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山异水,那一路锦绣“黔”程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玩法:摄影,人文,自由行

发表于 2024-12-23 16:00

贵州,是个风景名胜众多的地方,继第一次游览了黄果树、大小七孔、龙宫等处后,几年后第二次赴贵州,从黔东南向西而行,又领略了不一样的风景,连地名都很壮丽典雅:山冠“梵净”,水名“舞阳”,苗寨呼“西江”,侗寨叫“三宝”,古城则称“镇远”和“铜仁”,真个是一路锦绣“黔”程!全程5天,时间安排比较宽松。

第一天:上海赴贵阳,宿贵阳。第二天:上午,赴榕江,游览三宝侗寨,下午,赴雷山,游览西江苗寨,宿西江苗寨第三天:上午,赴镇远,游览舞阳河,下午,游览镇远青龙洞等,宿镇远第四天:上午,赴铜仁,游览梵净山,下午,游览铜仁老街、锦江等,宿凯里第五天:上午,赴贵阳,游览南明宫,下午返沪。三宝侗寨
这里有一年三熟的万亩良田大坝,有清澈见底、透明如镜的车江,江岸上有一排排长长的护堤榕树,有清代侗乡独一无二、铭刻侗汉文字的鼓楼,有气势宏伟上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三宝鼓楼;这里还是电影《秦娘美》主人翁珠郎、娘美的故乡,
尊贵的客人进寨,好客的侗寨人会为你行"拦路酒"礼。着白色侗家服饰的少女,手捧酒盏,轻启朱唇,唱起了敬酒歌,香醇的米酒就着甜糯的歌声令人沉醉。这里保留着完好的侗族生活场景,家家务农,户户纺纱,寨头村中有最古老的侗族祖先"萨堂"庙。
三宝侗寨的来历来源于一个历史传说:相传古老的三宝地区是一个长湖,湖的北端抵笔架山,湖的南端抵马鞍山,东抵九十九垴坡脚,三都、寨蒿、平永三条河都流入湖里,每条河各住一条龙,待雨停水退,长湖现底,三个龙宝分别落在乐乡塘、寨头塘和车寨塘。侗族祖先沿河迁徙来到这里,建寨落村,就以龙王留下的三个龙宝来命名,叫三宝。三条龙经常到湖里来游玩。有一年连续下了九天九夜瓢泼大雨,三条河同时涨水,湖水越涨越高,突然湖下端一声巨响,三条龙兴风作浪下南海,留下了三个龙宝。三宝鼓楼
侗寨中有许多鼓楼,最注目的是"三宝鼓楼",鼓楼内外,绘画和雕刻记载中国侗族多支系的古风遗韵、传统服饰、民间习俗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古榕树
进寨后,都柳江沿岸我们看到一大群古榕树。植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这些参天巨树,根深叶茂,树影婆婆,彼此之间根系相连,枝叶相拥,形成一片罕见的榕树群。像一个绿色天盖。它那墨绿色的叶子在任何季节都苍翠欲滴,闪着腻脂和锦缎似的柔润光泽,给人沁凉、舒适的感觉。而它的树干却那样苍老,仿佛织染了青铜般的深褐色,毕露出清奇的筋骨,好像一个体态龙钟的老人在沉默地注视这种有着年轻的叶子和古老躯干的树木,是安详的庇护。珠郎娘美雕像
在古榕群间有一条小路,当地人叫花街。鹅卵石镶嵌成了十二生肖的图案。街尾有一尊白色大理石雕像,雕塑由一男一女组成,男的叫珠郎,女的叫娘美。这里就是娘美的故乡这是一个中国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
萨玛祠
侗家人称萨玛是大祖母萨玛祠就是侗家人的圣母祠,它是侗族人民祭祀女神"萨玛"的祠庙,整个三宝侗乡共有9座。
祠庙内都有用砖瓦盖成的小屋,屋中央用石头垒成石堆,中间插一把半开的纸伞,周围有12或14个小木椿或小石堆。纸伞和木椿上披挂剪纸。这些木椿、石堆表示"萨玛"之位。祠庙外都种植有一株常青树,象征圣母"健康长寿"。每月初一、十五烧香上茶祭祀;每年正、二月间要隆重祭祀,祈求萨玛保佑村寨子人丁安宁,六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全族妇女盛装打扮参加祭祀活动,有人赞:萨玛节就是三宝侗族的妇女节。
三宝侗族喜欢聚族傍河而居,寨边河岸上栽有四季常青的护堤榕树,寨内木屋与窖子屋错落有致,鳞次栉比,
江水、榕荫、村寨、田园构成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
有一首侗族的祭祖歌也唱到:想当初,真遥远,我们侗族祖先哪里来,
老人说,老人摆, 我们祖先从梧州、音州迁上来。古州地方宽,三宝坝子平,我们祖先很高兴,决定在这里建寨落村。
西江苗寨
到达西江千户苗寨,停车场下来看到挂有“西江千户苗寨”牌匾的大门,从这扇大门到寨子还有1.5公里的路,可以坐电瓶车,也可以走路。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千米,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千米,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00千米。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十余个依山而建的村寨相连成片,山坡上层层叠叠苗家木质吊脚楼,咖啡色的老房子依着碧绿的群山,白水河将寨子一分为二,这就是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居住着“西”氏族苗族的千户苗寨
5000多年前,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与炎帝、黄帝部落发生剧烈的武力冲突,蚩尤被黄帝擒杀。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始大迁徙,传说西江有千年以上历史。西江苗族是苗族先祖蚩尤的直系后裔。
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房屋多依山势而建,吊脚楼点缀于山水之间,房前屋后,竹林芭蕉簇拥。
在群山的环绕下,苗寨上游大片的梯田,伴着青山绿水、斜阳草树、雾霭烟雨,如诗如画。千百年来,西江苗族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吊脚楼上吊着大蒜、包谷、红辣椒、蓑衣、斗笠。屋顶飘出袅袅炊烟,门前的溪水里,鸭鹅嬉戏,
吊脚楼前的大石头上,苗族妹子在捶洗衣服,唱起了热烈缠绵的情歌,棒棰捶在石板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好似在演奏一曲深情的恋歌。
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名扬四海,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的大看台。
每到黄昏时分,千家万户就亮起了灯。随着天色越来越暗,西江千户苗寨变成了灯的海洋,可以看到苗寨呈现那牛头的形状。
风雨桥
沿着白水河走走,看看河上有屋檐遮风挡雨的风雨桥,矮矮窄窄用木头平铺的栈桥。
观景台清晨来到观景台,薄雾笼罩着苗寨,第一缕阳光将木头房子渡成金色,炊烟袅袅升起,
在苗寨经常能看见发髻盘在头顶,髻上插着大花的苗女。
|
舞阳河
舞阳河风景名胜区是舞阳河西起黄平旧州东至镇远城东月亮湾之河段,全长95公里。按《舞阳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划分及命名,从施秉城出发,西行9公里,在观音岩旅游码头登船游览的26公里舞阳河段,为上舞阳三峡风景区;东进6公里,在诸葛洞旅游码头登船游览的25公里舞阳河段,为下舞阳三峡风景区。
舞阳河风景名胜区是舞阳河西起黄平 旧州 东至 镇远 城东月亮湾之河段,全长95公里。按《舞阳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划分及命名,从施秉城出发,西行9公里,在 观音岩 旅游码头登船游览的26公里舞阳河段,为上舞阳三峡风景区;东进6公里,在 诸葛洞 旅游码头登船游览的25公里舞阳河段,为下舞阳三峡风景区。~码头
河边,曲径通幽,柳树绕堤,岸边,铺展着如茵的绿草,河水里映出了鲜丽的翠玉般的颜色。
舞阳河景区分为上舞阳河和下舞阳河两部分,上舞阳河位于施秉县,而今天游览的下舞阳河位于镇远县。下舞阳的诸葛峡风景区,可见火烧赤壁、高碑湖等景点,有咆哮奔腾的急流险滩,有开阔宁静的湖泊水面。拥有一线天、龙王宫、孔雀峰、三叠水等景观的龙王峡,奇峰林立,水道曲折,
自然生态称绝于世,原始植被郁郁葱葱,两岸奇峰怪状万千,如刀壁斧凿,鬼斧神工,
载着我们驶去,水波不兴,船像在一面玻璃上滑行。粼粼水波,光滑嫩绿,像丝绸上的细纹,往远处望,颜色一点深似一点,渐渐地变成了深碧。
仰望天空,云片悠然地在移动,悬壁上有怪状石头,似外界飞来,直嵌山腰,欲落不堕,谷水清彻见底,
水波伴送着游人,眼看到了尽头了。转一个弯,又是同样的山,同样的水。
谷中一潭俗称“仙女浴池”,池壁钟乳垂掉,瀑水直泻,山水倒影,扑朔迷离。深谷幽溪,云影在徘徊,婉转延绵数公里,鸟语花香,令人流连忘返。随着“哗啦啦”的水响过后,我们还看到许多白点在水中闪烁,宛如夏夜空中点缀的繁星,那是鱼群在戏水……微风轻拂,泛起一圈圈涟漪,拖起无数光带,恰似一条条素娟在水面飘动,令人如醉如仙。
山苍谷翠、百花争艳、百鸟鸣唱,鱼跃水中,景区层次分明、对比强烈、浓淡相间、疏密有序,一湾一画,一步一景,构成一副天然绿色艺术长廊。
舞阳具有三峡之雄;蛾眉之秀;漓江之美;阳朔之幽林则徐曾在此留下著名诗章:两山夹溪溪水恶,一经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破。
仰视苍天只见一线,幽深静寂,远处布满了树林,现出一片苍郁,
顺流而下,两岸峰峦倒立一色青青,情意遣绻,
我们赞誉其幽谷、山色、水景为天下绝色,天幕似乎沉入了河底,柔和的阳光,把河水染得斑驳陆离,而繁密的树木则正静静地映衬着透明的河心。水波荡漾,悠悠颤动。夕阳将一湖碧波染成了金水。游船过处,犁开的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凝眸烟波浩渺。心房仿佛被令人倾心的湖水淘洗得分外宁静。
从发源于古木森森、苔厚草丰的原始森林那一刻起,她便有了生命和灵气。她穿行于葱茏逶迤的武陵山麓,时而白练当空,高歌猛进,飞跃深崖;
时而情意缠绵,低吟浅唱,盘桓在林间草地。她穿峡入涧,时而满江白浪花灿烂,时而一河碧水映山色。
以她充满灵性的生命之水,世代哺育着两岸汉、苗、侗、土家各族人民,滋润着这块肥沃的土地。
这水环山、环田野、环着苍翠茂密森林,缠来绕去,千回百转,构成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孔雀开屏
那是一座耸立在镇远舞阳河下游的石峰,从远处望去,石峰的左边活像一只孔雀的头,右边却似孔雀的尾巴。沿孔雀的尾巴顺势而上的山坡,满眼翠绿,犹如孔雀打开的羽毛,极显妩媚。镇远古城
这个浓缩了贵州古文明的神奇小城。我早知其大名,但直到如今,才脚踏实地来到这里
青山、绿水、小桥、人家、吊脚楼、四合院,加上泊在河面上的木船、叫得出或叫不出名字的楼阁殿堂,整个一幅水墨国画,这就是镇远古城,清秀而清静。
城堞上苔痕斑驳,古藤漫漶,城中草木幽深,我想象着那个久远的年代,骡夫们赶着满载货物的骡队,开始了他们的旅程;农民催促踯躅不前的牲口,少妇以轻盈的步伐悄悄走来,街上挤满了人群、马匹、驮货物的牲口,到处都是喧喧嚷嚷的声音。
名城镇远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位于舞阳河下游,依山傍水,佛教、道教、儒教文化为一体,
以青龙洞为代表的古建筑群,布局和设计别具特色,在号称黔南第一洞天的飞云崖,明代王阳明,清代林则徐、何绍基等历史名人曾于此留迹,今存碑刻摩崖甚多。
环城有一条河叫舞阳河 , 伫立在河边,水是绿的,来往的船也不多,镜子一样的水面,这里那里起了几道皱纹或是小小的涡旋,
倒影的水里的泥岸和岸边成排的树,都乱晃成灰暗的一片。惊起的凫鸟,扑扑地振翅飞起,在涛涛的河面上空盘旋一阵,游移不定。
青龙洞
巨岩、洞穴和为一体,道、儒、佛寺庙群生就山腰,它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亭台楼阁、古树碑刻,依山因地、错落有致,翘翼飞檐、雕梁画栋。疏密得当、精巧雅致,
建筑名胜有如群星灿烂,历代游人流连忘返成了文人骚客咏叹之地
悠长的巷弄在山脚下随意蔓延着,石板路上斑斑点点的青苔,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地,百年前的青砖墙上张贴着新春的对联,看上去仿佛冷清的底色上嵌着暖色,
如果时光倒退几百年,镇远一直是贵州东部的头号军事重镇,明朝廷起初在这里设置镇远卫,随后又在这里设置镇远府,在舞阳河北岸修筑了府城。
大多数时间这里都是人烟鼎盛、一派繁荣太平景象,与其说是一处雄关险阻, 不如说是一座水路都会。舞阳河上舟楫不断、帆影点点,来来往往的货船运进江南的丝绸、湖南的大米,又运出云贵高原上的各种土产。商人们建起高大的宅院和气派的会馆,还修建戏楼和庙宇。
走到街上,马路上躺着的小石块发出孜孜的响声,只有那些深藏叶蔓中的金银藤,却开得十分茂盛。傍晚太阳落了山,有风打山那边吹来,夹着苦艾和松树的气息。
整个城市全笼罩在凝重的紫色中。除了抬头望上去的翠绿的树盖,给这城市添了青春的颜色,一色幽蓝的古式砖瓦屋舍,煞是恬静。一条小巷是用石块铺筑的,
镇远的母亲河——舞阳河,如锦缎玉带自西向东呈S型蜿蜒贯穿全城。沿河的吊脚木楼及青砖楼宇,齐刷刷地立在两岸,映在河面的倒影煞是好看。
梵净山
“贵州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峰”,梵净山,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
远观梵净山,意兴万千山峦的颜色由黑绿到天蓝,阳光垂照下来,山势奇绝,隽秀婀娜。离开喧嚣的城市,听听蝴蝶与野花的对吟,放眼观望梵净山的秀美,呼吸纯净的空气,
千百年来人们把梵净山称作“大佛山”,在此可以看到梵净山一大奇观--万米睡佛、又为佛中佛,佛头三个、座佛两尊,寓意“五福临门”,且长达万米,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
梵净山那清峻的远姿,宁静肃穆,佛教文化为苍苍茫茫的梵净山披上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
狭窄的道路,难行的山路,十分陡峭,
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庞大寺庙群,奠定了梵净山乃著名“古佛道场”的佛教地位,
仰望隐隐约约淡云一样的群山梵净山主峰突兀,巍然高耸云端,似乎与天穹粘连。
诸峰壁立,层峦叠嶂,漫无边际地向远处伸展,每一层的轮廓清晰分明。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红云金顶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山峰直立高达百米,上半部一分为二,由天桥连接两端。两边各建有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红云瑞气常绕四周,人称红云金顶,
山脊、峰顶、深坞、险谷,巉岩突兀,独拔而起,在雾霭中隐约飘渺。
不拘是横看或侧窥,都那么生动地显出它们互异的风姿,更现梵净山之幻变幽绝。
谐“鸿运金顶”。状若飞天游龙,又似佛手二指禅,更像人类的生命图腾。
蘑菇石
黔山第一石山顶草甸层后,立于山头的一尊奇石,
梵净山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称誉古今。
从老金顶瞭望新金顶,山顶上却聚着一团灰雾,放射着异彩,远处的山,远处的云,宛若仙境
云山苍茫,碧海烟尽,晴峰众壑,云路千盘。在视线的尽头,颜色最浅的那一层便融入了万里晴空,不由浮出唐诗:沧海似镕金,众山如点黛,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铜仁古城
从佛教名山梵净山,流出两条江,一条叫大江,一条叫小江,两江穿山越谷,在铜仁城中汇合形成了锦江。就在三江汇流的地方,一巨大岩石突兀江心,成为铜仁的中流砥柱——铜岩,岩上供奉“儒、释、道”鼻祖: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三尊铜像,铜仁的历史渊源由此而起,铜仁因此而得名“铜人”。又因三位鼻祖的教义宗旨均以“仁”为核心,遂改名为铜仁。铜仁古城垣
在中南门码头边,看到一道用青石块砌筑的石基,时断时连,沿城蜿蜒而伸去的,那就是铜仁古城垣的遗址。距今已有700百余年的历史。
这是一个被山怀抱的城市,这是一个被水滋润的城市。穿城而过的锦江孕育着这方美丽富饶的土地,将城市装扮得如诗如画。锦江
一幅“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画中”的水墨山水画卷伴着千年流淌不息的锦江徐徐展开。
“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铜仁之美,美在山,美在水,美在锦江。美在山,集高原的雄奇险峻与江南的温柔妩媚于一身,温和多雨的气候,滋润了郁郁葱葱的植被;美在水,千山万壑,泉水淙淙,溪流潺潺,河汊纵横,汇集成锦绣之河——锦江。美山美水,山环水绕,像一对永恒的恋人,孕育了黔东明珠——铜仁
锦江,源出于梵净佛教名山,因其山香火鼎盛,佛光映照,蒸云吐雾,化作涓涓细流,汇集成河,辉煌如锦缎铺就,锦江,温柔、妩媚、秀丽……有诗赞日:“山外青山楼外楼,梳妆巧扮任风流。多情最是锦江水,依依一步一回头。”
江连绵着,而近处布满了树林,现出了一片浓绿。悦目的江边小径,显出高低曲折的景象,在不高的然而却浓密的树枝的荫蔽下蜿蜒起伏。
半岛古树参天,幽香四溢,江面碧水映翠,渔舟如梭。宛如一幅流动的风景图,江边浅色的亭台楼阁倒映。铜仁老城
城门楼上写着“中南门”。中南门原是铜仁著名的码头,古城居民依靠水运之便,曾一度商贾云集。如今,这里只剩下座孤独的城楼和水面仅有的两艘船只,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经的热闹景象。建筑群依山而建,傍水而生,青砖灰瓦,鳞次栉比,前后相连,
光滑的青石板,长着青苔的墙壁,飞逸而出的屋檐,都在告诉你小巷的历史。距今三千年左右,铜仁锦江两岸已人烟稠密、文化繁荣。明清时,已舟楫往返,商贾云集,会馆林立,形成九门、三街、六巷的格局。城内古街、古巷、古城池、水码头、古井、古树、古四合院木屋俱存,青砖黛瓦,鳞次栉比。
沿着飞山宫的石阶往上走,长长的台阶向东山寺延伸,默默地走在静谧的石阶,耳边只余下微风的低吟。
古城小巷,发现它异常的安静,除了远处的吵杂声响,以及偶而相遇的游客,似乎这座古城并没有人居住一样。飞山宫飞山宫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用于供奉唐朝少数民族首领杨再思,布局精巧,建筑精美。和贺龙一起建立根据地的周逸群烈士纪念馆,把总署 小城以前的办事机关,只能遥想当年这里的盛况。回贵阳,游览南明宫后返沪。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贵州3405
奇山异水,那一路锦绣“黔”程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贵州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贵州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贵州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贵州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中国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