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我们开车从佛山进入广州市,下午到达黄埔军校旧址参观,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的陆军小学堂和海军学校校舍。参观黄埔军校旧址是免费的,
我们出示身份证和健康码后,就可以排队进入军校区域参观,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临珠江,门额上有"陆军军官学校"横匾,门前有两个黑色的岗哨亭,人们都在此拍照留影。
我们走进黄埔军校前院内,来到陆军军官学校二门前,二门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的大门。当我们走进二门时,回头再看大院内,两颗苍劲茂盛的老榕树,见证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历史。我们踏上军校的主通道往里走,第一排教学楼呈现在眼前,这毫不起眼的普通教学楼,勾起了历史故事的影像。
据悉在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了这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取名为陆军军官校,以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当走过第一排主楼的过廊时,我们看见左右各有方形鱼池,前后两排教学楼由四周的廊桥相连互通,在这看似普通的楼群里,却是群英荟萃名将辈出。
我们继续往里走,过中间一排教学楼,仔细观察军校整幢建筑布局,呈现的是二层砖木结构的“日”字形。如今的黄埔军校旧址,在中国的近代历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观摩完底楼的建筑物后,我们上教学楼的二层继续参观。
首先来到官厅长饭厅,这是军校官长和教官和用膳的地方,校领导蒋中正等也在此与大家一起共进反餐。
由于办学经费欠缺,这里也是军校的会议室,许多重要的会议都在这里召,这里是校长会客厅也是官长集合室,室内悬挂着一幅对联,“登高望远海,立马定中原”,这是于右任赠予蒋中正的。
我们继续往前走,我们又来到了总理室,这是孙中山办公和小憩的地方,孙中山他常到军校视察和演讲,有时太晚了便在军校过夜,翌晨才返回广州。
总理室右边是校本部办公厅,军校建校伊始蒋中正任校长,孙中山是校总理为最高领导人,而廖仲恺任驻校国民党代表。
与总理室相通秘书处,秘书处责全校教育训练的考察和审核以及人员升降、任免等人事事项。
我们沿着廊道转弯来到教练部,教练部统辖各学生队,专司学生训育、教练和射击以及演习等计划的实施和考核事宜。设各课主任教官和教官若干,主任李济深和副主任邓演达。
走过教练部是学生宿舍,学校校舍是利用原广东陆军学校和海军学校旧址略加修茸,
住的房子比较简陋,,只有一部分学生能住在这样的宿舍里,,其余住在临时用芦席搭成的棚子里,睡的是用竹子搭起的床。
早晨5时起床晚上9时30分熄灯就寝,并制订学生遵守规则,计分11章72条。
学校专门开设了自习室每天晚上5点至9点是学生的自习时间,购置了各种书籍和出版物供学生们自学参考 ,外置书籍不经批准不得带入阅读。
最后参观的入伍生总队部,1926年3月陆军军官学校改组,同时增设入伍生部,专司入伍生军事政治教育及训练事,,统辖入伍生各团、营及附属部队,张治中任代理总队长。
我们参观完二楼后回到底楼,沿着教学楼的回廊行走,去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在纪念馆门前有两个太平桶,是储蓄生活和消防水之用。据说军校创办初期还没有自来水。
我们走进纪念馆,阅览起黄埔军校的前身的历史。
黄埔军校创设之初,由总理、校长及国民党代表组成为校本部的最高领导机构,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以及军需和军医六部。
黄埔军校吸取苏联建军经验设立的党代表和政治部是黄埔军校成为新型革命军校的重要标志
黄埔军校有“中国将帅的摇篮"之称,国共两党军队都与黄埔军校有着深厚的渊源。
黄埔军校师生在东征、北伐、抗日战争期间为反帝反封建、中华民族的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实践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铸就了“爱国、奋斗”的黄埔精神。
黄埔军校历史遗迹现存二十余处,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亲子南沙游|广州周末游度假胜地 95792
- 食味识广州,自驾南沙四天三晚深度美食游 56837
- 湾区超美风景线,一起感受至美南沙 9390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