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坡上转悠的时候,看到山沟对面有人家,我认为是个繁华的地方,老常说是废弃的厂房,我很好奇,手机地图上也没有地名,我总想找机会去看看。
这里的山也不知道叫什么山,也称得上是丘陵地带,总体上不算高,手机上看海拔800米,我们就在山上。
4月18日是星期天,早饭后我想去找老常一起去探寻那个未知的山村,正好碰见老常走过来,一拍即合,于是行动起来。
上到山顶,目测了目的地的方向,开始寻找路径,老常说咱们是去探险。
寻着似乎是有人走过的羊肠小道前行,经过一个长有很多黄刺玫山沟,景色挺不错,刺玫正在开花,黄色的花朵非常鲜艳。
我还是挺担心酸枣树上的刺挂我的裤子,走起来小心翼翼,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担心滑到山沟里,老常和我时不时互相提醒,尽量避免发生意外。
大约50分钟左右我们到了沟底,沟底有一个山泉,汩汩地流着泉水,流向远处形成了河流,这里是源头,地图上没有标名字,地图上有个叫北峪前河的地方,因此这地方就叫“前河源”或者“无名河源”吧,泉的旁边有个小棚子,这里是北峪村民的水源地,他们吃的是原滋原味的矿泉水。
向上走有了大路,之所以叫大路是因为可以行走农机了,路上碰到一个来拉水的村民大爷,聊了几句,知道这里的村名叫北峪,北峪旁边的村子叫圪堆底村,听说是圪堆底村,老常有些吃惊,他在那里住了十几年,没有想到离这里如此近。
北峪村住户并不多,我们看到一个挺大的院子,这是以前的财主家园,土改的时候分给了几户贫下中农居住,现在闲置了。看墙上有四个神龛,老常说应该是供奉天地爷爷牌位的,我们走近前观看,发现每个神龛旁边都有砖刻的楹联,从左到右分别是:
治国凭真理 救世仗福音 横批 大道
既得平安福 不忘拯救恩 横批 道守
惟当敬畏主 须传行正道 横批 变化
顺天享永乐 从主得重生 横批 安宁
看上去应该是与天主教或基督教有关,可是神龛上还有中国古代戏剧人物的雕像,尤其是在“变化”的上方还刻着“姜太公在此”,当时的主人不知道到底是受了谁的影响,不过从内容看,这里应该是民国时期修建的。
离开北峪沿着大路继续前行,碰到了老常的熟人,闲聊几句,十点多我们到了圪堆底村。路上看到一位大爷在放荒,我们还好言劝说几句,不要被环保卫星拍到了,会被罚款的。
山上比较干旱,主要是缺水,靠雨水浇灌,很多人家都是种一季庄稼,或者种点药材如地黄、柴胡等,小麦产量也就四五百斤。
以前圪堆底村附近有一个煤矿,给村民带来了不少经济收入,如今煤矿已经关停,村里的人很多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大约有200人。以前人们依崖修建窑洞,有钱人家也是高墙大院,如今很多都逐渐坍塌损坏,透过这些残垣断壁昔日的富贵依稀还能窥见。
碰巧,村里有剧团在演戏,是河南开封市豫剧团。可能是三月三娘娘庙集会还没有结束,我们决定看一会儿戏再回去。
买了个面包,喝了点水,上午十一点半开始演出豫剧《穆桂英挂帅》。第一场演完,村里的锣鼓队在戏台前表演威风锣鼓,然后,边敲边走到娘娘庙,在庙前继续敲打,很热闹,这或许算是将戏请到了送子娘娘跟前,让老娘娘去看戏了。
从演出水平来看,不太像是开封市豫剧团,水平不是太高,不过行头很新,演员也都比较认真。演佘太君的演员还赶演了一个宋王爷,校场上也没有天官寇准,寇准的戏交给了宋王爷,这样也挺紧凑。
戏没有看完,到穆桂英接印后我们就离开了。
回来的时候,我们决定重新探路,一位村民给我们指点了一条小路,边走边探索我们慢慢下到沟底,到沟底曾经差点走错方向,还好调整一下上去就到了北峪,从北峪下到沟底,沿大路走了一段路,觉得该上去了,就离开大路继续寻找新的路径向上登攀,途中经过一个废弃的窑洞,停下看了看。再向上路过了一片农田,就找到了回去的山路。
从圪堆底回来用了大约80分钟时间,老常估计是累的不轻。
能看到这里说明您很有耐心,谢谢您。
作者:大宋万军作于2021年4月19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