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6

广西山水行20.梧州苍梧六堡:鱼鳞坝与风车山漫记

编辑
天数:3 天 时间:5 月

广西山水行20.梧州苍梧六堡:鱼鳞坝与风车山漫记

5月9日上午,搭乘动车抵达距离广州最近的外省城市——梧州。高铁站与市区相隔甚远,四十分钟车程才真正踏入这座岭南古城。

 

午间启程前往鱼鳞坝,这个位于苍梧县六堡镇的景点,于我尚属初次听闻。前期攻略时发现,梧州值得游览的景点屈指可数,而钟爱流水的我,对水在鱼鳞状石面奔腾跳跃的景象尤为向往,便毫不犹豫将其列入行程。

 

未曾料到,前往六堡镇的路途竟如此漫长。听闻往昔皆是山路,有着180道弯,不少司机行至半途便因晕车不得不停车缓神,症状严重者甚至呕吐不止。如今虽通了高速,却仍有漫长的乡镇小路要走,算下来,车程将近两小时。抵达后,车停在一座巨大茶壶造型的标志物旁,前方矗立着三层小楼,楼顶高悬“鱼鳞坝民宿”的招牌,然而景区指示牌踪影全无,四周更是不见游人踪迹。

我继续前行,见到茶圣咏茶的雕塑,“茶圣”指的是 陆羽 。

 

陆羽是唐代著名茶学家,一生致力于茶的种植、制作和研究,他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系统总结了茶叶种植、制作、品饮等技艺,对后世的茶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他对茶文化的卓越贡献,被后世尊为“茶神”,并祀于茶神庙。其品茗理念和茶道思想影响深远,被赞“茶圣”“茶仙”。

走了约莫十分钟后,终于遇见一位骑摩托的中年人。问路才知,我们已然走过头,鱼鳞坝需从大茶壶旁的小路向下走。折返至下车处,顺着小路往后,一栋房子与一条小道映入眼帘。小道上有个近乎45度的大斜坡,行走起来颇为艰难。后来返程时才发现,这斜坡竟是镂空的,没有任何支撑结构,看样子是山体滑坡所致。

 

行至途中,潺潺水声传入耳畔。踩着乡间泥泞的小路,两侧竹林摇曳生姿。继续向前,眼前的景象令人惊愕——这哪里是寻常溪流,分明是“广西的黄河”!原来因为连续下雨,今晨还下大暴雨,大量黄泥被冲入河道,河水裹挟着泥沙,如黄河般汹涌奔腾。

这座微型水库因独特的鱼鳞状分布得名,阶梯由鹅卵石铺设而成。可此时水流湍急、水色浑黄,目之所及,鱼鳞坝全然化作一片土黄,鹅卵石被浑浊的水流掩盖,仅能辨出层层叠叠的鱼鳞轮廓,着实有些煞风景。只能暗自感慨来得不是时候,别人眼中清凌凌的河水映衬着蓝盈盈的天,而我所见却是黄澄澄的浊流与灰蒙蒙的苍穹。所幸此前在崇左明仕田园见过鱼鳞坝的秀丽模样(链接《广西山水行10.崇左明仕田园拦截河水的鱼鳞坝波光》),否则这份遗憾怕是要更深几分。

 

随后乘车前往镇上觅食。六堡镇素有“中国名茶之乡”的美誉,当地的六堡茶声名远扬。

云雾云雾缭绕,幽深如仙景的苍梧山岭间,生长着独具韵味的六堡茶树。作为黑茶中的后发酵茶,六堡茶历经发酵、陈化,褪去青涩与浓烈,转化出甘、甜、爽、滑的独特风味,愈发醇香。其特有的槟榔香气,使其跻身全国24大名茶之列,历史可追溯至1500年前。茶汤红浓透亮,滋味醇厚绵滑,以“红、浓、醇、陈”四绝著称。六堡茶耐于久藏,由于其品质风味与陈香是在陈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越陈饮用价值越高, 愈久愈香,陈化过程中品质与陈香不断升华,因而有着“可以喝的古董”之美誉。其性温和,老少皆宜,不仅能健胃养神、明目清心,还兼具消暑解热、助消化、解油腻、降脂减肥等养生功效。

 

1924年,毛泽东在广州开会时水土不服,李济深送去六堡茶。饮后,毛泽东精神抖擞,赞道:“这茶真不简单!既能提神醒脑,还有治疗功效!”1959年,毛泽东探望李济深时还提及:“饮茶粤海未能忘!我还要与任潮先生再以此共谋天下大事哩!”(引自《文史春秋》2009年第10期)如今,六堡茶常以这段佳话作为宣传亮点。

 

我对茶并无深入研究,平日偏爱绿茶与铁观音,总觉得红茶、普洱茶的味道如同中药。午餐时,尝了一杯六堡茶,茶汤色泽介于绿茶与普洱茶之间,入口虽不及绿茶清爽,却比普洱茶更为清醇。

 

六堡镇有一条河,河水泛黄,小桥看上去有些破旧,沿河的北岸有一条200多米长的茶街,以六堡茶文化为主题。仿古建筑错落有致,一间间茶铺皆与茶相关,不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六堡茶,还售卖当地特色美食,更有别具一格的茶文化主题民宿。只是刚过五一假期,并非旅游旺季,街道上略显冷清。

下午,车子沿着盘山公路驶向六堡镇19号风车山。坐在车内蜿蜒而上,回望来时的路,那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险峻异常,不禁让人后怕。

 

据悉,苍梧六堡一期风电项目安装了20台单机容量2.5MW的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50MW ,总投资4.2亿元。2019年9月12日项目破土动工,2020年1月15日完成所有风机基础浇筑,同年5月10日完成首台风机吊装,7月10日实现110KV升压站倒送电。截至当时,已完成13台风机吊装,6台并网发电,目前所有风机已并网,年上网电量预计达1.1亿度,年收入约0.7亿元。

 

近距离接触,19号风车的庞大令人震撼。巨大的圆柱体机身,估摸着得五六人才能合抱。站在风车下,人很渺小。本想探寻其确切高度,却发现并无公开资料记载。一般而言,小型风力发电机塔筒高度几十米,大型商业化风机塔筒通常在70 - 150米,加上叶片,整体高度可达200米左右。若想知晓准确数据,或许只能实地测量或咨询当地部门了,无奈之下,只好不再深究。

很好奇,如此硕大无比的风车是如何运到山上去的?直升机吗?非也,是大车顺着刚才那条我们走过的盘山公路运上去,再由人工一个叶片一个叶片安装上去的!

 

风车山景致壮美,凉亭、草坪与巨型风车相映成趣,场面宏伟壮观。站在观景台上,远眺山峦间的风车,有的缓缓转动,据说每转一圈便能发电五度;更多的则静止不动,想来是风力不足。这里不仅是观赏日出日落的绝佳之地,冬日还会出现晶莹剔透的冰挂景观,令人心生向往 。

(1935 图22  2025/5/14)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广西山水行20.梧州苍梧六堡:鱼鳞坝与风车山漫记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