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浙江杭州西湖风景区之宝石山
继续拾级而上,在假山后有两条道,一条自然是通往抱朴道院。不过,因为我更想去保俶塔,所以选择了右行。
宝石山原名巨石山,多奇峰怪石。山其实真不高,海拔仅78米。因为山体属火成岩中的流纹岩和凝灰岩,呈褚红色,在阳光映照下如熠熠生辉的宝石,因此而得名。
一路上巨石林立,裸露着的岩石表面凹凸不平,这是被岁月侵蚀过的痕迹。它们在这里,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的岁月流转,看过了多少的人间沧桑变幻啊。
蛤蟆峰又名巾子峰、狮子峰,峰上的石头看着似乎有点偏红色,巨大的石头垒成山洞,可以穿洞越林。林和靖曾有诗云:“巾子山头乌桕木,微霜未落叶先红”,这里的秋天应该更美。
壁上有几处摩崖石刻,“天然图画”行书刻于1982年,落款是“八十三叟苦禅”,原来是齐白石的弟子李苦禅。所谓的天然图画,大概是指在石头可以俯看西湖美景的意思吧,西湖本身就是一幅天然的图画。据说这里附近有天然图画阁,可以登高远望观西湖,不过如今已经不存。
还有一首五言诗是隶书:“隋书志石甑,吴越封宝石。巍巍寿星岩,长庚映天碧。绝顶窣堵波,凌云一千尺”,刻于1994年,落款是“清陈时咏宝石山诗”。
这里有一处开阔的平台,有长凳可供游客休息。但倚着栏杆,树木太过高大茂密,并不能看到西湖的景色。往前走一小段,左侧的石头上有几个游客正在远眺。虽然看起来不像有路的样子,我还是爬了上去。
岩壁上有“天宇开阔”四个大字,但没有落款,大概也是现当代刻上去的。在这里的视野真的很开阔,几乎可以看到西湖的全景,以及杭州市区的高楼大厦。
极目远眺,就看到了另一个山头的保俶塔。于是,我们饱览了一番西湖美景后,就原路返回。
在山顶相对平坦的地方,有一座石坡,坡上的来凤亭是清雍正七年浙江总督李卫所建,因为宝石山的形状如同凤凰,而保俶塔就像凤嘴,所以这座亭子就被命名为“来凤”,也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中的“宝石凤亭”。
来凤亭附近有题刻八方,楷书“正德庚辰五日方思道至”刻于明正德十五年,题者方豪是正德三年的进士,浙江开化县金村乡人氏,喜好到处探奇历胜,善诗文留下来的著作还挺多。其实这就跟现在某些不文明的游客刻下的“某某到此一游”一个意思,不过人家是名人,留下来就成了景点。而不知名者,自然就成了破坏旅游景观的行为了。
楷书“屯霞”刻于明代,也是由方豪题写的。从这个题刻来看,这块大石的石色应该很漂亮,可能由于光线的关系,现在看起来倒也不一般。这里也称“看松台”,大概是因为旁边栽有松树的缘故,但其实松树也不仅仅栽在这里。
楷书“雪氍毹亭”还是方豪题写的,氍毹是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古代产于西域,也代指舞台。据说这里原来就有一座雪氍毹亭,不知道当时是不是有什么表演或演奏之类的活动。今天亭子已经不存,所以也不知道亭子够不够大。
楷书“在天有荣耀归帝,在地有和平喜悦人”,这是一句读着不是太顺,语出新约圣经,据推测与清末英国人梅藤更相关,他曾在来凤亭东侧开办了麻风病医院。
“寿星石”是行书,刻于当代,落款“朱关田题”,初名落星石,吴越王封其为寿星宝石。寿星石就是来凤亭前的一块卵形巨石,不过看起来不大像寿星的样子,可能我看的角度不对?
西行有川正洞,由巨岩倾叠而成,是在,上面覆着的一块石头重约数十吨,仿佛是一个石室。因为一洞三出,所以得名川正。
再往前走是蹬开岭,中间过往的夹道只能容一个人通过,长度大概有二十来米。出道口有一块比较开阔的平地,西面的峭壁上有行书题刻“宝石流霞”。这块题刻刻于1986年,落款“萧娴”。萧娴是当代女书法家,字稚秋,父亲萧铁珊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也是南社社员。
这里的山岩呈赭红色,嵌满了玛瑙状的晶体,今天阳光正好,映照得这块岩壁也仿佛泛着宝石般的光泽,“宝石流霞”是西湖新十景之一。
洞后有一条羊肠小道,壁间有巨足印,“蹬开岭”楷书题刻落款“吴兴周文清题”,据说吴越王钱鏐曾经路过这里,因为有巨石挡道,就蹬了一脚,结果把山岭给蹬开了。当然,这不过是一个传说,虽然钱鏐身怀武艺,也没高强到这种地步。
有一首五言律诗是行书,“金刹天开画,铁檐风语铃。野云秋共白,江树晚逾青。凿屋岩藏雨,黏崖石坠星。下看湖上客,歌吹正沉冥”。这首诗刻于1994年,落款是“元钱惟善《保俶塔诗》”,由周沧米书。我知道的周沧米是我国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倒不知道书法也这么好。当然,自古书画不分家,画家多半也是书法家。
还有一首七言绝句,也是行书:“南北高峰叫杜鹃,斜阳浮翠断桥边。画船归处江湖梦,一半楼台杨柳烟”,同样刻于1994年,落款是“宋人王鎡《西湖》诗”,由松风楼主顾宏书写。
往东就是保俶塔,塔前有一件明代塔刹,这是铸铁打造的塔刹残件,是明朝万历七年的旧物。1997年4月对保俶塔进行维修物时候,就把它给更换下来了。我不明白更换的原因,毕竟如今放在露天看着也挺完整的,放在塔尖怎么就不行了呢?现在的塔刹,也还是铁铸件。
保俶塔是西湖文化景观中的佛教文化代表性史迹之一,是五代吴越国宰相吴延爽为国王钱弘俶而建的。始建年代是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又名应天塔、宝石塔、宝所塔,不过今人还是只知保俶塔。初建的时候是楼阁式砖木结构,高九级,后来坍塌了,后来乡人募集改建成了七级塔。宋、元以后几经毁建,现在我们看到的塔是民国22年重修的,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和塔身呈八角形,通高45.4米。这座塔造型挺秀,看着玲珑修长,有种窈窕淑女的感觉,素来就有“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的说法,与雷峰同是西湖景观的标志性建筑。
自由行:浙江杭州宝石山
5月初夏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杭州蓝之莲酒店美好下午茶时光 19837
- 江南的秋色呀,秋不醉人人自醉。 218056
- 宁波深度游 1日动车来回杭州打望晓书馆 1919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