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9

春日杭州赏花

编辑
天数:3 天 时间:2 月 人均:1000 元 和谁:和朋友

2025年2月23日  抵达

南山路的梧桐树堪比南京梧桐大道,夏天这里一定很美。

南山路上有很多老建筑,每一栋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走进这里,仿佛穿越到了民国时代,回到了那个风华绝代,又生逢乱世的动荡年代。

西湖博物馆与钱王祠毗邻,整个建筑大部分延伸于地下,融入了周围的湖光山色中去。

钱王祠一片花团锦簇,在初春的季节是这样的热闹美丽。

钱王祠是纪念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钱镠、钱元瓘、钱弘佐、钱弘倧、钱弘俶三世五王的祠宇。

2001年,杭州市政府重建这座古祠,于2002年2月动工,至2003年国庆前夕竣工落成。

五王殿正中为钱缪像,两侧分列钱元瓘、钱弘倧、钱弘佐、钱弘俶坐像。

钱王祠到处都是粉艳艳的牡丹花,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许久未见名动京城的牡丹花了,想不到能在这里不期而遇。

花瓣层层叠叠,娇柔典雅,如凝脂玉琢,或傲然绽放,或含羞待放,美不胜收,姿态万千,各具神韵。

钱王祠赏梅,是梅开时节的乐事,春寒未散,钱王祠的白梅已缀满枝头,红墙映白梅,暗香浮黛瓦。在钱王祠的雕窗回廊间,仿佛瞥见八百年前吴越王的柔情——‘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古墙斑驳,花影摇曳,分不清是宋画里的工笔,还是古诗中的暗香疏影,都无法描绘出的矜贵与凛冽,在钱王祠美好的春日里,我许下美好愿景。

钱王祠偏殿里缤纷的花展,如同回到了八百年前盛世的吴越国,花团锦簇,一世繁华,也许一如当年吴越国王的期许与写照。

在这里初见佛手柑,佛手柑的形态类似佛教“手印”,象征智慧与内心的宁静,因“佛”与“福”谐音,且果瓣众多,寓意福气绵长、健康长寿。

第一次遇见蓝色蝴蝶兰,惊为天人,驻足了很久不愿离去,蓝色蝴蝶兰包含‌向往幸福、清纯的爱与和谐安宁‌。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天然蓝色蝴蝶兰品种,这种蓝色品种是人工吸色技术培育而成的。

这种深深浅浅的梦幻紫,是我最喜欢的颜色,寓意也好,紫气东来。

这一世繁花,我愿长醉不愿醒。

钱王祠外的西湖,隐在雾气蒙蒙之中。

坐落在西湖边上的周家老宅与洪氏会馆,显得很寥落,这两座老宅原位于安徽歙县,均建于清代晚期,采用移地搬迁原状修缮的手法,成为了西湖古朴的人文景观与休憩购物场所。

这里还安葬着元代回族大诗人丁鹤年,丁鹤年墓亭为一座六面重檐攒尖顶石亭,亭檐翼角起翘,檐口施勾头滴水,下方大小额枋用丁头拱、替木承托,六根亭柱倚抱鼓石,柱间以栏杆围坐成凳。亭内安放着阿拉伯塔式墓盖。

这座近2米的纪念碑立于1962年12月,由时任日本岐阜市市长的松尾吾策提议立碑并题写了碑文,同年时任杭州市长的王子达书写的“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纪念碑也由日方在日本的岐阜公园竖立。

晚饭选在了河坊街,妹妹吃到了心心念念的松鼠鳜鱼。

吃过了晚饭可以逛逛了河坊街,这里依旧是车如流水马如龙,两旁商铺林立,沿街叫卖之声不绝于耳。

方回春堂的后园景致很清幽。

从河坊街转入南宋御街,对这条街特别有情怀,走在这里脚下就是南宋的土。

走过鼓楼右转就到了十五奎巷。

2月24日   探寻

清晨去灵峰探梅,路过浙江大学,对这里有情怀,因为金庸先生曾经在这里任教,他走后就再无江湖了。

植物园的梅开的极美,竞相开放灿若云霞。

植物园东北角青芝坞的灵峰名气很大,历史可追溯至后晋开运年间建立的灵峰寺。清代嘉庆年间,浙江都卫莲溪重修寺庙并植梅百株;宣统元年周梦坡补植300株,才形成了赏梅传统。

这里还有蜡梅1200余丛,开的也是娇艳动人,迎着温暖和煦的阳光,不禁感慨着”春有百花秋有月,便是人生好时节”。

结束寻梅,要探秘林彪704工程,七零四行宫位于浙江宾馆里,行宫盖有4栋别墅,分别为壹号、贰号、叁号和肆号楼。

七零四工程,以当时建造年月为代号,因是1970年4月造的,故称“七零四”工程,后来人们将它叫作林彪的七零四行宫,这里有地下军事指挥中心,踏入通道,一股阴冷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

地下部分占地广阔,达到了4000平方米,内部精心布置了47个房间。这些房间功能齐全,有地下作战指挥中心、通讯发报室等重要设施。

在坚不可摧的地下堡垒中,设有先进的通讯系统,确保在极端情况下仍能保持与外界的联系,提供安全、便捷的通讯保障。

为确保地下室的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通道间特别设置了回音通道。这种设计使得监听者能够通过脚步声的回音,迅速而准确地察觉到是否有不速之客进入了这一区域。

还配备了水泵房和配电间等基础设施,医务室、警卫室以及弹药库等重要区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配备了能够抵御原子弹的大门和完善的通风空调系统。

更为便捷的是安装了电梯,可以直接通往主楼,这样的设计使得整个建筑既能够联合作战,又能够在必要时进行隔离,确保了作战系统的灵活性与安全性。

壹号楼也是主楼,供林彪一家居住。

林彪卧室,因为怕光,他的房间里挂了三层窗帘,不仅怕光,还怕水,怕风,林彪吃饭,拉屎都在床上。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西湖断桥边。

断桥边有一栋围墙包裹的两层小楼,上书“蒋经国旧居”,别墅建成于1931年,上下两层中间有过廊相连,完全西洋风格,抗战胜利后,大约是1948年10月至11月期间,蒋经国携妻儿在此小住。

现在作为一家咖啡店在经营,站在二楼的房间可以远眺断桥,整个西湖尽收眼底,收获一年四季的晴雨,真的是位置绝佳。

2月25日   别离

清晨开启了故地重游模式,从十五奎巷的元宝街就可以漫步到吴山,十年就这样一晃而过,吴山景物依旧。

阮公祠是光绪六年由重阳庵改建而成,祭祀清巡抚阮元。

重阳庵被巡抚占用了,只剩了几块摩崖。

对全真教也有情怀,这是不是马钰刻上的,哈哈。

十二生肖石依旧,但我从来都没看明白过。

吴山天风依旧,幸好青山在,人未老。

东岳庙初建于北宋大观年间,元毁,明景泰年重建,清同治年又经修缮,现存建筑五开间,清晨很是安静。

走出十五奎巷就是胡雪岩故居,这位晚清第一红顶商人,有过人生的高光时刻,最后却黯然离去,想起来不禁唏嘘,人生其实是一场马拉松。

轿厅上方正中悬挂同治皇帝御书“勉善成荣”匾额。

胡雪岩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光绪元年竣工,占地7230平方米,建筑面积5815平方米。是中国江南地区晚清私家豪宅的典型代表。无论是从建筑还是从室内家具的陈设,用料之考究,都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豪宅。

芝园是花园入口,花园里翠绿嫣红,竞相开放,静静的坐在这里欣赏美景,细数这栋老宅的历经风雨。

清光绪十一年胡雪岩逝世,胡雪岩名下家宅以及胡庆余堂被满族权贵文煜低价购置。清宣统三年,浙江军政府没收满族官僚财产,胡雪岩旧居首当其冲,此后被军阀政府侵占,其财物、陈设以及构件遭到洗劫和倒卖。

民国十三年,旧居被兴业银行董事蒋抑卮以入股形式,同时获得了胡庆余堂和胡宅的所有权。此后,旧居为蒋氏所有。

30年代,旧居内红木厅材料被拆掉卖往上海。而楠木厅材料则被移至杭州中山路羊坝头的浙江兴业银行作了柜台。民国三十七年,旧居官方登记业主为蒋彦均。

1952年,旧居被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业主为蒋俊吾,蒋彦均之子,平房七间,楼屋十四间;另一部分业主为蒋铁八,平房十间,楼屋廿六间。

50年代初,蒋俊吾将芝园、正厅和东西四面厅租让给浙江省财政干部学校。

1958年后,蒋俊吾和蒋铁八联袂将大部分房屋出租给杭州青年中学。

1960年初,青年中学搬出,旧居由杭州市文化局接管,将其作为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后来先后成为话剧团、曲艺团、歌舞团等文艺团体的团部。

70年代初,杭州有关部门又将旧居轿厅、正厅和芝园包括正厅、东西四面厅转拨给杭州刃具厂。不久后,文艺部门相继搬出,其占有地方作了单位的家属宿舍,旧居遭到改建、拆建和搭建。

80年代初期,旧居大假山处建起一座五层钢筋混凝土楼房。

1999年初,旧居内挤进了138户人家。尚存建筑仅有门楼、轿厅、照厅、和乐堂、清雅堂、洗秋院、下房和小厨房。

1999年初,杭州市政府对旧居进行拆迁和搬迁工作,并进行设计维修。2001年1月20日,修复后的胡雪岩旧居对外开放。

在木质的天然色彩中加入十数吨的铜铸件和彩色西洋玻璃做装饰,中西合璧,古朴而不乏情趣,真正达到了无品不精,有形皆丽。

每一幢建筑皆精工细致,雕刻精美。大到柱、梁构架,小到柱头、五金皆设计精致。建筑用材极其考究,以红木、楠木、花梨木、紫檀木、南洋杉等高档木材造就。

楠木厅依旧,这楠木不是被移至杭州中山路羊坝头的浙江兴业银行作了柜台吗?政府又找到了运回来了?

再一次离别这座城,赏了花,吃了鱼,故地已重游,又见杭城的欣喜,别亦杭城的忧伤,南宋,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春日杭州赏花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