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有痕花弄影 “行花街”变身逛超市
“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这朵红花鲜,那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哂。阿妈笑,阿爸喜,人欢花靓乐开怀……”这首家喻户晓的广州民谣,描述的正是家家户户逛花街的情景。
广州有句俗话说“行过花街先过年”(因为广州花市都是年三十凌晨结束的,逛完花市新年也就到了)。花街是广州人过年的节日语言,人们往往用花来叙说过年的快乐。
广州地处亚热带,一年四季花卉常开,种花、爱花、赏花和赠花的历史悠久,很早就享有“花城”的美誉。唐代著名诗人孟郊曾写诗惊叹广州冬季仍然处处有花草的奇景:“海花蛮草延冬有,行处无家不满园。”
一年一度的广州岁暮花市,大约形成于十九世纪60年代,清光绪年间冯向华有首《羊城竹枝词》 :
羊城世界本花花,
更买鲜花度年华。
除夕案头齐供奉,
香风吹暖到人家。
形容的就是当时的情形。回顾广州花市的发展,广州人性格中浪漫的一面,虽然历经数百年,依然清晰可辨。
据史料记载,广州花市起源于“花渡头”。其形成可追溯到明朝或之前,当时广州花市与罗浮山的药市、东莞的香市、廉州的珠市,被称为“广东四市”,影响甚广。
到了清朝中期,老广州花市又有所发展,由各城门扩展至城内,而且还整天营业,并由单一的素馨、茉莉花向多样化发展。
民国以后,老城拆除,花市扩展至高第街一带,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花街也更加繁华。
-
而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渐形成的。
上世纪初到50年代中期,广州的中心花市都在桨栏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一度金融较为稳定,工商业有所发展,花市也随之兴旺。人们在马路两旁搭架做花档,中间行人。夜市灯光明亮,如同白昼。花市高峰时人如潮涌,摩肩接踵,花市里红紫纷华,使人眼花缭乱。由于人潮拥挤,买了花枝花束,都要高高举起,否则就要给人挤落,空剩残枝。那时花的品种不多,工商业户多采购桃花。虽然物价较低,但花较昂贵,一枝中等桃花可售数元,中上的达一二十元。
新中国成立后,花市更加兴旺。上个世纪50年代,在太平路(今人民南路),从上九路口至晏公街口这一段马路和大新西路一段设为花市。后来,为适应需要,广州分开几个地区开设花市,中区花市设在教育路,为广州市的中心花市;西区花市在多宝路、逢源路;东区原来设在东较场,后来迁到东川路;南区则设在海珠区的滨江路。
近二十多年,政府也开始重视花市,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有效管理。随着时代发展,每年的迎春花市日益繁荣,涉及地域也越来越广泛几乎每个区都有花市,只是规模不同。
传统花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开始,历时三天,第三天延至新年初一凌晨才结束。一般在除夕前一个星期,花街已禁止通行。过年期间,十里花街,吐艳争芳,张灯结彩,人流川流不息,日夜不分。南国的浪漫,此刻凸显。
疫情三年,花市也停办了三年,今年重磅重归,必须得去看一看。
据官方报道,今年的天河花市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为主”的模式举办。天河区每个街道将设置至少1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型主题花市,另外设置若干个延伸到社区的购花点。各主题花市将以各街道特色来命名,并集买花、赏花、买年货于一体。
此外,天河区将在天河体育中心打造迎春赏花及非遗展示点。在体育中心广场南侧中央位置将以舞狮、快闪表演等方式开展嘉年华活动,活动时间从1月19日-1月21日24:00。
广州人为何喜欢逛花市?因为广州人爱花是爱到骨子里的。
从1937年8月31日到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之前,日本人对广州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轮番轰炸。即使在这个时候,广州人头顶听着日本人飞机的声音,也要赶着去花市买一束鲜花,迎春花市照开不误。而沦陷七年,广州的花市也从无间断。普通百姓,即使花上一个家庭半个月的开支,也要买上一枝好花,以求来年全家幸福平安。
当代散文家秦牧在1962年写的一篇《花城》写道:“看着繁花锦绣,赏着姹紫嫣红,想起这种一日之间广州忽然变成了一座‘花城’……”正是因为秦牧这篇散文,让广州这座南国古城又多了一个名字并传遍全中国,即“花城”。
作为非常讲“传统”、讲“风水”的广州人,花市也没有放过,从花花草草本身来看,不同的花花草草因为它们的名字或者外形,有了新的“彩头”:
金桔、桃花和水仙是老牌的“花市三剑客”。
“桔”在粤语中与“吉”谐音,所以盆桔在广东一般寓意着大吉大利;
进阶版是桃花,“桃”的发音与粤语“图”相近,寓意着大展宏图、花开富贵,也有走桃花运的意思;
水仙花则是非常高级的年花象征,据说可以避邪除秽,还可以招财。
除此之外,比如“银柳”,粤语里柳和楼同音,寓意有银又有楼;往上蹿着长的剑兰代表一路高升;黄金果是五代同堂,百合是百年好合,红色鸡冠花是鸿运当头……
最近几年还非常流行“猪笼草”,在广州人眼里有聚财的好意头,因为水为财,猪笼草里聚水就是“有钱带唔嗮(有钱装不完)”、“猪笼入水”之意。
越秀西湖路花市被人流挤爆,不得不限流限人,据说20日当天的客流为33万人次。
我喜欢静,害怕人多的环境,于是选择天河花市。
1月20日(年二十九),看蓝天白云,阳光照耀,出门来到坐落在天河体育中心的天河花市。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人还是人,久违了3年的迎春花市很多人都不容错过,于是趋之若鹜,三年前的热闹又回来了。
大红灯笼高高挂,增添了几许喜气。
花街里人头涌涌,最多的是各种颜色的蝴蝶兰,白的、黄的、紫红的装点着花的海洋。
金黄的五代同堂很是喜气,与中国传统的多子多福,世代同堂的美意相当吻合。
各式各样的非洲菊、迎春花在某个角落里静静绽放。
银柳不光是银色的,还有紫、粉、绿、黄、红等多色,虽然是染色的,却也说明色彩缤纷才是人们的大爱。
菊花、百合、向日葵应有尽有,大朵大朵竞相怒放。
淌佯在花的海洋,迷乱了双眼,迟缓了脚步,所有的烦恼和忧郁都可以暂时忘却,面对喧嚣的人群,灵魂却得以安宁,很是奇怪。虽然过了花样年华,生活依然可以如花一般绽放!
繁花似锦满天河,涂抹世人迷糊眼。
红似火,黄似金,翠绿粉淡迷人寰。
为君赏花春梦醉,美了市容笑江山。
世上本有花,花开在心坎。
金戈铁马彩云间,花香心房何愁远!
欢乐除夕夜,明日新征程。
万象更新日,花红又一村。
可是,我在喜气洋洋的音乐声中走了一圈,感觉人比花胖(人比花多之意),不得不吐槽今年的天河花市。
1.规模比三年前小多了,只是中心广场的一小片花园内种了五颜六色的花,由鲜花、兔子吉祥物等组成的花市景观洋溢着节日气氛。就是这一小片地方布置得不错。
中心广场的两旁搭建了貌似古色古香的档口,原先广场两边的两条小路都有花农摆摊的档口,今年却不见了。
2.花市变成食品档口,看到的是广东各地的食品、农副产品,还有一些外省,比如贵州的特色食品,广州人传统的“行花街”变身为逛食品超市。
3.名为花市,但鲜花少得可怜,全被非遗产品所代替,据说有21个非遗手工艺品及文创项目,鲜花只在每个食品档口之间露出一点端倪,违背了花市的初衷。
敬祝大家兔年愉悦安康!财源滚滚!心想事成!
(2749 2023/1/22)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亲子南沙游|广州周末游度假胜地 97910
- 食味识广州,自驾南沙四天三晚深度美食游 58338
- 湾区超美风景线,一起感受至美南沙 9820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