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11.23

第2135回:最大单面口径天眼,球面射电望远镜黔

天数:1 天 和谁:一个人
玩法:人文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贵州

发表于 2020-11-23 14:01

【皇氏古建築大全】【黃劍博采風追影】【環遊尋美拾遺錄】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2135回:最大单面口径天眼,球面射电望远镜黔


©文章来源:《皇氏古建築大全》和《黃劍博采風追影》Jumbo Huang Notes: Image-Text copyright reserved to Jumbo Huang)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我国贵州,当位于阿雷西博天文台的全球第二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退役之后,我国天眼将承担更多的宇宙探测任务。。。


再说到天眼之前,我们先提一下世界上直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尽管它的直径最大,但却不是球面状的,而且远观也并没有任何美感,建筑难度更没有办法与我国的天眼相媲美。


科学院射电望远镜600是邦科学院特设天体物理台的一座环状射电望远镜,坐落于俄罗斯北高加索的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1974年建成。望远镜为环形,由895块长方形反射面排布而成,总直径达576米,



RATAN-600望远镜的反射面采用了特殊的环状设计。望远镜主镜面包括895块2米宽、7.4米高的反射面单元,每单元均为柱形面。主镜面将射入的平面波变换为柱形波,沿地面汇聚至二级反射面上,后者再将其反射至接收器。每个反射面单元均可双轴调节,所形成的反射体系大小接近600 m,可接收波长低至0.8 cm的波。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天眼)是我院家国天文台的一座射电望远镜,焦比达0.467。天眼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洼地,利用喀斯特洼地的地势而建。其主体工程于2011年开工,2016年落成。


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口径、填充口径(即全口径均有反射面的)射电望远镜;并且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单一口径射电望远镜,仅次于俄罗斯的RATAN-600望远镜(该望远镜为环形)。


家国天文台于1994年提出建造天眼项目的设想并开展预研工作。1994年4月,预研究及贵州选址工作启动。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沈某钊院士、范某峰教授、钱某亮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自2003年起全程参与天眼项目结构系统的预研、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


在2007年7月我国批准此一专案,哈工大作为第一合作单位,负责反射面结构系统的初步设计。


经过考察,望远镜的建设定点定在大窝凼村,村民随即搬迁;为了避开电磁波干扰,居住在望远镜半径五公里内的9,110位居民亦被搬迁。大约有500个格局不高的家庭要求给予补偿。当地晸府为当地居民的搬迁投入了约2.69亿美元的扶贫资金和银行贷款,而望远镜本身的建设费用仅为不足2亿美元。。。


在2008年12月26日,在施工现场举行了奠基仪式。2011年3月25日,天眼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12月31日,台址开挖主体工程竣工。2013年12月31日,天眼完成钢结构主动反射面环形支撑圈梁的制造与安装。。。


2014年11月30日,馈源支撑塔建成。2015年2月4日,大跨度索网安装工程完成。2015年8月2日,第一块反射面单元成功吊装。2015年11月21日,馈源舱成功起舱进入联调阶段。2016年7月3日上午,最后一个面板安装完成,天眼望远镜主体工程完成。


2016年9月25日,天眼望远镜正式开光,开始测试和调适设备。第一次观测是在主反射器没有活动的情况,以它固定的形状配置下进行,并借由地球的自转扫描天空。



因为较长的波长对反射器形状误差的宽容度较大,随后的早期科学研究将在较低的频率下进行,以使主动表面达到其设计精度。校准各种仪器需要三年的时间,之后就会全面投入运行,我国进入观天时代。终极目标在寻找宇宙规律(Looking for the law of the universe)。2017年底,预计首批观测数据公布。


2017年10月10日,我院宣布天眼首次新发现两颗脉冲星,其中一颗编号J1859-0131(又名FP1-天眼 pulsar 1),自转周期为1.83秒,据估算距离地球1.6万光年;一颗编号J1931-01(又名FP2,随后被证实该脉冲星已于2007年被美国GBT望远镜350 MHz 漂移巡天项目所发现),自转周期0.59秒,据估算距离地球约4100光年。这两颗脉冲星分别由天眼于2017年8月22日、25日在南天银道面通过漂移扫描发现。


2018年,“我国天眼”安装并调试了专门用于地外文明搜索的后端设备。这个功能有点像筛子的后端设备,主要就是从“我国天眼”浩如烟海的电磁信号中,筛选出有用的窄带候选信号,而把天体和人工信号排除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外文明研究团队基于几十年的地外文明搜索经验,



携手我院家国天文台,为“我国天眼”量身开发了这套专门设备。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宇宙学与地外文明研究团组张某杰教授预计2020年9月后可以投入新观测,启动针对地外文明的搜索。

建成后超越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面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最初的预算是人民币七亿元,最终的造价是人民币12亿元(1.8亿美元)。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站址位置偏远,道路通行不良,需要增加遮罩以抑制主镜像制动器的电磁干扰(radio-frequency interference,RFI)。主镜制动器的故障率是依然存在的问题。


当地晸府在望远镜周围发展旅游业的努力,引起了天文学家的担心。他们担心附近的移动电话是电磁干扰的来源。估计在2017年会有1,000万游客,将迫使地方决定科学任务与旅游业的经济效应。


2020年1月11日,天眼通过验收,正式投入运行。


2018年,天眼安装并调试专门用于地外文明搜索的筛选的窄带候选信号后端设备,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地外文明研究团队开发;2020年中设备升级,同年9月后投入新观测。


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主动反射面是由上万根钢索和4450个反射单元组成的球冠型索膜结构,其外形像一口巨大的锅,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其创新设计方案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提,由悬索支撑的馈源舱与馈源定位技术也源自该校。


天眼有一个固定在自然凹陷的渗穴景观(岩溶)中的主反射器,将接收到的电波聚焦在悬挂在其上方140米(460英尺)的"馈源舱"的接收天线上。主反射器用穿孔铝板制成,由悬挂在轮缘上的钢缆网支撑,

天眼的表面由4,450片每边长约11米(36英尺)的三角形组成测地线圆顶的形式。位于下方的2,225个绞车使其成为主动表面,可以拉动面板之间的接头,将柔性钢缆支架变形为与所需天空方向对齐的抛物面天线。


反射器上方是由六个高塔支撑,使用绞车伺服机构移动的一个轻型的电缆机器人"馈源舱":13。接收天线安装在斯图瓦平台的下方,可以提供精细的位置控制,并补偿风运动等的干扰:13,使指向精度可以高达8弧秒:24:179。

在天顶角60度的最大范围内,有效的照明光圈会降低至200米,当有效且无损耗的照明光圈为300米时,角度为26.4度:13。

尽管反射器的直径为500米(1,600英尺),但一次只能使用直径300米的圆(维持正确的抛物面形状的接收器照亮面)。


它的工作频率在70MHz至3.0GHz,此参数接近抛物面镜可以设置的精确度上限。它可以略有改进,但三角形段的大小限制了可以接收的最短波长。此范围由馈源舱下的9个接收器覆盖,1.23–1.53GHz频带是氢线周围的频率,使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制造的19束接收器。这是澳洲科学院和我院合作的澳中天体物理研究联合会的一部分。

搜集到的大量资料将由澳大利亚伯斯国际电波天文学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Radio Astronomy,ICRAR)和欧洲南方天文台开发的次世代档案系统(Next Generation Archive System,NGAS)储存和维护。


“我国天眼”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是我院家国天文台研究员南某东。自1994年起,他一直负责工程的选址、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编订了科学目标,指导了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及试验。他在生前也担任“我国天眼”的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现任副总工程师是李某菂(我院家国天文台)、钱某亮(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海洋工程学院院长)等。


学院一直难以为望远镜寻找到工作人员。以它的规模,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但因为位置偏远,很难吸引到天文学家,使得望远镜不太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满载运行。由于国内几乎没有电波天文学家,他们在国际上招募工作人员,但待遇不高,许多人也担心这个高规格的专案在管理上会很严格。

据说自2017年5月以来,学院一直在为天眼寻找合适的科学营运总监,但一直未能填补这个职缺。虽然人们普遍引用的待遇是一百多万美元,但这是一次性的研究补助金,而不是薪资或持续性的资助。


2018年10月29日,《科技某日报》报道了天眼驻地人员招聘难的情况。根据此报道,天眼准备以人力派遣形式,按工资加驻地补贴每年约十万人民币的待遇招聘驻地人员,但招聘时遭遇市场冷遇。有群众认为,天眼招聘门槛很高,但工作枯燥、位置偏僻、待遇太低,与其他行业相比没有什么吸引力,招聘难度大也应该在意料之中。。。但一些群众觉悟低,格局小,搞科研工作本身就要有献身精神,总是想着高薪和舒服的工作环境,如何实现科技强国呢?


天眼的基本设计与阿雷西博天文台的电波望远镜相似:两这都是在天然形成的渗穴内安装固定的反射器,反射器以穿空铝板制成,上方悬挂着有可移动的接收器。两者的有效口径也都小于主镜实体的尺寸。但是,除了大小之外,还有五个显著的差异。


首先,阿雷西博的反射盘是固定的一个球形。虽然它也悬挂在钢缆网上,下面也有支撑可以微调它的形状,但它们仅用于维护,并且是用手动操作和调整。它是一个固定的球形,并且有两个额外的反射器悬挂在上面,以修正由球面产生的球面像差。

其次,阿雷西博的接收平台固定在一个定点。为了支撑附加反射器更大的重量,主要的支撑电缆是静态的,唯一电动的部分是用于补偿热膨胀的三个抑制绞车。天线安装在平台下方的旋转臂上。这种较小的运动范围限制它只能查看天顶距19.7° 范围内的物件。

第三,阿雷西博可以接收更高的频率。组成天眼主反射器的三角形面板限制了其近似抛物面的精确度,因而限制了它可以聚焦的最短波长。阿雷西博更严格的设计使其能够将锐焦保持到3公分的波长(10GHz);天眼的限制为10公分(3GHz)。二阶位置控制的改进,或许可以将其推进至6公分(5GHz),但主反射器成为最终的限制。


第四,天眼的盘面更深,有助于更广大的视野。尽管天眼的盘面直径比阿雷西博的大64%,300米(980英尺)的曲率半径也比阿雷西博的270米(870英尺)大,形成的圆心弧是113°(阿雷西博是70°)。



尽管阿雷西博在观察天顶时可以使用到全口径的305米(1,000英尺),但典型的倾斜观测的有效口径只有221米(725英尺)(因为阿雷西博的位置接近赤道,所以可以经由地球的自转扫描到较大部分的天空而得到补偿。阿雷西博位于北纬18.35°,而天眼位于北纬约25.80°N,向北偏移了约7.5°。)


第五,阿雷西博的大型二级平台拥有几个发射器,使其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雷达天文学仪器之一。在NASA的资助下的行星雷达系统,使阿雷西博可以研究从水星到土星的固体物质,并对近地天体,特别是有潜在威胁天体,执行非常精密的轨道测定。阿雷西博还有几个由NSF资助研究电离层的雷达。对于天眼的小型接收平台舱而言,这些强大的发射机是太大、太重了,因此它将无法参与行星防御计划。

但阿雷西博拥有再多的优势也是枉然,因为它现在已经退役了,淡出了历史舞台。。。


阿雷西博天文台是坐落在波多黎各阿雷西沃的射电望远镜。截至2018年,天文台由中佛罗里达大学、杨企业和波多黎各城市大学根据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合作协议管理和营运。这个天文台的正式名称是"国家天文学和电离层中心"("NAIC"),也是该组织的唯一设施。从20世纪60年代建造至2011年,天文台由康乃尔大学管理。


主要的接收盘面建筑在岩溶留下的凹陷渗穴中,直径为305米(1,000英尺)。盘面由钢缆网支撑的38,778片穿孔铝板制成,每片的面积约3乘6英尺(1乘2米)。盘面下的地面可以进入,并种植遮阳的植被。


天文台有4架雷达发射机,在2380MHz具有20TW(连续)有效各项异性辐射功率,在430MHz是2.5TW(脉冲峰值),在47MHz是300MW,8MHz是6MW。


反射器是球面反射器,而不是抛物面反射器。为了瞄准装置,接收器被移动以拦截由半径270米(870英尺)的圆球盘表面反射来自不同方向的信号。当接收器不在焦点时,抛物面镜会有不同的像散,但是球面像差在每个地方都是均匀的。


接收器是重达900吨的平台,由三个钢筋混凝土高塔拉撑的18根电缆悬吊在盘面上方150米(492英尺),其中一座塔高111米(365英尺),另两个塔高81米(265英尺),而它们的顶部都在相同的高度上。平台有一个称为方位臂的93米(305英尺)长可旋转的弓形轨道,承载着接收天线和第二级与第三级反射器。这使得望远镜可以观测以天顶为中心,南北共40度(从纬度-1度至+38度)的天空能见圆锥体内的任何区域。


波多黎各的位置接近北回归线,这让阿雷西博望远镜能够观察太阳系中的行星在北半球时的轨道。比土星更远的天体,因为电磁波往返的光程时间比可追踪的2.6小时还要长,因而限制了对更遥远物体的雷达观测。


1974年,阿雷西博望远镜向距离地球25,000光年的球状星团M13发送了一串由1,679个二进制数字组成的信号,称为阿雷西博信息。如果讯息被地外智慧生命所接收并正确解读,会得到如右图所示的讯息,从上到下依次为:用二进制表示的1-10十个数字、DNA所包含的化学元素序号、



核苷酸的化学式、DNA的双螺旋形状、人的外形、太阳系的组成、望远镜的口径和波长。向球状星团M13发送讯息的原因是其中的恒星分布比较密集,被地外智慧生命接收的可能性较大。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因其壮观的外形受到影视作品的青睐。007系列黄金眼和电影《接触未来》的部分场景是在这里拍摄的。


从1963年落成至2016年7月,在我国的天眼建成之前,阿雷西博天文台的1,000-英尺(305-米)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望远镜。它用于三个主要的研究领域:电波天文学、大气科学和雷达天文学。想要使用该天文台的科学家需要提交研究计划交由独立的科学委员会评估。


这个天文台曾经出现在电影、游戏和电视剧中,在1999年开始为SETI@home专案收集资料时,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它从2008年起被列入美国的国家史迹名录。它在2008年10月3日出现在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每周特色清单中。天文台在2001年被列入IEEE里程碑列表中。它有一个由兼职人员负责开放的游客中心。


在2017年9月21日,飓风玛莉亚带来的强风导致430MHz线路馈送断裂并掉到主镜盘上,损坏了38,000块铝板中的约30块。由于阿雷西博的观测资料是依赖于位于圆顶中的馈送和接收器传送,而不使用线路馈送,总体而言,玛丽亚造成的伤害很小。


2020年8月10日,望远镜的辅助钢缆断裂,在望远镜反射盘上砸出了30m长的破口;同年11月6日,同一高塔上的另一根主承重钢缆断裂。因为望远镜本身结构有灾难性故障之虞、剩余钢缆可能无法再支持设计的重量、而且任何维修尝试都有可能威胁到维修工人的性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该年11月19日决定将天文台的射电望远镜退役并准备拆除。


说完天眼,我再提一下它的总设计师:南某东(1945年2月19日-2017年9月15日),吉林辽源人,满族,我国射电天文学家,“我国天眼”原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我院国家级天文台研究员、北京某天文台原副台长。


由于南某东是被誉为“我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眼)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他也被称为“‘我国天眼’之父”。

南某东1945年出生在吉林辽源,家里六个孩子中排行老二。由于家庭条件一般,一家人寄住在外婆家,生活很清苦。1951年进入辽源中兴小学校读书。在辽源五中读高中。


由于南某东有突出的油画美术功底,1963年高考时报考的是清华大学建筑系,高考成绩是当年吉林省理科“状元”,高出清华建筑系录取线50多分,但被调剂到了清华大学无线电科学系真空超高频技术专业,因为当时国家在这方面需要最优秀人才。

南某东起初耿耿于怀,从学校跑回家,结果被做工程师的父亲一通训斥,第二天就回到学校上学。在清华,“全校绘画大赛,前二十名才有资格获奖,南某东是为数不多的非绘画专业得奖的学生。”


1968年他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1968年11月毕业分配进入吉林省通化市无线电厂工作。南某东先是下放到在小金工车间做学徒锻炼。来到厂里不过两个月的南某东就为工厂画了一张巨幅画像。1969年,通化市无线电厂开始研发便携式小型收音机。中小学就有油画美术功底的南某东,被选入小型收音机外形设计四人小组。


虽然是刚出校门的学生,但他知识丰富,思维缜密,在反复测算和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后,和同事共同努力,使模具一次通过注塑测试。“向阳牌”便携式七管三波段交直流半导体收音机走俏全国,成为知名品牌。


全国各地要求安装电视发射机,1970年通化市无线电厂厂子搬到庙沟新址后开始研发10千瓦电视发射机。南某东成为研制小组长,承担了产品的结构设计开发和技术问题处理。在研发发射机的时候困难重重,就连散热器的排风扇都是南某东亲手做的。标牌也是他自己设计、手绘制图完成的。经过半年多的攻坚苦战,产品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由南某东主导设计的发射机外形被吉林省电子工业厅评为第一名。


1973年,吉林大学研发了一款台式计算机,吉大提出了基本想法、原理和图纸,2000多个二极管、300多组三极管、36块线路板全部要装在一个办公桌抽屉大小的模具里,结构安排、包括线路板都是南某东设计出来,然后手绘制图完成的,大家每天干到凌晨,两个月干成了第一台样机。无线电厂随后三年生产了四百多台计算机,被全国不少单位使用。


1970年从南京工学院本科毕业生入厂的陆某强回忆:“南某东是个不唯上只唯实的人”,“有一次厂长开大会,因为收音机在当时销量更好,厂里决定减产计算机,提高收音机产量。南某东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计算机对于国计民生意义更深远,应该把眼光放长远,着眼大局。我们这些从大学走出来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没人说什么,只有南某东,实事求是,不怕得罪上头的人。”无线电厂成了通化市三大纳税大户之一,工厂也发展成为千人大厂。


在10年的基层生产工作中,他不仅学会了车钳铆电焊,还能开山放炮,外加电镀和锻造,特别是担任技术科长学会了统筹谋划、分工协作的领导经验。南某东喜欢画油画,内容大多为人物和山水。


在厂十年,头两年南某东和工友们住在集体宿舍;几年后南某东的妻子调到了通化,两个人就在工厂附近租了一间“杆搭房”—用木杆支起轮廓,用泥垒成墙壁的简陋房屋,居住了两年多,迎来小女儿的诞生;后来无线电厂分房,贡献卓越的南某东得到了厂长级别待遇,住进了楼房。

1978年,考入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师从王绶琯攻读硕士研究生。1982年,师从王绶琯攻读博士研究生。1985年获得博士学位后,1985年至1987年在荷兰德文格洛射电天文台作访问学者。1985年,作为中方发起人促成中荷VLBI合作。1990年9月至1991年9月以及1996年9月至1997年4月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


1988年,离开通化十年后,南某东在日本写给在通化时的挚友,1968年9月从吉林工大毕业入厂后任通化市无线电厂技术副厂长的刘某禹:“从我离开通化,从我离开祖国,我没有一次感到像在你家吃炒豆芽那么对胃口;没有一分钟的幸福可以和我酷寒的(通化)修(浑江)江堤的日子相比。”

1994年起,带领团队负责天眼的选址、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与多国天文科学家建立友谊。2006年,担任该机构副负责者多年的南某东在未出席大会情况下当选国际天文学会射电天文分部负责者。2006年,天眼立项进行了国际评审,听过南某东的阐述,与会国际专家开玩笑说:“英文不好不坏,别的没说清楚,但要什么,他说得特别明白。”


2007年7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眼)工程作为“十一五”重大科学装置正式被国家批准立项。2011年3月,村民搬迁完毕,天眼工程正式动工建设。

2015年,南某东被查出罹患晚期肺癌,他没有告诉老友们,甚至是骨肉亲人。2016年9月15日“天眼”建成,参加完落成典礼,南某东随家人赴香港就医,在手术中伤及声带。。。


2017年8月,入选2017年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北京时间2017年9月15日23时23分,南某东因为肺癌恶化在米国波士顿病逝。家属给家国天文台转达的他的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2018年9月25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家国天文台于1998年9月25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某东星”(Nanrendong),以表扬他对天文学作出的贡献。“南某东星”的发现日期正是“我国天眼”落成启用纪念日,其国际永久编号“79694”中的“94”代表“我国天眼”自1994年开始选址预研,南某东先生为建成望远镜付出了22年的不懈努力。。。


Jumbo Huang Notes: The RATAN-600 is a radio telescope in Zelenchukskaya, Russia. It comprises a 576 m diameter circle of rectangular radio reflectors and a set of secondary reflectors and receivers, based at an altitude of 970 m. Each of the 895 2×7.4 m reflectors can be angled to reflect incoming radio waves towards a central conical secondary mirror, or to one of five parabolic cylinders. Each secondary reflector is combined with an instrumentation cabin containing various receivers and instruments. The overall effect is that of a partially steerable antenna with a maximum resolving power of a nearly 600 m diameter dish, when using the central conical receiver, making it the world's largest-diameter individual radio telescope.

The 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FAST), nicknamed Tianyan (lit. "Eye of the Sky/Heaven"), is a radio telescope located in the Dawodang depression, a natural basin in Pingtang County, Guizhou, southwest China. FAST has a fixed 500 m (1,600 ft) diameter dish constructed in a natural depression in the landscape. It is the world's largest filled-aperture radio telescope and the second-largest single-dish aperture, after the sparsely-filled RATAN-600 in Russia.

It has a novel design, using an active surface made of metal panels that can be automatically tilted to help change the focus to different areas of the sky. The cabin containing the feed antenna, suspended on cables above the dish, can move automatically by using winches to steer the instrument to receive signals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 It observes at wavelengths of 10 cm to 4.3 m.

The Arecibo Observatory is a recently decommissioned and soon to be demolished radio telescope in Arecibo, Puerto Rico. The telescope is additionally part of the National Astronomy and Ionosphere Center (NAIC). The observatory consists of a 305 m (1,000 ft) spherical reflector dish built into a natural sinkhole, a cable-mount steerable receiver mounted 150 m (492 ft) above the dish, and several radar transmitters for emitting signals. For more than 50 years, the Arecibo Observatory was the world's largest single-aperture telescope, surpassed in July 2016 by the 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 (FAST) in China.

Arecibo was primarily used for research in radio astronomy, atmospheric science, and radar astronomy, as well as for programs that 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SETI). Scientists wanting to use the observatory submitted proposals that were evaluated by an independent scientific board. The observatory, funded primarily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 with partial support from NASA for its near-Earth object detection programs, was managed by Cornell University from its completion in 1963 until 2011, after which it was transferred to a partnership led by SRI International. In 2018, a consortium led by the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assumed operation of the facility.

The observatory's unique and futuristic design led to several appearances in film, gaming and television productions, such as for the climactic fight scene in the 1995 James Bond film GoldenEye. It has been listed on the US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since 2008. The center was named an IEEE Milestone in 2001. It has a visitor center that is open part-time.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贵州3272
第2135回:最大单面口径天眼,球面射电望远镜黔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贵州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贵州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贵州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贵州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中国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