉迷,流连忘返。
在曾经的九寨游记里,我把这里的海子比作大观园里的十二金钗。这一次重新拜访美女们,却发现她们的近况已有了微妙的不同。在十七年里,它们经历了两次大震,面目略有改变,甚至有些海子的气质也发生了变化。
比如曾经灵动小巧,被我看作“巧姐”的火花海,现在变得面积更大,瀑布的等级也升级了,仿佛从一个娇小的软妹成长为气韵成熟的御姐。
之所以有这样的改变,是因为17年88地震时,它被冲击出一个大的缺口,后来专家用特殊的材料把这个洞补上,才维持了火花海的面貌。幸运的是当年拍过这里的水流,现在还在。
比如枯水季的五彩池,没有了之前丰满凌人的气度,即使水色依然美艳,但周边暴露出的泥土却显得它颇为落败,真的很像从云端跌落成泥的王熙凤,骄傲的神采依然掩饰不了现实的残破。
比如少水期消失了踪影的上季节海,一如孤傲妙玉最终下落不明的结局,而她美艳不可方物的样子只能留存在记忆中。
当然大多数海子和瀑布一如既往地清丽貌美,再多的沧海桑田也无法改变它们的高颜值。
比如早晨晴天时一直保持着“潭面无风镜未磨”的镜海,像一面永远清透明亮的镜子。而它也是最早享受到阳光抚慰的海子。
相比唯澄澈尔的镜海,犀牛海除了沉静内敛,能够反射倒影的一面,还有更多变的水色。站在公路观景台上看,它是大气婉约的蓝色。
从栈道方向看,它又呈现出浓度更高的奶绿色。
芳草海和天鹅海像一对长相相似的姐妹,她们的特色都是水草与深蓝的钙化漏斗相间。不同的是芳草海的草更多,天鹅海的水更美。
这一段栈道安静人少,能听见溪流的声音还有鸟的鸣叫。
还有树正沟不知名的群海和瀑布们都有一种熟悉感。
第一天的九寨游览以暴雨告终,箭竹海,熊猫海都匆匆而过,甚为遗憾。
当晚第一次住在沟内民宿,又新鲜又紧张,但安静的环境让一夜好眠。
一早起来晨跑看到山间飘渺的晨雾,感觉自己又可以了。
长海是九寨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海子。它母仪天下的气度是其他海子难以相提并论的。清晨的它在群山的环抱之下,在雾气笼罩之中,有种雍容深邃的美。
五花海一直都是九寨海子的颜值担当,即便周围美女如云依然面目出挑。
它色彩斑斓却不艳俗,同样一湖碧水,也能绿出多种层次,各种角度都可以经受住镜头的考验,真真属于老天追着喂饭的选手,不费力就能赢很大。
前一日走到五花海时赶上下雨,水雾里的它依然保持美的仪态。
第二天上午趁天晴,又去看了一遍五花海,给足美女面子,而她也不负期待,阳光下展示出更绚丽的颜色。
可以想象吗,这么清澈的水里也有鱼哦。
诺日朗是九寨的中心区域,这里有全景区唯一的服务中心,更有因《西游记》蜚声全国的诺日朗瀑布。和九寨其他的瀑布群相比,诺日朗瀑布的特点是够宽,虽然落差不是很大,但声势浩荡。早晨从侧面的角度还可以看到瀑布上的彩虹。
在马路对面有一个观景台,这里可以看到诺日朗瀑布和日则沟群海的全景,最顶端的海子就是镜海。
这处观景台不是很显眼,指示牌也不多,所以很少有游客知道,我是问了当地人和工作人员才找到它。
珍珠滩也是九寨的精华景点之一,一串串水珠从滩涂的斜坡上摔落下去,在阳光的照射下,有如一颗颗晶莹的珍珠洒落人间。无论从形象还是声音都诠释了什么叫做“大珠小珠落玉盘”。
从珍珠滩再继续向下走就看到了珍珠滩瀑布。印象中珍珠滩瀑布的规模不大,但这次看到它,无论水量还是宽度或气势都与诺日朗几乎无差。看介绍说,也是88地震后,因为水量更充沛而变得更大。
从珍珠滩瀑布去往停车点的栈道上,可以看到山脚下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着“8.8地震石”。它是17年九寨沟地震时从山上滚下来的巨石,现在还能在山谷上看到它一路滚落下来的深深印痕,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威力。
这次看到九寨的变化有很深的感慨,它本就是各种自然现象甚至灾害创造出的产物。我们在赞叹和享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成果之时,是否能够面对大自然对它进一步的改造,甚至撤回呢?
也许我们习惯了美的存在,当它要被收回的时候就觉得难以接受,便想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挽留。
与自然抗争,在困境拼搏是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精神,但我们也一样懂得在无法逆天改命的时候要接受现实。那就好好珍惜现有的,即使未来留不住,至少曾经深爱过。
尾声:古蜀探秘
这趟惊喜之旅的结尾是耗时一天半的车程。为了不赶路,从九寨到成都的途中我们在平武县停留一夜。途径一处观景台,看到山群环抱着一片碧色,查了地图才知它叫天母湖。
到成都前,顺路去了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一路走来,直到这里我们才遇到突升的气温,汹涌的人流,暑假真的来了。
三个月前,在上海浦东看了场三星堆的特展,颇为震撼,此次专程来到广汉的原址博物馆,想感受下更多的震撼。结果,就还好。
也许是特展把最精华的文物集中展出,形成了重点轰炸的效果,而原馆的内容太多,展示比较分散,所以稀释了冲击力。
不过这一排排的青铜人像,一堆堆的陶器展示,是原址博物馆才有的豪气。
这个大立人曾经在奉贤博物馆展出过,再次看到依然觉得神奇。旁边的墙上播放着“大立人手里拿着什么“的猜想,我开始觉得玉璋最有可能,但后来看到更多小人的造型,觉得也有可能他只是摆出了特有手势。
因为准备不足加上馆内游客众多,这次的三星堆博物馆体验并不完整,没有拍到疯狂小鸟里的陶猪,也没能找到更好的角度拍出神树。不过有了真切的连接,心里就种下了继续探索的种子。
临行前蚂蚁在小红书上找到漫泽塘、各莫寺、神仙池这些要么免费,要么小众的景点加入到计划中,我笑称自己已经想好游记的题目,就叫做“平替的旅行值不值得去?"
现在似乎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值得。不是因为省钱,也不是因为人少,而是因为每一种选择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就如我们平凡的人生值不值得过一样,因为它是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再平凡也一样值得度过。
前几天看到一句回答:我们为什么要旅行?
“因为那一刻,我就在那里。“
亲眼的目睹,亲耳的聆听,亲身的经历,这样的体验无可比拟,无法磨灭。
人生和旅行一样,都是为了亲自的体验。所以我们一次次告别,出发还有重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