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醉观公园 古石桥小蓬仙馆聚来醉美
清末民初,芳村花地有大小园林30多座,尤以醉观园、留芳园等八大名园最著名。其中,醉观园(园主人梁炽权)占地近1公顷,位于今广州芳村大道山村桥侧,紧靠花地河,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所种牡丹深为当时达官贵人所钟爱,园中摆设讲究,规模也最大。日军侵占广州后,园林遭到破坏。建国后的50年代,醉观、留芳等幸存的园林在醉观园址合并成为醉观花园。60年代初广州市政府曾计划在醉观花园的基础上建设花地公园,后停建。1983年10月市政府决定复建公园,并定名为醉观公园,1984年春节公园建成。
很好奇,为何叫醉观公园?难道真是因为喝醉了雾里看花才是最美的?
我想,醉观公园首先意味着心境上一种宁静愉悦的状态。当我们走进公园的大门,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烦扰,自然地放松了身心,心情随之愉悦起来。或许我们会在公园的花丛中看到或嗅到香气,或者坐在荫凉之处听鸟鸣声,这些感觉都是无价的。
醉观公园,还意味着沉浸在自然美景中无法自拔。公园是自然界中的一片净土,它的美景无需修饰和加工,就能让我们心生敬仰之情。公园的湖泊、山峰、草坪、树木等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我们应该尊重并善加利用。
醉观公园也可以理解为与友人们共享快乐时光的场所。我们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在公园漫步,边聊天边享受美景,或者和家人在公园周末野餐,让快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第一次知道广州还有个醉观公园,约了个六七年没见面的大学好友,从不同的方向到达醉观公园的东门。
她的先生很贴心,把这个公园值得看的景点都帮她找好了,她把手机上的资料给我看,我俩就按图索骥,随意就走到了盆景园。
进入盆景园,先看到一座六松园古石桥。
六松园古石桥,建于清乾隆年间(约1770年)。石桥原来是清代花地六松园中的一景观。六松园原为潘有为所建,潘是清乾隆年间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康有为、张维屏曾在此寄居,该石桥曾留下他们的足迹,并写下不少诗文。新中国成立初期,该桥异地重建在醉观园内,今整体结构保存完整。该桥用花岗岩石料砌筑,属单孔拱石桥,桥长6.2米,宽2米,南北走向。由于身材娇小,这座桥也成为了广州现存最玲珑的麻石桥。
六松园古石桥在一条小小的河涌上,整座桥小巧玲珑。在桥的右边有一棵松树,枝干弯弯曲曲,有的地方已经用支架撑住。我看到那棵松树弯弯曲曲的树干,以为是一棵古松树。后来才知道松树是后种的,不是古树。
在六松园古石桥旁边还有很多好看的盆景,盆景各式各样,那些盆景也和古桥融为一体,好像是专门为古桥景观而设计的。从门口进入到走过古桥、欣赏盆景,就是一个园林景观的布局,要不是看到桥边介绍六松园古石桥的碑文,是很难将这座“微型”的石桥和古桥联系在一起。
盆景的种植是一门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技艺,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在各种树枝中选出一根能表现苍劲和充满生命力的小树根,然后成功地移植到小小的盆栽中。因此欣赏盆景,就如同欣赏名家的山水画。
醉观公园西北角还有一座小蓬仙馆。小蓬仙, 因慕蓬莱仙岛(神话里面神仙住的地方)而故名。具有岭南传统祠堂风格,始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原址在广州市荔湾区花地街道新隆沙2号,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康有为家族的物业,康有为曾在此读书、居住和活动。
小蓬仙馆最初修建的动因,是时任两广总督叶名琛修建给父亲叶志诜的。叶名琛,字昆臣,自号“海上苏武”,生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湖北汉阳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进士,从此开始仕途,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升广东巡抚,咸丰二年(1852年)任两广总督。他之所以修建小蓬仙馆,是为给他信奉道教并来广州休养的父亲建造道教场所。光绪十三年(1887年),张之洞将小蓬仙馆改成“先贤祠”,以“七公祠”呼之,祀奉了陶侃、宋璟、韩雍、王守仁、李湖、阮元、林则徐这七位都是从外省来粤担任总督、巡抚等要职并且对岭南是有贡献的有功之人。
2001年因建设芳村隧道,花费两年多的时间将小蓬仙馆的部分原构件拆卸后搬迁到现址进行了重建——这是广州市第一例因重大市政建设而实施的文物异地迁移保护工程,2003年5月,小蓬仙馆异地重建的文物保护古建正式完工,成了醉观公园的一处景点,门额上的“小蓬仙馆”四个阴刻隶书文字,正是咸丰七年由叶名琛所题。
小蓬仙馆是水磨青砖的三进院落,内有康有为的塑像。
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写过一首诗《人日游花埭》,我还有点印象:
烟雨井边春最闹,
素馨田畔棹方回。
千年花埭花犹盛,
前度刘郎今可回。
即使是再小的园林,也有石山,醉观园的石山位于茗木园与盆景园之间。中国式的园林大多模仿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把大自然的精华浓缩到园林之中。醉观公园也不例外,石山其实是一座座小型的假山,与周围的亭、廊、桥、湖以及各色花木融合为一体,使园中的风景增色不少。
赏茗亭,看似一座两层的亭子,但是二层貌似是上不去的。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屋檐之下,与万般美好相遇。
醉观园内还有好几棵大榕树,栽种的花木主要有玉棠春、荷花、茶花、玉兰白兰、人心果和芒果等具有岭南特色的花木亭台楼阁,古色古香,赏心悦目。
园区内,处处透露着安逸、从容,有独处看报的,有围坐一团聊天的,也有两两组队打兵乓球的,看着三三两两的小猫趴在长廊下,悠闲自在,不亦乐乎,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老人唱歌的一角,红歌飞扬。
醉观园的古典园林,建于清末民初。虽然不到1个足球场大,但设计精致,布局典雅。园内假山叠翠、花木扶疏、曲径通幽,檐牙高啄。既保留了岭南园林的传统,又展现出独特的美学魅力。它由茗木园、花卉园、盆景园和儿童活动游乐区组成,具有岭南园林传统又不拘一格的特点。
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假山瀑布、八角楼亭、大红灯笼,一秒带你穿越古代。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在岭南建筑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陈万里看来,《牡丹亭》恰恰道出了古人对园林花木的向往——人在自然中感知天地气息,看到自然界的变化,而园林花树恰是载体,“它帮助我们看见自己和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国人看花、识花,有悠久的文化根基。”
虽然醉观园与苏州园林几乎没有可比性,但毕竟是岭南园林的一个缩影,值得一看。
(2421 图30 2024/3/18)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亲子南沙游|广州周末游度假胜地 95812
- 食味识广州,自驾南沙四天三晚深度美食游 56850
- 湾区超美风景线,一起感受至美南沙 9394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