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1

合肥游记之景点篇--包公园

编辑
天数:3 天 时间:6 月 人均:1000 元 和谁:夫妻

合肥游记之景点篇--包公园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年少时的记忆总是会伴随人的一生,当我站在包公祠门前时,突地这两句诗就蹦了出来。诗是宋包拯所做《书端州郡斋壁》最尾两句,后来成为86年电视剧“包公”的主题曲,那厚重大气的旋律、那尘封久远的视屏镜头,竟然在时隔30多年站在他的纪念馆前清晰的浮现在眼前。有些感慨,常忆旧时事,或证今已老;有些淡然,观天云漫卷,抿笑万事舒;有些快乐,学时读旧史,知命寻书香。

       包公园顺包河而建,主要是由河中的两个岛,河边一座墓和一座楼组成,岛与岸均有甬桥相连;主岛上就是“包孝肃公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祠门并不大,甬路两旁高树遮天,黑匾金字,透着庄重肃穆之感;进入祠堂,正中金色包公像,浓眉长须,不苟言笑,神情端庄,深切的符合平民百姓心目清官容貌,两旁是家喻户晓的忠诚护卫王朝、马汉、张龙、赵虎。

      包公像上方“色正芒寒”匾额为李鸿章之兄李瀚章所题,我查了一下词典,出自唐·刘禹锡《柳河东集序》:“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原意指星光清冷色纯正,用在此处,是用来称颂包拯的品德高洁正直,同时也是告诫后人做人要品行端正。

       正如塑像两侧对联直指人心——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

       祠堂左走,演义中震慑贪官污吏、刁民草寇的三口大铡刀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以实物的形式陈列,导引出随后的蜡像剧情《怒弹国丈》《铡美案》《打龙袍》三则关于包公的经典故事,其中包公黑面长须,眉眼有神,大气凛然。

     

          真实的包公容貌应该是馆内一幅全身石刻像,依照包公后人珍藏画像所刻,白面长须;但不论何种形象,其“岩岩我公,铁中之钢。危言鲠论,烈如秋霜”,早已深入人心。

        祠内右边建有一座玲珑小巧的六角亭,内有一口古井名曰“廉泉井”。据说,泉水早已有之,原名包公井,古时一贪官喝后头疼不止,后改称“廉泉井”。

        祠内左边还建有流芳亭,是包公小时读书玩耍的地方,后人建厅取流芳百世之意纪念。

       进祠石拱桥旁铭牌上写着包河里“铁面鱼”与“无丝藕”的来历。鱼脊背漆黑,称为“铁面鱼”;河里的藕为七孔红花藕,鲜嫩而断之无丝,称为“无丝藕”,合二为一的寓意即是“铁面无私”。

        顺着包河南岸继续向东走700多米,就到了一个小广场;几名老人正在练扇子舞,广场南边上几十个台阶就到了芜湖路,路东为包公墓,路西为纪念包公诞辰1000周年而建的清风阁,高42米,外观5层,内部为9层。阁内有电梯直达,可轻松登顶,北眺园区碧湖青树,心旷神怡,南观高楼阔路,车水马龙。阁内陈列着许多文物和历史资料,让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合肥的历史和文化。

      如果说包公祠主要介绍包拯的一生,偏重政绩,那么包公墓则着重展览着包公及其夫人董氏、子孙的生平、身后事,说起来,此处并不是原包公墓室,原地因那个年代的要求迁址,中间也是历经周折,87年才在现址复原重建;占地3公顷,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由中国著名古建筑家潘谷西先生设计并建成。由西向东,主要建筑物有照壁、子母双石阙、神道碑、祁门、望柱、墓前石刻群、享堂、包拯墓、墓室和葬区等。

       墓区整体建筑群古朴庄严,苍松翠柏,环境十分幽静。慢步其中,诵读楹联,“一身正气冲天地;两袖清风鉴古今。”“铁面黄泉,清声远播墓侧,犹张三宝铡;赤心化紫气,明镜长悬民间,永念一青天。”怀古思英,不禁肃然起敬。

        河边广场往北通过一条细长的甬桥就到了副岛,它以前是包公书院所在,远观就像是浮于水面的一片柳叶,又因岛上建筑类似古代村庄,故名浮庄。

        浮庄绿化极好,茶楼掩映在参天大树之中隐现,曲榭矗于绿草如茵之中,亭桥依水就势而建,竹影婆娑,鸟鸣啾啾,戏水观鱼, 典型的江南园林。

       许是此岛景色怡人,游览时竟碰见三对新人拍摄婚纱照。

       适逢初夏好时节,碧水漾波,荷叶摇曳,园内绿树成荫,竹笙阵阵,寂静清幽,蝉鸣鸟啭,不禁让人生出好景好时好心情,默祝新人一生幸福。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合肥游记之景点篇--包公园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