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1.10

香港-东方之珠自由行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2 天 时间:11 月 人均:2000 元 和谁:亲子
玩法:自由行

发表于 2025-01-10 19:09

前往港澳自由行需要提前准备的事项主要有四:

1.办理港澳通行证和签注。

前往港澳自由行需要提前在当地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港澳通行证,并同时办理好签注。若已有港澳通行证,并且有效期在六个月以上,则只需要办理签注。港澳通行证的签注在自助机器上可办。

签注相当于前往港澳的签证,香港一年可以前往两次,澳门一年可以前往一次。

进入香港或澳门时,通关闸机会打印出一张小票,小票上标示着持证者可以在香港或澳门停留的时间,大约是一周时间。由于我们是一日游,因此没有十分关注停留时间。

2.开通手机网络

目前,港澳都支持微信和支付宝消费,乘坐公交也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车资。在香港自由行,可以使用百度、高德导航,很方便、很准确,甚至支持找厕所。只用微信、支付宝、百度、高德等APP需要开通网络流量,开通的方式很多,在很多APP平台上都可以,价格挺实惠。对于华为手机,可以开通天际通。一天24小时流量9.9元,似乎无上限,可以尽管用。华为手机在搜索界面搜“天际通”,付费后“天际通”系统将会在你进入香港或澳门后自动开通。一进入香港地界,手机上的“天际通”自动启动,网络自动链接。

3.兑换港币(可选项)

香港、澳门是购物天堂,但对于自由行不关注购物的游客而言,可以不兑换港币和澳币。

游过香港和澳门的经验说明,一是现在香港和澳门绝大多数消费支持微信和支付宝支付,支付时系统实时按当时汇率折合成人民币支付,十分方便,也很划算;二是,若要兑换港币,可以在内地的中国银行提前兑换,汇率要合适,手续费要低很多。

4.做好攻略

这一点很重要,香港和澳门都不大,做好攻略,便于有效游玩。

我们选择住在深圳,乘高铁前往香港游玩。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西与澳门隔海相望,北与深圳相邻,南临珠海万山群岛,距广州市约200千米。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262个岛屿;陆地面积1113.76平方千米,,其中港岛80.72平方千米,九龙46.94平方千米,新界986.10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641.21平方千米;总面积2754.97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总人口750.31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人均寿命全球第一,人类发展指数全球第四。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曾受英国殖民统治。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跻身“亚洲四小龙”行列,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央政府对香港拥有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全球第八大贸易经济体,是全球成衣、钟表、珠宝、玩具、游戏、电子和某些轻工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地之一。

新中国建国后,美国对中国实行禁运,香港作为中转站,为国内获得了大量急需的军用、民用物资,改革开放前,香港作为中国对外的窗口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香港在国家的改革开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国家对外的重要窗口,不断向内地输入国家改革开放急需的资金、人才;扮演投资兴业的龙头,港商率先到内地投资建厂,成为风气的引领者;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成为内地企业国际融资和国际交汇投融资的主要平台;作为内地企业最重要的离岸集资中心,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超过1000家,占港股总市值逾六成。

现在前往香港十分便利,从广州南或深圳乘坐高铁即可直达香港西九龙站。从深圳北站乘高铁前往香港西九龙站只需26分钟。

从上面的香港地铁交通图可以看出,香港西九龙站位于香港地界,也就是说,从深圳到香港西九龙站实际上已进入香港腹地,香港西九龙站距九龙、维多利亚湾都不远,从香港西九龙站出关时通过的内地海关实际上是在香港地界上。内地前往香港西九龙站的高铁是港铁运营的。此外,深圳地铁4号线和13号线、北京地铁4号线和13号线、杭州地铁1号线和5号线等内地地铁线路也是港铁在运营。

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地理上分为港岛和九龙两部分,隔维多利亚湾相望,上图中上面的陆地是九龙和新界,下面的陆地是港岛。位于维多利亚湾的维多利亚港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

为乘坐高铁方便,选择入住深圳北站旁边的公寓,距深圳北站的距离很近,步行5分钟即到。

一早从深圳北站出发,乘坐高铁G6505前往香港西九龙站。

对于香港自由行而言,早上乘高铁前往香港,晚上乘高铁返程是很方便的选择。香港的住宿很贵,住宿条件很一般.据去过香港的晓岚说,香港宾馆的房间很小,躺在床上,用脚趾头可以开关电视机。

由于现在交通很方便,住在深圳,前往香港游一日行游玩是一种很便利的选择。

香港西九龙站。

高铁很快就到达香港西九龙站。出关后,在西九龙站的自助售票机上购买了三张八达通卡,每张八达通的港币价格是一样的,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时,系统会实时折算成人民币支付,由于汇率在变化,因此我买的三张八达通卡的价格不一样。由于自助售票机一次只能购买一张,因此是连续购买了三张,时间间隔很小,汇率变化很快。

虽然在香港乘坐公交、轮渡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宝,但有的公交不支持,还是用八达通较为方便。因此,建议香港自由行的朋友买一张八达通卡,用不完可退,不退也没有关系,反正不贵,有效期七年,以后还可以用,留作纪念亦可。

在西九龙站的货币兑换点兑换港币,很奇葩的是兑换点只收现金,兑换了港币,结果游完香港竟分文未用,所有消费均可使用微信支付。实践证明,游香港可以不兑换港币。因此在游玩澳门时,就没有兑换澳币,全程使用微信支付。

全天的行程:

深圳北站(高铁)→香港西九龙站(步行)→香港理工大学(步行)→香港历史博物馆(步行)→维多利亚湾(步行)→星光大道(步行)→尖沙咀(渡轮)→中环天星码头(15路双层巴士)→太平山顶(15路双层巴士)→中环天星码头(渡轮)→尖沙咀(地铁)→香港西九龙站(高铁)→深圳北站

出香港西九龙站后,沿着香港的街道步行游览。香港街道狭窄,住宅楼与内地相似。

香港是美食世界,现实体验一下,在香港吃顿早餐,味道还行,价格比内地高。

香港消费均可使用微信、支付宝支付,标价为港币,系统实时按汇率从支付账户中支付人民币。香港物价较高,约为内地的三倍。因此现在一到周末或节假日,就有大批香港人涌入深圳消费,在深圳吃饭、购物。

街面上的货币兑换点醒目地挂着毛主席像。

下图估计是一个餐饮夜市,收拾得很整洁。

香港的住宅楼,看着跟内地相差不大。


西九龙站附近的高层建筑,弧形屋顶的建筑是西九龙站。

站旁高层建筑楼下的小广场上,与内地大妈们一样,一群香港大妈在打太极拳。奇葩的是,她们打太极拳的速度很快,失去了太极拳应有的韵味,是否因香港生活的快节奏,太极拳的节奏也发生了变化?

墙上满是涂鸦的小巷,墙面虽乱,但路面挺干净。

香港的敞篷观光巴士—Big Bus。

香港敞篷观光巴士分为两种,一种是上右图所示的Big Bus,另一种是人力车观光巴士,之所以被称为“人力车观光巴士”,是因为这种巴士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的香港人力车。

Big Bus含有导游解说等增值服务,因此其票价远高于人力车观光巴士。

Big Bus有三条经典路线,中途站点可随上随下,无需重新购票。Big Bus日间一小时一班,夜间只有一班。Big Bus车票需要在官网或售票网站提前购买。

人力车观光巴士也有三条经典路线,中途站点下车后,再上需要重新购票。人力车观光巴士一小时一班,高峰期需提前排队。人力车观光巴士可以上车后使用微信、支付宝、八达通或现金购票。

由于没有提前仔细做攻略,本想坐一圈双层敞篷观光巴士漫游香港,但没有找到乘车点。此外,在香港游玩,地铁是十分方便的交通工具。

早餐后,沿着香港的街道漫步,看到了香港历史博物馆的路标,沿着路标前往。路口的红色建筑群映入眼帘,我们一眼就认出了是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的位置二战时期是日军占领香港时的乱坟岗,六七十年代这里还作过停尸间。时至今日周边还有一些殡仪馆。香港理工大学为冲邪气、扬正气,用红砖筑起了香港理工大学的建筑。

香港理工大学(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可追溯至成立于1937年的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是香港第一所由政府资助提供工科教育的院校;1947年更名为香港工业专门学院;1972年成立香港理工学院;1994年,香港法例《香港理工大学条例》正式生效,学校更名为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在香港排名第四,位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之后。但香港理工大学近些年在世界大学排名中的位置上升很快,在英国国际教育市场咨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理工大学2020年位列第91位,2021年位列第75位,2022年位列第66位,2023年位列第65位,2024年位列第65位。相比之下,2024年,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大学位列第26位,香港中文大学位列第47位,香港科技大学位列第60位。内地的北京大学位列第17位,清华大学位列第25位,浙江大学排名全球第44位,上海交通大学位列第51位。

香港历史博物馆距香港理工大学不远。

参观后感觉,香港历史博物馆并没有很好地介绍香港的历史,有点名不符实。

香港的历史可以上溯至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在12.9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岭南境地就已经出现了早期人类—马坝人,马坝人属于直立人向智人过渡的早期类型人类。根据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早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香港地区就已经有使用新石器工具和陶器的居民居住。

先秦时期,岭南(包括香港)为百越之地,《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原后,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平定了越族聚居的岭南地区,将之纳入秦朝的版图。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三郡,把香港一带纳入其领土,属番禺县管辖。秦始皇从中原迁移了50万商人和罪犯到这一地区进行守卫和开发。自秦始皇开始,香港地区就一直在中国中央政府的管辖之内,直到英国侵占香港以前,从未间断过。

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管辖之下,明确成为中原王朝领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从那时起直至清朝,随着中原文明不断向南播迁,香港地区得以逐渐发展起来。

秦朝灭亡后,镇守百越的将领赵佗趁机割据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南越国的地域包括了粤、港、澳、琼、桂还有越南部分地域。直到汉武帝收复百越地区,香港划入南海郡的博罗县。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香港隶属东官郡宝安县。东晋晋显宗咸和六年将南海郡东部划出,另设了一个东官郡,下辖宝安、兴宁、海丰等六个县。宝安县的辖地,包括现今的香港地区和深圳市、东莞市,县城就是现今的深圳南头城。

隋朝废东官郡,将辖地并入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也改为隶属南海郡,香港则仍归宝安县管理。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

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迁至香港,使香港的经济、文化获得很大发展。中国元朝时香港属江西行省管辖,元朝在香港西南的屯门,在广州外港的屯门驻军、设巡检司,防止海盗入侵,拱卫广州地区。

明朝万历年间,从东莞县划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县,即为后来的香港地区。香港岛自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起,到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止,一直隶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

清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派兵到新界,并令乡民留辫。香港在清朝时,一直在对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香港在地理上与广州唇齿相依,而广州是清朝对外开放的唯一商埠。

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一直想染指香港。直至19世纪后期清朝战败后,英国强迫清政府将香港领域分批割让及租借给英国。

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清咸丰十年(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俗称“新界租约”),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06月30日结束)。通过以上三个不平等条约,英国共占有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达1092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也就是现今整个香港地区的面积。

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据时期”。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在香港签署投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特殊关系,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成为亚洲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07月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央政府对香港拥有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不以国家为单位参加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香港对于国家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外开放和金融体系上。香港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尤其是在吸引外资方面,这主要得益于香港金融体系的特点。

对于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而言,有一个“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也称为“三元悖论”。即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货币自由兑换)、汇率稳定与货币政策(独立发行货币)的独立性,最多只能实现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内地为了确保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和汇率的稳定,限制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是不能自由兑换的。而香港则可以放松对汇率稳定的要求,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内地和香港在金融体系上的合作和互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两个“不可能三角”相互叠加成为“可能三角”。

经过“修例风波”和“反中乱港”的动乱,香港认识到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中专门设有国家安全展览厅。

香港小学生在认真地听讲解。国家安全意识要从小培养,中国人国家大一统的思想要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头脑中。

2019年,香港发生了“修例风波”和“反中乱港”运动,严重影响了特别行政区的法治和社会秩序。一些港独势力试图通过“港独”等手段,挑战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的安全稳定。此外,一些敌对激进势力还在特别行政区的街头制造事端,打砸抢烧,破坏社会秩序,导致社会混乱。乱港分子的行为对香港的繁荣稳定造成严重威胁,使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安全与稳定面临巨大挑战。

2020年6月30日,全国人大颁布了《香港国安法》。《香港国安法》明确了“一国”原则,“一国”高于“两制”,要保证爱国爱港的人士治港。《香港国安法》是稳定香港局面的定海神针,对稳定香港社会秩序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为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国家的整体安全奠定了法律基石。

香港历史博物馆开设了一个名为“回望”的摄影展,介绍了摄影的发展历史,展出了很多历史老照片,很有意思,值得花一些时间慢慢地欣赏。

摄影是现在很多人喜爱的休闲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收入的增加,加之摄影器材的价格逐渐亲民和手机摄影功能的大幅提升,很多人加入了业余摄影师的行列。用图像记录人生、记录行程、记录心情,记录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已成为当代人的普遍行为,影像已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文字和语言,成为年轻人发朋友圈、发微博、发抖音的首选。

融入时光的画框,穿越时空的相遇。

走进画框,你就成了摄影展的一幅作品。

摄影作为一种记录图像和捕捉光线的技术,有着丰富的发展历史。1826年,法国人约瑟夫.尼斯.尼埃普斯成功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性照片。摄影技术的发展已从胶片全面转变为数码,正处于从相机逐渐转变为手机的过程中。

摄影作为一种捕获时间瞬间的技术和艺术,既可以固化瞬间,也可以留下了永恒。摄影技术记录下的瞬间图像可以成为永恒的记忆。

1870年的黄鹤楼。150多年前的黄鹤楼与现在的黄鹤楼样式不同,位置也不同。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长江南岸,黄鹤楼原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此而来),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


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历代考证认为,黄鹤楼的名字是因为它建在黄鹄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鹄”与“鹤”二字一音之转,互为通用,故名为“黄鹤楼”。

随着时间的推进,唐朝时,黄鹤楼的军事性质逐渐消退,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黄鹤楼因唐代诗人崔颢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而名声始盛。

黄鹤楼历史上屡建屡毁,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黄鹤楼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被毁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上两图中的黄鹤楼就是这一时期建造的。

现在的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是1985年6月重建的,距旧址大约1000米的距离。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现在的武汉长江大桥)的位置,因此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向南移动约1000米。

现在的黄鹤楼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黄鹤楼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下图是1900年通过正阳桥牌楼看到的正阳门箭楼,正阳桥牌楼上的匾额和正阳门箭楼上部已毁。

1900年义和团放火焚烧前门大栅栏店铺,大火蔓延至周围商铺。一时风起,大火被大风向北吹至正阳门箭楼上,烧毁了明永历年间修建的正阳门箭楼。下图是1937年在相同位置拍摄的正阳门箭楼,正阳桥牌楼的匾额和正阳门箭楼上部已修复。照片记录了日本侵略军进入北京的场景,日本侵略军开始了对北京长达八年的占领。照片留下了日本侵略的铁证。

这正是摄影带给我们跨越时空的感觉。不同时间用相机凝固下的历史画面,放在时间的长轴进行比对,会强烈感受到事物随时间的变化。

香港历史博物馆有一=歌数字影像合成区,观众可以来一个时空穿越,扮演一个清朝的大家闺秀和算命先生。

出香港历史博物馆,步行前往维多利亚湾,到达星光大道的入口。星光大道位于维多利亚湾尖沙咀海滨长廊,维多利亚港北岸,全长约440米,是观赏维多利亚港美景的绝佳地点之一。

香港星光大道是香港电影文化的重要象征,专门用来纪念香港电影界的杰出人士,其设计灵感来源于美国的好莱坞星光大道。

星光大道沿途装嵌了73名电影名人的牌匾,30多块名人的手印,其中包括许多我们熟知的中国电影界传奇人物,如张国荣、梅艳芳、成龙、梁朝伟、周润发、李连杰等。此外,星光大道上还设有多个特色景点,如香港电影金像奖铜像、电影主题雕塑、李小龙铜像等,让游客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香港电影的发展历程。

张曼玉的手印。

刘德华的手印。

成龙的手印。

郭富城的手印。


在九龙倚栏遥望对面的港岛。

这个猪猪似乎也是星光大道的一位明星。

建于2005年11月27日的武打巨星李小龙的铜像,铜像高2米,按照电影《龙争虎斗》的造型而制成,以纪念李小龙65岁冥寿。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祖籍中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1954年,李小龙拜叶问为师,学习咏春拳,并自创截拳道。1966年,李小龙在电视剧集《青蜂侠》中担任重要角色。1971年,李小龙受香港嘉禾公司聘请,参加拍摄功夫片《唐山大兄》,引起轰动,创下香港开埠以来电影最高票房纪录。随后李小龙主演了《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等体现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武打巨片。李小龙是中国功夫片的开创者,使中国武打片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站在九龙的星光大道,我们也是明星。

维多利亚湾对面是港岛。

海湾对面港岛上莲花形状的建筑是香港会展中心,举行香港回归仪式的场所。

在九龙遥望港岛上的会展中心和紫荆花广场上的金紫荆花雕塑。

紫荆花是香港的市花。紫荆花属羊蹄甲属,学名称为“红花羊蹄甲”或“紫花羊蹄甲”,台湾则因为其花大色艳,称为“艳紫荆”,至于它“香港兰花”的别称,则是从英文名Hong Kong Orchid TrC直接翻译而来。红花羊蹄甲是1880年在中国香港被首次发现,经当时港督亨利.阿瑟.卜力爵士和植物学家共同研究,确认为羊蹄甲属的新品种,并以卜力爵士的姓氏为之命名,原译为洋紫荆。

1965年,红花羊蹄甲正式被定为香港市花。1997年香港回归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采纳紫荆花元素作为区徽、区旗及硬币的设计图案。

香港会展中心后面的尖顶高楼是中环广场大厦。中环广场大厦是香港第三高建筑,楼高374米。中环广场是香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集零售购物、餐饮美食、休闲娱乐、艺术欣赏、写字楼租赁、酒店经营等诸多业务为一身。

站在维多利亚湾海边,可以轻轻哼唱那首歌—《东方之珠》。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儿弯弯的海港。夜色深深灯火闪亮,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尖沙咀钟楼。

尖沙咀钟楼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咀海旁,正式名称为前九广铁路钟楼,建成于1915年,是九广铁路旧尖沙咀火车站的一部分,是香港法定的历史建筑。

尖沙咀位于九龙半岛的南端,是九龙油尖旺区的一部份。尖沙咀是九龙的明珠,购物的天堂。

位于港岛中环金融街的香港地标性建筑、高达415.8米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楼高88层,是香港第二高楼(第一高楼为环球贸易广场,高490米),世界第六高楼。

海关的巡逻艇在维多利亚湾海面上巡逻。

香港警察的直升机在空中巡视。

远瞰位于西九龙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计划下次前往参观。

街道上用乐高积木制作的彩色熊猫,一个小女孩在与熊猫交流。

从尖沙咀乘渡轮到港岛的中环。

从中环码头乘15路双层巴士前往太平山顶。登山的道路狭窄、崎岖,蜿蜒,司机的技术高超,车开得挺快,但很稳。

登顶时已是日落时分,夕阳西下的海湾。

一架航班与夕阳相会。

太平山是香港最高峰,位于香港岛的西部,海拔554米,是香港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太平山顶是鸟瞰香港夜景的最佳去处。

香港太平山,英语:Victoria Peak,一般指太平山山顶,因而被香港人简称为山顶(英语:The Peak)。太平山原名“硬头山”,古称香炉峰。

正值华灯初上时,在山顶看港岛灯光璀璨,观人间万家灯火。

据传清嘉庆年间海盗张保仔盘踞港岛时,在山下设东西营盘,并利用该峰作瞭望台,看见海上有商船经过,就用旗号通知山下营寨,出动船只去截劫,故太平山也称为“扯旗山”。

太平山称为“扯旗山”的另一种说法是,1842年,香港正式开始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人为宣示主权,在山顶悬挂英国国旗,故称“扯旗山”。

后来,英国人以曾担任香港辅政司的柯士甸(John Gardiner Austin)将该山易名为柯士甸山,再后,又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命名为维多利亚山,太平山的英文名称沿用至今。

登顶太平山的交通有两种选择,一是乘双层巴士,二是乘缆车。

登顶的缆车。

位于太平山山顶的凌霄阁。

凌霄阁(The Peak Tower)是香港的一座特色建筑,位于香港岛太平山与歌赋山之间的炉峰峡上。凌霄阁最高处达海拔428米,在其上能俯览维多利亚港两岸的香港景致。游人需要购买入场票方可进入。

凌霄阁是山顶缆车的终点站和杜莎夫人蜡像馆的所在地,这使它成为游览香港不可错过的重要景点。现时香港流通货币中,汇丰银行及中国银行发行之二十元纸币背面皆印有凌霄阁外貌。

山顶有号称香港最高的茶餐厅,饭菜不错,价格还行。

太平山山顶的最高处是高级住宅区,外国人开着豪车,沿着狭窄的盘山公路,呼啸着向山上开。这种场景多少还有一些殖民色彩的遗留。

在香港开埠初期,由于交通不便,要靠轿子上山,故当时居住山顶的人士不多,1880年代时只有约40户。随后因为山顶景色优美,气温清凉,所以逐渐吸引了更多的外籍人士居住。为应付交通需求,山顶缆车于1888年通车。1904年,香港政府立例禁止华人在山顶居住,至1947年才废止。

从太平山顶下行,原计划乘坐缆车,但排队人超多,改变计划,乘15路双层巴士返回中环码头。

夜色中头顶明月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

以九龙为背景。下图的高楼是香港第一高楼—环球贸易广场,楼高484米,118层。

大厦前面上的灯光字“LIVE THE MOMENT”的意思是“活在当下”或“享受当下”,也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意思。

邮轮停靠的地方是维多利亚港的尖沙咀客运码头。

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位长达63年(1837-1901)。

女王登基仅三年,英国便在1840年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同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国签署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1861年1月,英军占领九龙半岛,同年4月,将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以当时的女王名命名为维多利亚港。


维多利亚港被喻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港阔水深,一年四季皆可自由进出。维多利亚港是中国的第一大海港,世界第三大海港,仅次于美国的旧金山和巴西的里约热内卢。


维多利亚港一直影响香港的历史和文化,主导香港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是香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之一。香港亦因而有“东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誉。

在尖沙咀以港岛为背景。

香港夜景号称是世界三大夜景之一,在维多利亚湾坐在海边,看香港夜景,灯光五颜六色,各色灯光映射在海面上,微风吹过海面,波澜微动的海面似曼妙飘动的彩色丝绸。

从尖沙咀乘地铁返回西九龙站,乘高铁返回深圳。改天再来。

到珠海航玩了几天展,去了一趟澳门,返回深圳,因为前往香港的签注是两次,因此再次前往香港。

全天的行程:

深圳北站(高铁)→香港西九龙站(步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巴士)→西九龙站(地铁)→金紫荆广场(步行)→铜锣湾(地铁)→香港西九龙站(高铁)→深圳北站

第一站的目的地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网上提前购买了家庭三人票,有优惠。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坐落在西九龙文化区的海边,距西九龙站不远。按照手机导航的导引,步行前往。香港的道路有点绕,加之香港开车是右舵,车靠左边走,初始有点不习惯。

在过街天桥上遥望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博物馆旁边的油麻地码头。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Hong Kong Palace Museum),简称“香港故宫”。香港故宫由故宫博物院与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合作建立,是一座展示中华文化艺术的专题博物馆。香港故宫2022年6月22日开馆,2022年7月3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香港故宫整体外形借鉴中国传统器物设计理念—“上宽下聚,顶虚底实”。

香港故宫正门呼应紫禁城的红墙,以朱红色迎宾。博物馆的正门入口,红色大门上有排列整齐的玻璃门钉,设计参照了北京故宫的门钉装饰并加入了现代视觉元素。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并没有隶属关系,而是合作伙伴。馆内有专门的提示说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隶属香港西九龙文化管理局,并非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分馆,而是合作伙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中的很多展品借自北京故宫博物院,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时,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914件珍贵文物在香港故宫文博馆开幕展中亮相,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66件,属“国宝”级别,占借展品总数18%。

与内地不同,香港故宫需购票参观,周二闭馆。

香港故宫共有8个展厅,其中8号展厅是特展,需要单独购票。门票可以在网上提前购买,也可以现场在博物馆门口购买,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票价是港币,微信或支付宝支付时,系统会实时换算成人民币结算。

清代的高跟鞋。

清代册封妃子的金龟钮印和金册,该金册和金龟钮印是同治皇帝册封慧妃的凭证。

香港故宫是国家给香港的一份珍贵礼物。香港故宫全面和深入地展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藏,展出书画、陶瓷、青铜器、玉器等故宫艺术藏品。

乾隆款六品佛楼佛像。

“十全老人”康熙帝的玉玺和皇帝金印。


大典用的钟和磬。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铜胎掐丝珐琅太平有象。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大学士和珅在乾隆皇帝八十八寿辰之时向乾隆皇帝奉上的寿礼,用珍贵的青田玉制成的120方“元音寿牒组印”。

和珅从乾隆帝御制诗文中挑选出含有“寿”字的吉语120条,镌刻成组印进献给乾隆帝,以为寿礼。

“元音”指纯正而完美的声音,以此美言乾隆帝的诗文,而定数120方则有敬祝皇帝享寿120岁。

和珅可谓用心,这样的臣子试问那个君王不喜欢。

皇帝的玉玺。

雍正皇帝的“为君难”印。

各种西洋钟表。

力士油灯。

金壶琼浆。

清乾隆年间铜胎画珐琅仿古铜兽面纹甗(音yan,甗是三千年前的蒸锅)。

乾隆款铜胎画珐琅五福捧寿纹夔耳活环瓶。

绢本设色立轴明熹宗朱由校座像。

商晚期兕(音si,古代指犀牛)觥(音gong,指酒器)。

汉代青玉卧羊式砚滴,古人研墨时滴水的器具。

绘有乾隆帝坐像的唐卡。

香港故宫餐厅的广告—品尝乾隆同款美食。

午餐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享用宫廷御膳,享用一下乾隆帝的美食,服务很好,价格不菲。


青笋葱椒丸子饭。

酥油鸡瓜饭。

火薰玉莲鸭子饭。

红枣莲子炖桃胶,益寿美颜。

香港故宫很有创意的一项参观内容是,做皇帝曾经做过的梦。在一个黑暗的大厅内,观众躺在特制的榻上,仰观大厅顶部投射的影像,感受乾隆帝思念缅怀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梦境。

晚8时至9时。乾隆帝回到养心殿就寝,脑海中浮现出孝贤纯皇后的音容笑貌。

皇后富察氏,十六岁时嫁给尚为皇子的弘历,伉俪情深。皇后体贴孝顺,贤惠能干,主理六宫,深得乾隆帝的尊重和崇庆皇太后的喜爱。乾隆十三年三月,皇后富察氏随乾隆东巡,病逝于途中,终年三十七岁。乾隆帝悲痛至极,为亡妻写了一百余首情真意切的诗作。

乾隆帝悼念亡妻之作为艺术家提供了灵感。艺术家脑洞大开,结合艺术和科技,创作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多媒体艺术作品—《梦境》。

思念愈甚,梦中相会。

单独售票的8号展厅展览的内容是—中华文明溯源,展览聚焦考古发掘和一百年来中国重要的考古发现。

三足甗。

玉琮。

玉猪龙。

山西临汾陶寺文化的鼓。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陶鬶(音gui,烧水或温酒器)。

出土的玉器。

陕西神木石卯文化的陶甗。

与半坡时期十分相似的陶器。

玉剑。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峁”字在方言中是小山包的意思,特指中国西北地区一种黄土丘陵。顶部平缓,斜坡陡峭。

石峁遗址最初于1976年被发现,石峁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的重要文化遗址,石峁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垣组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石筑城址。

家住陕西,居然从在香港看到的石峁遗址文物方知石峁遗址,十分惭愧。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实地看一看。

香港故宫6号展厅是“同赏共乐―穿越香港收藏史”展览。展品是香港私人捐赠给博物馆的文物,透过一百余件展品,细述香港一个多世纪的中国艺术收藏活动。

香港故宫5号展厅展出的花窗很有感觉,给人一种朦胧、幽闲、恬静的美感。

这种花窗是中国园林的特色,小院花墙,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具有中国园林特色的花窗配上毛玻璃背后的灯光映衬,花枝摇曳似隐似现,光线朦胧亦真亦幻。

下图是一个沉浸式多媒体场景,观众站在画面前面,会融入画面,成为画面中的一个人物,你做一个动作,画面中代表你的人物也会做相应的动作。

在香港故宫的观景平台上遥望对面的港岛。

在博物馆的书画展厅,可以利用展厅的多媒体设备,与名画中的明朝人同框。

在香港故宫几乎呆了一整天,临近闭馆时才不得不离开。夜色下的香港故宫博物馆呈现一种深沉浑厚的感觉。

博物馆旁边和西九龙站旁挺有特色的高楼。

香港故宫既体现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能够增强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国家的认同感,也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将助力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促进中外文明交流对话。

香港故宫每天会安排2号展厅《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的免费讲解。进入博物馆时,工作人员会主动询问观众是否有意愿参加免费的讲解。

若参加,工作人员会发一个耳机给观众。约定好时间,在2号展厅门口集合。跟着讲解员走一遍很有收益。

香港故宫在人性化设计方面很有特色,展厅门口右折叠的凳子供观众免费使用,使用完后放回原处即可。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


遥望太平山上的凌霄阁。

天黑时分。离开香港故宫,前往金紫荆广场。先乘了一站巴士到西九龙,而后在乘地铁前往金紫荆广场。香港的标志性建筑—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位于香港湾仔海边香港会展中心前的金紫荆广场。虽然广场很小,但香港地标—金紫荆花雕塑是内地来港游客必到的打卡之地。

这座雕塑是1997年7月1日,中央政府为庆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赠送给香港的礼物。

雕塑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集体创作,雕塑以青铜铸造,表面贴有金箔,用四川红花岗岩基座承托。基座圆柱方底,寓意九州方圆,环衬的长城图案象征祖国永远拥抱着香港。底座上刻着“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八个金色的大字,象征着香港永远繁荣昌盛。

香港金紫荆广场不仅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象征,也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民族情感。

香港会展中心及附近的高楼大厦。

香港会展中心所在的湾仔百多年前是渔村,也是港岛最早发展的地方。内地人对湾仔不一定熟悉,但一定熟悉“湾仔码头”水饺、馄饨和汤圆,“湾仔码头”的创始人臧健和女士最初是在香港湾仔码头边摆地摊卖水饺起家的。

上一次是在九龙看港岛的夜景,这次则是在港岛看九龙的夜景。

最左边的高层建筑是香港环球贸易广场,最右边的高层建筑是香港瑰丽酒店。

一架直升机落在海边的平台上。

坐在金紫荆广场的海边,观看香港的音乐灯光秀,感觉极其Low,内地一个小镇的音乐灯光秀绝对超过它。

晚餐在铜锣湾享用泰国餐,味道还行。

铜锣湾位于香港岛中心北岸之西,是香港的主要商业及娱乐场所集中地。铜锣湾是香港最繁忙的购物和饮食区,也是香港不夜市区之一,是尖沙咀以外最重要的旅游区。铜锣湾购物区亦是全世界租金最贵的地段。

铜锣湾的店铺咋看着像内地的城中村。

铜锣湾原指今为维多利亚公园的海湾及其东岸,因为该处的海岸线像一个铜锣,因而得名。而现在称为铜锣湾的位置,原称为东角,意思为维多利亚城之东的一个海角。

从铜锣湾乘地铁返回西九龙站,乘高铁返回深圳。香港自由行告一段落。

从香港返回后,有了一个问题,香港名称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应该是出发前就需要回答的,但疏忽了,现在问也不晚。

在网上百度了一下,答案如下:

香港的得名有多种说法,以下是几种主要的观点:

1.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香港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最初只是一个名为“香江”的小港湾。由于这里的溪水甘甜香醇,吸引了许多海上往来者的驻足,因此得名“香江”。随着香港的发展,这个名称也被用于描述整个岛屿,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香港。

2.与香料有关: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宋元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成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们称为香港。这些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南海珍奇”,并成为进贡皇帝的贡品。

3.与溪水有关: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那首《东方之珠》歌曲的歌词“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似乎也支持这一说法。

4.与红香炉有关:位于铜锣湾的天后庙前,有座古老的红香炉,传说是从外海漂流而来,搁浅于天后庙前,当地乡民和渔民认为是天后娘娘显灵,于是在该处建一小庙,用这个香炉上香奉祀,庙前的海港也就被叫做红香炉港,泛指港岛一带,后来逐渐简称为香港。

5.与女海盗香姑有关:香港的得名同一个名叫香姑的女人有关。据说香姑是一个海盗头目的妻子,丈夫死后,她继续在这座小岛上拉起人马占岛为王,香港就是香姑的港口的意思。

以上关于香港得名的说法不知该采信哪一个,我觉得第一个说法较为靠谱。但不管那个说法,并不妨碍香港成为一座美丽的城市。

香港自由行后的感受:

1.香港的物价是内地的三倍左右。

2.香港的无线网络很通畅,微信、支付宝、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携程、高铁管家等内地APP均可顺畅使用,因此不必兑换港币。但一定要开通网络。

3.选择在深圳住,到香港玩是一种既方便、又舒适、效费比又高的选择。

4.由于内地的发展和网购的发展,似乎到香港已没有什么可以购买的。现在反而是香港人到内地来购物了。

5.香港是美食天堂,虽物价较高,但可以品尝一下。不过,香港有的美食,广州、深圳都有,且价格更实惠,现在周末会有很多香港人到深圳吃饭。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香港15652
香港-东方之珠自由行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香港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香港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香港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香港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中国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