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7

巩义博物馆,洛汭瑰宝(1)——河南13日(53)

天数:13 天 时间:12 月 和谁:亲子

★旅游地点:河南郑州巩义博物馆

回到博物馆,时间卡得刚刚好,拿出身份证登记以后顺利进馆。巩义博物馆占地面积1668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00平方米,是国家二级博物馆。我当然首先进入巩义历史文化展“洛汭瑰宝”展厅一展室。

早在11万年前,巩义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境内有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各类文化遗址3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鸵鸟蛋化石居然是在巩义市区采集的,看来洛阳地区在远古时代,确实有鸵鸟生存。

还有其他动物的化石,最多的是象。原来,大象并不只是南方的专利,在远古时代,中原地区也有象的存在。

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工具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粗糙的,不过有一件裴李岗文化的四足磨盘做得还挺别致,表面也很光滑,看起来倒有些像滑板的模样。

裴李岗文化距今约7000-8000年,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分布在黄河中游,是仰韶文化的源头之一,以原始农业、畜禽饲养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以渔猎业为辅。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也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开始的陶器只注重使用价值,式样比较简单,以日用器为主。其实,这些实用的器皿本身的造型简洁美观,谁说就没有欣赏价值了?至少,我觉得裴李岗文化出土的陶器,式样简洁大方,具有相当的观赏性。

再次看到红陶尖底瓶的时候,我还是很疑惑,这种尖底瓶在以前到底是放置在什么地方的,为什么底部非要做成尖尖的形状呢?这一次,博物馆的墙上倒是有关于尖度瓶的说明。尖底瓶是一种汲器,利用了重心原理和平衡原理,灌满水时会自动竖起来。同时也作为葬具,即瓮棺葬。

但是有的尖底瓶瓶身上并没有穿孔,不能系绳,不大可能就这么囫囵扔下去。后来有人说是一种礼器,尖底插入陶琮的中孔,瓶内盛放酒水,用于祭祀。还有一种说法,尖底瓶是一种保暖壶。因为尖底比平底器皿更容易插进松软的物质中,仰韶文化居住的半地穴设有灶坑,如果把这种尖底瓶插入灰烬中,倒是起到了保暖的作用,听起来很有道理。

夹砂灰陶四足双连鼎有点特别,两鼎连体,侈口卷沿,束短颈,四个扁平实足,胎质是夹砂灰陶,坚硬粗糙。这种鼎一般作为酒器,在庆典或婚礼仪式上使用。

龙山文化的陶器也比较原始,大多是素陶,彩陶很少见。器身没有纹饰或纹饰简单,常见的有篮纹、绳纹、方格纹、附加堆纹等。不过器具的形式多了起来,大多作为容器。有一对陶球不知道做什么用的,类似于我们今天有些老人喜欢用的健身球,把两个球放在手里心转,据说有健身的效果。

二展室陈列的是夏朝至汉的文物,第一部分是夏商周时期文物,夏都鄩就在今天的巩义芝田镇稍柴村,商都在今天的偃师、郑州,周平王东迁洛阳,三代都城距离巩义都不远。因而,巩义的遗址也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

夏朝出土的文物仍以灰陶为主,商朝出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已经臻于精美。有一件穿孔石钺,形状像石斧,是一种仪仗兵器。除了刃部弧形,通体梯形,上中部有一个圆形的穿孔。初看的时候,我以为是一件玉器,因为青色的石质非常细腻,还有不规则的浅色花斑。钺高19厘米,宽14厘米,两面都刻划了三道斜线纹。

商朝的“田父”铜爵高21厘米,宽17.5厘米,腹径7厘米,出土于康店镇山头村,是爵的标准形式。真奇怪,这种酒器,在今天看来,还是觉得优雅大方。

战国时候的陶器已经能称得上精美了,器身上有了多种纹饰。不过要说到精美,还得是青铜器。不管是鼎、盉、簋、甗、罍、鬲、匜、彝、卮、盨、觚、觯、斝……都很精美,当然,这些器皿的中文字,我有不到三分之一是不认识的……

两汉至两北朝时期,是一个兼容并蓄并勇于革新的时代,庄园经济迅速发展,文化艺术 繁荣,科技发明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独领风骚。

虽说陶仓也看过了不少,但是像汉朝出土的这两件刻字十分清楚的,还真是少见,这些字可能经过修复,否则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不可能还清晰得像刻上去没多久似的。

汉朝的一件彩绘瓷瓶古朴庄重,纹饰又带着活泼。旁边一组9个人俑大多呈坐姿,虽然面部不太精姿,但胜在神采各异。

汉朝的首饰也颇精致,金指环就是今天款式比较简单的戒指,倒是水晶玛瑙项链着实粗犷。

东汉的金鸟饰造型精巧,装饰细密。鸟是斑鸠,单足立在十字架上,尖喙肥圆身子,没有尾巴,身上用金丝圈成羽毛形状,外侧装饰细小的连珠,羽毛中间和喙、两眼、头顶用金丝圈成小圆圈,里面嵌十二颗绿松石。十字架用直径0.4厘米的金质管焊接在一起,两端各装一块壶形的牌饰,边上饰连珠,用圆形铆钉把它们和十字架绑在了一起。

大概是受到那句“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影响,我对大汉尤其是西汉的东西向来颇感兴趣,毕竟我们如今的大汉民族,就是源自于汉朝嘛。汉朝的建筑构件不像后来历朝那样雕饰精美,主打一个大气。

当然也有例外的,绿釉钱纹陶罐高22.5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12厘米,通身施绿釉,鼓腹平底,肩部有对称桥形双耳,并饰五道弦纹,腹部饰十五大泉圆形方孔铜钱纹饰,八十二枚钱纹排列五行,钱纹直径2.15厘米每枚。

钱鱼纹铜熨斗也是钱纹为主,由内至外分三层,第一层1枚,第二层4枚,第三层8枚,共13枚。鱼纹4条,长3.6厘米。汉朝的衣服,原来已经需要熨烫了。

铁生沟遗址东西长180米,南北宽120米,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汉代冶铁遗址,发掘器物上有“河三”的铭文。“河三”画像灰陶灶长方体,粙面周围阳刻鱼、刀、勺、勾等食材及生活用具,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灶面前端有三个凸起的圆点作灶挡,灶后设烟囱出口,灶口突出部位阳刻“河三”铭文,河三是巩义铁生沟冶铁作坊。旁边一具是“河二”画像灰陶灶,大要骒另一座汉代河南郡官营的冶铸联合作坊。这两只灶台,与今天的煤气灶外形很有几分相似。

在遗址中发现大量冶铁用的耐火砖、木炭、煤饼、矿石等,说明我国西汉时期已经用煤炼铁。东汉时期巩县铁生沟遗址冶铸的球墨铸铁,领先了欧洲足足一千余年。

朱雀铜熏炉的顶部有一只朱雀,看着没有神鸟的霸气,反倒感觉有点萌。两侧还有更小型的朱雀,虽然造型更加简洁,倒显得挺活泼。

汉朝的卧羊铜灯造型很别致,羊呈跪卧状,头稍稍抬起,眼睛鼓起,双耳竖着,双角自耳下绕过成环形,羊嘴紧闭,胡须垂到胸前。据说羊背可以翻转到头顶的灯盘,头与背有钮衔接,灯盘放下以后又和羊体吻合,还阴刻了菱形或圆点等不规则的细小纹饰。

东汉的车马具构成已经相当复杂,尤其是马车的部件十分精细。还有一件九杯铜盘,有些像我们今天的茶盘,不过就茶具来说,铜制品到底不如瓷器。

晋朝的各类陶鸡陶鸭陶马陶牛陶狗啥的,看着已经颇有神韵。雕刻也更加精细,羽毛的纹路也很清晰。

晋代巩县人嵇含著的《南方草木状》,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植物学著作,也是世界植物学研究的先驱。全书三卷,上卷收录甘蔗、蒲葵、空心菜等29种草类,中卷收录沉香、水松、刺桐等28种木类,下卷收录槟榔、椰子等17种果类和6种竹类,共计80种植物。我很惊讶,因为槟榔、椰子等都是南方才有的,按说巩县也不产这些,可见晋朝人的游行已经挺远了。

盘龙石砚有砚座和砚盖,通高11.5米,砚径19厘米。砚盖斗笠形,透雕二龙缠绕盘曲图案,四面饰以菱纹,盖沿阴刻弦纹,砚底为倒圆台,砚面精磨凹陷。

北魏大力山石窟艺术精湛,现存的礼佛图更是稀世珍品。巩义有一座石窟寺,据说石窟艺术也很出色,可惜这次我们没有时间前往参观。

 

自由行:河南郑州巩义市巩义博物馆

12月仲冬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巩义博物馆,洛汭瑰宝(1)——河南13日(53)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