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4日 镇远古城
镇远历史悠久,自楚汉开疆以来,至今已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
镇远古城,山青水秀,风景宜人,历史上这里曾经是军事重镇、交通要塞、商贾云集之地。
镇远古镇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四周环山,舞阳河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形成一个似太极图形,故又称八卦古镇。北岸是旧时士兵驻扎的地方,称之为卫城;南岸是行政机构和平民商家聚集的地方,称之为府城,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有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等很多古迹。
我们晚上9点到达镇远,住和平街的镇远大酒店,放下行李,马上到街上溜达看夜景,10分钟走到新大桥处,舞阳河两岸灯火璀璨,霓虹灯闪烁,色彩缤纷的古城焕发出现代都市的魅力。
白天游镇远古城,主要游玩4个景点:石屏山、青龙洞、"歪门斜道"的古巷道、和平村
1.石屏山
7点起来吃过早餐,我们登石屏山去。从镇远大酒店出来,沿着商业街走10分钟,就到了昨晚看夜景的新大桥,昨夜的喧闹已退去,清晨的舞阳河两岸一片宁静。
石屏山是镇远古城北面的屏障,与青龙洞隔河相对,也是古城的制高点。登上石屏山顶,可以望尽古城全景,婀娜蜿蜒的舞阳河穿城而过,苗疆长城盘踞在山上。
2.青龙洞
从石屏山下来,对面就是祝圣桥。祝圣桥是镇远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祝圣桥,桥长135米,宽8.5米,高14米,当时它不仅在贵州,甚至在西南地区都是比较长的一座桥。 这座桥全是青石建造而成,桥墩是明代的,而桥身却是清代的。祝圣桥始建于600多年前的明洪武年间,原名舞溪桥,多次毁于洪水,屡毁屡建,其中一次竣工时正值清康熙皇帝六十大寿,为给圣上祝寿而命名为祝圣桥,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元年(1723年)重建。祝圣桥是通往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南方丝路"京滇古驿道湘黔段进入贵州的一座大型石拱桥咽喉通道,滇黔锁钥。清光绪四年(1878年)镇远知府汪炳敖重视文教,为祈愿滇黔学子仕途顺利,在他们沿古驿道进京赶考必经祝圣桥上修建了俗称状元楼的魁星阁。民国时期又在祝圣桥上游修了一座石拱桥,此后祝圣桥又被俗称为老大桥。
走过祝圣桥就是青龙洞景区
青龙洞古建筑群坐落在镇远城东的中和山上。这里山势挺拔,峭壁悬崖。巨岩、洞穴融为一体。道、儒、佛三种宗教的寺庙群生在山腰,和谐共处。它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雕梁画栋。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分别采用了“吊”、“借”、“附”、“嵌”、“筑”等多种工艺,硬是在一段悬崖上筑出中元洞、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等一片阁楼洞天。
3."歪门斜道"的古巷道
从青龙洞出来,我们又往回走过祝圣桥,沿着青石板街道,路过镇远博物馆进去参观了一圈。便拐进“歪门斜道”古巷子里。
镇远古民居既有江南庭院风貌,又有山地建筑布局。这种水乡与山峦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民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歪门邪道”就是镇远的独有特色。因商人讲究风水,“以南为尊”以保富贵之相,兼而“财不露白”,"门不对巷",宅院的大门绝不正对着巷道而是斜对着街道,这种有特色的建筑分布被叫做“歪门邪道”。大门不和巷道垂直或者平行,大厅也绝对不正对小巷的这种建筑风格,主要是因为这里曾经多商贾居住的原因。
镇远古民城,现存有古巷道8条,古民宅33座。古巷道大多狭长幽深,形式错综复杂,有石牌坊巷、四方井巷、复兴巷、仁寿巷、冲子巷、米码头巷、紫宝阁巷、陈家井巷。
河边两岸杨柳依依,黛瓦白墙的马头墙徽派建筑临河而建,颇有江南水乡的韵味。
4.和平村
“和平村”是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和平村”的简称。1939年至1944年间,“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日本俘虏收容所”设在镇远,曾先后关押日军俘虏七百余人,俘虏居室有单人床、上下铺、通铺...每个床位上都写有当年俘虏的名字..里面记录了日军俘虏当年的日常生活。
跟西江千户苗寨相比较,镇远古城游人不算多,可以从容悠闲的在古城里慢慢逛,值得一游。
镇远古城之行到此结束,吃过午饭后,我们将赶赴下一站西江千户苗寨。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黔山秀水、天华多彩“。2020之夏,贵州六天纪行《安顺、贵阳篇》 70241
- 带上两岁“宝宝”租车自驾走云贵(上): 贵州篇 23896
- 贵阳篇 | 贵州乡村旅游重点村出行攻略 1460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