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8

宝石山,山不在高自流霞(4)——杭州2日(4)

编辑
天数:2 天 时间:5 月 和谁:亲子

★旅游地点:浙江杭州西湖风景区之宝石山

其实走到黄龙洞也是意外之喜,我们也没想到从宝石山不是太有目标的步行,能直接走到黄龙洞。

说到名气,黄龙洞比起宝石山也不遑多让,“黄龙吐翠”也是西湖新十景之一,旧有黄龙古洞,是道教洞天福地之一。但是在民国以前,自宋、元开始,到明、清两代,这里居然是佛教圣地。我不明白从佛教到道教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或许是人们觉得宝石山不适合有两种信仰,虽然同一座山上有道教和佛教的例子很多,但当时大概有些考量,才会生生把佛教更改成了道教。如今黄龙洞还被打造成了“圆缘民俗园”,还是杭州著名的相亲圣地。若还是佛教的话,这样的改变似乎就不大合适了。

门口是护国仕王寺的遗址,这是国粹乐器“尺八”的祖庭,不过如今国内好像并不曾听闻还有这种乐器,估计已经失传了。

黄龙洞又名无门洞、飞龙洞,相传以前慧开和尚在这里建寺修行,某天有一条黄龙到这里,在上空中打了雷闪了电,结果山被震裂了一条缝,然后流出了汩汩的清泉,因而得名黄龙洞。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前这里生活着一老一小的两条黄龙,其实老黄龙是条恶龙,大概做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小黄龙则比较悲天悯人,于是两条龙大战,结果老黄龙被淹死,而小黄龙则力竭而死。黄龙淹死这种说法颇让人难以理解,毕竟国人都知道龙宫就是建在水下的,中国神话里的龙能够呼风唤雨,虽然龙也会死亡,但淹死就有点令人匪夷所思了。估计两条龙法力差不太多,毕竟是同族的,大家都知根知底,哪一条龙想要取胜都不容易,于是最终同归于尽。人们对小黄龙当然是感激的,于是把小黄龙安葬在了这里,结果坟后流出了一股清泉,人们为了纪念小黄龙,就把这里命名黄龙洞。

水池里还有一条龙的雕像,大概就是那条小黄龙吧。其实黄龙洞关于龙的雕像不止这一处,不过其他的雕像都在陆地。池后山崖上就是大名鼎鼎的“黄龙吐翠”景点,其实就是一个人造的黄龙头,一条落差不过几米的小瀑布,落到下面的小水潭。如果抱着极大期望走到这里,估计大部分人都会失望。据说秋天这里的景色会很好,大概秋叶色彩斑斓,会把这里衬托得更美一些。

庭院里栽种着各种竹子,有方竹、紫竹、琴竹等种类,其中以方竹最为出名,石块上还雕刻着“方竹”两个字。假山上有一座山洞,里面是慧开和尚的雕像。这座山洞看起来像是人工雕造而成,比较人工的景点。黄龙童子的雕像有些意思,一共有四个童子,造型很有意,似乎在顽皮地嬉闹。

“刘海戏蟾”是常见的吉祥主题,刘海是五代燕国的丞相,后来学道成仙,是全真派五祖之一,也是民间的九路财神之一。金蟾更不用说,古人一向作为财富的象征,这里求的当然是财源广进。

我看到“圆缘蝶梦”时,以为是梁山泊与祝英台的故事,毕竟这经典的爱情传说之一。但这里的四叶草基台上,只有一只蝴蝶,也没有用那么伤感的故事来表现爱情的意思。事实上,这组雕塑取材于由古代投壶游戏,池边的石台代表的是财、情、姻、文、仕、子六种缘,可以在对应的位置掷币许愿。看来,人们对于自己所求要贪心得多,并不仅仅限于爱情。

禧园里有一座戏曲大舞台,每天都会有几场表演,有江南丝竹、越剧等,据说黄龙有自己的“黄龙越剧团”,想来表演的质量还是有保证的。不过,我们到的时候表演已经结束,不知道表演的是哪段越剧,想来也是比较耳熟能详的剧目吧。

月老祠主祀的当然是月老,也就是一幢规模不大的仿古建筑,年轻男女来这里的比较多,求姻缘的嘛。圆缘台前是一处小广场,台上挂着一把石锁,估计是同心锁的意思,这里也是小情谷们光顾的地方。

长乐亭是一座八柱的仿古亭,后面有座山洞,主祀黄大仙,在民间俗称黄鼠狼是也。相传黄鼠狼会附身操纵人的心智,人们为了求个平安,所以会供奉黄鼠狼的牌位,尊称其为“黄大仙”,倒不是黄鼠狼做了什么可歌可泣的事。

出了黄龙洞,我们看了一下路边的指示牌,就前往金鼓洞。这个山洞也是栖霞岭,从方位看距离紫云洞应该不远,我们居然错过了。

洞在一块悬崖峭壁下面,很宽广的样子,这里旧时是鹤林道院的所在。走入洞内,可以拾级而下,上方是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下面则是西方三圣的金身塑像,旁边两尊似乎是财神和地藏王菩萨的塑像,这可算是佛道握手言和,聚于一堂了。崖壁上有十余方题刻,大多与道教相关。

行书“归来一鹤”刻于清乾隆年间,落款是“关槐题”。关槐是清朝的画家,杭州人,不过名声不显。关槐的传世作品《群峰积玉图》轴,图录于《故宫书画集》。

“乳洞閟寒色,莓苔满目斑。清泠泉出窦,曲折屋藏山。野鹤有时至,闲云何处还?红尘飞不到,白日掩松关。”这首五言律诗是隶书,刻于清嘉庆年间,落款是陈希濂,他也是杭州人。

还有一首五律也是隶书,“受此洞天好,徘徊遂移时。松风一以来,金鼓声依衡。返听任喧寂,游心忘是非。如何洞口云,不向洞中归。”刻于清嘉庆年间,后面的落款是钱塘金棻题石。

“《金鼓洞铭》空山风日翏翏,太初岩谷扳响。金鼓出,虚似扪,孔壁疑藏禹书,药炉丹灶仙人之居。”这一段文字是篆书,刻于清道光年间,落款是“仕和曹金籀撰并书”。曹氏乃清代学者、诗人。

“名在丹台石室中”是篆书,刻于清代,后面的落款也是曹籀,由赵之谦书写。赵之谦是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

洞里还有一眼泉,也找到泉水的源头,只有一方泉池,水看着很清澈,池里隐约还有小鱼游得挺欢。

洞的左侧山腰处,有观音阁。从洞口仰头,那幢建筑仿佛建在峭壁上。半空中雕刻着一条龙,下方有个小佛龛,旁边的峭壁上还刻着字,用的是本色。

从金鼓洞出来,另一侧平坦的地面建了座亭子,居然还有好几个人正在打牌。亭外也有桌椅,也开了一桌,边打牌边说着话,看来彼此都是熟稔的,可能本就是约好了的牌友,看起来气氛很好。

 

自由行:浙江杭州宝石山

5月初夏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宝石山,山不在高自流霞(4)——杭州2日(4)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