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9

多彩甘肃 - 金城兰州、黄河风情扑面来

天数:9 天 时间:10 月 和谁:和朋友

 

      兰州,地处黄河上游、中国大陆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自秦朝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自古就是“联络四域、襟带万里”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以“金城汤池”之意命名金城,是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有着“黄河明珠”的美誉。黄河流经兰州市域150.7公里,其中城区47.5公里,呈东西向穿城而过,宛如一条黄丝带系于腰间,飘舞于海拔1500米的高原之上。     

中山桥

     黄河第一楼。

      不尽黄河滚滚来。

      马踏飞燕,甘肃博物馆镇馆之宝。

      舌尖上的美食,兰州牛肉面。

小巷晚餐

     入住正宁路亚朵酒店,稍事休息后,上街去寻晚餐。

     很喜欢亚朵酒店的书香气息。

     网上搜到一家私房菜餐馆,步行大约10分钟,按导航指引,拐进一条小巷,却怎么也找不见目标,一位路人见状指点,原来在路边小区院内,外面无明显标志。

     餐厅布置温馨可爱,众多花草、饰物点缀,让人一见倾心。

     老板推荐的暖锅,食材多样、荤素搭配、热气腾腾,很对口味。再点两样菜,自带小酒,大快朵颐。

      百合、芹菜,兰州百合很有名。

       餐毕,出院子时才发现门边有一长条状白纸招牌:草庐私家小厨。

      返回酒店路上,马路口等待红灯,见身边一位老哥手提一袋烤馕,因为数月前的新疆之旅对烤馕偏爱有加,顺口问了一句何处购买,老哥作复在南关夜市,说距此不远,并热情指引方向。于是乎齐步后转,奔夜市而去。

南关夜市

      这里全名叫南关民族风味一条街,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基调,挖掘和突出兰州历史文化,将兰州古八景烧制于景德镇大青花瓷盘,悬挂于夜市一侧楼体上,宝石蓝色,颇有气势。

     南关民族风味一条街,北起甘南路,南至阳光家园门口,全长300余米。北口是夜市正门,建造了宽12米、高5.8米的木质仿古牌坊。

    南关夜市汇集了西北地区人文、民俗等资源打造的特色小吃,引进了马爷牛奶鸡蛋醪糟、山丹老张记炒拨拉、茶缸串串、有奴思烤肉、海龙炒面、锁家羊杂、独味胡辣羊蹄、金城尕面片、云南米线等180余家各地名优小吃。

      夜市“名人”,南关大胡子马爷,牛奶 鸡蛋 醪糟

     酒泉路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宋代。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道路两侧餐饮商户日益增多,夜市渐成规模。2018年8月,升级改造后的夜市冠名“南关民族风味一条街”,全新亮相。

     南关清真大寺也位于酒泉路上,南关大寺是明清以来兰州最著名的六大清真寺之一,始建于1368-1398年(明洪武年间)。

     南关夜市一游,又属凭空邂逅的意外收获。这里特色美食包罗万象,食材百味,蒸煮煎炸、花式烹制的烟火气息温暖了众多食客的胃和心,这里市井民俗多样纷呈,为外来观光客的一个好去处。

黄河楼

     兰州住宿安排两晚,今日全天都在市区游览。因为租的车下午才还,准备物尽其用,上午开车去黄河楼和甘肃博物馆,下午还车后在沿滨河路随意漫步,欣赏黄河沿岸风情。

酒店房间窗外街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黄河第一楼,简称黄河楼,位于黄河兰州段大拐弯处的马滩开发区,南靠南滨河路,北临黄河。据唐诗及大量史料记载,早在唐朝前期,兰州黄河边上就有一座雄伟的黄河楼,不少诗人都曾在黄河楼上留下不朽名句,唐代诗人岑参有《题金城临河驿楼》:“古戍依重险,高楼接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黄河楼一直延续到明清,毁于何时不详。进入21世纪,重建黄河楼提上日程,2013年启动建设,2020年9月建成,地面建筑高度为93.39米,共16层,临河矗立,巍峨壮观。

      兰州黄河楼博采天下名楼之长,参照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的规模和气势,集文化展示、观光、旅游、游乐、饮食、民俗体验以及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力争建成弘扬黄河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和黄河景观的地标。

     滨河南路,地处横贯兰州市区的黄河风情线上,以黄河两岸风光为依托,以中山桥为中轴,辅以古老的水车,悠悠的白塔,羊皮筏客搏浪,黄河母亲雕塑,悠长滨河路风光无限,见证着金城的千年历史, 百里黄河风情线是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公园和最大的城市带状公园,被誉为“兰州外滩”。

     黄河楼东面是兰州银滩湿地公园

      黄河楼距中山桥12公里之遥。

     银滩黄河大桥,黄河上游的第一座大型斜拉式大桥,地处在黄河“S”形大转弯处,周围地势平坦,以前大片的滩涂和荒地,现在成了湿地公园。

     参观黄河楼本需购票,我们正准备付款时,一位工作人员告知:今天是九九重阳节,老年人可以免费参观。也不记得今天是重阳节,但总归是送上门的好事,可见运气不错。

     乘坐电梯到16层观景平台,放眼眺望黄河风光,只可惜天气不给力,天空乌蒙蒙一片,颜值大跌,美中不足。

      与黄河楼隔河相望,兰州另一处标志性建筑:华夏人文始祖园,高台上是女娲雕像

      九九重阳节,登高黄河楼。

甘肃博物馆

      策划行程时,甘肃省博物馆(之后简称为甘博)已在计划之中。甘博的前身为甘肃科学教育馆,始建于1939年,1956年成立甘肃省博物馆。甘肃地处黄河中上游,是远古神话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古代“丝绸之路”甘肃段,因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遗存使甘肃位于全国文物大省之列。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以丝绸之路发展史为脉络,展示自青铜时代起至宋元时期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文明的演变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元青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甘肃地处东亚与中亚的结合部,位居丝绸之路枢纽地带,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有1600多公里,占了大约整条丝绸之路的五分之一。

     甘肃是中国最早出现青铜器的地区之一,发达的早期青铜器文化和马的驯养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交往范围的扩大,使甘肃成为古代中国最早接受并传播东西方文化的前沿地带。

    20世纪90年代,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遭到盗掘,一批珍贵的文物被盗,非法转卖流失海外。2015年国家文物局将原藏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全部56件大堡子山流失的金饰片划拨给甘博收藏。

     三狗钮盖彩陶方鼎,四坝文化(约公元前1800-1500年),玉门火烧沟出土。

     北方草原文化

     西汉张骞经兰州出使西域,开辟了贯穿亚欧大陆、联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兰州成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茶马互市”的商埠重镇,在沟通和促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班超出使西域法显和玄奘取经求法、达摩讲学,都在兰州留下了历史的印记。

     甘博的镇馆之宝-铜奔马,1969年9月出土于武威市雷台汉墓。铜马造型矫健美观,三足腾空,右后蹄踏一只飞鸟,作昂首嘶鸣、逸足奔腾状。1983年10月,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1971年郭沫若先生来兰州,将其定名为“马踏飞燕”,这一称呼流传极广。但有学者认为,马蹄下的并非燕子,而是古代传说中的“龙雀”,也有说是“鹰”,于是有称为“马超龙雀”的,也有叫“马踏飞隼(sun)”的。2018年甘肃省文物局提倡统一使用“铜奔马”称谓。

     西域多产良马,汉武帝两次派军西征,引进大宛汗血宝马,使得汉代养马业和骑兵得到长足发展。

        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车马仪仗队

     麦积山石窟。

       唐代彩塑菩萨像,武威市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的一佛二菩萨造像,原本在武威天梯山第三窟龛中,因为修筑水库搬迁保护,馆藏到甘肃省博物馆。天梯山石窟,比敦煌莫高窟的年代更加久远,是我国石窟的始祖

     北凉(公元401-445年)菩萨像壁画,来自武威市天梯山石窟的真品。菩萨高鼻深目,面部及上身用朱砂晕染,鼻梁、眼皮、额角凸起受光处晕染白粉,明显受到西域画风的影响。描绘身体轮廓、衣褶的铁线描又有中国传统艺术的风骨。

     甘肃省是丝绸路上诸多民族频繁往来、交流、聚集之地,文化特色上表现出鲜明的开放、多元、互补的风格,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的生动缩影和典型例证。

     唐代·三彩胡人牵驼俑,甘肃秦安县叶家堡出土。胡人佣身施黄绿色釉,穿翻领大衣,内着红色衣衫,足穿长筒靴,头仰视,右手握于胸前,左手握于腰间,呈牵驼状;骆驼通体施褐色釉,昂首向上,张口露齿,双峰较高,四腿直立。

     胡人俑形象写实,生动地表现了丝绸之路上西域胡商的形象,再现了来往于丝绸之路上商旅云集、胡汉杂居的异域风情。

      唐代石刻彩绘乐俑,天水市博物馆藏。

       左,唐代石刻彩绘吹贝蠡俑;右,唐代石刻彩绘吹排箫俑

       唐代(公元618-907年)陶印度人俑,山丹县博物馆藏。

       毛员鼓,打击乐器,隋唐时用于天竺、龟兹、扶南诸部乐。

     箜篌,原为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000 年创制,之后传入中亚和印度,并从三弦竖箜篌逐渐发展为11~ 15 根弦的弓形卧箜篌。中国乐师将箜篌稍加改进,成为一种类似瑟的小型弦乐器,风行一时。箜篌至隋唐已成为传统燕乐调中常用的弦乐器。

     五弦琵琶,这种乐器在汉代就从西方传入,隋唐时极为流行。最早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而“琵琶”一词大概来自波斯语中的Barbāt,汉代一度译称“批把”或“枇杷”,晋以后改称“琵琶”。

      唐诗-胡腾儿

      古兰经

      莲花形玻璃托盏 元代 漳县汪世显家族墓出土。玻璃托盏为浅蓝色玻璃制成,半透明,胎内含气泡,盏为七瓣莲花形,饼形足;托口为平口,边沿呈八瓣莲花形,平底,腹壁呈正八角形。托盏造型优美,色彩艳丽,工艺精湛,是迄今出土最完整的一套元代玻璃托盏。

     甘肃 佛教艺术展

      金代石雕佛头像

 

     甘博,红色甘肃展

     红色甘肃展,以时间顺序为引,集中展示了1911至1949年间,甘肃特支的成立,南梁烽火的燃起,陕甘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胜利会师,西路军鏖战河西,以及甘肃全境的解放等重要历史事件。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共陕西省委和陕甘边特委领导,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带领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人民,历经艰难曲折而逐步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西路军西征路线示意图

     西路军战斗序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北解放甘肃

   兰州战役,是第一野战军于1949年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也是解放大西北中最关键、最激烈的一次决战。兰州解放,消灭了马步芳集团的主力,打通了进军青海、宁夏和河西走廊的门户,为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解放铺平了道路。

  

      与甘肃博物馆隔路相望的是兰州中心,是兰州市政府领衔打造的西北CBD,由国际5A甲级写字楼、豪华五星级希尔顿全球、公寓式办公SOHO、国际奢侈品旗舰店购物中心、时尚流行金街广场等构成。

中环广场

      与租车公司约定14点在中环广场停车场还车,提前到达,顺便在此解决午餐。

        中环广场位于张掖路,市区繁华地段,北侧与省政府相邻,南面是兰州市山字石基督教礼拜堂。

      中环广场里寻一餐馆,哪家小院(还有副标题-人文茶府),中式装潢,空间幽深,包厢式格局,虽有饭菜,大概更多功能为喝茶、商谈、打牌、聚会之用(可能当地人喜欢此种格局)。

       准时还车,甚为方便。吃饱喝足,休息过后,步行去往黄河之滨,这里距黄河边只有几百米。

黄河风情线

      兰州与黄河的情谊绵长,到兰州一定要来拜谒黄河,一定要游走风情万种的黄河风情线。这里有雄浑粗犷、独具特色的兰州水车;有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的中山铁桥;有中华民族母亲形象的代表-黄河母亲雕塑······,这里萦绕着中华儿女的情怀与思念。

     水上旅游示意图,沿途景点一目了然,我们所在位置是兰州港码头。

     兰州港码头,坐船观赏黄河固然不错,但走马观花,行动受限,耗时也长,只想沿着黄河岸边徒步行走,这样更自由,看的更真切。

      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是西北地区黄河沿岸的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摆渡工具,用羊皮或牛皮制作。因为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加上黄河上游大部分地方为牧区,羊皮来源广泛,羊皮筏子便成了黄河上具有悠久历史的渡河工具。

     元通大桥,似一道彩虹,位于中山桥以东约800米。

      向西望,远远地已见中山桥。

     黄河北岸,正在大兴土木,山巅之上耸立着白塔,那该就是白塔山。

      兰州黄河铁桥,又名中山桥,1908年5月9日,黄河铁桥工程正式开工,1909年8月19日,黄河铁桥竣工通行。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中山桥”。

     兰州黄河铁桥作为一个交通结构工程,采用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承建、中国工匠施工的合作模式,再加上清末洋务运动的兴起、政府和民众的积极参与的社会背景,使兰州黄河铁桥在中国的建筑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黄河索道缆车,建于1994年,为单线脉动循环吊厢索道,共有四组吊厢,每组三辆。乘坐黄河缆车,飞跃滔滔黄河,可直上白塔山。

    岸边竖立着羊皮筏子,这里也可玩黄河漂流。

     这个季节大概属于枯水期,大片河床裸露,一些人不知在河滩的石块间寻觅着什么。

      一处休闲广场,百姓们服饰华丽,翩翩起舞,背后楼房大字招牌:兰州牛肉面,似乎在提醒着你,这里是兰州。

     继续前行,兰州水车园,也是兰州黄河风情线上必到之地。

    水车园是最具兰州地方特色的景点之一,建成于1994年, 园内有双轮水车、围堰、水磨房。

    兰州水车是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历史悠久,起源于明朝,兰州水车,身躯庞大,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

     终于行走到黄河母亲码头,原来还设想到这里看过黄河母亲雕塑,然后再走回中山桥,而后穿过中山桥上白塔山观黄河日落。现在的状况已是万万不能够了,感觉疲惫不堪,一步都不想再迈。

      黄河母亲雕塑

     黄河母亲雕塑距中山桥还有1.8公里,只能热痛割爱,留下遗憾了。

兰州牛肉面

     下午在黄河边走得十分疲惫,不想再去远处寻觅晚餐,亚朵酒店楼下就有好几家餐馆,径直进入马友才牛肉面。

    在京城见过若干兰州牛肉拉面餐馆,从未吃过。但是来到兰州,即便作为体验,不论好赖,怎么也得吃上一碗正宗地道、原滋原味的兰州牛肉面。

     来到兰州,终于弄明白了,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在兰州,从来就没有兰州拉面,只有:兰州牛肉面,兰州人喜欢叫它:牛大。终于也知道了,全国各地的兰州拉面,多为青海人经营。

     兰州牛肉面讲究的是: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即:汤要清,萝卜要白、香菜、蒜苗要绿、辣椒油要红,面还得又黄又亮。面条粗细及形状也有讲究,可分为: 大宽、小宽、韭叶、细面、二细、毛细……足达十几种。

     无牛大、不兰州,初次来兰州的人,可能这几个字都读不顺溜,至于寓意,大概更不明白。

    点餐时,老板问要粗的、细的,选了细的面,单加了二碟牛肉,未添辣椒。没想到这面出乎意料的好吃,面条筋道,不软不硬,牛肉软嫩,瘦而不柴,汤汁浓郁,咸淡适口。彻底颠覆了之前在京城的印象,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还点了一碗炒面,不及牛大好吃。

     上午参观黄河楼,有展览介绍兰州牛肉面,留照一张。一面之缘,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荣获“中华第一面”的美誉。

     网上借用一张照片,大致符合兰州牛肉面“一二三四五”的各项标准。

       浏览酒店周边的几家餐厅,也都主打牛肉面或是牛肉烧烤,真是“无牛不大”!

       无牛大,不兰州。这回搞得明明白白了。

        兰州掠影,精彩纷呈,印象极佳。明天将告别兰州,开启河西走廊之旅,甚为期待。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多彩甘肃 - 金城兰州、黄河风情扑面来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