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法:自由行,火车,穷游,省钱
发表于 2024-07-11 17:42
1、来赣州是个意外,本来是来瑞金的,一看赣州就在旁边,索性到此一游。赣州其实并不陌生,熟知它来自于“赣州脐橙”,每到秋冬季节,超市里除了北方的苹果外,南方各种橙橘也纷纷上市,这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有“赣州脐橙”。
赣州脐橙以“果大形正,橙红鲜艳,光洁美观”著称,最明显的标志是底端像“脐带”一样有个收口,口感其实一般,木咋咋的,水分及甜度远不如川渝一带的“耙耙柑和果冻橙”,而且皮厚,难扒,和我门口卖的包子好有一比。
卖包子的是个嘴甜的胶东妇女,每次买她包子,她都喜滋滋的说,大兄弟,我这包子“刚”好了,肉是手切的,菜也新鲜,回去一尝,肉可能是手切的,菜也或许新鲜,但就是皮恁厚,像是吃馒头,半天才能咬到一点馅。
去网上搜了一下,赣州并不简单,它是江西第二大城市,位于江西南部,也称“赣南”,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建城历史,是宋朝文物保留下来最多的地方,也正因此,这里有个风景区叫“宋城”,一众文人如辛弃疾,周敦颐,文天祥,王阳明,海瑞等都在此主政过,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周敦颐的《爱莲说》等都是在这里写的。
当然,这里也曾是“中央苏区,共和国的摇篮”,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也写于此地,当头一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想象瑰奇,气魄宏大,惊为天句,而陈毅作为红军长征留守的领导人之一,面对敌军占领苏区后疯狂的报复,也在这里写下了《梅岭三章》,其中一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隐隐有生死一线,来生再见的洒脱与豪迈。
赣州还是客家人的故乡,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派五十五万大军南征百越,这些人因为“陈胜吴广起义”,更因为汉朝的建立,就再也没有回来,而是留在当地,和百越混居。
公元291年,西晋“八司马之乱”,五胡乱华,中原士族,纷纷衣冠南渡,这其中,有权有势有钱的留在南京,绍兴等地,次一级的去福建,浙南,再次一级的便来到赣南,岭南。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金人掳走两帝,荼毒中原,缙绅阶层再度南下。
公元1644年,满族人的铁蹄踏上了南国的大地,制造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案,部分忠于明朝的士族百姓为了避乱,也拖家带口,纷纷南下,多次的民族迁徙和融合,使得赣州成为了“客家人”的家园。
赣州,还是连接岭南与中原的重要交通要道,“古代中原进入岭南的通道主要有三条,一条是湘江—灵渠—漓江—桂江道,一条是潇水—贺江道,一条是大庚岭—浈江道,也叫梅关古道,唐朝以后,梅关古道是中原进入岭南的最重要陆路通道”。
梅关古道“北接赣州章水,南连广东浈水,好像一条彩线,贯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形成一条水陆联运的交通线”。
唐代宰相宋之问被贬岭南时,走的就是这条古道,他在《度大庚岭》中写道,“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忘长沙”。
以前看过一本书,忘了是哪位作家的作品,为体验当时陆路交通的艰险,他曾经沿着“梅关古道”徒步走了一遭,书中写道,曾经的古道已经荒草没径,荆棘漫坡,难以辨识,更鲜有人踏足,有的地方不是当地人领着,根本找不到。
我一向对古的东西有兴趣,一时心动,也想步作者的后尘,重走一遭,但机缘一直未到。
这次,终于有机会来赣南了,但徒步“梅关古道”恐怕也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要不怎么有“叶公好龙”这个成语哪。
2、我是从上饶坐高铁来赣州的,上饶,在江西的东北,赣州,在江西的南端,这一路显然是要横穿江西腹地的,特意选了靠窗的座位,可以一览江西风光,臆想中,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看到井冈山。
但运气实在不好,一路上暴雨相随,车窗外雨雾弥漫,漫漶不清,那情景,仿佛一幅中国传统山水画,被揉皱了一般,而有山的地方则是绵绵不绝的隧道,一个隧道出来,还没来得及看上两眼,又轰隆进入另一个隧道,就这样,朦胧迷糊中,下午到了赣州。
出了站仍然是暴雨,据气象台说,是一大块低压云团赖在珠江上游不走的原因,此后的几天,每天都是风声雨声,声声入耳。
搭乘的是一辆城际快车,上车六元,无论远近,无论乘客多少,到点就走,我以为离市区很远,其实也并没多远。
这次来赣州,预定的宾馆位于红旗大道人民医院旁边,也算是市区比较热闹的地方。
赣州古城的布局很简单,东、西,北三面环水,章江居左,贡江位右,毗邻古城,静水深流,俨然一道天然的护城河,两江在市区北端交汇,是为“赣江”,从地图上看,像是一个倒写的“丫”字。
红旗大道是古城区里的一条主路,路很宽,绿化极好,马路中间和人行道两边,遍植樟树,树龄已达几十年,遮天蔽日,蓊郁深沉,从空中看去,整条马路被掩映在浓绿之中。
宾馆沿街,下了车后,需要往回返百十米,在沿街房与人行道中间,还有几排高大的香樟,香樟的绿荫已足以遮挡漫天的大雨,行走在下面,感觉雨势小了很多。
沿途经过一所中小学,一家早点铺,两三家饭店,心中已有规划,早餐可以吃这家,晚餐可以在那家,中午就随便在外面凑合一下,几天的饭局已有着落,很欣慰,这就是我喜欢住在比较热闹的生活区的原因。
3、下午三点多,雨不期然的停歇了,坐车去最近的景点“古浮桥”。
古浮桥位于古城墙建春门附近,又称“建春门浮桥”,浮桥架于贡江之上,方便两岸来往,又称“惠民桥”。
桥是用一百多只木船,先用缆绳连接,上面铺设木板,再用钢缆,铁锚固定而成,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公元1163-1173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景点距离我住的地方只有两三公里,坐公交车五六站可到,赣州的公交车发车频率短,几分钟一辆,很是方便,而且价格公道,无论远近,上车一元。
下雨天最大的麻烦是要带伞,雨虽然暂时停了,但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下起来,而在公交车上,伞又不能放到座位上,只好用手拿着,伞面朝下,雨滴滴在地板上,地板始终湿漉漉的,人也是湿漉漉的,赣州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粘稠,潮湿,像热带雨林地区。
坐车的大都是上年纪的老人,当然,我也不算年轻,但和他们或她们比,心态上还是好很多,这些人大都在一处农贸市场下车,看起来,这个市场还比较大,挺热闹,我一时有些心动,到一个陌生地方,想了解这个地方的生活庸常,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逛逛农贸市场。
有一年在云南丽江,带队的导游说,纳西族的男人可享福了,啥活都不干,就在家打牌,连赶集都是坐在箩筐里,被女人背着,我们都哄笑起来,导游也笑了,说你们要是不信,可以去菜市场看看,所有的摊贩基本都是女人。
我不信,第二天上午,真的去了菜市场,果然没看到几个男人,就连一溜十几个卖肉摊子,也都是女人当家。
不但是丽江的纳西族,大理的白族,泸沽湖的摩梭族等也都如此,这大概源于当地还是母系社会的缘故。
4、下公交车后,穿过一条巷子,便来到贡江边。
沿江是一条整洁的马路,马路一边绿树葱茏,一边商铺云集,靠近“建春门”的地方,看到一座民国风格的建筑,上面很招摇的写着“太子楼”三个大字。
这是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三层小楼,颇有些来历,它与蒋经国有关,“太子楼”的太子两字就是指蒋经国。1939年,他曾来赣州,任赣州行署专员,赣州县长,该楼一楼被他设为“赣县邮政局”,目前,这是一座主打民国风味的主题餐厅,里面据说很奢华,菜肴也精致,我中午在高铁上吃了几个“烤包子”,是早上从上饶出发时,在楼下一家“维吾尔餐馆”买的,早已饥肠辘辘,但这样的饭店,估计价格不菲。
“建春门”是古城的东门,城墙上开了一个拱形门洞,上面加盖了两层带飞檐的阁楼,看上去很壮观,门前是一个小广场,广场青石铺地,香樟成行,有小两口在卖麻辣烫,每串1到5元不等,随意自取,吃完结账,我胡乱选了几样,又要了一瓶饮料,权当垫垫饥。
还有几批游客,也像我一样,圪蹴在小桌前,悠闲的吃着涮串,刚下过雨,青树翠绿,空气清新,不远处,中学生状的小姑娘在城墙上走来走去,互相拍照,还有的蹲坐在城楼的台阶上,专注的看着手中的手机,一时颇有些岁月静好,心境恬然,脑中蓦然蹦出一首王维的诗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缓,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