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5日,上午,我从住处骑共享电动车,到达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当我走近纪念馆,远远望去,800平方公里的巢湖水面上波光粼粼,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的渡江战役纪念馆主场馆,形状像一只乘风破浪的船头,四周环绕着的水象征着滚滚长江水,水面上被风吹起一道道涟漪,体现的是水与战舰的主题,巨大的馆身犹如两艘雄伟战舰并排行驶在浩瀚的水面,面向巢湖,向前直指南方的长江。整个馆体地面南北长107米、宽39米,舰首跨度35米、悬挑高度44米;馆身以49°角向前倾斜,象征着渡江战役在1949年取得伟大胜利。
我走到纪念馆主场馆的前面,高大的渡江战役总前委群雕映入眼帘,五前委的雕塑为全铜铸制,根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五位总前委在安徽蔡洼拍摄的一张照片为原型创作,从左到右依次为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五位总前委成员。雕像表现出了五位领导人在合肥瑶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堑的雄才大略与宏伟气度。他们目光炯炯,神态严峻,仿佛正在指挥这场伟大的战斗。
顺着他们的目光看去,一座巨塔耸立在烟波浩渺的巢湖岸边,仿佛巨型战舰的桅杆,与风帆造型的渡江战役纪念馆交相辉映,象征着军民万众一心,不畏长江天险的万丈豪情。胜利塔的一面是一座纪念塔,另一面是巢湖岸边的灯塔,指引船只的方向。胜利塔,高99米,以“九九八一”的寓意代表“八一”军队的胜利;整体建筑从空中俯瞰呈五角星的形状。纪念馆由南向北为五角星胜利塔、总前委群像和纪念馆。
我沿着船首的纪念馆,只见一幅巨大的浮雕出现在我的眼前。浮雕上刻着各种姿势的解放军战士,他们在奋力渡江。他们的动作、神态。都被雕刻的栩栩如生。仿佛看到了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过大江,解放南京的情景。这就是渡江战役纪念馆的镇馆之宝《胜利之师》浮雕,群雕长50米,平均高度8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群雕组像。上面刻有占领总统府、渡江战役、毛主席诗词等,大气磅礴,蔚为壮观。渡江战役打响后,仅用三天时间,人民解放军便占领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雕塑正是展现了解放军突破千里江防、乘胜向全国进军的强大气势。
我来到第一展厅:“战前形势”,根据文字介绍,可以了解到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统治集团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已处于总崩溃的绝境;共产党威望则空前升高,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热烈拥护,解放区一片兴旺景象。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是毫无悬念了。在此形势下,美国支持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一边策划和谈骗局,一边加紧部署长江防御;共产党则一边揭露其和谈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提出结束战争、实现真正和平的条件同对方谈判,一边要求人民解放军加紧渡江准备,决心将革命进行到底。
三大战役之后,我军已经解放了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27%和42%,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同时,人民解放军迅速发展壮大,总兵力由解放战争初期的127万增加到358万,远远超过了国民党的204万。 此时国民党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以李宗仁和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大造舆论,逼蒋下野,甚至威胁说:如果蒋介石不下野,桂系部队就把长江开放给解放军。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发表引退文告,他愤怒地说,“我现在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而是被国民党打倒的。”但他下野后,仍然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幕后指挥,假借“和谈”之名积极备战,图谋划江而治。 1948年12月30日,新华社发表毛泽东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一生酷爱中国古代典籍的毛泽东引用了古希腊《伊索寓言》中“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诫人们“除恶必尽”的道理,并提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口号。 从这几张形势图可以看出,渡江前,江北的大片地区已经陆续解放。1949年1月21日,三野先遣纵队一支队一大队占领合肥,江淮重镇合肥获得解放,先遣纵队司令孙仲德担任军管会主任。人民解放军全线逼近长江北岸。
进入第二展厅,是战役准备阶段。中央军委于1949年2月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一领导,准备于三四月间发起渡江作战,灭沿江防御的国民党军,夺取南京、上海、杭州及苏南、皖南、浙江、赣北、鄂北广大地,并随时准备粉碎帝国主义可能的武装干涉。同时,为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中央军委决定第四野战军派出先遺兵团,迫近汉口,制国民党白崇禧集团。据此,总前委于3月底拟定了战役的总体方案一《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4月初,人民解放军各部进抵长江北岸,总前委进驻合肥瑶岗。进入临战状态。
为加强统一领导,1949年2月11日,军委决定由淮海战役总前委在渡江作战中继续领导。4月初,总前委进驻合肥瑶岗,指挥了举世瞩目的渡江战役。这里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总前委领导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场景。说到总前委选址瑶岗村,和时任华东区副参谋长的曾希圣还有着很大关系。他向小平同志建议:这里民风淳朴,群众基础好;地理位置适中,既安全又方便指挥。就这样,合肥瑶岗便和渡江战役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进入第三展厅,是“突破江防”部分。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遵守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的千里战线上,先后发起渡江作战,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等城市,彻底摧毁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国民党集团的治中心南京,渡江战役取得了第一阶段的伟大胜利。
战役发起前,军委就考虑到了外国武装干涉的可能性。就在我军进行渡江准备时,4月20日上午,英国“紫石英”号军舰不顾警告,强行闯入我军防线,双方发生了激烈炮战,随后赶来支援的3艘英舰,也被我军炮火击伤后逃走,这便是“紫石英”号事件。解放军总部发言人李涛将军严正声明:我国领土主权不许外国侵犯。“紫石英”号事件表明了西方舰炮政策的失败,更表明了新中国绝不容许帝国主义侵略的坚决态度。
八百里巢湖湖面宽广,是当时中集团重要的练兵场所。战士们先熟悉水性,早春的湖水还很刺骨,当岸上的人们都还穿着棉衣时,他们已经穿着短裤开始练习游泳。接下来还有水上技术和战术演练,最后再根据各自的登陆点进行综合演习。到战役发起前,一个连队每分钟平均航速能达到70米,靠岸后半分钟即可抢滩登陆。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为切实掌握敌情,按总前委要求,参战的各部队纷纷派出侦察人员潜入江南侦察敌情。在这方面,聂凤智的27军是做得最早也是最出色的,他们组织偷渡10次,成功8次,获取了大量情报。4月6日,又选派章尘和慕思荣率领一个加强营组成先遣渡江大队,携带电台潜入江南。我们所熟悉的电影《渡江侦察记》便是根据先遣渡江大队的真实故事改编的。
当年大军渡江采用的基本都是这样的木制帆船,相比起国民党军的军舰飞机,我军在渡江工具上明显处于劣势。但解放军将士不畏艰难,奋勇向前,便是靠着这样的船只渡过了被视为天堑的长江。
在纪念馆可以看到一面写有“天翻地覆慨而慷”七个红色大字的浮雕墙,墙壁的两侧依次排列着几艘大木船,站在船旁,我们仿佛听见了战士们的呐喊声、划船声,看见战士们手持枪支,站在船头浴血奋战。
在渡江战役期间,江南各地的秘密组织也积极行动,先后策动了一系列行动,其中便包括了重庆舰和江阴要塞起义。当时国民党海军最大最先进的军舰“重庆”号于1949年2月25日,在当时刚满20岁的中共秘密党员毕重远的努力下,“重庆”号在上海吴淞口江面上起义,给了国民党当局沉重打击。而号称“江防门户”的江阴要塞起义更是直接为我军渡江消除了障碍。江阴要塞是敌人东线防备的重点,解放军渡江时,潜伏在要塞内多年的中共地下党员唐秉煜等人逮捕了要塞司令戴戎光,率领要塞7000名官兵宣布起义,并调转炮口对准国民党军的阵地。
进入第四展厅,是战役胜利部分。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后,乘胜追击。国民党军全线撤退。第三野战军追歼南逃沪杭的国民党军,通过激烈的城市攻坚战,于5月下旬解放上海。第二野战军前出浙线,粉碎国民党军利用浙赣线组织纵深防御的企图。5月中旬,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从汉口和团风至武穴地段南渡长江,解放武汉镇,第二野战军一部继续追歼逃敌,解放南昌等地,6月2日,第25军解放崇明岛。至此,人民解放军胜利完成渡江战役任务。
我的家乡,湖北省黄石市处于长江南岸,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5月17日从长江北岸渡过长江,国民党军提前溃退,渡江过程没有发生任何战斗,顺利解放黄石市。
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同样解放军成功渡江也是人民用双手托着过河的。为保障大军渡江,各地都组成了支前委员会,统一筹划支前工作;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也纷纷成立支前组织,全力支援前线。广大群众夜以继日的修路架桥,筹运物资,参军参战,抢救伤员。 “马毛姐送军过大江”场景,再现了参与渡江的最小船工、14岁的马毛姐帮助人民解放军划船渡江的场面;木制独轮小推车,质朴的斗笠蓑衣,群众踊跃参军的油画,修路保障的图片、手拉肩挑的塑像……渡江战役纪念馆支前模范展区展示了当时广大支前民工中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在渡江战役中,1名解放军指战员身后有10名老百姓在支援。渡江战役取得辉煌战绩,依靠的是百万雄师的英勇作战,依靠的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全力保障。
进入第六展厅,是英烈业绩展示部分。在整个渡江战役中,先后有2.5万余名解放军干部战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已的鲜血和生命,涌现了一大批英模群体、战斗英雄和功臣。一些地方武装的指战员、地方党政干部和支前人民群众也为战役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
我站在水底展厅,头顶上方是波光粼粼的水面,四周的大理石墙壁上镌刻的是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名录。当年,一共有2.5名解放军将士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倒在了新中国诞生的前夜。有8000多名烈士的姓名铭刻在这里,供今天的人们去缅怀。
渡江战役纪念馆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主馆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纪念馆以基本展陈《百万雄师过大江》为主线,包括战前国内外形势、战役的决策和部署、战役经过、历史意义,突出展示了中共中央和总前委的运筹帷幄、人民支前等重要内容,通过各个阶段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关的文物、图片和视频展示及场景再现,全景式描绘了400万军民奋勇向前的壮阔场景,讴歌了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馆内陈列有《渡江战役展览》,室内艺术群雕“胜利之师”,纪录片《八百将士忆渡江》;渡江战役纪念馆展出文物956件,其中一级文物11件(8套)、二级文物38件(21套)。
渡江战役历时四十四天,共歼灭国民党军队四十三万余人。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中心以及苏南、皖南、浙江、闽北、鄂东、赣东北等广大地区,为人民解放军迅速向全国进军,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在纪念馆读着毛泽东的诗词“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此时此刻,感觉慷慨激昂,振奋人心,使我深深地沉浸在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烈场面上。想想现在安定和平的年代是多少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所有的中国人都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砥砺前行,回报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参观是短暂的,对于心灵的震撼却是深刻的。战争的硝烟,已然散尽,却不应该就此忘却,更不应该混沌渡日,不思进取;用战争用无数生命换来的和平,要用铭记历史去珍惜,更要用更积极的工作、更奋发的作为,去爱护和发展。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合肥地标酒店:傲居云端的玛丽蒂姆,俯瞰滨湖新城景观 53137
- 合肥新区地标酒店:以英伦风尚为亮点,以打造“宅”度假为重点 9882
- 国庆好去处,傲居合肥城之巅,梦回桃花源! 1108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