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31

会理-皎平渡

天数:1 天 时间:6 月 人均:500 元 和谁:亲子

第一次到皎平渡,从云南的禄劝到四川会理,走的撒皎线,习惯了平原的,突然走挂壁公路,吓得一点都不敢往路边、往下边的滔滔江水去看。

皎平渡确切的位置是四川会理.皎平渡村

云南禄劝的皎平渡镇是后来改名的,渡江指挥所也是位于会理的皎平渡村。

当年毛主席在此写下: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壮丽诗篇。  

我自己开车走这地都吓的脚底板抠穿,想想当年红军长征走这个地方真的不容易。

1935年5月6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渡江,在皎平渡会理一侧的中武山洞中指挥红军渡江,从此,中央红军完全摆脱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皎平渡口也因此名扬天下,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的圣地。

清朝期间,这里是茶马古道的关卡和重要渡口,被称作“厘金卡”。这里群山耸峙,江水清澈碧绿,金沙江从脚下滔滔流过,两岸的群山层峦叠嶂,站在皎平渡口,当年惊心动魄的红军长征渡江传奇浮现眼前。

从皎平渡大桥溯流而上,行至不远处,在江水中可见一块只有顶部露在江面之上的“龙头石”。当年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时,刘伯承总参谋长曾站在上面指挥渡江,后来就改称为“将军石”。站在古渡口,似乎看到了当年水流湍急、惊涛拍岸的金沙江。在滔滔江水飞溅起的浪花中,3万多名红军,37个船工,6条小木船,7天7夜……这组数字勾勒出1935年5月红军在皎平渡“巧渡金沙江”的画面。

峡谷周围荒草丛生,目之所及不见一棵树,根本不具备架桥渡江的条件。前有天险,后有追兵,红军抵达皎平渡时危机四伏,急需船只渡江。

1935年5月2日子夜,红军渡江先遣队率先抵达皎平渡口,找到船工张朝寿,经过宣传教育,张朝寿答应找人帮助红军渡江。

红军在首长的安排下,依次上船。战士们静静地坐在木船内,一手抱住枪,一手紧抓船舷。其中一位红军干部指挥着船上的行动,他还命令3名懂驾船技术的红军一起摇橹。随着船橹的摇动,渡船向金沙江北岸驶去。这时,金沙江水迎着狂风卷起巨浪,拍击着船身,船工和红军将士身上都被溅湿了。快到江心时,风浪一会儿将木船抛上浪尖,一会儿将船摔入低谷,木船在金沙江中打着旋转,一不小心就有翻船的危险,倘如遇到暗礁,更会船毁人亡。

渡江夜晚燃起熊熊火焰,照亮了暗夜沉沉的江面,照亮前行的路。7个昼夜,用这6条小木船渡江,吱吱呀呀的桨声,如一曲铿锵激昂的壮歌,传颂着血浓于水的军民鱼水深情。

如今,在金沙江畔的渡江纪念馆内,37个名字被印刻在“共和国永远记住你们”纪念板上:张朝满、张朝寿、向二糖匠、杨麻子老倌……他们当中大部分人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有的人名字甚至只是一个绰号,却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被永远记住。

即便是交通便捷的今天,要去趟皎平渡,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从昆明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车程,才能抵达皎平渡镇。而从镇上前往金沙江边的皎平渡口,还要走一个多小时的盘山路,弯急坡陡,公路就挂在悬崖边。难以想象,面对一不小心就会滚落下去的悬崖峭壁,红军先遣队是如何做到一天行军近200里,并在到达目的地后迅速投入战斗的。

2020年,乌东德水电站下闸蓄水发电后,皎平渡的水位上涨了100来米。皎平渡口及山洞遗址被罩上了“金钟罩”,沉沉睡去,原址上方1∶1模拟重建的景观,迎来一批批接受红色教育的游客。金沙江收敛了过去的狂躁与喧嚣,昔日湍急的江面显得特别平静,形成了高峡平湖碧水蓝天的美丽景象。

金沙江湍急依旧,皎平渡已换了容颜。修路、建桥、盖房、教技术、搞电商,昔日渡口小村日新月异。皎平村党支部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实现农村产业、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路径。

从通安到皎平渡渡口正在加宽道路,以后去皎平渡会更方便。

金沙江河畔的人民用奋斗和汗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过上了幸福的日子。高速通车了、乡村变美了,但是坚定的红色信仰始终没有改变,一直在传承。“上一堂党史教育课、唱一曲渡江动员歌、走一回万里长征路、种一棵英雄木棉树、吃一餐忆苦思甜饭、望一次巍峨毛公山、看一次皎平渡纪念馆”的“七个一”红色教育实践“大熔炉”,让到皎平渡的学员和游客补钙铸魂、砥砺奋进。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会理-皎平渡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