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4

广州荔湾博物馆 西关风情扑面来

编辑
天数:1 天 时间:12 月

          广州荔湾博物馆    西关风情扑面来

12月12日,原意是去永庆坊的钟书阁,导航把我导到了荔枝湾,惊觉那一带都是西关风情街,荔枝湾河岸边发现了一栋白色建筑,感觉很圣洁,不经意间(往往,你刻意去寻找的地方总是比较艰难)就来到了荔湾博物馆,俗称广州小白楼。

还是要现场预约,幸亏还不算麻烦。

 

这栋白色建筑是民国初期英商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仲先生的故居,为民初的中式庭园和西式建筑共现的富商别墅。为仿欧式风格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券拱门洞、欧式立柱、中式园林等共同营造了中西交融的建筑风貌,1996年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

 

小白楼右侧有一棵大榕树,被誉为“岭南石山奇景代表作”的“石上飞榕”就坐落在荔湾博物馆庭院内,庭院内小水池里面有一座形状奇特的石山,石山顶上生有榕树,高约10米,树干气根盘根错节地缠绕在石山上,和这座石山融为一体,树叶婆娑,蔚为壮观。真可谓“山石起势奇雄,峰顶古榕葱笼,须根系布全石,奇观蜚声当年。”

这座石山原名“风云际会”,是一座太湖石假山。据说是燕雀带来的榕树种子撒落在石山上,后来种子就慢慢地发芽长成一棵细叶榕。由于气候适宜,雨水丰沛,这棵榕树茂盛地生长,经过了近百年的时间,树干气根和山体盘绕结合,形成了今天这样蔚为壮观的天然盆景,令人叹为观止。

 

荔湾博物馆成立于1996年12月,是广州首家区级博物馆,以收藏、陈列和研究荔湾地域历史文化、风土民情为主要内容。博物馆辟设三大展区,一展区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陈廉仲旧居,内设馆藏精品展和临时展览厅;二展区为西关民俗馆,以复建的西关大屋为建筑载体,再现昔日大屋的建筑风格和家居情景;三展区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蒋光鼐旧居,展示著名抗日将领蒋光鼐的生平。

 

今天第一展区一楼的临时展厅展出的是《精神的力量——石湾陶塑革命题材作品展》。

1949年后,工农兵形象和革命题材进入陶艺师的艺术视野,石湾匠人们创作出一系列展现革命时代力量的陶塑作品。

整个展览通过“浴血奋战 百折不挠”、“自力更生 奋发图强”、“解放思想 锐意进取”和“自信自强 守正创新”四个篇章,循历史发展逻辑,分别讲述自1921以来至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奋斗故事。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讲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故事,向广大观众展现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李大钊、陈望道、陈铁军、叶挺、赵一曼、黄继光、刘胡兰、焦裕禄、雷锋、白求恩、红色娘子军、红军过草地、狼牙山五壮士、地雷战等等个体和群体的人物形象通过石湾陶瓷,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些展品的布局为上半部是人物图片,下半部就是有关人物的陶瓷作品。

 

二楼设馆藏精品展,展出地方特色文物。

 

最值得一看的是博物馆的第二展区(二期建筑)——西关民俗馆,以复建的西关大屋为主体建筑,通过家居摆设、情景陈列局部再现传统西关大屋的典型模式及西关住家的生活情态和文化景观,让游客重回到上世纪初的“西关小姐”生活场景。

 

西关文化,是广州文化的缩影;而西关大屋,又是西关建筑文化的精髓。西关大屋是清末民初盛行于广州西关地区的一种民居建筑,因门厅高大、建筑精美、装饰考究而扬名中外,被誉为“岭南民居建筑文化的瑰宝”。

 

西关民俗馆,正是由一间典型的西关大屋改建而成。绕进荔湾博物馆右侧,就看到大屋幽幽地立在青云巷边。西关大屋所具备的条件包括:“三边过”布局;角门、趟栊门以及大门所组成的“三件头”;硬山顶;槛窗;青砖石脚;麻石街;天井;青云巷;木楼梯;各种广州传统装饰、雕刻。

踏进这座西关大屋,扑面而来的就是浓浓的历史感。

 

西关大屋最大的特点就是屋脊高,给人以高深通透的感觉,全靠天井通风采光,因此屋内的光线较为幽暗。清末来华传教士卫三畏曾评价西关大屋“尽管是大白天,房间也很暗;没有地毯和火炉,也没有供观赏外景的窗户,对习惯了配有玻璃窗的爽洁的房屋的外国人来说,这样的大宅实在缺少乐趣。”但外国人实在不懂这种“低调的奢华”,在国人的传统概念中,家就是要相对封闭才是安全的。

我很喜欢的满洲窗在这里随处可见,五彩的颜色,搭配光影的变化,婉约别致,西方的极简之美又注入了东方古韵的意境,是西关大屋的一大特色,真是流光溢彩,让人有禅静如水之感。“满洲窗”虽有“满洲”之名,但这种配以各种别出心裁的窗棂的玻璃刻画,却成为了广府文化独有的艺术。

民俗馆采用三开间布局,正对门口的是正厅(神厅),是供奉祖先和家人聚集的地方,里面的家具按对称摆设,桌椅皆是名贵的酸枝制成。

正厅后面用屏门围隔成头房,是家中最老的长辈居住之处。

偏厅,是家属生活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墙壁上往往挂有或刻有书画对联,体现主人的文化品位和修养。如“满怀明月,两袖清风”。“纵有良田万万千,有钱难买子孙贤”等。这里作为“西关大屋的建筑意境”的展览厅,对西关大屋和各个细节部分进行解剖和说明 。

饭厅,家具摆设较随意。天窗是较特别的窗子,靠垂吊下来的绳子拉动启闭,兼有通风、采光的双重作用。 

 

书房,摆设仍然依照旧模样,书桌、书柜、古董柜一应俱全,书桌上摆放着毛笔、墨砚,墙上挂着古画镜框,透着浓浓的书卷味,一侧桌上摆放着古老笨重的留声机,飘出的幽幽的音乐,应该是周璇、白光她们的声音了:红着脸、跳着心,你的灵魂,早已经,在飘飘飘个不停,低婉沉醉,香甜软糯。那是当时的流行曲呢。

楼梯间展示了一些西关大屋的日常生活用具,各有用途。

顺着木楼梯,扶着木扶手蜿蜒而上,可至阁楼,楼梯总步级取单不取双;通道的墙上挂了介绍广州行、住、衣等习俗及历史的图片。

阁楼设有两间房,其中一间小姐闺房,里面仍摆放小姐常用的物品。当年西关小姐知书达礼,穿衣打扮更带动时尚潮流。楼道墙上镜框里有老照片,重现昔日的西关风情。照片里的小姐们珠圆玉润,眉眼秀丽,和公认的广州本地女子偏瘦削的现象很不符合。有俗谚云:东山少爷,西关小姐。西关小姐的服饰新潮漂亮,为时人所模仿,就连侍候她们的贴身佣人嬷姐,穿着白褂黑裤、垂着油光水滑的大辫子,也别有风韵。

小姐闺房面对天井开着大大的长窗,梳妆台上犹自摆着美丽精致的化妆盒。当年深闺里的她们,就这样一窗与她们无关的风景、一镜只可自怜的花容,也就度过了一生中的最鼎盛的青春芳华。

 

主人房,作为“婚嫁习俗”的展览房,反映独具特色的西关婚嫁风俗,延续中原传统,西关的婚嫁习俗极尽豪华、隆重。新郎新娘披红挂绿,宾客如云,礼品担、礼品盒放满房间。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清末民初,新人除进行中式婚礼外,还得往往穿上西式婚纱礼服拍照留念。

在二楼俯拍一下楼下。

特喜欢类似的长廊,让工作人员帮拍了一张。

我读大学时,有两个同学是西关小姐,住在真正的西关大屋里(上世纪九十年代她们都出国了),那时我不懂西关大屋的价值,不然真可以去她们家看看实景,也就不用现在来看模拟建筑了。

 

前几天,其中一位西关美女发了一张照片到班里的微信群,嵇同学为她写了一段颁奖词:“你始终如一的单纯,如玉壶冰心,几十年风雨不改,把人生活成童话般晶莹剔透,是我们班的一道亮光。”

 

在我跟着手机导航找钟书阁时,才发现博物馆的第三展区,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蒋光鼐旧居,展示著名抗日将领蒋光鼐的生平。还有今年才开放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陈廉伯旧居,打算另外找时间去看。

 

广州第一家区级博物馆,既有西式别墅又有中式庭院,中西风格混搭很特别,还藏了一座很经典的西关大屋,想了解西关风情的可以去看看。

(2684 图47  2023/12/14)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广州荔湾博物馆 西关风情扑面来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