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想写游记,又懒得动,之前总是欣赏别人的大作,特别是那些独自一个人出行的旅游记录,看着真觉得是一种享受,也好生羡慕。今天终于下定决心,写吧,等几十年过后,到时自己老了,年纪大了,再翻出自己以前写的文章,每一笔文字、每一幅相片,记录的都是一段珍贵的回忆,讲述的都是一个难忘的故事,特别是跟儿子在一起的每一个片段,那幸福的感觉无异于又来了一次旧地重游。我陪儿子慢慢长大,儿子陪我慢慢变老,与儿子一起去看祖国的山山水水,欣赏这个世界的点点滴滴,这就是幸福,简单而快乐的幸福。
这几年去了不少地方,就从贵州那次开始吧,我是2018年8月份和儿子去的贵州,现在是2021年3月份,隔了两年多了,每一个时间点,每一个地方,慢慢地想,也基本还能回忆起来。
D1 8.18 广州南坐高铁到都匀东,再从都匀东到荔波小七孔,住小七孔。
D5 8.22 游览镇远古镇、铁溪、石屏山 ,住镇远
D6 8.23 镇远乘火车至玉屏,玉屏搭汽车到江口,江口县城坐公交车到寨沙侗寨,住寨沙侗寨
D8 8.25 梵净山坐大巴到铜仁南,铜仁南乘高铁到贵阳,住贵阳
D10 8.27 贵阳北乘高铁回到广州南
趁着儿子暑假,带他多去外面走走,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多见识见识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次去贵州,怎么去,路线怎么走,谋划了很久,8月份出行,在6、7月份就开始看攻略、看别人的游记了,先打算铜仁进,贵阳出,先去梵净山,所以买了广州南到怀化的高铁票。后来看到攻略说梵净山暑假中期人太多,就改变了主意,还是先去荔波,就把票改签成了到贵阳,打算先去荔波。然而在出发的前一天,发现都匀到荔波更近,就又改签成了广州南到都匀东。
先在都匀东下高铁,在高铁站出口广场有座精致的板房,标着旅游服务公司的牌子,进去一问,有去荔波小七孔的车,要拼车,是一部商务车,具体价格不记得了,反正不算贵。有一对夫妻和我们一块拼车,在车上一聊,居然是我们单位隔壁那所学校的老师,我经常去那所学校饭堂吃饭,原来我和他们是坐同一趟高铁,还是同一个车厢,难怪我在高铁上就看得他们有些眼熟,真是有缘分,在千里之外的贵州,还能遇到隔壁邻居。
我和儿子,加上这一对教师夫妻,还有一个单独出行的上海姑娘以及一个从广西回独山县娘家的本地大姐,算上司机一共7个人,大概三、四个小时到达荔波县小七孔景区大门口。
荔波小七孔风景区是国家AAAAA级风景区,世界自然遗产,位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西南部,景区北部有一座建于道光十五(1835)年的小七孔古桥,古代为贵州黔南州通往广西的交通要道。
下午5点多钟到达景区门口,小七孔和大七孔为同一座景区大门,一座气势恢宏的景区集散中心,对面就是新建的梦柳布依风情小镇 ,应该是针对景区游客而建的。有吃、有住的,遍地都是客栈,8月底了,游客不多,客栈几乎都没有满员,在货对三家、走了很多家对比了住宿条件和价格之后,选择了最里面的星星客栈,条件真不错,不贵、干净,不得不说一下,老板娘为人很热情、特别善良。
房门阳台对面是小镇广场,晚上很热闹,很多游客在喝酒、唱歌,广场上有个大铜鼓,是整个小镇的标志性建筑,应该也是少数民族的一种标志和符号吧。
第二天早上6点多,起了个大早,推开窗户就能看到尚且弥漫在晨雾之中的大铜鼓。
去到小七孔游客集散中心买票进入,因为正赶上2018年好政策,热情好客的贵州政府和贵州人民对部分省市游客门票半价优惠,广东刚好就在优惠范围内,所以只需要购买自己的半价票,非常划算。儿子属学生免票范围,无须买票。
进了门,坐上中巴车,可惜在路上没见到传说中的铜鼓桥,直接就到了小七孔桥。桥下柔美恬静的涵碧潭,确实是美到极致,曼妙的小七孔弧线倒映潭中,有如女神的眼睛,灵动而含情脉脉,斯人已去,古桥却在波光粼粼之中带着远古的记忆、智慧与吉祥,传递着自然山水的秀丽与温情。
多少旅途的疲惫与沧桑,在这美目盼兮的销魂中得到解脱。灵动的山水,苍劲的古树,似乎看尽了风霜雨雪,阅透了滚滚红尘,才这般的淡然,这般的清澈,这般的妩媚,这般的深邃,不含一点杂质,不带一点欲念,自然娇美,纯净生辉。
往前走是68级跌水瀑布,在长1.6公里的狭窄山谷里,沿高高低低的河床,错落着潭瀑交错的68级瀑布。落差大的叫瀑布,落差小的就叫跌水瀑布,呈瀑布跌落式的水流,这里就属典型的跌水瀑布,而且是天然跌水,不带一点人工修饰。
沿河谷伴梯级瀑布而上,一路但见高山流水,处处充满着动态美感,美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一级沿一级,如此众多而密集的跌水瀑布,实属全国罕见。层层叠叠,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的瀑布跌水竞领风骚,争奇斗艳,构成风情万种的立体水景,令人目不暇接。
碧绿的流水之中镶嵌着一个个布满青苔的水泥墩,好像天然长成的一样,其实应该是人工安装上去的,方便人们立于流水之中欣赏水景。
右前方轰鸣的拉雅瀑布,源自响水河上游山体洞泉,沿崖体悬空倾泻而下,落差30米,宽20余米,“拉雅”布依语译“美丽的女神”。
走到跟前更为壮观,雾气弥漫开来,很多人在瀑布底下拍照,站一会,头发、眼镜都湿了 。
从栈道过到对面阶梯小路,小路沿溪流直上,发现一个洞穴,地下水从地底狂泻而出,灌到河里,河里的水有部分就是从洞里涌出,用手探了探,冰凉冰凉的,可惜不敢喝,要不捧上一口,那种凉澈心菲的感觉,肯定从头顶爽到足底。
正在走着,后面有人失声叫喊,原来是一个女游客一边行走一边拍照,手机掉河里了, 河水那么大的流速,估计早冲走了,找不回来了。
水上森林,是小七孔的一个重要景点,因“树在石中长、水在石上流”而得名,有树木均扎根在河床岩石缝中,虽被激流长期浸没,仍然郁郁葱葱。不少人脱了鞋子光着脚板在水里泡着,凉快倒是凉快了,运动之后腿部毛细血管充盈,再泡凉水对身体不利。
翠谷瀑布,“跟着贝尔去冒险”拍摄地。
满山苍翠欲滴,一片郁郁葱葱,翠谷因此得名。
鸳鸯湖,为典型的喀斯特盲谷湖,水域面积约20公顷,最深处40米。租了艘两人小船,租金多少不记得了,人力划那种,每人一个浆,湖面上纵横交错布满岔道,行到深处,众多小船拥挤在一块,有一股玩漂流的感觉,划船时间大概一个小时左右。
穿行其中妙趣无穷,传说古时常有仙女在此沐浴,故又称“瑶池”。如此奇妙的水上生态系统在全球喀斯特地貌中绝无仅有。
这里出现一个小插曲,因为船多拥挤,船与船之间难免会互相碰撞,要是碰到了,大家也呵呵一笑,用桨放在对方船上借力轻轻撑开就是了,行进过程中发现前面小船快撞到湖边大树或山体了,后面的也会提醒一下,以免刮伤头或者手。
在这里就发现一个中年妇女,比较奇葩,她那艘比较大,坐了四五个人,和我们的船撞到了一块后,儿子就用桨轻轻地放在她们的船沿上做着力点,以撑开我们自己的船,没想到那女人就发飙了,拿桨用力拍打我们的船,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动她的船 ? 真是不可理喻,大概是仗着她们人多势众吧,我们不理她,没吭声,不跟这种人一般见识,不跟她争论,以免破坏好心情。我们是出来玩的,出来旅游,安全、开心最重要。
划船上岸后,已经中午12点多了,走到鸳鸯湖旁边的游客服务中心,这里有饮料、零食、土特产卖,还有牛肉粉,走累了的人们坐在长廊上休息。不得不说一下这里的牛肉粉,我们认为是在贵州10天里吃到最好吃的牛肉粉,价格划算又好吃。不是那种事先炒好的牛肉直接兑到粉碗里,而是现切新鲜牛肉,用一个小铝锅煮熟后再倒进粉碗里,一碗只要16元,价格跟市区也差不多。
想不到在这核心景区的山顶上,还能有这么新鲜地道、价格公道的牛肉粉,想想别的风景区里的食品,实在是贵的咬手。儿子说,也许是这次来贵州最好吃的牛肉粉了,果不其然,后来再也没遇到这么好吃的粉了。去到小七孔的朋友可以去尝下,记得是鸳鸯湖旁边的游客服务中心,当时忙着吃,没拍到相片。
鸳鸯湖出来不远就是金钟洞,以前去的岩洞多,所以对进洞没什么特别的感觉,里面有一口大钟似的钙化沉积物,形态逼真、生动。
小七孔的最后一个景点是卧龙潭,在前往卧龙潭的路上下了一场大雨,一群游客忙着躲雨,淋得湿湿的,多亏夏天的雨来的快、去的也快。
卧龙潭,也是整个小七孔景区的压轴景点,在关于很多小七孔的宣传视频上就是以小七孔桥和卧龙潭作为宣传亮点,来到此处,发现确实名不虚传。
雨后的卧龙潭,只见卧龙坝雪崩似的滚滚瀑布,溢出坝顶,像万缕珠线悬挂于坝壁上。水声轰鸣,震耳欲聋,确实震撼。潭外水雾升腾,潭水幽蓝,潭边奇树林立,古木参天,四周高山紧锁,水潭犹如地底深渊。
卧龙潭是喀斯特暗河——卧龙河的出口处,暗河从崖底涌出,潭面上不见丝毫踪影。
潭面水色在雨后光线下呈淡蓝、幽蓝、明蓝、暗蓝,平静的像一颗玉宝石。“地球腰带上的最后一颗蓝宝石”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卧龙潭。
从小七孔出来,才下午两点多钟,蓝天白云之下,热浪翻滚,虽然已经很累了,但觉得天还早,我们商量后,打算再去大七孔。不用出景区大门,步行径直左转进入大七孔。
大七孔景区因有一座大七桥古桥而得名,大七孔桥始建于清道光27年(1847年),道光30年(1850年)竣工。名为“万善桥”。后经修缮后,改名为双溪桥,后来才称大七孔桥,位于大七孔景区梦塘下游500米。听闻大七孔桥景色远逊于小七孔桥,且不在核心景区的必经路段,看过了小七孔,我们就没有专门看大七孔桥了。
大七孔景区就是一座长长的峡谷,步行的话来回大概8公里。碧绿的河水,一旁有栈道,也可以坐游船,单程船票20元,但游船只能通行一小段,后来还得靠步行,我们没坐船,选择了步行。
沿着峡谷溯流而上,迎面而来的是一道长长的天神峡谷,峡谷内危崖层叠,峭壁耸立。在这里又遇到了那一对教师夫妻,我们进,他们出,相向而行,他们行程比较匆忙,从大七孔出来他们还要急着赶去安顺,游览黄果树瀑布。
沿途分布着恐怖峡、天生桥、妖风洞、二层河等景点,气势磅礴、神奇壮观。
地下暗河在地壳运动中不断抬升,形成巨大的天然拱桥,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碧蓝色的河水,与小七孔景色不同,如果说小七孔是位天生丽质美少女的话,那么大七孔就是伟岸的阳刚男儿。有人说看了小七孔,大七孔就可看可不看,可我觉得,既然来了荔波,小七孔要看,大七孔也不要遗漏,因为各有各的特点,景致各有千秋。
从大七孔出来,回到景区门口的梦柳布依风情小镇 。
巨大的铜鼓。
进入贵州的第一顿饕餮大餐,晚上吃大名鼎鼎的“贵州酸汤鱼”,就在铜鼓广场旁的小店,一条鱼,里面很多西红柿,配点娃娃菜、豆皮,足够两个人吃个饱,结账100多元。真的名不虚传,味道确实霸道,酸味醇厚,色淡红而清香,略带一丝丝辣味。
我一直认为,去到一个地方,不但要欣赏当地的美景,更要品尝当地的美食,酸汤鱼就是我们早就闻其大名的贵州美食。
酸汤鱼是苗侗族的一道传统菜肴,带有酸味、幽香沁鼻、爽口开胃,是贵州“黔菜系“的代表作之一。其最大特色就是“酸”,什么菜都带一股酸味。据了解,贵州菜的酸分为红酸和白酸,红酸也叫西红柿酸,酸汤鱼就是典型的西红柿酸。
清晨一大早出发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在梦柳风情小镇门口坐30分钟左右公交车到荔波县城,在荔波汽车站坐大巴前往雷山县。买了车票在等车过程中,去荔波街上吃早点,逛到附过的邓恩铭故居陈列馆转了一下,没开门,就在门口走了走。后来才发现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故乡,令人敬仰!
荔波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而我们要去的雷山县西江镇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管辖,中间要跨越三都水族自治县和丹寨县。大巴好像没走高速,走的是国道和省道,那时也不知道有没有高速,还是司机为了省路费没走高速,现在从荔波到雷山是有全程高速了。
我记得走的应该是普通公路,坐这一次车,才真正体验到贵州什么叫“地无三尺平”,上下起伏,一路颠簸,弯又多,我们坐的又是大巴尾部,摇摇摆摆,颠簸得更厉害,到了三都县境内,道路更加崎岖,晃得头晕目炫直想吐,在全封闭的大巴车里,儿子发现大巴车最后一排的车窗居然可以打开,太开心了,真是想睡觉就来了个枕头,把窗户打开,新鲜空气进来,才止住了想吐的欲望。
历经四五个小时的艰难路程,下午两点左右终于到达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买票,进了景区第一道大门,再坐景区巴士进入第二道大门,才算进入了核心景区。天空又下了一阵雨,拖着行车箱,一路找客栈,路边很多举着牌子揽客住宿的大婶,没去理会。找了一家客栈,条件实在是不好,一个窄窄的房放了两张床,价格又贵,400多元一晚,连洗手间都是铁皮棚子改造的,这是贵州10天中住的最贵、条件最差的一晚,也是唯一一次只看了一家客栈、没有货比三家的一次,交了押金,住了进去,顿时就觉得后悔了,估摸着整个景区也都差不多是这个价格了。之前听说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住宿价格奇高,看来确有其事。
客栈大部分都是建在两边山坡上的吊脚楼,基本上都是原来的房东租给有生意头脑的外地人经营,经过改装、添加相应设施后就可对外营业了,若遇上旺季,收入相当可观。
从第一道风雨桥坐景区巴士到达山顶观景平台,可俯瞰整个景区。景区巴士要另外收费,也有人选择步行,其实步行上山也是种不错的选择,路程不远,还可欣赏沿途风景。
在山顶平台上朝下看,一览无余。很多游客在长凳上坐着休息,观赏景色。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漫山遍野的吊脚楼连成一片,颇为壮观。
寨子外面绿油油的稻田。稻花香里说丰年,看来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这也是苗寨里最原始的一景。真希望这些稻田一直有人种下去,不会荒废,因为有稻田,我觉得才更接地气,才是原汁原味的农村。
稻田里养了鱼,这就是稻花鱼,以稻养鱼,这也算是少数民族的一种创举,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
我们老家咋就没想到在稻田里养鱼呢 ?我们老家稻田就是种稻谷的,养鱼有专门的鱼塘。这样既可以种稻谷,又可以养鱼,鱼吃掉下来的稻花和虫子,鱼就带有一股稻花的香味,可惜我至今也没尝过它的味道。呵呵!
有人在田坎边设摊收费,招揽游客下田捉鱼,吸引了不少带孩子的游客。还有一匹马在田坎边,供游客骑玩,我要儿子去骑,儿子没去,有不少小朋友提着蒌子在捉鱼,玩得满身泥巴也不亦乐乎。
夜晚的风雨桥。
清晨一大早,儿子还在睡觉,自己独自一人迎着晨曦,穿过街道,到对面山上的寨子走走。时间还早,昨天熙熙攘攘的街上现在还没几个游客。
之前看游记,听说苗寨商业化很严重,来到此处,发现确实如此,到处都是做生意的,已经看不到几个本地人了,做生意的几乎都是外地人,最起码主街上是如此。要想看到真正的苗家原住居民,就只有朝山坡上走,越往上走越原始,本地人越多。我就是想看看真正的苗寨,体验一下苗族人真正的居家生活。
远处的斜坡上,一幢独门独户的吊脚楼,枭枭炊烟升起,散发着浓浓的农家气息。
这才是我想要看的原汁原味的原始苗寨。
一栋颇有些年代的阁楼,一位上了年纪的苗族大娘,一只同样上了年纪的土狗,好和谐的画面,好吸引人。
下山回到客栈,接到儿子一起吃了牛肉粉,两人又沿着对面山道上山,再次寻找心中原始的苗寨人家。
好安逸的鸡。
坐在椅子上的大婶在缝补着什么。
走到山顶处,一幢老宅,挂着百年吊脚楼的牌子,在外面没见到人,想进去看看又觉得冒昧。刚好遇到一个扛着单反的北京大叔,他也想进去看看,我们在门口敲敲门,听到里面有人应,我们仨就进去了。
吊脚楼里住了一大家子,这位热情的大姐是外嫁的苗家女儿,嫁到附近的村子,也是在这几天才回到娘家,大姐很淳朴,也比较健谈,说在广东进厂做工,是那种红木家具厂,做得一手好的木工活,刚好我有个亲戚在做红木家具,也在招人,所以我还留了大姐的电话,亲戚的工厂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到厂里来。
在大姐家的阳台上可俯瞰整个苗寨,风景极美。
老宅子屋顶上的燕子窝,好多年没见了。以前听老人们说,燕子会来的家是吉祥之家、有福之家。
门口的老母鸡正忙着生蛋,顿时童心大起,用脚碰一碰它,立马毛发直竖,生蛋的母鸡真是惹不得。
山脚下这几只大鹅,被网圈养在一块草地上,野性十足,撩一下它们,用嘴直啄人,凶很很。
远处的吊脚楼,河边有几个游客身着苗族服装在拍照。
寨子中的中心广场,每天有定时的苗族歌舞表演。
我们住的客栈就在对面斜坡上,那栋露出一角的小小二层阁楼。
离开时最后回望一眼千户苗寨,有些地方,一辈子也许只能来一次;有些人,一辈子也许只能见一次。
这次苗寨之行,到了山顶一趟,探访到了真正的原始苗寨人家,总算没白来。之前本来打算在千户苗寨多住两晚,现在看来住一晚就足够了,已经完全商业化的苗寨,吃的贵,住的贵,确实没有再多玩两天的欲望。下次如果再来,若想深入苗寨,就去附近其他一些寨子,比如朗德上寨、季刀苗寨,听说更原始,才能探寻到更原汁原味的苗寨生活。
收拾行装,前往镇远古镇。在千户苗寨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门口就有大巴直接前往镇远。
两个小时左右到达镇远汽车站,在车站门口有的士到古城,每人5块车费。一部的士坐满4个人才走,我们俩,还有一对小两口,也跟我们一部的士,在车上聊了会得知,他们在网上先订了客栈,下车后可以直奔客栈。我们一直都没有提前预定客栈,都是到了地方再沿途找。到了古城新大桥附近下车,与那小两口分开 ,他们直接去往预定的客栈,我们问了司机祝圣桥的方向,想着祝圣桥是核心景点,朝那个方向找找客栈准没错。推着行李箱,一直比对了三家客栈,价格从一百多元到两百多元不等,都是沿江的江景客栈,靠马路里面的便宜些,只是我们想看江景,既然来了就住好点,不委屈自己,经过比对,最后选择了一家江景客栈,一对老夫妻经经营的,218元一晚,还不错,阳台正对舞阳河。
镇远古镇,堪称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舞阳河水蜿蜒穿城而过,以“S”形将古镇一分为二,构成一幅山水八卦图,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直到今日依然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古镇内遍布的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古城垣,每一处都刻画着历史的遗迹,诉说着千年古镇的沧桑。
对面就是青龙洞,浓荫绿树之间,呈现出一派世外仙宫般的琼楼玉宇。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崖,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雕梁画栋,浑然天成。楼阁与悬崖、古木、藤萝、绿树、溶洞天然合成,融为一体,真是巧夺天工。
远处是大名鼎鼎的祝圣桥,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全是青石建造而成。桥墩是明代的,而桥身却是清代的,原名“溪桥”,后因为康熙大帝祝寿,改为“祝圣桥”。历经600多年的沧海桑田,光是修建的年代就长达250年的古桥,引得无数游人为之折腰,祝圣桥也因此成为古镇远的最核心景点。
祝圣桥上的魁星阁,又称“状元楼”,雕梁画栋、浑然天成。斯人已去,古桥尚在,桥身上每一块青砖石板都承载着远古的足迹。桥上有个手举算盘、脸涂油墨、戴个学究帽的男子,摆上姿势吸引游客付费拍合照。拍一张不记得是10元还是20元钱,桥上看热闹的多,关照生意的少,有个小男孩和其合照后,男孩母亲只给了两块钱,油墨男子一脸不屑,把两块钱纸币一扬手,丢到了桥下舞阳河里,真是过分了呢。
晚餐在舞阳河畔吃酸汤牛肉,之前在镇远尝过酸汤鱼,这次到镇远换个口味,味道也不错,一个字“酸”,酸得过瘾,在旁边桌的是一对夫妻,饭后在码头排队上船时又遇见了他们,真是不约而同,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晚上坐船游舞阳河,游船票是在古镇街上小旅行社买的,很多旅游城市都有那种专营旅游业务的店铺,出售景区门票、组团一日游、两日游这些,船票价比在码头买便宜不少,和那个店员小姑娘聊了下,是个在校大学生,在广州读的大学,呵呵,我们也是从广州过去,听来似乎有种天然的亲近感。她家里开的店铺,暑假帮家里看店。
在码头排队上船的游客特别多,排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轮到我们上船,夜晚灯光照耀下的舞阳河,璀璨生辉。
第二天的早餐,特色的镇远小吃,名字不记得了,好像油炸的糕点,味道还行,挺香的,但油炸的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铁溪,古城边缘有公交车直达铁溪景区大门口,很方便。很遗憾的是没见到塑有“儒林外史”的那本书和横着大毛笔的标志性山门牌坊。也许是在路上,我们坐在公交车上没注意,因为之前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后来回来了看到别人的游记才知道。太遗憾了!
沿着峡谷往里走,一路人游客不多,没有热门景区的拥挤与喧嚣,风景优美,鸟叫蛙鸣,适合一两个人修身养性之行。在铁溪又碰到了在千户苗寨见到的那位扛单反的北京大叔,呵呵,真巧。
这狗很有意思,会游水,它的主人往水潭中心丢一个什么东西,它能立马跃过去叼回来,太可爱了!
铁溪的终点——龙潭,不能再往前走了,幽深的龙潭水平静如镜,深不可测,带着海一般的湛蓝,如同一面散发着蓝光的镜子。
从铁溪深处出来,发现两个家人微信群有好多红包,妥妥的红包雨,我亲爱的家人们满屏都在找我,满满的祝福信息,都在祝我生日快乐!呵呵,才想起来这天居然是自己生日,在我们老家是过农历生日的。刚在峡谷里面手机没信号,到了外面才看到这么多未读信息。这个生日过得很特别啊,是唯一的一次在离家千里之外的风景区过生日,有儿子陪着,也照样充满幸福感。
快要出景区时,发现溪对岸有家铁溪休闲农家乐。味道相当好,价格实惠又好吃,两个人,四个菜,不到100元。
溪边自由自在的土鸡,这鸡肯定很美味!
从铁溪坐公交车回到古镇,游鼎鼎大名的青龙洞。“青龙洞”,其实并非指单纯的洞穴,而是对建在险峻悬崖绝壁上一大片楼宇亭阁的统称。
悬崖上的古建筑面水而立,贴壁凌空,巧夺天工,遗世而独立,大家跟着景区里女导游的脚步,去探寻青龙洞古建筑群的前世今生。
从青龙洞遥望对面古镇街道。
斜对面是祝圣桥、魁星阁,及旁边耸立的石屏山。
从青龙洞出来,在祝圣桥休息,傍晚六点后登石屏山。石屏山过了傍晚六点,工作人员下班了,就不用收门票了。刚上山时,发现前面、后面都没人,有点怕怕的,越往上走,发现上面就越多人,原来很多人上去了还没上来,下面的人也慢慢跟着上来了,走到山顶时,人就多起来了。
石屏山上俯瞰舞阳河对岸悬崖上的青龙洞以及崖顶的学校——镇远二中。
极目远眺,奇特的舞阳河“阴阳八卦”S型太极图令人震憾,可惜没拍到全景。
山顶远望青山叠翠、沟壑纵横,一片郁郁葱葱。
石屏山顶的古长城。有人走到延伸到远处的长城尽头,天渐渐黑下来了,我们没去,径直下山。
山顶临崖一角的亭子,像龙头一样延伸出去。
山上遇见个小姑娘,一个人出来旅游,叫其他游客帮她拍相片,这次发现好多人都是一个人出来玩,如果没有时间合适的伴儿,一个人出来也是不错的选择,一个人自娱自乐,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就是拍照片不方便,老要叫别人帮拍,感觉有点难为情。吃饭也只能吃一些简餐、米粉、面,一些有特色的大餐,一个人点多了又吃不完。
盛夏之日,云贵的天,黑得比广东更迟。近晚上七点半了,天还没全黑,夜幕开始降临,远处灯光点点,将舞阳河两岸装盼得珣烂夺目。
晚餐,几碟小吃搞掂,不记得叫这盘什么名字了,跟油炸豆腐差不多,酥酥的,脆脆 ,拌上点辣椒酱,有点特别的味道。
清晨早起,儿子还在睡觉,自己一个人迎着晨曦,沿着舞阳河畔漫步。今天就要离开镇远了,真有点舍不得,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就想慢慢地走,慢慢地看,这次离开,不知何时才能再来。
碧绿的舞阳河,一河两岸,安静的画面,我想,住在这里的人们肯定很幸福。
很多本地人提着清早买的菜走在桥上,镇远就是这么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能见到不少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能听到土生土长的本地话,不像千户苗寨到处都是喧嚣的商业味道。
位于古镇中心的中共镇远县委,青砖红瓦,古色古香。
回到客栈,和儿子吃好早餐,收拾行李,准备到镇远火车站坐火车到玉屏。退房时问客栈老板,了解到客栈对着的街道边就有公交车直达火车站,我们准备坐公交去车站,老板得知我们的火车上车时间后,说坐公交时间太赶了,建议我们坐的士过去,搭的士也方便,价格不贵。热情的老板还送了一顶漂亮的绅士帽给儿子,好像是上个卖帽子的住店客人忘了拿走留下来的,儿子很开心,可惜这顶帽子只戴了两天,就在从梵净山到贵阳的高铁铜仁南站被别人顺走了,唉!
今天的行程是从镇远到达梵净山,要转几个站,时间有点赶。
镇远火车站坐绿皮火车到玉屏,一个小时就到了,好多年没坐过绿皮火车了,慢慢悠悠,火车上大都是贵州本地人,外地人很少,有些外地的估计也是像我们一样去梵净山的游客。一个小时后到达玉屏火车站,火车站旁边就是玉屏汽车站。不得不说一下,玉屏火车站旁边的洗手间实在是太差了,又脏又臭,污水横流,门口居然还有个中年女人在收费,每人1元钱,收钱没问题,可也应该去打扫一下卫生吧,不能只收钱不做事呀。车站是外地客人进入一座城市的第一站,而洗手间又是很多人不得不去的地方,有个脏乱差的洗手间,实在是印象不佳。
玉屏汽车站坐大巴到江口县,中午一点多到达江口汽车站,在车站旁边的大排档简单吃了午餐,汽车站里面就有公交车直达梵净山景区大门。公交车费每人五块,满满一车人,大都是去梵净山的游客,也有一些去公交沿线村庄的村民。有一群五六个人的团体游客,好像是同一个单位的,还有个小伙子是独自一个人,说是到贵州来出差,顺便来梵净山。
下午三点许到达距离梵净山大门仅三公里的寨沙侗寨,晚上住寨沙侗寨。
寨沙侗寨处于神奇的梵净山山麓,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太平乡。清澈的太平河从门前缓缓流过,河畔古树参天,整个寨子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
四周群山环绕,寨沙侗寨犹如慵懒的侗家少女半依半揽在琼楼玉宇之间。侗家民居,寥寥点缀,不失祥和之气。或掩蔽于翠竹松柏之中,或盘踞于清澈溪流之畔,或独秀于田园周围,与不远处的大金佛寺、风雨吊桥遥相呼应,构成一幅自然和谐的民族乡村水墨画。
寨子里面每一幢阁楼几乎都做成了客栈、民宿,到处都有住宿的地方。我们看了三四家,最后选定了一家,已是八月底,客流高峰期已过,价格不贵,一天一百来元,很划算,每一户的布局都差不多,独门独院,二层小楼,带一个小院子,院子里种点小菜,种点花草,可以住宿,也可以吃饭。有经营头脑的村民将自家房子装修后改成客栈,自己做生意。也有村民将自家房子出租给外地人,自己只管坐收租金。
这户人家屋后堆放了砍好的木柴,柴火灶烧的菜会格外好吃。
寨子中心广场上的鼓楼——侗族踩歌堂。鼓楼是侗族村寨最显著的标志,是侗族文化体系的代表,侗族文明的象征。
我们住的侗族客栈,我们的房间在二楼。
在地里拔花生的侗族小伙。
在客栈放好行李,时间还早,步行去梵净山景区大门,对仰慕已久的梵净山来个先睹为快,也为第二天正式上山探一探路。寨沙侗寨到景区大门3公里,步行30分钟,就当是散步。路上下了了一阵毛毛细雨,路上遇到不少和我们一样从寨沙步行往景区的游客。
梵净山,我来了!
半个小时到达景区大门,前方就是传说中的梵净山,远望云雾之中的梵净山深处,似乎隐藏了无数秘密。
高大雄伟的梵净山山门,充满庄严与神秘的气息。
梵天净土——梵净山,中国佛教名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在山门附近逗留了半个多小时,大门前广场搭了帐篷,摆了很多凳子,还分了区,据说暑假人流最多的七月份和八月中上旬,因为游客爆棚,景区承载量有限,特别是缆车承载量有限,为安全着想,景区实行指定分区分时段排队进入,有游客从早上八点多排队到下午两三点,够呛的。我们算是来对了,到八月底,人流高峰期已过,已基本不用分区分时段了,为保万一,我们还是决定第二天早点上山。
景区门口坐公交车回到寨沙侗寨,天已全黑了。晚上八点许,客栈老板娘给我们做了两菜一汤的晚餐,味道还不错,炒菜的时候换了一种菜,不是点菜单上的那种了。
就在我们快吃完饭的当儿,客栈里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二楼的一个外省女游客晚餐后不久突发腹痛,伴轻微呕吐,她的同伴怀疑客栈饭菜不洁引发食物中毒,正在忙得不可开交,客栈老板两口子不停辩解着,却也同样束手无策,从医的天性促使我似乎应该去看看,上去表明身份,并征得对方同意后,询问情况并了解到女子其他同伴同吃一桌饭菜却并无异样,食物中毒的可能性不大。初步考虑有急性胃肠炎的可能,但也不能排除其他急性疾病。建议可服用她们随身携带的保济丸,并多喝热水,上洗手间后观察腹痛有无缓解 ,若无缓解,建议抓紧去附近的医院诊治。与女子同伴聊天得知,他们是第二次到梵净山来了,上次来是2017年7月份,开车在铜仁准备出高速,高速路口路牌显示梵净山因人流量大而限流,当天无法进入,他们又折返回去,这次做好了准备上梵净山,同伴又出现身体不适,也不知第二天能否顺利上山。
从二楼下来,给晚餐埋单,近100元,也没看菜单就付了款。回到房间,感觉菜价似乎有些不对,印象中菜单上的两菜一汤都不贵,应该是六七十元才对,或许是老板娘结算时把后面换掉的菜加进去了,却没有把菜单上的原来的菜减掉,变成了4个菜,有点后悔没看菜单 ,以后埋单时无论如何应该先看下菜单。
清晨,客栈老板用摩托车送我们到景区大门,在游客服务中心买票后直接排队进入景区。先坐景区中巴到缆车处,再从缆车下站坐到缆车上站,步行上山。
山上下起毛毛细雨,伴随着漫天大雾,山顶风大,呼呼地响,感觉有些冷,很多人都买了一次性雨衣,我们也买了,既挡雨,又御寒。
沿途如同进入原始森林,苍松劲柏,古木参天,整天蔽日。
山下阴天,山顶雨雾蒙蒙,云雾缭绕,远处风景根本看不清。
贵州标志性景点之一——梵净山蘑菇石。虽然蘑菇石在苍茫雨雾之中没有想象中的高大雄伟,却是梵净山的灵魂,是梵净山的象征。
蘑菇石孤悬崖边,高10余米,上大下小,形如蘑菇,因此得名。远观似有一触即倾之势,奇险异常,然而它却顶天立地,高耸山顶,稳稳站立千万年,遥望天下芸芸众生。
老金顶上的燃灯殿,笼罩在雨雾之中,犹如仙境。
老金顶海拔2494米,也是梵净山的最高峰。
雾气之中的普渡广场、承恩寺。
通往红云金顶的路太陡峭了,狭窄的小青石板路近乎垂直。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爬”山,必须靠爬,手脚并用才行。天刚下过雨,青石板湿滑,铁链又摇摇晃晃,似乎不太稳,好怕啊,现在想来还心有余悸。
上山的游客众多,紧挨着一个接一个。有个四、五岁的小孩被母亲拉着手刚想登山,因太过危险,万一登山过程中孩子没抓稳就不妙了,大家都劝她放弃,最终孩子原路折返。
红云金顶海拔2336米,比2494米的老金顶低158米,可我感觉红云金顶比老金顶更难爬,更危险。整座山笼罩在茫茫雾气之中,犹如西游记中的南天门。天地混沌一片,在晴天站在山顶上本可360度俯览的梵净山美丽山景,及有可能观赏到的云海佛光,此时全被白色雾气所替代。
红云金顶宛若刀砍斧劈,山峰直立高达百米,上半部一分为二,两边各建有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一座天桥相连,寓意着连接现在和未在。
亿万年的风雨侵蚀,大自然的精雕细琢,塑造了梵净山遗世而独立的奇特景观。在2018年7月2日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梵净山凭着惊人的绝世奇景完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层层叠叠万卷书,历经上亿年时光的打磨,这不是人间的鬼斧神工,而是上天的刻意为之。
下山的时候,儿子还在途中特产店给他妈妈买了一把红木梳子,50元一把,自己没带钱,找我借,回家用零花钱还给我,呵呵,有这心意就很非常不错,值得表扬。
先坐缆车下山,到了索道下站再换乘中巴车直接到景区大门出口。在中巴上发生了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情,我们俩坐在中巴的尾部, 从上车伊始,开车的女司机就一直和坐旁边的游客交谈,不停说话,配合着右手做着比划与手势,我坐在后面看得胆战心惊。旁边游客没一个人出来阻止,我实在是忍不住了,大声提醒女司机专心开车,有话等到站了再慢慢聊,女司机才不再出声,双手放回方向盘。
一路都是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一侧是峭壁,别一侧是悬崖,虽比不上张家界天门山的盘山天路异常危险,开车却也要异常小心,不然一个疏忽大意,后果不堪设想。车上诸人大概为了面子都不出声,但总得有人出声,在这种时刻,一定要站出来,不要为了啥面子,危险就在一瞬间,出了安全事故后悔连后悔的机会都没了,我们是出来旅游的,安全最重要,不是出来冒险的。
在景区门口广场就有大巴直接可到铜仁南站,在游客服务中心的售票窗口买了次日下午到铜仁南的汽车票,顺便再到大厅侧边的景区客户服务部反映了女司机的情况,希望景区能加强管理,因为景区无论再出名,人气再旺,若出现事故也是一票否决。另外也顺便提了上金顶的铁链似乎应进行加固的情况,建议景区能多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铜仁的最后一天,搭公交车去云舍村。
云舍,意为云中仙舍,传说从前是仙人们居住的地方。云舍村——号称中国土家第一村,为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梵净山太平河景区内,距江口县城7公里,距梵净山南山门23公里,离亚木沟景区不远。
一条清澈的河流流经整个村庄,河中鸭、鹅怡然自乐,村中妇女在河边洗衣、择菜,一派安静祥和的气氛。
望着河里提个大棒锤锤衣服的姑娘,这曾经熟悉的一幕场景,恍惚间,似乎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山村,和活跃在山村里无忧无虑的童年。
这是一种山上采的黄色野菇,叫什么菇来的,当时问了也没记住,反正我是不吃,也不敢吃。
云舍村最著名的景点——神龙潭,潭水深不可测,传说能预报天气,还能不定期的出现泉水倒流。泉水为下降涌出泉,泉眼极底,为一暗河出口。幽蓝的潭水,只出其出,不见其入,确实神奇,水量极大,甘甜可口,自古以来就是全村人生活饮用和农田灌溉的生命之源。
村委会前广场,每天有定时土家歌舞表演。
从云舍村回到寨沙侗寨,午饭后又冒着烈日去了毗邻侗寨的大金佛寺。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木寨阁楼,名山古寺,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安祥。好多田地已经荒芜,只有在少数田里尚还种着飘香诱人的稻谷,听村民讲,这些田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被开发,他们也舍不得耕种了大半辈子、曾经赖以生存的田土。这些荒芜的田里,真心希望能继续耕种着水稻。青翠或金黄的稻田,也是原始景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钢筋水泥森林里生活久了的人们,就想回到真正原始的乡村,不希望去到被过度开发的人工式景区。
在云舍待的时间太长了,导致去大金佛寺的时间有些紧,因为还要赶着搭车去铜仁,之前在别人的游记里看到过大金佛寺,也想去看看,所以还是过去了,拜拜佛也是好的,祈祷我们一家幸福平安。
在梵净山景区停车场坐大巴前往铜仁南高铁站,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再从铜仁南坐高铁前往贵阳北站。在铜仁南站候车的长椅上,镇远客栈老板送给儿子的那顶漂亮绅士帽被别人顺了,把帽子搁在旁边的椅子上,一不留神回过头来帽子就不见了,也许是顺走了,也许是错拿了。有点可惜,本想带回去做个纪念。算了,反正东西也不是自个儿掏钱买来的,没了就没了吧。
晚上七点多到达贵阳北站,天空黑了下来。车站广场对面一大片新建楼盘——北大梦想城,这应该就是我们今晚住宿的地方。事先也没预订客栈,跟之前一样,到了再慢慢找吧。一走出广场,好多拉客中年妇女举着牌子,问要不要住宿,有的直接跟上来,本不想搭理她们,后来想想聊几句了解一下情况也好,贵州治安总体上还是不错,之前看游记,说有些拉客妇女确实也有家庭困难,腾出家里空余的房间作为客房,以补贴家用。如果有合适的,去住上一两晚也行,反正在哪里住也是住。
我们俩跟着一位看上去尚朴实的大婶去她家的客栈,穿过桥底隧道,到了对面北大梦想城一栋楼房,上电梯到十几楼,一套复式房,上下两层,里面共有五六个房间,价格不贵,每晚100来块钱,房间是真的小,放两张床,地上放了张皮箱之后,空地上连走路的地方都不多了,但贵在干净整洁,床铺摸上非常舒适清爽,这应该是真正的一客一换,比有些大宾馆的床铺舒服多了。小就小点呗,反正是我们自己住,没那么多讲究。
在贵阳的次日一早,去了位于贵阳市西北著名的黔灵山公园。
黔灵山,位于贵阳市云岩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称为“黔南第一山”,是一座著名的大型城市公园,整个公园山幽林密、湖山交错,里面更有一座在抗战时曾关押过张学良、杨虎城二将而闻名全国的麒麟洞,不少外地游客就是奔着麒麟洞的名义而去。
黔灵山自古以来就是贵阳市著名的旅游景区和朝拜圣地,超划算的景区门票,真正实实在在的良心景区,每张门票只要5块钱,儿子免门票, 我是半票,付5块钱,还能找回2.5块钱,票价低的连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我在想,公园每天庞大的维护支出,光靠这象征性的一点点门票收入,是绝难以维持的,背后肯定有政府强有力的财政支撑,想到这里,不得不对贵阳当地政府对民生投入的大手笔表示深深的钦佩,贵阳人民真是太幸福了。
黔灵山公园,已经不仅仅是一座景观公园,而是集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文物古迹、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园。除了著名的麒麟洞之外,还有弘福寺、七星潭、黔灵湖、动物园等景点,动物园动物很多,里面还有不少珍稀动物。
在山道的路边、树上,随处可见猕猴,游客可以和猴子进行亲密互动,更好的享受人猴同乐的妙趣横生。这些猴子是我见过最大胆的猴子,游客喂的食物固然是来者不拒,就连游客拿在手上的食物也敢过来抢,我们也众多游客饶有兴致的看了好一会,我觉得站在远处看看也就行了,还是要注意安全,如果被猴子抓伤,弄得去打狂犬疫苗就太不划算了。
黔灵山公园人气很旺,已成为贵阳人民生活休闲的好去处。走到里面,到处都是人,众多本地老人家在这里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下棋,喝茶、聊天、侃大山,这些老人的退休生活很丰富啊,相当的怡然自乐。我想,几十年后,等我退休了,也希望能有这么个悠闲好去处,呵呵!老人乐团在这里随处可见,俨然是一个集会的绝佳场所。
这座亭子旁还摆了一张按摩床,一位貌似盲人按摩技师的男子正在给人按摩。
不知是不是前一天在高铁上受凉了,上午11点多,走到动物园的时候,感觉有些头晕脑涨,晕晕乎乎的,走路都快没力气了,而且越来越明显,直觉告诉我,应该是感冒了,没奈何,只好打车回客栈。只可惜,公园还有还多景点没来得及游览,就这样匆匆打道回府了。
客栈所处的北大梦想城,算是一座大型商住一体化的商业中心, 上面是客栈、公寓和酒店,也有居民楼,底层是各种饭店、特产店,小食店琳琅满目,集中了贵州各个地方、各种口味的特色小吃,几乎是应有尽有,有非常多的选择。
住在北大梦想城,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可惜自己感冒了,吃什么都索然无味,只能吃些随便吃些粉面填填肚子,让儿子也跟着我吃这些,很有些过意不去。本来还想去花溪湿地公园、甲秀楼,时间够的话,还想去青岩古镇 ,这次也没去成,来贵阳一趟不容易,这也是留下了些许遗憾,以后有机会再来吧。
在客栈休息了一下午,来到贵阳第三天上午,从贵阳北站乘高铁返回广州。
这次贵州旅行,从贵州南部的荔波开始,一直往北走,跨越荔波樟江大小七孔、雷山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镇、一直到北部的铜仁江口梵净山,最后向南返回贵阳,算是一条比较经典的线路,我们是从南往北走,也可以从北往南走。虽然贵州景点比较分散,但交通还方便,几乎在每个景区都有通往下一个景区的旅游大巴。整个贵州最著名的景点,除了我们去的上述几个之外,还有名声在外、位于安顺的黄果树瀑布和龙宫景区,还有毕节百里杜鹃,遵义的赤水丹霞,这些景区都各有特色,风韵不同,各有千秋。
去过全国那么多地方,我觉得贵州的旅游氛围是最好的,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不像去到有些景区要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踏入消费陷阱。这固然跟贵州当地淳朴的民风有关,最主要还是贵州政府这几年相当重视旅游,一直都在大力发展旅游,对旅游市场管控的相当严格。贵州旅游起步较晚,这几年在想方设法吸引外地游客,在某些时段对某些省份免票或半票优惠,我就搭上了半价优惠的快班车,相比于其他地方某些景区贵得咬手的高价门票,来贵州旅游,我们觉得是太幸福了。
景区消费价格公开透明,不会比市场价高多少,比如荔波小七孔鸳鸯湖旁边游客服务中心的牛肉粉,16元一碗,现切现割现煮,好吃又不贵,价格比街上的差不多,但成本要高很多,食材要运到景区中心的大山里,还能保持这个价格,相当难得。时隔两年多,对这碗牛肉粉的味道依然是记忆犹新,我们仍然认为这是我们在贵州10天里吃过最好吃的牛肉粉。
这篇游记配的相片不多,主要是游览时没有针对性的拍相片,当初也没有打算一定会写游记,这篇游记也是踌躇再三,拖到现在才完成。以后争取每年出去一到两次,每个行程,尽量用文字、相片记录下来,过上个N年,再细细品读,肯定是别有一番韵味。
这次贵州之行,印象最深刻的是镇远古镇,安静的舞阳河,古老的祝圣桥,贴壁凌崖的青龙洞,历经沧桑的青砖白瓦,以及古镇内随处可见的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古城垣,无一散发着诱人的气息和迷人的魅力,而且游客还不太多,商业化还不算太浓,要去的话赶紧去,说真的,如果有机会,我是还会再去的。
去梵净山是个遗憾,正赶上山顶大雾,白茫茫一片,无论是老金顶还是新金顶,全被大雾笼罩,根本无法领略到梵净山那种摄人心魄、令人窒息的美。我总结了个经验,凡是山下阴天,山顶就极有可能是大雾,梵净山是这样,之后去的衡山、井岗山也同样如此,都是山下阴天,到了山顶就漫天大雾,除了看雾之外,啥也没看到。所以,上山观景,尽量选择大晴天,这样才有可能欣赏到山顶的一览无余、风起云涌的绝美奇景。
清清爽爽的贵阳,我觉得贵阳的气候真是太好了,广州气温三十五、六度,贵阳只有二十多度,晚上睡觉都不用开空调,盛夏之时若来贵阳度假,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贵州。贵州的山,贵州的水,贵州的民族村寨,贵州淳朴的人民,一直让我念念不忘。
贵州,我还会再来的!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黔山秀水、天华多彩“。2020之夏,贵州六天纪行《安顺、贵阳篇》 70798
- 带上两岁“宝宝”租车自驾走云贵(上): 贵州篇 24030
- 贵阳篇 | 贵州乡村旅游重点村出行攻略 1464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