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山西行(6)——洪洞广胜寺

天数:15 天 时间:6 月 人均:300 元 和谁:和朋友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洪洞
飞虹塔

发表于 2021-08-16 11:02

6月22日,早上乘坐火车来到临汾。

临汾古称平阳,传说尧帝建都就在平阳,所以这里应该是中国最早的都城。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平阳又成为韩国的都城。西晋永嘉三年,刘渊建汉国,定都平阳。这是平阳最后一次建都。隋开皇三年,置临汾郡,临汾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临汾者,临近汾水也。汾河是山西人的母亲河,所以临汾一直山西的重镇之一。


临汾火车站下车,首先在车站出口附近的旅游车站预定了明天去往壶口瀑布的班车。以前,我们去壶口瀑布都是乘坐临汾开往壶口的长途班车。现在既然车站就有旅游车可以预定,而且明天是在酒店大门上车,当然就更方便了。

入住预定的酒店之后,已经是午餐时分。午餐之后,包乘了一辆商务车去往洪洞的广胜寺。

洪洞是我们杨姓的发源地,所以我特地给弟弟妹妹们讲了一遍杨姓的来历:

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被封在唐国(也就是后来的晋国)为公爵,唐叔虞当上了晋公之后,又封自己的儿子为杨侯,其领地——杨国就在这里洪洞。这位杨侯以封地为姓,成为我们杨家的始祖。所以我们杨家的根,就在这里洪洞也。

广胜寺已经去过多次了,唯独这一次是乘坐包车去的。兄弟姐妹汇聚一起出游,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集体包车,其次是去饭店可以点一桌子的菜而不浪费。

广胜寺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庐舍寺。由于北朝时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两次灭佛运动,俱庐舍寺被彻底摧毁。

唐大历四年(769年),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上奏,重建了寺庙,皇帝赐额“大唐广胜之寺”。所谓“广胜”,就是“广大于天,名胜于世”的意思。唐会昌五年,唐武宗下诏灭佛,广胜寺再度被毁。中国历史上发生过三次灭佛运动,主持灭佛的皇帝都有一个“武”字,所以史称“三武灭佛”。广胜寺遭遇三次灭佛,也算是倒霉透顶了。

以后历朝,广胜寺均有重建,也屡次毁于地震。元大德九年(1305年),广胜寺再次重建。此后,明清两代虽均有地震,但寺庙未受重大损坏,而且历代均有修缮。所以现在所见,除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为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

广胜寺分为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部分。上寺在霍山山巅,下寺和水神庙在霍山脚下。

广胜寺的最大看点是上寺的飞虹塔。中国的四大名塔有多个版本。但无论何种版本,洪洞的飞虹塔和应县木塔均名列其中,可见飞虹塔之文物价值以及观赏性之高。


包车临近霍山,已经可以看到山上的飞虹塔了。有宝塔雄踞的山峰,似乎显得更加秀美。



与过去几次来广胜寺不同,以前外来车辆可以开到霍山脚下,然后游人步行登山拾级而上。现在则在广胜寺远处建立一座游客中心,然后再乘坐景区交通车直接到达上寺。虽然多花费了交通车费,却避免了步行登山之劳累。

乘坐交通车,来到了广胜寺上寺。上寺的山门为三间面阔,悬山顶,殿前设前廊,檐下挂有横匾,题曰“广胜禅院”,廊柱上有抱柱楹联:“飞虹宝塔迎日月,光明普照广胜寺;金版藏经留禅院,佛学流布大霍山”。读来味同嚼蜡。大门上方也有横匾,题曰:“万代慈航”。前廊左右塑造哼哈二将。现在山门前廊正在维修施工,看不到两位神将的全身塑像。



山门之后,就是飞虹塔的塔院。一般的寺庙都是前寺后塔,唯独广胜上寺是前塔后寺。这可真是一件奇怪的事。

塔院中央建有台基,台基之上另有半高的花墙,花墙之内便是那座举世闻名的飞虹塔。花墙正面开有一扇垂花院门,两边却还有短小的八字墙。



飞虹塔,始建于东汉,当时是为存放阿育王赠送的佛骨舍利而建,所以叫做阿育王塔,后来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唐代肃宗年间,广胜寺又重建了一座佛塔。元代时,佛塔毁于地震。

明正德十年,广胜寺达连和尚开始募资准备重建佛塔,明嘉靖六年,佛塔建成,前后历时12年。因为达连和尚法号飞虹,于是起名为飞虹塔。



塔身呈正八角形,共十三层,高47.31米。塔身轮廓线不是魏晋隋唐以来常见的曲线,而是一条直线,看去稍显呆板。塔身由青砖砌成,并用黄绿蓝三色彩琉璃装饰,飞檐斗拱,彩色鲜丽如新。塔身满布雕塑,尤以二三层最为精致。整圈有佛像菩萨,金刚力士,花卉鸟兽,盘龙飞凤等等雕塑,造型精巧,彩色靓丽,令人叹为观止。



塔门处有两层门楼,十字歇山顶,与塔身联成整体。二层檐下挂着横匾,题曰“飞虹宝塔”。这张照片是十年前拍摄的。



清康熙三十四年临汾遭遇八级地震,而此塔竟然安然无恙。可见古人建筑设计之精,工程质量之高。

我们绕着飞虹塔转了好几圈,尽管我们和三弟两家都已经来过这里,可现在依然觉得百看不厌,赞不绝口,正如红楼梦中所形容的那样:“嘴里只是啧啧作响,不住地念着阿弥陀佛”!


塔院之内还有一座墓塔。塔为瓶形,立于六角须弥座上。根据塔上的铭文来看,这是临济正宗三十四世广修和尚的墓塔。



塔院之后是上寺的前殿——弥陀殿。弥陀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前后檐明间开门。此殿重修于明嘉靖十一年,但其大的木构件和梁架结构均保留元代旧构。殿内设六根大斜梁,以减少两缝梁架,在结构上很有特色。





殿内供西方三圣像。中间为明代的铜铸阿弥陀佛。



两侧为泥塑的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大殿背后还有倒坐的弥勒佛,佛像背后的隔板上绘满了壁画。



殿内四周陈列红色藏经橱,闻名中外的金皇统间平水版大藏经(称为“赵城金藏”)原先就曾存放在这里,后来才移放北京。.



赵城金藏是目前世界唯一的,刻于800年前的木版大藏经。所谓“大藏”,就是佛教全部经文的集成。这些经文是由来华传教的高僧和我国历朝的高僧翻译后编纂而成的。其中最有名的有安世高,鸠摩罗什,和玄奘等人。

大藏经开始只有手抄本,到了北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才第一次用木版雕印。印本被后人称为《开宝藏》,可惜后来失散了。

北方的金朝,在皇统九年,重新雕印了《大藏经》,这部大藏经共682帙,约七千卷。

发起金雕《大藏经》的是山西潞州(今山西长治)的平民妇女,名叫崔法珍。她为了表示刻经的决心,竟然自断了一支臂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她的感召下,晋南百姓纷纷响应,出资出力,甚至有倾家捐献的。这样坚持募刻了30年,终于功德圆满。

《大藏经》刻印完工后,由解州天宁寺运到赵城广胜寺珍藏。先后藏在广胜寺的弥勒殿和飞虹塔中。1933年,这部《大藏经》被一个名叫范成的和尚发现,公布于世。从此《赵城金藏》名扬天下。


穿过弥陀殿,来到了上寺的第二进院。二进正面是大雄宝殿,殿前有两棵古树,奇怪的是树干扭转,而且两树旋向相反。传说古时寺内有两和尚,彼此不和,至死不变。死后化为两树,仍反向扭曲,不依不饶,互不理睬。其实和尚们听从佛祖教导,信仰相同,哪里会有什么不和谐?.自旋相反,乃是符合量子力学中的“泡林不相容原则”也!



大雄宝殿重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单檐悬山顶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殿前设廊,中间三间开有木隔扇门。

廊内门额挂匾,上书“大雄宝殿”。两边柱上挂着楹联:

“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每一个旅游团到了这里,导游都要详细讲解这幅对联,因为此联果然有些禅机。我向来相信,灵山就在自己心中,佛祖本来就是要求人们一心向善啊。

大雄宝殿内供奉华严三圣,即如来,文殊和普贤。中央的释迦牟尼佛为明代木雕,极为珍贵。



这是两边的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




.东西两山墙供十八罗汉雕像。





大雄宝殿背后有倒坐的南海观音,乃清代雕塑。



宝殿西侧有一小韦陀殿,供韦陀坐像,两旁有众多神像。此为他庙所罕见。一般庙宇的韦陀天尊都是供在天王殿背后的。

大雄宝殿后有第三进院,第三进的正面是上广胜寺的后殿——毗卢殿。




毗卢殿又称为天中天。此殿为元代遗构,明代重修,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琉璃镶边屋面。檐下挂着一块竖匾,蓝底金字,写着“天中天”三字。红色墙面,中间开着六扇木格落地长窗门。木窗之雕花镂雕精美,全由建筑边脚料木雕成的小花拼接而成,并且不用一颗钉子。这是明代细木作品中的精品。而且细看六扇之花全不相同。据说梁思成来此看后赞不绝口,说是全国绝无仅有。




大门两边有黑底金字楹联,题写:“妙相园融,即色即心,偏十方而示现;法身常住,无来无去,历万劫以长存。”措辞绝佳。

毗卢殿内供奉三佛(毗卢,阿閦,弥陀)四菩萨(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均为明代贴金泥塑。佛像背光精致,佛龛做工考究。殿四周沿壁有木雕龕阁,内供35座空心铸铁佛像。






毗卢殿周围有数十通古碑。其中有唐太宗李世民的诗碑“广胜寺赞”:“鹤立蛇行势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龙蟠梵质层峰峭,凤展翎仪已卷收。正觉印同真圣道,邪魔交闭绝纵由。儒门弟子应难识,穿耳胡僧笑点头。”

还有明人王翰所题的诗碑:“一塔玲珑驾碧空,满山翠柏起秋风,云生宝殿常僧定,咫尺虚弥未许通。”

内院东侧有送子观音殿。此殿面阔七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建筑为明代遗构。中间三殿为正殿,殿正中端坐送子观音,左手托抱小男孩,两侧有善财童子和龙女。人们常来这里烧香求子。

内院西侧为地藏殿。地藏殿俗称“十王”殿,建于明朝,154902与观音殿相同,也是面阔七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殿顶琉璃脊龙飞天,为明代建筑构件的代表作。殿内正中塑地藏菩萨坐像,两侧为侍者立像。前方左右是是闵公和道明父子。他们都是地藏菩萨的弟子。地藏王左右还有十殿阎王塑像。




导游带到毗卢殿,通常都要做一番总结。上,上下广胜寺有“希,奇,珍,宝,格”五绝。“希”为下寺独特的木结构建筑,“奇”为上寺前殿的两棵反向扭曲的古树,“珍”为赵城金藏,“宝”为飞虹宝塔,“格”就是天中天的木格窗花。

此外,这里的佛像也是集各种材质之大成,弥陀殿有铜佛,大雄宝殿有木雕佛,天中天有泥塑贴金佛和空心铸铁佛。记得上次来时,听了导游的总结,还又从里到外重新看了一遍。所以这里的看点一网打尽,毫无遗漏也!


到了这里,也就完成了上寺的参观。接着我们准备去往下寺。

以前从上寺到下寺需要步行,现在则只要乘坐交通车就可以了。于是乘车一路下山,来到了下寺。


来到下寺,我独自一人快步向中轴线的天王殿走去。拍了几张照片正要进入,却被妻子在后面喊住。原来有一伙旅游团正由导游带领前往西轴线上的水神庙。于是我们大家一路跟随人家的导游进入了水神庙。


水神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名大郎庙。大郎神乃是李冰,所以大郎庙是祭祀李冰的神庙。传说李冰父子修筑了都江堰之后,天庭命其巡水察泉。而霍泉挖堑引水的治理工程就是李冰引领施工的。霍泉水流成河,灌溉赵诚、洪洞两县千顷良田,洪赵两县的人民为了感恩圣德,在霍泉北侧建了这座水神庙。

北宋崇宁五年,皇帝赐霍山神祠庙额为明应王,因此霍泉水神庙也随之称为为明应王庙。元代时水神庙因遇大地震而毁坏。元延佑六年得以重建。明清两代均有重修。

因为农耕时代,水是最重要的资源。所以历朝历代,洪洞、赵城两县百姓都曾因为争水而发生争端、甚至械斗。最后一次争斗发生在雍正三年。平阳知府刘登庸,裁定铸铁柱十一根,分霍渠为十洞,洪洞南三、赵城北七。第二年分水工程竣工,建分水亭,立分水碑,将规则刻制成碑文,留作永久凭证。

这张霍泉分水的照片是上次来时所拍的。



进入水神庙庭院,向南望去的这座舞台,是水神庙山门的背面。山门为明代建筑,元清两代屡有重建。民国十年改修时,将山门前脸改修为西洋式门楼,后部改为戏台。下设券洞并重装哼哈二门神。



山门正面的照片是上次来时所拍。门额砖刻“神威镇压”四个大字。



跟随导游直接来到了水神庙的主殿——明应王殿。明应王殿始建于元代延祐六年,明清两代屡有修葺。

大殿站立在高高的月台之上,一行踏道斜上月台,台阶两边的台基壁上各有一幅砖雕,钻雕图案是飞龙腾云,线条粗狂,简明而有力。



月台正中有明代所建的木构垂花门。穿过垂花门来到明应王殿前。大殿为五间面阔,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四周设有围廊。前廊左右各塑有两位门神,据介绍为元代雕塑。与其他道观不同,门神乃是两位文官,而前墙上的壁画却是两员猛将。






大殿大门上着锁,导游取出钥匙开锁,然后大家鱼贯而入。我们庆幸遇到了旅游团,否则只好望锁兴叹也!

殿内梁架采用减柱法。正面设有神坛,神龛内是元代彩塑的明应王和四位侍者造像,坛前东西两侧立有彩塑的四位文臣造像。一共九尊造像,神情各异,无不精彩。可惜殿内不准拍照。所以没有照片可贴。本想从网上下载一些图片使用,但有侵权的嫌疑,所以只好罢休。诸位感兴趣的,自己到网上去看。

水神庙最大的看点,是明应王殿墙上的壁画。这里的壁画自元代延祐六年(1319年)开始绘制,到泰定元年(1324年)才告完成,前后花费五年。

西壁绘制的是“祈雨图”。画面中央是端坐王位的明应王。下方有一位凡间官员,手捧奏折,正在请奏求雨。水神周围站着一群文武大臣和宫娥彩女。水神上方,在云端中还站着西方三圣,应该是算是水神的后台支撑。

画面的右上方,有一角著名的“捶丸图”,或称为“打球图”。几名打球的士大夫正在用球杆将球打进球洞,其规则正像现代的高尔夫。尤其是左方一位红衣士人正在下蹲观看地形及球势,与现代球员的动作如出一辙。这幅绘画是研究我国球类运动的极佳资料,大家称之为“世界上最早的高尔夫球”。

打球图下方有两位官员正在下棋,其神态逼真,令人叹服。

画面的左上方,有一角“敕建兴唐寺图”。画面中的帝王就是唐太宗,前方引路的武士手执“大唐”旗帜。陪伴太宗的有官员和一位高僧。据说是太宗为了纪念在霍山击败宋老生一战,下诏在霍山兴建寺庙。也有人说,这是太宗迎接唐僧归来。

东壁绘制的是“明应王行雨图”,画面描绘的是明应王正在安排下雨事项。明应王四周站立的是文武百官。

东壁左下侧有一角“卖鱼图”。图中的渔翁送来了大鱼,一位官员正在过秤。周围人员注视着秤杆读数。活脱一幅世俗生活的场景。

南壁的这幅“杂剧图”表现的是元代杂剧的一个戏班。其中人物为生旦净末丑等行当的演员以及场面班子。这是研究元代喜剧的宝贵资料。

参观完毕,导游重新把大殿的大门锁上。大家来到了下寺中轴线上的下寺山门。



下广胜寺山门,也就是天王殿。三间见方,单檐歇山顶,但在斗拱下加出一道腰檐,看去像是重檐歇山顶。山门门额匾题“万法周圆”,没有楹联。



穿过山门之后,正面是前佛殿,也称为圆通宝殿。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据说应是元代遗物,明清多次重修。



此殿既无匾额,也无楹联。许是历年损坏之故。抗战期间,这里曾作为的“太岳中学”教室,培养了不少爱国人士。前殿内现在供奉的是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木雕似为新作。没有什么价值,但殿内的人字斜梁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罕见的实物孤例。



我们对准人字梁拍了几张照片,这就是五绝中的一绝——“奇”也!古人智慧确实令人敬佩!


前佛殿左右各有钟楼和鼓楼。钟鼓楼下有门洞,穿过门洞进入下寺第二进。

第二进的正面是大雄宝殿,也称为后佛殿。此殿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为悬山顶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檐下的横匾为篆书的“宝筏金绳”。这是光绪18年,洪洞知县李寿芝所题写。语出李白诗《春日归山寄孟浩然》:“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川”。



大殿的木结构使用大横额,减桩移柱等设计手法,形成了外部雄伟而内部跨度大,空间大的特点。



殿内主像为三世佛,据说是元代泥塑。四壁原有元代壁画,解放前被盗卖往国外,现在美国堪城纳尔逊博物馆。





看完下寺,再乘坐交通车回到游客中心。完成了广胜寺的游览。接着,我们乘坐商务包车回到了临汾。一天劳累,需要丰盛的晚餐和好好的休息,好继续明天的旅游活动。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洪洞100
兄弟姐妹山西行(6)——洪洞广胜寺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洪洞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洪洞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洪洞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洪洞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临汾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