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皖约吴韵
春日总忍不住要到华东赏花踏青,这次避开常去的苏杭、南京无锡、黄山婺源,剑走偏锋,四座未曾踏足的城市:合肥、芜湖、常州、江阴。
合肥
三月的合肥,春意渐浓。梅花刚谢,樱花与海棠便迫不及待地绽开,整座城市浸润在浅粉与嫣红之间。从城南到城北,自老城至湖畔,漫游合肥的春。
罍街:市井烟火
入夜时分,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下,游人如织。小吃摊前油烟升腾,臭豆腐、炸串、奶茶的香气混杂。
城隍庙与思惠楼:旧城记忆
一早到城隍庙,避开喧嚣的人潮,穿过静谧街巷,唤醒沉睡中的思惠楼。
古逍遥津:樱花如雪,海棠似火
逍遥津公园处处可见“逍遥”二字景点:逍遥湖、逍遥桥、逍遥阁……,以及人间逍遥处——蘧庄,还有摩天轮的另类视角。
河畔遍植樱花,“溪桥柳色绿初匀,醉眼樱花独占春。”
转过小桥,垂丝海棠开得正盛。花朵低垂,红得浓烈,远望如一片火焰悬于枝头。偶有蜜蜂穿梭其间,嗡嗡振翅,更添几分春意。
包公园与清风阁:历史余韵
漫步包公园,垂柳依水,柳条随风摇曳,一派春日风光。
清风阁立于高处,内置电梯直达五楼,俯瞰老城,远处高楼林立,近处古树苍翠。
安徽省博物院新旧馆:时光交错
庐阳馆(旧馆)藏于老城区,仿苏式建筑虽古朴,却曾是建国初合肥市三大建筑之一,更位列全国四大样板馆之一。
蜀山馆(新馆)恢弘现代,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
淮海路步行街:都市繁华
淮海路与全国各地的步行街并无二致,商铺林立,霓虹闪烁。游人三五成群,或购物,或闲逛。而我,目标清晰明确——庐州之眼。
合柴1972:文艺新生
合柴1972依托原合肥柴油机厂、监狱旧址的工业建筑群改造而成,大穹顶车间、红砖墙内外,家电故事和当代艺术在时空中穿梭交汇,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确实有别于烂大街的一众所谓创意园。
天鹅湖落日:鎏金时刻
要将天书大楼及周边2座落差巨大的楼宇拍出这个效果,少一分腰力也是勉强。
夕阳西沉,天鹅湖湖面镀上一层金红,高楼玻璃幕墙反射着霞光,宛如火焰。岸边有人静坐,有人拍照,有人发呆。
渡江战役纪念馆与名人馆、美术馆:历史的回响
渡江战役纪念馆和名人馆毗邻,但美术馆步行过去确实有点远了。
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城市绿肺
公园南临巢湖,十五里和南淝河环绕公园东北西三面。初春时分,植被稍显凋敝,游人不多,闲游慢步坐等日落。
尾声
合肥的春,热闹又寂静。樱花会落,夕阳会沉,游人会散,唯有这座城,在季节更迭中继续富态丰润。
芜湖
长江水暖,樱花初绽,乘坐开往春天的列车穿梭往返于街巷与江畔,在历史与现代的交汇处,寻找属于芜湖的春日印记。
山间禅意:赭山公园与翠明园
赭山公园的樱花花开灿烂,赏花者稀,便宜我独占这一树琼英。
半山腰的翠明园是一处幽静的江南园林,亭台水榭间,倒影如画。这里没有游客的喧闹,只有风吹竹叶的沙沙声,时光在此停驻。
时间琥珀:芜湖博物馆与老建筑群
芜湖博物馆里,游人在晋青瓷羊尊前静静观赏,当代审美与千年前的工艺相互映照,仿佛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
老芜湖海关钟楼的砖红色外墙已经斑驳,但大钟依然准确报时;天主堂的哥特式尖顶刺破蓝天,内部彩绘玻璃将阳光过滤成神圣的色彩。
雨耕山上的西洋建筑群,见证了芜湖作为通商口岸的繁华过往。这些建筑如同凝固的时间琥珀,保存着城市记忆的DNA。
城市新生:古城与小镇
登临长虹门城楼,找到这面墙,觅得这个孔,度得这个角度,“咔嚓”一声,证明来过芜湖古城!此时此地此景此情,合情合理合法合规,遍稽群籍再难找到另一个字替代。
罗兰小镇,欧式建筑,也要找对角度拍两张应景。
书海光影:钟书阁
全国各地钟书阁都像一本立体的地方志,用设计语言讲述城市故事。
前一秒还着迷于蓝天被玻璃幕墙切割成的水晶魔方,进入室内却即刻为巨型红色螺旋步道所吸引。
缓缓而上,室内灯光和镜面天花板倒映出层层叠叠的书架,上书山的既视感油然而生,又宛如穿行于虚幻的盗梦空间中。
原想着要去老船厂遗址公园的,跟着导航绕来绕去无路可通,代之以的是老船厂1900·长江序城市展厅,许是船厂地块改造项目的售楼处?在樱花瓣飘落的瞬间,随手定格下老物件上的光影游戏。
江畔春醒:滨江公园与十里花海
傍晚的滨江公园,健身的跑者、遛狗的青年、静坐的垂钓者,各自享受着江风与夕阳。
中江塔矗立江岸,这座明代古塔看不尽滚滚长江东逝水,见证了芜湖从江南小城到开埠通商直至全国四大米市之首的时光变迁,还将迎来无数的船来船往。
吉和广场上,“鸠兹还巢”雕塑在夕阳下熠熠生辉——这只振翅欲飞的青铜鸟,既是芜湖古称“鸠兹”的象征,也寓意游子归乡的温情。
十里江湾公园,樱花与海棠开得正艳,春花江水相映成趣。
渡江侦查:长江轮渡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分钟江左三十分钟江右,我过去了,又回来了,伴随江面上跳跃的夕阳碎金,乘坐通勤渡轮一小时完成私人版渡江侦查记。
结语:城市的褶皱与光芒
滨江公园,夕阳将江水染成金色,中江塔的剪影如同时光的指针。这座城市像一本摊开的书,既有博物馆里厚重的历史章节,也有樱花树下轻盈的春日诗篇;既有老船厂锈蚀的工业记忆,也有钟书阁里跃动的思想火花,这些共同构成了城市最动人的褶皱。三月的春风将它们一一展开,在阳光下闪耀着温柔的光芒。
常州
园林是江南春色集大成者,但常州的园林一如常州人“不事张扬、自谦为重”的个性,总是那么谦逊、低调:近园、约园、未园、暂园、意园、止园……“近乎成园”、“约乎是园”、“尚未成园”“暂且叫园”,养在深闺,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不得而入。直到结束行程回到家中,才获悉玖园和未园将开放,让人徒唤奈何。所幸早樱花开灿烂,不输鸡鸣寺和鼋头渚,更有海棠、玉兰、丁香争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在古寺的钟声与樱花的纷飞间,穿行于常州的街巷和公园寻觅常州的春意。
半山书局与城市浮光
半山书局高踞商场十四层,颇有“大隐隐于市”的意味。
书架通天,光影错落,窗外车水马龙,玻璃幕墙映着浮云,显得这书香之地如悬空孤岛,与尘世若即若离。
古寺梵音:宝林禅寺与天宁塔
宝林禅寺的观音阁金顶耀目,飞檐如翼,与烂缦樱花相互映衬,庄严法相与春日浪漫同框。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天宁禅寺的天宁塔巍峨入云,塔角风铎随风清响如梵音声声。
登上红盒子顶楼给这“神州第一佛塔”来张定妆照。
滆湖落日与城市剪影
滆湖低碳公园的黄昏,水天皆染金红。芦苇摇曳,白鹭低飞,栈桥上有人静坐,看夕阳一寸寸沉入湖心。
巷弄烟火:青果巷与运河5号
青果巷位于常州市中心,沿水而建,老街用一块块黄条石铺装。两旁粉墙黛瓦、深宅大院;家家重檐垂廊、户户黑漆木大门。
一座进士牌坊遗迹见证了卖水果起家的“千果巷”中,走出了明清至近现代一众名人,小街巷华丽转身,一跃而成江南名士第一巷。
运河5号创意街区由旧厂房变身文艺据点,涂鸦张扬,酒吧喧嚣。工业记忆与当代狂欢在此碰撞,机器的轰鸣变奏成电子乐的鼓点。
工业遗存的浪漫转身:大运河油罐公园
四座银白色圆柱体矗立在运河畔,原是1970年代的航煤储罐,如今被改造成文化展示与休闲空间。其中3号罐体内壁保留着原始锈迹,顶部切开圆形天窗,露出一轮碧空,阳光倾泻而下,在墙面切出另一个金色的圆,粗犷的工业风与精致的现代设计在这里奇妙融合。
钢铁丛林里的江南韵:文化广场、市政府大楼、现代传媒中心和常州博物馆
常州城北,新城区如一幅未来画卷般展开,钢铁与玻璃构筑的几何形体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冽光芒,为温润江南刻画出时代强音。
文化广场,六栋弧形建筑似六本巨书倒悬天地,找对角度,便能在天空划出大大的×。
独据龙城之巅的现代传媒中心斜插入框,但它这如钻石切割般的外形却和藏在青瓷匣里常州博物馆更搭呢,你怎么看?
市政府大楼双子塔设计,H型外形稳重大气。
龙城花事:红梅、新天地与圩墩遗址
红梅公园因红梅阁得名。园中路径纵横,不假曲折,而花木扶疏,各成一格。
古朴的文笔塔与西北方的天宁塔双塔交相辉映。
春来樱花如雪,海棠似锦,游人如梭。微风轻拂,花瓣打着旋儿簌簌飘落,宛如一场缤纷花雨,铺就一路柔软花毯。
新天地公园的樱花植株颇高,抬头仰望,花团如云似霞。
入夜,高耸的电视塔流光溢彩,樱花在霓虹和湖水映照下更添几分魅惑。
圩墩遗址的春花,开在六千年前的先民家园上。考古坑里黄土沉寂,坑外樱花、桃花、郁金香、油菜花、二月兰泼辣辣地绽放,毫无顾忌。历史在此处断裂又延续,春色不管兴亡,年复一年。
春秋淹城景区停车场的樱花和海棠开得正旺,搭配仿古建筑,很是入镜。
焦溪古镇:时光记忆
焦溪依河而建,座座小桥横跨两岸,连通着古镇的每一个角落。
站在桥上,俯瞰河面,碧波荡漾,偶尔有小船悠悠划过,留下道道涟漪。
两岸是错落有致的民居,白墙黛瓦,绿树成荫,一派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
文创店、咖啡店、音乐吧、纪念馆藏身于修缮后的老宅中,没有喧嚣。踏着青石板路,走过小桥流水人家,感受这份静谧。
一尊还酹江月:东坡公园
苏轼终老于常州,曾乘船至此停泊,后人建舣舟亭以示怀念,继以扩展为园。园内叠山理水而成园林,山林错落,广济飞渡,运河风光,古迹众多。
站在“大江东去”雕像前,运河水静静流淌,一时感慨良多:璀璨如苏轼,人生也难免跌宕起伏,有过“会挽雕弓如满月”的豪情,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悲怆,空余“高情已逐晓云空”的怅惘;曾经误陷党争“垂天雌霓云端下”的迷茫,而发“愚不适时”的自嘲,过后又展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从容,最终“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就是苏子。
要启程去下一站了,临别借用舣舟亭里东坡诗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常州不曾挽留谁,但它记得每一个春天的过客。
江阴
初到江阴,冷空气降临,天阴了,江也阴了,需要如此名实相符吗?
君山寺:江天佛国的清幽
君山寺踞于长江之畔,特意从君山公园上山,原因嘛,懂的都懂。
沿车道缓步而行,毫无阻挡地从藏经阁旁侧门进入。转身拾级而上,直奔气派雄伟的圆通阁,果真不负江尾海头第一阁称号。
这八位小师傅也太可爱了吧。
适园:藏在闹市的江南小筑
适园不大,假山叠石、曲廊回环,一泓池水映着亭台。此日别无游人,正合在此“适意之所”,追求这独一份的闲适。
兴国园:宋塔斜影里的旧时光
兴国园因园内的兴国塔而得名。此塔始建于北宋,阁楼式砖木结构,历经千年风雨,现存八级塔身,如一支笔尖朝上的钢笔,正欲书写苍穹。
塔下一方清池,倒映着塔影,风过时,水波荡漾,塔影也随之摇曳,颇有意趣。
扬子江国际礼拜堂:长江边的异国风情
这座哥特式教堂位于锡澄运河边,拥有82米高的尖顶,直插云霄,气势恢宏。
主教堂在二楼,阳光透过彩绘玻璃泼洒出斑斓的光影,耳边仿佛有圣洁的颂歌声高阔穹顶下回响。
老船厂:工业记忆里的江阴往事
江阴曾是中国近代造船业的重镇,老船厂遗址如今被改造成文创园区。高耸的塔吊、锈迹斑斑的龙门吊、斑驳的船坞、红砖厂房,无不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为中国载人航天和远洋测绘事业立下不朽功勋的远望2号停泊在不远处的码头,随时准备再次启航,劈波斩浪。
江阴味道:舌尖上的长江鲜
游江阴,不能不尝江鲜。刀鱼馄饨、河豚宴、鲥鱼汤,皆是时令美味。尤其清明前后的刀鱼,肉质细嫩,做成馄饨,鲜得让人咂舌。而河豚更是江阴一绝,老师傅手艺精湛,鱼片薄如蝉翼,涮入高汤,入口即化,鲜中带甜,让人回味无穷。
结语
江阴的美,不在宏大,而在细微处——君山寺的钟声、适园的曲径、老船厂的沧桑、兴国园的塔影、礼拜堂的肃穆,还有那一口鲜掉眉毛的江鲜。这座小城,既有江南的婉约,又有长江的豪迈,值得回味。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合肥地标酒店:傲居云端的玛丽蒂姆,俯瞰滨湖新城景观 53121
- 合肥新区地标酒店:以英伦风尚为亮点,以打造“宅”度假为重点 9876
- 国庆好去处,傲居合肥城之巅,梦回桃花源! 1106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