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0

广州西关纪游

编辑
天数:2 天

2024年1月26日上午,我前往广州荔湾区上下九、第十莆历史文化街区游览。

广州荔湾区这一片区域俗称西关,可以说是广州老城区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是广州市中心一条有名的商业街,上下九街长800余米,沿街建筑大都是建于上世纪初的岭南风情骑楼建筑,是南欧建筑特色与西关传统建筑风格结合的产物,装饰上还融入了北方满洲式装饰。

广州饮食及食品行业的一些老字号,如“莲香楼”、“陶陶居”、“南信”、“广州酒家”等云集于此。

漫步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看一座座颇具年代感的骑楼老建筑,偶有时光倒流之感。

沿街西行,进入永庆坊。这里的老建筑和荔枝湾河道经过修缮和改造,增添了时尚气息。

沿恩宁路而行,拐进一条小巷去詹天佑故居看了看。

在多宝街喜势点茶居用午茶完,继续沿龙津西路北行,到了逢源历史文化街区,街巷里和荔湾湖边有不少老建筑。

去看了逢源北街的蒋光鼐故居。蒋光鼐故居为民国时期建筑,青砖墙,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建筑风格兼具西关大屋及西式楼房的形式,是近代典型的岭南大宅民居。

沿西关荔湖畔上支涌河而行,沿途西关大屋和岭南风情值得一看。

找到云津阁文塔。文塔应该是明清时期古建筑,六角形金字尖顶砖木结构,高13米,塔高二层,塔门向北,门首有“南轴”石匾,二楼窗顶上方嵌有“云津阁”石匾。文塔不高,看上去也有点普通,但简朴中有点灵气和古意。

按着高德地图导航,辗转来到陈家祠堂。

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合族祠”,为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

陈家祠堂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之一,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以大门、聚贤堂和后座为中轴线,分为三轴、三进,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祠堂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

“聚贤堂”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陈家祠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祠堂建成之初时的聚贤堂是供族人集会之用,后来改作宗祠,两边的侧房供书院使用。

陈家祠堂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陈家祠堂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几乎全部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二塑一铸一画”即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彩绘壁画等建筑装饰的高超技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被收录进德国的《世界建筑艺术》和英国的《中国古代艺术建筑》。

漫步于陈家祠堂庭院、厅堂之间,不时为祠堂内外的顶檐、屋脊、厅堂、院落、廊庑、梁架、栏杆、砖墙、神龛之间那些精美绝伦、造型生动、色彩丰富的雕塑和彩绘所吸引,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站在陈家祠堂门前,想留一张简练的照片较难,镜头前不时出现游客的面容和身影,即或到了闭馆时间亦然。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广州西关纪游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