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8个省会(首府)城市中,以少数民族语命名的有4个:哈尔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拉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融合的前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014年7月下旬,我们在青城游览了内蒙古博物院、大召寺、蒙古风情园、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外观了金刚座舍利宝塔、将军衙署旧址,感受到浓郁的民族特色。
我们的行程先从街头闲逛开始,多元文化荟萃、多种宗教并存、多民族团结和谐的氛围扑面而来。
白桦树
中文、蒙文、英文
藏传佛教寺院大召寺
清真大寺
满都里公园
【内蒙古博物院】
内蒙古博物院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以古生物化石、蒙古族文物为特色,收藏有古生物化石、历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15万多件(组),其中珍贵文物5600多件(套),国家一级文物650件(套)。镇馆之宝有:匈奴单于鹰形金冠、查干诺尔龙骨骼化石、八思巴文虎头银符牌、达理札雅王扎萨克宝座等。
展厅大楼是一个灰色钢架结构与绿色草坡相结合的现代化建筑,造型别致,远看像一匹奔腾的骏马。
大楼共四层,一楼为游客中心,2—4楼为展厅。
基本陈列有:二楼“远古世界”“高原壮阔”“地下宝藏”“飞天神舟”,介绍草原文化的生成之地;三楼“草原雄风”“草原天骄”“草原风情”“草原烽火”,展示草原文化从古代到近代、现代的纵向发展线条;四楼“草原日出”“风云骑士”“草原服饰”“苍穹旋律”“草原华章”“古道遗珍”,以亮点聚焦方式呈现草原文化。
身着民族服装的工作人员
有尾两栖类化石(中生代)
陆龟(中新世)
泥龟(晚白垩世)
查干诺尔龙化石(早白垩世),镇馆之宝之一。亚洲白垩纪时期最大的恐龙之一,全长26米,高6米,体重近50吨。该化石是研究恐龙家族系统演化、分布范围、适应特性、个体发育、比较解剖、确定地质年代、揭开地球变迁奥秘以及再现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实物依据。
珍品啊,必须留影
查干诺尔龙胫骨、腓骨化石(早白垩世)
披毛犀全体骨架(晚更新世)
含胚胎的蛋化石(晚白垩世)
长形恐龙蛋化石(晚白垩世)
艾世马头骨(早更新世)
水晶石,外形很像内蒙古地形
烟水晶
萤石结晶、巴林石雕、玛瑙
萤石雕熏炉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之一
人面口陶壶(新石器时代)
青铜刀、剑、匕(商)
具装甲骑俑(北魏)
吹号角陶俑(北魏)
青釉胡人戏狮纹扁壶(北齐)
狮纹金花银盘(唐)
彩绘骑驼俑(隋)
骑马吹口哨俑(隋)
头箍及颌托(唐)
八思巴文虎头银符牌(元),镇馆之宝之一
符牌制度是元代为巩固疆域创设的一套管理体系,有金虎符、金符、银符、海清符、圆形虎符等。金虎符为万户佩用,银符为百户佩用,海清符用于军情等紧急大事。八思巴文是元世祖忽必烈时代,由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八思巴所创建并推行的一种蒙古文和阿拉伯文相结合的官方密文。随着元朝覆灭,八思巴文、符牌制度逐渐废弃。
鹰形金冠(战国),镇馆之宝之一。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匈奴单于金冠,黄金制成,重1394克。包括金鹰和冠带两个部分,鹰高6.7厘米,冠带直径16.5—16.8厘米。
青铜盔(春秋早期)
鹿形青铜饰牌(西周初期),惟妙惟肖,鹿儿像是在奔跑。
“单于天降”瓦当(汉)
“单于和亲”瓦当(汉),见证汉匈和亲的实物。
狩猎纹岩画(北朝)
盾形金戒指(辽)
蒙古族服饰
达理札雅王扎萨克宝座(清),镇馆之宝之一。椅背略呈弧形,靠背中间雕刻着五爪龙纹,两边是粗大的马鹿角扶手;腿部雕龙首,底部为龙爪足,椅腿之间横梁上浮雕二龙戏珠纹;座椅雕龙纹均涂以金彩,云纹以蓝白套色涂描,底色为朱红。
达理札雅是内蒙古阿拉善旗札萨克亲王,札萨克是蒙古语“执政官”的意思。在清代,除皇帝可以穿五爪龙纹袍服外,大臣及亲王一律用四爪龙纹为装饰,其座椅和用物也不例外。为巩固对北方草原的统治,清朝规定内蒙古地区各盟旗的札萨克亲王作为一地之主,可以穿五爪龙纹袍服,使用五爪龙纹鹿角座椅。
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大汗,号称成吉思汗。蒙古语中“成吉思”指强大,“汗”即君主、皇帝。
元世祖忽必烈会见马可·波罗图。1275年,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随父亲和叔父来到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款待。后留在元朝政府任职17年。
驯狮人物纹象棋(元)
木雕彩绘蒙古象棋(清)
红木柄青玉人物纹如意(清)
生活用品
达斡尔族萨满服、鼓槌、神鞭。萨满是俄语saman、英语shaman的音译,意为“兴奋狂舞之人”。
咬合纹桦树皮桶和食盒、木铲
石男根(新石器时代)
石女阴(新石器时代)
石雕人像(新石器时代)
对马图岩画(新石器时代)
玉猪龙(新石器时代),1971年在赤峰市翁牛特旗发现,属于红山文化遗存。
同期出土的C形玉猪龙,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勾云纹玉佩(新石器时代)
红山古国生活图
牛车陶俑(北朝)
白陶鞍马(唐)
灰陶鞍马(唐)
彩釉牵马俑(明)
石雕马(清)
成吉思汗像
放牧岩画(战国)
攻战岩画(战国)
敕勒川狩猎图(北魏)
人物壁画(辽)
秀斯,蒙古语意为“烤整羊”。
【大召寺】
大召寺建成于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年),是呼和浩特最早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在蒙古语中名为“伊克召”,意为“大庙”;汉语原名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因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
大召寺有两大特色:一是不设活佛,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为表示尊敬,寺院取消了藏传佛教关于活佛转世的规定。二是寺内有3座天王殿。
寺院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采用汉藏结合风格,建筑分中、东、西三路。中路为主要建筑,从南至北依次有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大雄宝殿、九间楼及配殿普明殿、长寿殿、胜乐佛殿、密集佛殿;东路建筑从南至北依次有天王殿、菩萨殿、玉佛殿、弥勒佛殿(大乐殿);西路建筑从南至北依次有天王殿、乃春殿、藏经阁、大白伞盖佛殿(庇佑殿)、公中仓佛殿(办公区)。大雄宝殿的经堂和佛殿连在一起,称为“大殿”,是寺院中唯一一座汉藏风格的喇嘛庙。
寺内藏品丰富,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其中大殿内的明代历史遗物银佛、龙雕、壁画,被称为大召寺“三绝”。玉佛殿的释迦牟尼佛像由一整块缅甸玉雕刻而成,非常珍贵。
菩提过殿的屋脊上立着法轮、神兽,门前是大大的佛字、寿字。
这块匾额很多人念成“慢走西天”,其实是“便是西天”。意为迈过门槛,离佛就更近一步。
大雄宝殿,前为经堂,后为佛殿。
大殿内有三尊高大的佛像。中间就是三绝之一的银佛,高2.55米的银铸释迦牟尼像,由3万两纯银铸成。
殿内不许拍照,有关图片来自网络。
银佛前有一对金色巨龙,蟠于木柱之上。这是三绝之二的龙雕。
三绝之三的壁画,布满经堂和佛殿四壁。
玉佛殿,原物被毁,2006年复建。
释迦牟尼佛像,由整块缅甸玉雕刻而成,高4.2米,宽3.3米,重20吨。面相丰满,神态安详,身着袒右肩式袈裟,红宝石、蓝宝石、托帕石、玛瑙等20多种共4.8万颗宝石镶嵌其间,最为珍贵的是眉痣位置的红宝石,直径2.5厘米,重量160克拉。
坛城,梵文音译为曼陀罗,通俗地说就是佛的家。
白象、青牛与雪狮,藏传佛教中的瑞兽。
释迦牟尼石刻脚印。脚印上的纹饰含义:双鱼象征解脱,宝瓶象征智慧,海螺象征布道,三钴象征护法,掌心还有千辐轮相。
御泉井。相传清康熙皇帝率军西征平息噶尔丹叛乱凯旋后,途经呼和浩特大召寺时正值酷暑,大队人马口渴难耐。此时御马奋蹄刨地,涌出一股清泉,甘甜如琼浆,由此得名“御泉井”。后来水井四周逐渐繁华,形成著名的明清一条街。
阿拉坦汗雕像。阿拉坦汗,又译俺答汗(1507-1582年),蒙古土默特部的首领,成吉思汗的后代,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被封为“顺义王”,曾为蒙汉和平相处作出突出贡献。
【蒙古风情园】
蒙古风情园位于呼和浩特市区南郊8公里处,占地1万亩,包括蒙古大道、可汗宫大酒店、成吉思汗广场、成吉思汗纪念堂、马文化博物馆、蒙古大汗营、甘迪尔草原等景点。
蒙古大道。长316米,两侧矗立着20组雕塑,反映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包括成吉思汗圣旨牌、四大汗国疆域图以及马可·波罗、草原母亲、男儿“三技”雕像等。
马可·波罗雕像
草原母亲雕像
男儿“三技”雕像。三技是指摔跤、赛马、射箭。
可汗宫大酒店,外观为蒙古包。
成吉思汗金身座像,高4.5米。
成吉思汗箴言墙。箴言第一句就是反省自己:欲治身,先治心;欲责人,先责己。
在纪念堂二楼远眺
风情园面积很大,太阳很晒,游客很少,蚊虫很多。我们在这个“原生态”景区待了1个多小时就离开了。到市区交通很方便,门口就是公共汽车站。
【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
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成立于2004年,原为“蒙古民俗文化陈列室”。拥有元代八思巴蒙古语圣旨金牌(国家一级文物),以及元代金带饰、元代交钞、马鞍、摔跤服、马头琴、蒙医药典等藏品。
该馆共有三层展厅,第一层是“毡乡情”展厅,展出传统的蒙古包、勒勒车、套马杆等生产、生活用具。第二层“马背颂”是主展厅,有匈奴时期的青铜刀、青铜带饰、青铜箭镞、龙纹铜酒杯、黄缎绣花香囊、元代金带饰、元代交钞以及元代八思巴字蒙古语金质圣牌等。第三层由“历史展厅”“机动展厅”两部分组成。“历史展厅”主要展出与北方民族历史相关的出土文物等,“机动展厅”用于举办临时展览。
勒勒车,古称辘轳车、牛牛车等,是蒙古族使用的古老交通运输工具。车身小,但双轮高大,自重约一百斤左右,可载货五六百斤以上。
镇馆之宝元代八思巴字蒙古语金质圣牌,国家一级文物。
上图左为八思巴文铜钱,右为元代交钞。
铜火铳
五畜纹腿带、十二生肖腿带
马镫
马掌
马印
马鞍
鞍花
双流錾花铜壶
錾花红铜奶桶
狼夹
火药囊
布鲁,蒙古语意为“投掷工具”,用于狩猎和防身。
奶豆腐模子
铜火锅
三足火锅
砖茶、铜川壶、镀铜锡奶茶壶、东布壶。东布(domb),蒙语指用于装奶茶的桶状容器。
鼻烟壶
蒙古刀。刀链饰有“福如东海水”。
民族服装
锁具
灯具
三弦、马头琴、四胡、古筝
骨质镇纸、青玉蒙古象棋
蒙文药典
转经筒
博物馆参观结束后,顺便看一下校园。
成吉思汗雕像,呈策马扬鞭状。
出来后继续在街上闲逛
远观金刚座舍利宝塔
金刚座舍利宝塔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塔座上有五座方形舍利塔,也称五塔寺。塔身以琉璃砖砌成,塔身下层是用三种文字刻写的金刚经经文,上层为数以千计的鎏金小佛。
塔后照壁上嵌有三副石刻画,分别为“须纱山分布图”、“六道轮回图”、蒙语“天文图”。最有价值的是以蒙古文雕刻的天文图,直径144.5厘米,球体圆面以天极为圆心,画出二十八宿赤经位置的经线,还有五个同心圆,由里向外为北极圈、夏至圈、赤道圈、冬至圈、南极圈。与赤道相交的另一个双线圈,表示黄道。
全图刻恒星约270座,星数1550多颗。天球外面有四层注字的同心圆:最外层刻十二宫和十二肖各称;第二层刻二十四节气名称;第三层外侧为黄道周天度数,内侧为赤道周天度;最里层刻二十八宿名称。下端偏左有一长方形署名栏,注明“钦天监绘制天文图”字样。这是我国现存唯一用蒙古语标注的石刻天文图,反映了清代初年天文学的水平。
清代将军衙署,一品封疆大吏绥远城将军的办公生活场所。始建于清代乾隆元年,先后有74任将军在此办公。衙署建筑为砖木构制,占地约3万平方米,有三进厅堂,前为公厅,后为内宅。
绥远将军管辖呼和浩特地区、漠南蒙古及统领大同、宣化等地驻兵。绥远是解放前的一个省级行政区,省会归绥(今呼和浩特),1954年该省被撤销。
景区正在维修,就在外面看了看,没有进去参观。
最后说一说此行吃住情况
呼市住宿不贵,标准间一晚300元左右就很不错。
餐饮品种很多,北方菜系为主,价格比较亲民,烧麦、焙子、焖面、烤羊腿、手把肉……考验吃货大肚能容的时候到了。
羊肉烧麦、白焙子
窝窝
牛肉面,一碗15元。
无肉不欢
这次见识了一种北方特色小吃豆角焖面
主料是手擀面,配料有猪肉、豆角、豆芽、土豆等。制作方法是利用水蒸气将面条焖熟。
据介绍,好的焖面讲究“三炒三焖”,出锅后豆角脆嫩,面条软糯,咸香味浓,营养丰富。
感谢阅读。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苍天般的阿拉善,藏着一片五彩斑斓的世界 67619
- 呼伦贝尔大草原,这个夏天,带着娃去一次边疆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 40413
- 2020从阿尔山到呼伦贝尔,迷失在金秋的五彩画卷中 2421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