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早发明的是谷物酿酒
“清醠之美,始于耒耜”
可以说是有关中国酿酒起源的点睛之笔
而5000年前的良渚有怎样的酒文化呢?
小编今天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太湖流域水网密布的沼泽平原,气候温暖湿润,恣意生长的水稻成为了良渚酒业的基础。
人们一般把陶甑(zèng,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的出现视为酿酒的前提条件之一,因为有了甑才能把谷米炊蒸成干饭,成为酿酒的原料。那时良渚人已使用甑、甗(yǎn)等陶质蒸器,可能还有箅架等竹木质蒸具,在技术上已不成问题。
当然了,米酒并非人人可得而饮之,生产的稻米必须首先保证口粮,剩余的才能用来酿酒。因此,只有宗教祭祀或上层权贵才能享受米酒。良渚文化的精美酒器大多出土于大墓的现象,也可佐证这一点。
要问良渚先民心中的水果top榜单,葡萄一定位列其中!
在距今八千多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四五千年的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数百粒)、余杭卞家山遗址(2粒)、诸暨尖山湾遗址(30多粒)(以上三遗址均为良渚文化时期),都发现了野葡萄的种子。
▲良渚遗址中出土的葡萄种子
于是,聪明的良渚先民就想到了把野葡萄和稻米混酿的办法,他们在酿酒过程中开始增加蜂蜜、水果(最爱的是葡萄和山楂)等原料,并可能还添加了大麦和植物树脂等成分,最后变成了口味独特的混合型发酵饮料。
甜酒酿你吃过吗?良渚先民也会酿造喔~
这种低酒精度的酒,在古文献中,未去酒糟的称为“醪”(láo)或“醪酒”,相当于现代的甜酒酿,过滤了酒糟的称为“醴”(lǐ)。
醪带着酒糟,比较浓稠,古人多以“粥”来形容,南宋陆游就写有“社瓮拨醅如粥浓”、“酒似粥浓知社到”等诗句,社酒是古代乡村祭社前农家自酿的酒,带有较多的原始酿酒性质。
醪、醴酒味薄,糖分多,容易酸败,因此很难推广,更不能成批生产,算是一种比较“小众”的酒。
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下
良渚文化中的精美酒器吧!
(陶双鼻壶)
良渚文化陶器的胎质主要为泥质灰陶、黑衣磨光陶和褐红色的夹砂陶等。陶双鼻壶主要用来盛放液体器皿。
(黑陶盉)
陶盉是一种温酒器。餐与饮相配合,饮品中最受重视的是酒。
(黑陶刻符带把杯)
(细刻纹宽把壶) (彩绘盖矮足陶盉)
(双阔把翘流陶匜) (兽把陶盉)
(带盖实足陶盉)(实足陶盉)(鸟形陶盉)
◆ ◆ ◆ ◆ ◆
了解了良渚酒文化
是不是和小编一样
觉得5000年前的先民们很厉害呢~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杭州蓝之莲酒店美好下午茶时光 19990
- 江南的秋色呀,秋不醉人人自醉。 218173
- 宁波深度游 1日动车来回杭州打望晓书馆 1934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