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4

多彩甘肃-麦积烟雨

编辑
天数:9 天 时间:6 月 和谁:和朋友

     麦积山石窟,与敦煌、龙门、云冈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因位居丝绸之路要冲的地理位置,麦积山石窟既受到来自于西域的影响,也受到中原以及南方地区文化的影响,雕塑和壁画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石窟造像以泥塑为主,历代连续不断,全面展示了古代泥塑发展演变的过程。如北魏前期的魁伟雄健、北魏后期的秀骨清像、西魏的俊秀清朗、北周的珠圆玉润、隋唐的饱满圆润、两宋的写实求变等,享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 

    没来麦积山石窟之前,根本没有听说过“麦积烟雨”,当然来过的游客也未必都能亲眼目睹,这需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要凭运气。

麦积烟雨

    昨夜住宿天水,淅淅沥沥的秋雨下了一夜,8点多从酒店出发时依然未停歇。自驾出游,最不喜欢雨天长途行车,但愿望与现实往往相悖,行程即定,不能因雨天而改变,谨慎驾驶就是了。

      天水市区到麦积山石窟景区大约50公里,行车1个多小时,路况很好。

     麦积山石窟,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子景区,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公元384 - 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壁画979.54平方米。(1300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于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9点半进景区大门,从麦积镇到麦积山石窟景区的路旁全是农家乐,一家挨一家,绵延不绝,至少得有2公里。

    “麦积烟雨”,为秦州八景之首,每当夏秋之季阴雨霏霏或雨后初晴,山岚缭绕、烟雨蒙蒙,麦积奇峰时隐时现,呈现出“麦积烟雨”之景观。此种醉人美景虽然难得一见,却让我们赶上了,可见运气不错。烟雨笼罩,横云飞渡,犹如进入海市蜃楼般的幻景。

     一段文字写出了我们此刻的心境:“秋季多雨,如果你来麦积山的那天烟雨蒙蒙,不要心情低落,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时机恰好,此刻才可能观看到秦州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天空云遮雾绕,山景蓊郁阴晦,常让众多旅客流连忘返。 ”

    看着石窟距离不远,几乎近在眼前,但需先沿着环山的路步行盘旋而上。路旁是一长溜商业摊位,出售当地的工艺纪念品之类。

      在我国著名的几大石窟中,麦积山石窟景色最为秀丽,这里翠柏苍松、山清水秀、溪石相映成趣。《玉堂闲话》和《秦州志》中描写为:连岗苍秀,深林茂草,细流交错,飞瀑如练,北跨清渭,南携嘉陵,被誉为“西北山水林泉之冠”。

    此处林木稍显稀疏,是一处远观石窟的好位置,但见洞窟绝壁开凿、栈道凌空飞架。

    不少游客停步拍照,我们也不例外。

    麦积山在周围群山映衬下一峰独立,窟龛绝大多数开凿在高20-80米、宽约200米的悬崖峭壁上,洞窟之间依靠悬空栈道相连,最高位置有十二层之多,故民间有“十二龛架”之说。

       拉近镜头,第98窟,位于西崖中部,又称“西崖大佛”,由摩崖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造像组成。造像正中立佛高12.2米,原作于北魏,之后多个朝代均做过维缮,原貌已基本无存。现整体塑作带有较多明清泥塑特征,佛短颈削肩,袒胸鼓腹。1978年在山体加固工程期间,沿造像边缘线用钢筋混凝土进行了喷锚加固。

    雨依然在不紧不慢地下着,继续顺盘山道路上行。

     又是一处较好的观赏位置,只能说较好,遮挡还是嫌多,雾气似乎更浓重了些。 

     初来乍到,盘山路再加阴雨天,辨不出方向,后来知道,现在看到的是麦积山第13窟,俗称“东崖大佛”,位于东崖中部。开凿于隋代,南宋绍兴年间重修。系摩崖浅龛,立面近方形,高17米、宽约18米。摩崖高浮雕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像,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高15.7米。

      红墙院落为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麦积烟雨,云雾缭绕,如梦似幻,宛如仙境。

     山岚缭绕、烟雨蒙蒙,麦积奇峰时隐时现。

  

    长廊墙上有景区石窟介绍,翻拍几张最为精美之造像。也幸亏有此存照,因为参观过后方知,并非所有的地方都对外开放,有的窟还需单独购买特窟参观票,票价不菲。

    麦积山石窟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417年),著名高僧玄高、昊弘聚积僧人300禅修。北魏、西魏、北周三期,大兴崖阁,造像万千;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曾不断开凿或重修。洞窟开凿在悬崖绝壁上,“密如蜂房”,栈道“凌空穿云”。现存窟龛221阁,泥塑、石刻造像7000余件,壁画千余平方米,北朝崖阁八座,素有”“东方雕塑陈列馆”之称。麦积山石窟泥塑像以突出的人格化、世俗化和形神兼备、动静相生的独特风格、以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成为中国的旅游圣地之一。

   004窟,北周时期开凿,又称“散花楼”和“上七佛阁”,七间八柱,单檐庑殿顶,前廊后室。通高16米,面阔31·7米,进深13米,后室并列开凿七个装饰华丽的帐形大龛。这是中国古代在山崖间开凿体量最大的仿木结构殿堂,雕凿精工,气势宏伟。

   043窟,力士造像,现存造像为宋代作品,也是麦积山宋塑中的精品。

      062窟,佛与菩萨,技法精湛,风格突出,是麦积山北周雕塑的代表性作品。

     121窟,菩萨与弟子“窃窃私语”,菩萨和弟子双肩相互轻靠,头侧向一起,面带甜蜜的微笑,似乎是在悄悄地耳语,这便是著名的“窃窃私语”。最为精彩的是弟子的双手掌根微微地靠在一起,而上部则微微张开,整个手掌似开似和,好像是在轻轻地鼓掌。

     127窟,正壁龛中为石雕的一佛二菩萨,佛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面带微笑,清俊飘逸,右手作无畏印,左手作与愿印;127窟是麦积山石窟壁画最丰富的洞窟,窟内各壁及其窟顶分别绘制了西方净土经变、维摩经变、涅槃经变、地狱变、睒子本生、十善十恶、帝释天出行、七佛等佛经内容,这些经变故事画都是国内最早、最大的经变故事画,而敦煌同类的经变画最早是出现于隋代,晚于麦积山石窟近百年的时间

      123窟

    麦积山石窟景区官网上参观票价。

    总共步行大约十余分钟,终于来到石窟近前。

     栈道是相通的,但并不能随意走动,有些地方封闭,因为参观路线是固定的,并且是单行线,不走回头路。

     参观路线从东崖大佛下方经过,但不能上去,只可仰视。

     从石窟最底层走过,又是一段上行的台阶路。

     进入这道铁门,方才真正开始对石窟造像的近距离观赏。

  

   

    沿着参观路线顺行,上台阶、下楼梯、也有平路,记不得、也弄不清这是第几层,反正是越上越高,步步惊心,有恐高症的人实在不宜。

     13窟 “东崖大佛”,近在咫尺,这是麦积山现存最大的一组石胎泥塑造像。

      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高15.7米。佛面形圆润饱满,表情肃穆庄严中带着一丝慈祥,仿佛在注视着世间芸芸众生。

      佛左侧为观世音菩萨,高13米。饱满圆润的面容中透着一丝清秀,弯眉细长目,鼻梁直挺,双唇紧密,下颌丰满。

      佛右侧为大势至菩萨,高13米,装束、神态等大致同左侧菩萨,左手上扬至颌下,掌心托一圆莲。胸前缀饰璎珞。体态挺拔之中略显敦厚,仍有北周造像之遗韵。

    有些造像直接用金属网罩起来,防止游客触摸。知道是为保护文物,但实在有碍观瞻,能不能有更好的方式与材质呢?

    

     试着用手机紧贴住金属网,让镜头仅仅占据一个网格(正所谓一孔之见),竟然能拍出还算满意的图片。相机的镜头太大,自然无法享受此种待遇。

     沿着参观路线,不知何时又转到西崖大佛脚下。

   

     11:30,步出紧贴岩壁的崖壁栈道,一场精彩纷呈又略带惊心动魄的高空探秘,大开眼界,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盘山道原路返回,麦积山依然烟雨朦胧,依然那般神秘莫测。摘录清人吴西川诗:“麦积峰千丈,凭空欲上天。 最宜秋雨后,兼爱暮时烟。”

    已是中午,景区里有几家当地小吃摊位,看着都不甚中意。记得来时经过很长的农家乐一条街,到那里找点饭食应该不难。

    因为要赶往350公里之外的兰州,询问时的第一要求就是快,不能等候过久,第一家说需半小时,否决。第二家老板满口答应,门前停了好几辆车,应有食客就餐,就是它了。

      等候十余分钟,臊子面上桌。

      午餐后抓紧行路,蒙蒙细雨一直在下,路面有些湿滑。行驶在高速路上,需小心翼翼,幸亏路上大车不多。

       14:43,到达甘谷服务区,雨终于停了。甘谷县位于天水市西北,渭河中游,古称冀,是秦人的重要发祥地,为中国县治肇始之地,于公元前688年置县,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有“华夏第一县”之称,县内文物古迹众多。

    天水呱呱,是天水的传统风味小吃,被誉为“秦州第一美食”,用当地产的荞麦制作,以香、辣、绵、软著称。有人说,到天水不吃“呱呱”,就像去北京没进故宫一样。

     当地特产,陇西腊肉,马铃薯粉。

    16:36,定西服务区。定西,通称“陇中”,是甘肃省地级市,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素有“兰州门户、甘肃咽喉”之称。

     服务区超市闲逛,看见这烤饼(锅盔),想起了几个月前在新疆每天都吃的烤馕,忆起在新疆旅行的时光。

    17:40,过雁滩黄河大桥,进入兰州市,基本符合预期时间,这里属于兰州城关区,距目的地已不很远。

     预定了兰州市西关正宁路亚朵酒店,位于城关区白银路123号,紧邻甘肃日报,市内繁华之地,距离黄河中山铁桥2公里。正逢下班、放学时间,酒店前的马路堵车严重,好在已平安到达目的地,堵一会儿也无妨。    

    黄河中山铁桥,1909年建成通车,兰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兰州,简称“兰”、“皋”,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中国大陆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兰州自秦朝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自古就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以“金城汤池”之意命名金城,是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有着“黄河明珠”的美誉。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多彩甘肃-麦积烟雨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