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30

千里草原自驾-贝子庙、天边草原乌拉盖

编辑
天数:12 天 时间:7 月 和谁:和朋友

      2022年,8月1日,千里草原自驾游第二天。今日目的地是乌拉盖草原景区,住宿乌拉盖管理区哈拉盖图农牧场的兵团小镇,全程约430公里。如果从锡林浩特直接去往阿尔山,590公里。

锡林浩特清晨

     清晨出外,倍感凉爽,毫无京城的闷热难耐感,实乃一处避暑的好地方。

     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

      街道整洁,绿树葱茏,锡林浩特,一座给人极大好感的草原城市。

贝子庙

    今天行程第一站是位于锡林浩特市区的贝子庙。

      贝子庙,蒙古语名“班智达葛根庙”,汉名“崇善寺”,位于锡林浩特市北部的“额尔敦陶力盖”敖包南坡下。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43年),是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因当年主持修建此庙的是当地贝子巴拉吉道尔吉,而且是建在贝子旗,寺庙因此得名。

    贝子庙是藏传佛教圣地,历经七代活佛精修而成。它的规模很大,历来被称为锡林郭勒盟地区第一大寺,是锡林郭勒盟佛教文化的一大宝库,享有“北国名刹”声誉。

     贝子庙以其历史的久远,气势的恢弘,独特的建筑构造,精美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而著称于塞外草原。 

 

     整个建筑群以朝克沁殿(行政教务部)、明干殿(翻译印刷部)、却日殿(显宗学部)三大庙宇为中心,包括珠多都巴殿(密宗学部)、曼巴殿(医学部)、宗喀巴殿、丁克尔殿(天文数学部)新拉布仁殿(活佛部)等八座大殿,诸多庙宇及六座佛塔形成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的宏大建筑群,鼎盛时期喇嘛僧众多达1200人。

   鼓楼

    钟楼

     千姿百态的佛像塑造,富丽堂皇的绘画装饰,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各经堂里的佛像千姿百态,种类繁多,以释迦佛像为主的图画雕塑、泥塑、铜木制佛像达几千尊,其中有不少纯金银及金银粉饰的铜质佛像。

   贝子庙前有广场,面积也不小。贝子庙的两侧如今已是繁华市区。

     离开贝子庙,去往乌拉盖草原景区,又接续行驶在千里草原风景大道上。

草原风光

      吉仁高勒游客服务中心,锡林郭勒千里草原大道上的标识牌都是统一制作,造型、尺寸与颜色相同。联想昨日所见在高速公路设置观景台,尽心竭力地为游客提供方便,小中见大,当地对于草原旅游开发与经营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西乌珠穆沁旗,为锡林郭勒盟所辖。从锡林浩特市去往阿尔山,按当地人说法,可走西乌线,或者东乌线,如果只为赶路,当天都能抵达。若想路上观风景,则另当别论。因为我们要去乌拉盖草原,还要游览可汗山,所以走了西乌线,而且将这段路程延时为二天。

      公路边就有牛群在觅食吃草,那般悠闲、自在,好似在自家后花园里散步。

    游客中心后身是一望无际的牧场,远远地,能看见牧民家的房屋和密密麻麻的白色羊群。

     远处看以为这边整个是羊的世界,抵近看却原来还混杂着少量的牛。

    这里的许多地名大都音译过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倍感新鲜有趣,有时读起来还挺绕嘴。

    路边出现了马群,更远处则是牛群,心无旁骛,低头吃草,和睦相处,互不干扰。

    吃饱了再卧一觉,真叫个滋润,神仙一般的生活。

     绿草如茵,小河流淌,牛羊惬意。

白音华午餐

    离开锡林浩特,就一直行进在207国道上。时间又过正午,路的右侧拐出一条岔路,不少车辆驶出,远处还有不少建筑物,看样子像个大的村镇抑或县城。临时起意,拐进去一探,找个餐馆吃午饭大概不成问题。

     路牌显示,此地叫白音华。白音华是一个工业园区,2012年4月设立,位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境内,距锡林浩特市232公里。

     还别说,真来对了地方,繁华程度远胜于一般村镇,街边有不少餐厅,略做比较,看中了这家“熏肉大饼老菜馆”。

    果然又是意外惊喜,好吃不贵,且菜的分量超大,卯足了劲招呼,仍然消灭不完。

   

     一盆疙瘩汤,好大、好实在,且面疙瘩为主,占了八成,只可惜剩了也得有八成。

     13:50,车中远望白音华,大草原中的工业园区,旅途邂逅。此距目的地还有180多公里。

    午餐后继续沿着207国道行驶半个多小时后进入206国道,沿途依然是不尽的草原风光,照例,遇到合适的地方就停车。

     草原一望无际,大路直通天边,头上蓝天白云,远处牛羊飘移。

   

     天边大草原,纯美乌拉盖。

   这里的草原广阔无边,与天相连,这里的流水清澈见底,清凉甘甜,这里的天空是那么高远,蓝的那么澄澈,这里的美让你不敢眨眼,心旷神怡。

   来一段视频

     15:46,进入乌拉盖管理区地界,停车检查,下车做核酸检测,人倒是不算多。

红色年代酒店

    行前几经比较,预定了乌拉盖管理区哈拉盖图农牧场的红色年代酒店,此地距乌拉盖湖景区不远,距乌拉盖管理区所在地巴音胡硕镇52公里。

    酒店外表极为简朴,很像当年的房屋模样,但内里全然现代配备,虽然谈不上豪华,但基本的设施都具备。(酒店房价也不低)

        酒店走廊里翻拍了二张照片,极具乌拉盖天边草原特色。

    稍事安顿,在酒店院子里浏览一番。很大、很漂亮的一处院落,青砖平房,大院子里套着小院,房屋之间甬道相连,树木、绿植点缀其间。墙壁上的大幅宣传画和毛主席语录显示着年代的痕迹,但院落和房屋显得很新,院外墙上一块建筑工程竣工牌显示:2017年8月开工,11月竣工。

     酒店坐落于乌拉盖管理区哈拉盖图农牧场,又叫兵团小镇,因为这里曾是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五十一团所在地。保留了不少兵团时期建筑。2011年开始,对礼堂和邮局、招待所等建筑按原貌进行修复。2015年,随着电影《狼图腾》的上映,兵团小镇的知名度不断升高。

    此刻天气晴好,酒店安顿完毕后驱车直奔湖区。

环游乌拉盖湖

     乌拉盖湖(水库),容量2.48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8平方公里,草场面积10平方公里。已经建起旅游风景区,修建了55里环湖公路,湖区的落日之美声名远扬。

    18:19,正是夕阳即将西下之时,沿着湖边的公路疾驰,并没有明确目标,要的就是随意、自在,无拘无束,想停就停,想看就看,想走就走。

      空中飞过一架小小的直升机,想必是观光客在空中俯瞰乌拉盖九曲湾的同时一并观赏湖区美色。 九曲湾景区位于乌拉盖湖东边,是乌拉盖河最为蜿蜒曲折的河段,河流潺潺,绿草茵茵,野花丛生,香气袭人,牛羊成群,点缀其中。

     乌拉盖湖水域辽阔,水草丰美,盛产天然淡水鱼;周围野花遍野,蘑菇、黄花、芍药花随处可见;水面上天鹅、大雁以及各种水鸟时起时落;这里还有钓鱼、划船、游艇等娱乐项目,是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公路并非始终紧贴湖岸而行,很多地段远离湖畔。其实顺路而行就很好,路边的风景流动变换,美不胜收,这不路边出现了牛群,另一侧则是大片的水淖(或曰水泡子)。

     大草原极为辽阔、静谧,远方的乌拉盖湖变成了山脚下的一条细线,沐浴着夕阳,牛群静静地吃草,并不理会我们这几位不速之客。

     继续沿环湖公路行驶,经过乌拉盖知青小镇,知青小镇前身是军垦六师五十一团一连的营房区,现打造成为集餐饮、住宿、观光、休闲、娱乐、军垦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功能性旅游景区。在这里,游客可游小镇,回忆知青岁月,领略草原情怀。

     车中望去,这里的建筑显得比较老旧,规模也不大,四周颇有些荒凉。房前停一辆旅游大巴,还有一辆房车及其他车辆,显然有游客下榻在此。

    远方山丘落日,近处水丰草茂,天边云霞舞动,草原日落进行时。

     在水一方观景驿站,依然是招牌式的锡盟旅游标志。

    周围有房屋、大帐和蒙古包,还有大大小小十数辆车,其中2部大巴,1部中巴。这个钟点停车,想必今晚这拨游客是住宿在此了。感觉这里的环境还不错,远胜于刚才路过的知青小镇。

    直升机停机坪,停放着一架小巧的直升机,与我们一个多小时前在乌拉盖湖上空看见的观光飞机如出一辙。

     湿地草原上修建了栈道,可以漫步其上欣赏风景。

     在水一方,一处有名字的景点。

     草原与树丛间流过一道弯曲的小河,其实就是乌拉盖九曲湾的一隅。乌拉盖的九曲湾与呼伦贝尔境内的莫日格勒河的“天下第一曲水”异曲同工,所不同的是,这里的河两岸密密麻麻长满各种小树。

      九曲湾景区就位于乌拉盖哈拉盖图农牧场辖区内。近年走过多地的九曲十八弯,似乎有点审美疲劳,已经见怪不怪了。

     虽然看不到九曲,但眼前的景致俨然就是一幅鲜活的山水画,有山、有水、有草、有树,有房子、有倒影,非美轮美奂,令人陶醉。所谓的诗和远方,也不过如此!

     夕阳贴近了天际线,云霞的色泽愈发浓重、热烈、诱人。

      继续行车向前,乞颜部落,又是一处环湖的景点。

      大大小小的蒙古包排列成阵,看着能接待不少游客。夜宿草原深处蒙古包,观日落、日出,看满天星辰,喝酒吃肉,赏蒙族歌舞······,想一想都很浪漫。

       19:45,回到知青小镇,小街的尽头看最后一抹晚霞,火烧一般,漫天彤红。

            环湖畅游一周,恣意纵情,饱览草原落日之美,收获满满、快乐满满。

晚餐

     哈拉盖图农牧场,是乌拉盖管委会下辖的单位,是一个包含了6个村庄的乡镇。在小镇的一条主街上寻了一家餐厅,闹不清根底,只见有食客,跟着感觉走,竟然还不错。

     锅包肉

    蘑菇

    瓜条杏仁

     酱烧鲤鱼

    紫菜蛋花汤

兵团小镇清晨

    夜里睡得很好,周围异常安静,没有蚊虫打扰,早起后在小镇散步。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十一团 - 团部旧址。

   镌刻着兵团记忆的小镇,这里保存着兵团时期的建筑,传承着薪火相传的兵团精神,再现了兵团时期的生活场景,能让人们感受到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老房屋、老物件,老画面,老标语,能勾起远去的记忆与情怀。有过亲身经历的人看到这些,一定会心潮起伏,一定会思绪万千。老知青们回忆当年内蒙大草原的真实状况是: “白毛黄毛风,从春刮到冬;五月雪刚化,九月又结冰;风吹牛羊跑,六月穿棉袄。”当年并未来过内蒙的本人也曾听说:这边是“一年两场风,从头刮到尾,一是白毛呼呼,二是黄毛呼呼。”(呼呼-指风,一个地域性的词语,结合了视觉、听觉形成的词。)

    对比网上图片,这栋房屋似乎是老邮局。

   哈场兵团大礼堂

     此篇游记写作中得知,国家文物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并公布了第一批12处“红色草原”名单,乌拉盖草原榜上有名,它“是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农垦历史的见证地,现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哈场兵团大礼堂、粮库旧址。”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千里草原自驾-贝子庙、天边草原乌拉盖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