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自驾游-荔波小七孔-地球腰带绿宝石
离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市,去往420多公里之外的荔波县,荔波县地处贵州省最南端,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造成了既有高山,又有丘陵的喀斯特地貌。荔波县隶属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占93.36%,主要有布依、水、苗、瑶等少数民族。
先上一段视频:
荔波县,地处北纬25度-世界公认的“黄金气候生态带”,拥有全球最大喀斯特原始森林,青山如黛、绿水生烟,是地球同纬度地区生态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特殊的地貌,浓缩了贵州山水风光的所有精华,被誉为“地球腰带的绿宝石”。
梦柳布依风情小镇,紧邻大、小七孔风景区东门,下榻清新雅居民宿。
景区游客中心
荔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集瀑布、激流、暗河、清江、峡谷、溶洞、湖泊、森林等自然景观于一体,拥有漫山遍野的绿色,清澈见底的溪流,随处可见的瀑布,满眼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好似走进了现实版的“绿野仙踪”。
樟江风景名胜区,由小七孔景区、大七孔景区、水春河景区和樟江风光带组成。小七孔景区和大七孔景区以桥命名,聚集了众多世界级景观;水春河景区以激流险滩和峡谷风光著称;樟江风光带则贯穿其中,将各景区串联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尽观事先做了不少功课,依然有些盲人摸象的感觉,许多地方不大得要领,必须实地体验一把,方知原来如此。(很多景区都如是)在游客中心包了一辆景区专属小客车(如同在万峰林景区),又享受了一趟省心、省时、省力之旅。
景区车驶过大七孔桥,这是从东门去往小七孔景区的必经之路。
小七孔与大七孔属于同一景区内的“姐妹景点”,共享联票,共享基础设施,但景观特色各异,若时间有限,考虑优先游玩小七孔。
小七孔景区,在樟江风景区中名冠榜首,集林、洞、湖、石、水等多种景观于一体,以精巧、秀美、古朴、幽静著称,享有“超级盆景”之誉。景区有小七孔古桥、拉雅瀑布、68级跌水瀑布、水上森林、卧龙潭、鸳鸯湖等21个景点。
事先做的功课绝非无用之功,开卷即有益。我们选择从景区东门进出,住宿地亦选择靠近东门的布依风情小镇,步行几分钟就到达景区大门。
小七孔石桥
多数游客都是从景区西门进入(尤其是旅行团),据说是一路下坡,节省体力。(其实坡度及其平缓,可忽略不计。)我们则是逆向游览,从东门进入景区,与旅行团错峰而行,第一站来到小七孔石桥,此时大拨游客尚未到达。
小七孔古桥,建于清代,横跨响水河,桥身有七个拱孔,青石砌成,藤曼缠绕,倒映在碧水中宛如画卷,是景区最具标志性的景点。
响水河并不很宽,但古石桥这一段水平如镜,水色碧绿,如同翡翠一般,两岸多种绿植密布,郁郁葱葱。
河岸旁伸出一座袖珍型的“半岛”,似一柄玉如意探入水中,几株孤树点缀其上,成为游客争相拍照的一景。
鱼翔浅底
拉雅瀑布
拉雅瀑布,是小七孔景区内的一处著名景观,距七孔古桥约百余米,水流顺着路旁山崖奔涌而下,瀑布宽10米,落差30米,气势磅礴,吼声如雷。
瀑布下方,水花飞溅,凉意阵阵,瀑布溅起的蒙蒙水雾在阳光折射下,常常会出现绚丽的彩虹,如梦似幻,美不胜收。
“拉雅”是布依族语,其意是美丽的姑娘,拉雅瀑布是人们为了纪念一段当地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而得名。
距离产生美,远看拉雅瀑布,像是一位身披白长纱的美少女从绿荫环绕的山崖上飘然而下。(借用网上照片)
溯河而上,大方向一路向西行,对向而来的游客渐次增多,络绎不绝,应该都是从景区西门过来。
这处景观很特别,大概是湍急的流水掏空了岩石,形成一座形状奇特而又美观的石板桥,天造地设,鬼斧神工。
68级跌水瀑布
68级跌水瀑布!小七孔景区的精华景观之一,徐霞客先生在《黔游日记》中盛赞其“水石相搏,声若雷鸣”。
小七孔古桥向西不远,一片跌水瀑布群映入眼帘,这片瀑布群沿响水河蜿蜒而下,全长1.6公里,总落差达110 米,由68级形态各异的阶梯状瀑布组成,是喀斯特地貌中罕见的自然奇观。
第四纪冰川消融后,地壳抬升使河床断裂,经流水持续冲刷,差异侵蚀形成天然阶梯状断崖,每级瀑布高1-3米、宽20-40米,水流因季节变化呈现或激越或柔美的姿态。
响水河床由石灰岩与页岩交替构成,岩壁横向纹路记录着亿万年地质运动的痕迹。
行不多远,又是一片梯级瀑布,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从不同位置观赏,移步一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68级跌水瀑布沿着响水河谷顺序排列,鳞次栉比。搜寻手机地图,同一条河标注为”打狗河“。
又是一座流水掏空的天然石板桥。
小木桥的桥桩上刻有纹饰,古老的布依族文字符号?
又见一处从山崖上喷涌而出的瀑布,却不似拉雅瀑布那样贴着崖壁流淌,而是冲击力十足,凌空越过公路,成为一道悬空飞瀑,煞是好看。
人在路中走过瀑布,如同穿过水帘洞。
一副滑杆,南方特有的“轿子”,该是为游客而备。
“步行鉴赏区”,这块标牌,是提示从西门进入的游客。对于从东向西游览的我们,1·6公里长的鉴赏之路已经走完,我们的车也在这边等候,无需再走回头路。
水上森林
水上森林,正如它的名字一般,穿梭茂密绿林,可以感受水中之乐。
水上森林位于响水河喀斯特槽谷森林河床之上,因“树在石中长、水在石上流”而得名。全长约1200米。景点内树木扎根在河床岩石缝中,虽被激流长期浸没,依然郁郁葱葱,如此奇妙的水上生态系统在全球喀斯特地貌中绝无仅有。
这里,水、石、树相偎相依,石上盘根错节、枝间古藤缠绕、河水穿涌而下,飞鸟逐野其间,达成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和谐。就算赤脚踩水,也丝毫不觉得疼,因为坚硬的石头已经被激水磨平了棱角。
扶枝踏浪林间,穿行妙趣无穷,丛林密匝如屏,浅浪冬暖夏凉。传说古时常有仙女在此沐浴,故又称“瑶池”。
喀斯特地貌在此演化出极致的形态,石上涌泉、水上生林、山涧叠瀑,构成了全球同纬度绝无仅有的生态秘境。
水上森林停车站,牌子写着:本站直达翠谷瀑布。
翠谷瀑布
翠谷瀑布,坐落于响水河上游,为景区内的一级景点,瀑布落差高达60余米,层次丰富,身材曼妙,水流顺山势而下,又婉转于草木之间。
此地是一处封闭的峰丛洼地,瀑布旁群山苍翠,因此得名翠谷。
远观,瀑布似若干条白丝带静悬在山间,近看,水流飞溅生花,又颇显灵动华美。
景区导览图,景点有一级、二级、特级等区分。
努内吉海湿地
离开翠谷瀑布没多远,景区小客车司机又停车在一处景点,这里好幽静,没见一个游客,估计景区大交通车未设站点。但游玩中未曾发现景点名称,事后查看景区导览图,应是努内吉海湿地,瑶语译为“最美丽的地方”。
努内吉海湿地位于翠谷瀑布和天钟洞之间,面积为50公顷,为景区内的二级景点,是典型的高原喀斯特滞留湿地,具有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防止土壤沙化和净化环境等作用。
手机照片信息,显示此处为”拉关瀑布“。
这道瀑布比之翠谷瀑布小了许多,但此地无任何其他游客打扰,可以细细品味,静静观赏,聆听流水欢唱,呼吸高含量负离子空气,尽享山野密林之静谧与美色,好生惬意。
鸳鸯湖
鸳鸯湖,由两个大湖、四个小湖组合而成,是一组高原喀斯特湖泊,也是小七孔景区的代表性景观之一。
群峰环绕,古木林立,水波潋滟,鸳鸯湖掩映在森林之中。
来鸳鸯湖,按说应该划船,撑一叶小船,泛舟鸳鸯湖,看水面荡起层层涟漪,看阳光透过婆娑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解读光影与森林的故事,感受诗人眼中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水光接天色,鱼跃碧波间”。
空中俯瞰鸳鸯湖。
卧龙潭
卧龙潭,是小七孔景区游览行程的最后一处景点。
卧龙潭瀑布,是荔波小七孔景区的核心景观之一,由喀斯特暗河卧龙河出口处的拦河坝形成,以深潭静水与滚水瀑布的独特对比著称,瀑布宽约100米、高105米,是中国最宽高的瀑布之一。
水坝前已经聚集了不少游客,这里距景区西门很近,对于从西门进入的游客是游览的第一站。
瀑布分为两部分:卧龙瀑布和潭瀑布,水流蜿蜒如龙,气势磅礴;潭水清澈湛蓝,雨季呈深绿色,四周高山环绕,倒映峰峦绿树,宛如“地底深渊”。
卧龙潭是通过人工堤坝截流形成的深潭与瀑布,暗河从崖底涌出,地表仅见平静潭水,而坝上的滚水瀑布则显露水流的动态,形成“潭静瀑动”的奇观。
卧龙潭景点的出入口在同一地点,待我们回返到水坝处,大拨游客已然离去,可以从容不迫地欣赏、拍照。
潭水幽蓝,潭面如镜,静谧悄然,弧形大坝上瀑布却汹涌奔腾,如万缕珠帘悬落谷底,水声轰鸣,壮观而俊美。
因光线折射与植被倒影,卧龙潭水呈现多层次蓝色,被称为“玻璃海”。
观赏完鸳鸯湖,大约12点半,距景区小客车提供的5小时服务还差一个钟点,与司机商量,是否带我们到大七孔景区一看,司机慨然应允。大、小七孔景区,近在咫尺,如若不去,又将留下一个遗憾。
荔波小七孔,是贵州高原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杰作,是遗落人间的绝美仙境。这里山峦叠嶂,峡谷幽深、高山流水、泉鸣瀑响,每一处景色都令人陶醉,每一个角落都写满了诗意,它用自己的魅力征服着每一位游客,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黔山秀水、天华多彩“。2020之夏,贵州六天纪行《安顺、贵阳篇》 70399
- 带上两岁“宝宝”租车自驾走云贵(上): 贵州篇 23937
- 贵阳篇 | 贵州乡村旅游重点村出行攻略 1460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