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贵州:自然资源的天选之子【赤水-贵阳花溪-fast中国天眼-陈情令螺丝壳】

编辑
天数:3 天 时间:10 月 人均:1000 元 和谁:情侣

出发地:成都

人物:一张&赵一

方式:自驾

时长:3天(10月4日-10月6日)

花费:total 2000元(含住宿、加油、饮食、景区门票……)

体验感总结:贵州好山好水,一步一景,自然资源太丰盛,就差在人为的部分了。整体景区设计、服务意识、票价策略、车辆进出停靠、住宿标准管理等有所欠缺。姑且认为是在近几年,政策大力支持下的一种不适应症,过去没路没桥的地理环境,如今已然将成为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资金政策加持下,路通了,桥架了,人为设计的软件急需跟上,包括这种思维的扭转。

走哪算哪丨计划没有变化快,去川北高原的路线生生被封路切断

10月1日,一张说,

“你加班,我学习,绝配!这个十一就在成都猫着了!”

10月2日,一张说,

“我又想去高原了”

10月3日,一张说,

“不行了!明天必须出发去高原。”

一张希望看到的高原(补图)

于是,我们两个便连夜收拾行囊,查天气和路况。最后将目的地锁定为马尔康,满足一张的“高原梦”。

沿途计划: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毕棚沟——米亚罗枫叶区。

米亚罗风景区
赵一想象中的米亚罗(补图,谢携友)

24寸的行李箱,装了4件厚度不一的羽绒服,毛衣,秋衣秋裤,带毛毛的帽子手套以及棉袜子,各种花围巾。赵一梦里都在搭配去三个景点的衣帽服饰,而一张醒着嘴里就念叨曾看到过得阳光草原牧场。

【10月4日】

早上7点半的闹钟响起,赵一“蹭”得起身,洗脸擦粉梳头描眉抹朱砂。蹲厕所时,顺手查下路线。好死不死,蓉昌高速驶向米亚罗马尔康段封!路!双向高速和国道均因山体滑坡阻断交通

让人心痛欲绝的路况

原本不到5小时的车程,需从甘孜州中国熊猫大道绕行至10小时左右。“天意啊,一张,你去不了高原了”。一张睡眼惺忪地在被窝里叽里咕噜地咒骂,然后又睡过去。

兴奋了至少一个下午+一个晚上,一张和赵一躺在电褥子上茫然。在心中依次划掉了兰州、西宁、西安、昆明等之后,锚定贵州(一个2年前去过且发誓再也不去的地方)。一张决定用“红色之旅”代替心中遗憾的高原,火速将行李箱中的羽绒服卸下,塞进几件秋装。终于出了家门。

(事实上,我们只规划了第一站到赤水,接下来的行程都是想到哪走到哪。用一张的“名言”:事实证明了,只有出发,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赵一在整个行程结束后想补一句“名言”:事实证明了,不做计划的旅程就是free,因为一个也实现不了。)

赤水丹霞大瀑布丨原来“赤水丹霞”不只有比黄果树还大的瀑布

由于出发时已近11点,抵达第一站赤水丹霞旅游区时已是下午4点。本打算看完大瀑布再去三渡赤水遗址和四渡赤水纪念馆,但我们大大低估了贵州的山高水远,任何意念中的直线距离都形同虚设。不越过几重水,绕过几道水,都不可能抵达。

赤水丹霞旅游区·大瀑布
意识到时间紧迫后,往返都坐了观光车(每人单次10元)

【Tips 1】

进入景区之前,在一个左右分岔路口被景区保安指路向右上山。但上山后只是抵达一个较大的停车区,还要乘坐免费的大巴车下山抵达景区的门口。其实在分岔口左转就会有一个小停车区,步行几步即达到景区大门。

【Tips 2】

在山上停车时,很多嬢嬢和大姐兜售10元一件的雨衣,只是一层薄塑料膜,看上去很不结实。“你到景区买要20一个”“不买不行,瀑布大得很,衣服都要湿透”。

由于大姐手中没有我欣喜的黄色,所以放弃,不然肯定会被她的话术诱惑。到景区门口发现,有一排带棚顶的商家区,吃的喝的应有尽有。重点是,一位大哥摊位上卖的较厚雨衣要价15元一件,最后两件给了25元。

也算看了一眼丹霞地貌
赤水丹霞旅游区·大瀑布
比黄果树瀑布还要高8米的十丈洞大瀑布。
赤水丹霞旅游区·大瀑布
赤水丹霞旅游区·大瀑布
赤水丹霞旅游区·大瀑布
赤水丹霞旅游区·大瀑布
赤水丹霞旅游区·大瀑布
赤水丹霞旅游区·大瀑布

【TIPS】

雨衣的确要备,但在哪里买还是看个人眼缘。另,选择单程步行可能更加,还会遇到一个美人梳瀑布,横向密匝。另,我们以为佛光岩、丹霞地质公园、竹海等都在一个景区里,其实都是分开的,且相隔距离不等。

赤水丹霞旅游区·大瀑布
美人梳瀑布(补图,谢携友)
花溪夜郎谷丨老人隐居20余年用石头打造出的“桃花源”

一定要来花溪夜郎谷,是我对一张此行唯一的要求。缘起于2016年毕业时,刚参加工作有机会探访此地,但又没有得到单位批准。彼时,一张安慰我,以后咱自己去。4年后,这个安慰成真。

赤水大瀑布出来已是下午5点多,看了下到遗址和纪念馆,都需要1个小时+的车程,到了也天黑了、闭馆了,只好作罢。4日晚11点才赶到贵阳花溪区,在大学城附近找了个酒店住下。太饿,到达前半小时在点了外卖。大晚上也只有烧烤店营业,但我两实在想吃些汤水,于是点了两碗泡发了的花溪米粉。

【10月5日】

早上7点半,在酒店里吃了泡面,9点到达离大学城仅2公里远的花溪夜郎谷。没有官方停车区,或者说夜郎谷本不算一个官方景区吧。距离景区门口500米,一堆嬢嬢大姐又出场了,劝说我们到她们的“封地”停车,20元一天。吓大了我们的瞳孔,还没停过这个价的泥泞车位,最终10元成交在一片泥水滩中。(其实所有的地方都是泥水滩,嬢嬢大姐往那一站,就是她收钱的圈地,不商量)

花溪夜郎谷
门口
花溪夜郎谷
所谓 卖酒
花溪夜郎谷
2006年票价从5元调整到60元。今年去时是20元。
花溪夜郎谷
花溪夜郎谷

据说,打造这座石头城堡的宋老先生现已年近80。他打造“花溪夜郎谷”的想法萌生于1993年,当时他到美国参观被一个印第安家族三代人花60多年时间建造的巨型雕塑所震撼,激发了一直藏在心里的梦。

1996年,他辞去了大学教授,放弃了“旅美艺术家”、“著名漫画家”、“木刻大师”等头衔,开始用石头来建造心中的奇幻之城。从当地农民手中以流转方式获得300亩的山谷地,用其大半生的积蓄,引导当地村民以最原始的手段,就地取材,用喀斯特岩石和最原始的建筑方法堆砌。

花溪夜郎谷
花溪夜郎谷
花溪夜郎谷

用铁杵撬起石块,叠成高大的石柱,捡来废弃的陶片,给雕塑贴出眼睛嘴唇,用几何化的图案,拼接出逝去的图腾。就这样一点一点,与周围村民一起,宋老搭了二十年的“积木”,一座奇幻的石头城堡从曾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关于“夜郎谷”,据称是宋老在花溪打造的第三个作品,创作灵感来自他的童年记忆。

花溪夜郎谷

宋老说,他在遵义市湄潭县长大,那时候,经常看见大人们带着傩面具跳洋戏,所以夜郎谷的图腾柱看上去就像一张又一张的傩面具。有媒体报道,现在夜郎谷的面积并没有当初流转时的300亩,随着城市扩容等种种因素,夜郎谷已经缩小到100多亩,夜郎谷背后也没有了刺槐、杜仲、青岗子,取而代之的是贵州财大的各种建筑。

宋老说,他最早在花溪平桥附近建了一个画家村,想把画家吸引至此开展艺术沙龙,同时对沿河的水车水碾坊开展保护,当时画家村接待过不少外国友人;后来宋老又在灵山建起艺术村,因为遍布的图腾作品,还被当地老百姓叫做“鬼城”。如今,现代化建设让画家村和艺术村均不复存在,这是宋老最不能释怀的经历。

今年,有消息传出,2019年12月10日,宋老跟贵州财经大学达成“夜郎谷艺术作品”捐赠意向,签署了捐赠备忘录。“我之前在花溪创作的两个作品,后来都没有保留下来,我希望夜郎谷能保存下来,不然将是此生遗憾。”“光是夜郎谷每年数百万元的门票收入,若按照15年期算,预计可达亿元;另外作为一件耗时20多年打造的艺术品,价值更难估量,这还不包括夜郎谷艺术作品下面的土地价值。” 宋老说:“但是捐出夜郎谷,是这件艺术作品最好的归宿。”

花溪夜郎谷
花溪夜郎谷

以上图片均为谷内“宋氏古堡”的样貌,景区内还有一处林场,面积已经很小了,只有数个造型,不知是否因为面积减缩的原因。

花溪夜郎谷
花溪夜郎谷
花溪夜郎谷
花溪夜郎谷
花溪夜郎谷
中国天眼丨兴奋了一路却对景区设计无比失望

花了一个小时在夜郎谷上蹿下跳,出来后,直奔位于黔南平塘县的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一张此行已然实现不了他红色之旅的初衷,嘴里念叨着“科普之旅”也不错。于是,一张对FAST的期待远高于我想拍美照。

夜郎谷至中国天眼需2个小时车程,中午12点抵达。下高速后,路上天眼小镇的各种宣传,也让我们满怀期许。

进入景区后,左侧有一个较大的停车场,外围是卖小吃的摊摊。令我们意外的是,人竟然出奇的多,而且大巴车一堆一堆地拉人过来(回成都以后补了《我和我的家乡》,才发现天眼是贵州单元的一个point)

从大停车场向内走,首先会看到一个酒店,数层高楼平地而起的规模与周边矮小扎堆的客栈形成鲜明对比。不知道的还以为那酒店是一个景点呢。继续走大概500米,来到天眼发起人南仁东事迹纪念馆,以及长长的一条街。

中国天眼景区
中国天眼景区
中国天眼景区

据说这条街晚上会有天幕灯光秀。为什么大家都会走这条街呢?至少要走10分钟才能走到头。因为唯一售票口在这上面。中国天眼,对,就是看那口大锅是免费的。但可是!票,只能买套餐,最低140元,最高318元,可参观不同的馆。我们想,只要看得到大锅,了解得到科普知识,就ok。可能大多数来的人都是我们这么想的,140元一张套票毫不手软,甚至我还想单独购买FAST观测体验的票。

中国天眼景区
购票只能一人进,其余人走过了长长的天幕街,都在外面晃荡等待去买票的同行人。图为外面的一个卫生间入口
中国天眼景区
中国天眼景区
中国天眼景区

排队买完票已接近1点,比预想12点到、2个小时逛完、下午去肇兴侗寨的计划晚了不少。没想到,可怕的事还在后面。先行找了一个招牌含“贵州”二字的餐馆吃饭,98元两道菜,难吃!途中查了携程上的点评,发现进天眼不能带手机、数码相机……等一系列电子设备。

想拍照只有两个方法:一、租用150元的胶片相机,可拍25张照片,后续景区邮寄照片(胶片相机,不能如数码相机以及手机那样查看所拍成像,一切,凭感觉);二、到顶,景区统一拍游客与天眼合照,同一点位,25元一张,景区邮寄照片需额外支付10元快递费,如只需电子版则不需快递费且花费时间短。

进入天眼点位前,排队存包、安检,堪比机场的严格标准。当失去手机时,一路上看风景都少了些乐趣。记得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主人公休眠手机一整天,感觉世界清静不少,自己更加集中在看书和用眼睛记录影像上。但我只想说,没有手机过分不习惯,总感觉手机留下来的证据要比眼睛更加真实可靠和持久。

安检后,大巴车接送游客进入天眼所在的山脚下。盘旋而上,一道又一道弯,逐渐晕车。即使闭着眼,也能感觉到路的曲折,司机开得很快,也都开了半小时以上。再次接受安检,然后是道选择题:登山而上,800+台阶,大概需要20分钟;格外花费20元乘坐小巴车只需5分钟,但要排队等车大概20分钟。

没有老人小孩的都果断登山了,即使冒雨而上。台阶难上,心脏怦怦跳个不停,只当做了一场keep上的HIIT高效燃脂训练。台阶之间的平台是对不同星座的介绍,数完了上山的6个星座后,也就登顶了。大锅的轮廓和正面照逐渐清晰可见。

【TIPS】

拍照的大兄弟在顶楼的楼下,不在最顶处。最顶处留了机位给租赁胶片相机的游客。有25张拍照权限的就是不一样,随便合影,出手很阔气!要等大兄弟拍照的人也排起队来,每组喊号上前,如受过训练般行云流水,摆pose、一二三、再来一张别眨眼、一二三、“下一个!”

唯一一张天眼实景,胶片拍出来的如何转换成JPG发送邮箱?严重怀疑胶片洗出来照片、然后再翻拍,不信你看这满满的噪点。

和大锅合影完就该下山了,总觉得少了点啥。对了,科普呢?一路上山,除了一张告知牌上寥寥数语介绍中国天眼的百度百科外,对我们课外求学的心毫无满足感。下山再数6个星座,再坐大巴车,取手机。

进入天文体验馆,也是失望至极,几张图片、几张简单讲解、几段新闻影像……后来细想,所谓科普到底该什么样呢?我们门外汉也说不出建设性意见,但至少不该让人如此失落,犹如一个饿汉,等来的是一锅稀稀拉拉的大米汤。

中国天眼景区
中国天眼景区
中国天眼景区
中国天眼景区
中国天眼景区
中国天眼景区

套票中含了一个天象影院,但排队人太多,一场20分钟,数了一下前面的人,至少我们要等3-4个20分钟,最终无奈放弃。后来又想了一下,整个天文体验馆占地面积不小,按说应该能满足游客分散到不同点位体验的需求,结果几乎80%的人进馆后都直奔天象影院排队。难道不是整个体验馆的设计过于简单?过于没内容?

本想额外花30元去FAST观测体验,到门口一看已经购票的人竟坐在地上排队。因为里面的人正在体验,外面的人必须贴身紧跟才能保证自己在闭馆前排上号。而排队处没有座椅,经历上山下山又转了一圈场地的,是个人可能都站不住了。要知道,这个FAST观测体验,如果不是单独购票,那就说明他们购买了总价300元左右的“尊享游”。这服务,还真是尊贵的VIP呢。

怀着些许失望和不满离开天眼,已近下午4点,如果想去位于黔东南州的侗寨,就只能看夜景了。就在国庆期间,贵州的西江千户苗寨还被骂的狗血喷头。人造景区的人造收费住宿停车,每年都是热点,今年的凤凰古城又“火了”一把。加之贵州这个地方,真是看着近,走起来远。总是要绕过几重山、山路十八弯,过高速都是一个又一个隧道,即使打通山脉走直线,也提不起速度。每一个隧道都是降速80,没等踩起油门,又到了下一个隧道。

最后退而求其次,发现了一个螺丝壳景区。严格来说,不是景区,山顶上有一个螺丝壳风电厂,平地而起几个大风车而吸引人们。更重要的是,我发现推荐此处的人多是《陈情令》的忠粉,都匀是它的一个拍摄地,包括云深不知处等。

平塘特大桥+天空之眼服务区丨意外总是有惊喜
平塘特大桥

都匀的路上巧遇,在高速上看到“天空之桥”观景平台的提示,果断决定去看看。需要先出高速,进入“天空之桥”服务区,然后到观景平台上看平塘特大桥。着实壮观!据介绍,建成后,此处将成为贵州首个“桥旅融合”观光园(服务区)。规划了酒店、餐饮、购物、步行栈道等。看过了江苏豪华服务区的新闻,相信这里会成为一个新地标。当然,有了天眼的前车之鉴,这里想成功的前提应该是,规划设计喜人、落地服务配套。

螺丝壳大风车丨雾气缭绕,神秘得让人恐惧

中途因看桥耽误了一点时间,赶到螺丝壳山脚下已经是晚上7点,虽然一路都在跟天黑赛跑。但阴雨连绵的天气加上昼长变短,天还是在赵一的咆哮中黑下了脸。我坚持上山,毕竟游记告诉我,傍晚的大风车更美,但忽略了要出太阳才有夕阳的前提。

盘旋上山时,雾气越来越大,一张告诫我不要再上了。固执的脑壳愣是不听,直到看到这重光景。

实际体验感要比图片恐怖的多,眼前只有雾气,近光、远光、雾灯、示廓灯都不起作用。还不停的爬坡弯道,在一个相对宽阔的地方,我们掉了头,我开车的权限也被一张收回。下了山,仍是细思极恐,更恐怖的是我的内心,为何固执地跟头驴似的?

都匀找了个酒店入住,然后去了石板街吃饭

都匀石板街
都匀石板街
酸牛肉,座位紧张,门口灌风,冷得要死。靠对面的奶茶店续命
都匀石板街

【10月6日】

6日是启程返成都的日子,看了一下从都匀到成都大概10小时,于是一张为了安慰我,决定一早再度上山看大风车。依然是云雾缭绕的一天,山中雾气更大,好在是白天,恐惧感降低不少。

行至一半时,看到一处停车区不少人在拍照。听这些小姑娘讲,这里就是《陈情令》云深不知处的拍摄地,再往前处还有魏无羡和蓝湛切磋的背景瀑布。

一辆面包车上载了满满当当的打卡小姑娘,挺有意思,就是不知这车是从哪来、谁装扮的、怎么个租车价格。继续向前走,看到了一个牌坊后,左手边有一条小路,基本就快到风电厂了。山顶的路渐平,树也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大片芦苇。都没有注意到埋在迷雾中的风车。

直到我下车的那一瞬间,一根粗大的白色柱子伫立在我眼前,慢慢向上抬头,巨大的三片扇叶横亘面前。那一刻,我浑身打了个激灵。一张说,这都不算大型风车,但我还是被吓到了。这种从重重厚重的迷雾中突然显现的“庞然大物”带来的冲击,久久挥之不去。

螺蛳壳
螺蛳壳
螺蛳壳
螺蛳壳
螺蛳壳
螺蛳壳
螺蛳壳
螺蛳壳

事实证明,有些东西还是远观的好。这雾气就只让我们看了风车几分钟,造型还没摆完,风车又再次回到团雾之中,连隐约轮廓都不可见。仿佛它们从未出现过。后续跟上来的几辆车,人们下车、看天、上车、离开,没有等到雾气消散,也没有受到我那样的心理冲击。一切莫不是最好的安排。

可能有人不理解,为了个这,何必两次闯进伸手不见五指的迷雾山区,那就放两张别人拍的正常样貌。

螺蛳壳
图据网络
螺蛳壳
图据网络
螺蛳壳
图据网络

但据今年上半年的新闻报道,这个风车可能很快、也可能很慢就要消失了。

“宾至如归”不能是个口号

离开螺丝壳,我们就直奔返程了。一路不禁感叹,好山好水好地方,虽然我们不是为了寻觅美食而动,但那么多的美食博主加持之下,贵州的美食肯定不少。作为一个优质的旅游圈,贵州绝对可以做到极致,毕竟大自然馈赠的先天资源太多。希望它未来可以更加精细化地打造,多一些人实地去体验,再开门迎客。方方面面吧,“宾至如归”不能是个口号不是。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贵州:自然资源的天选之子【赤水-贵阳花溪-fast中国天眼-陈情令螺丝壳】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