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乐山旅游(游记,十四)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夹江千佛崖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夹江
夹江千佛岩

发表于 2019-05-24 16:42

2007年05月05日 星期六 下午 阴天

2007乐山旅游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夹江千佛崖

夹江千佛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算得上是四川著名的石刻古迹之一了。

所谓夹江千佛崖的千佛,就密集分布在铁石关下栈道右边临江陡峭的崖壁上。据了解,夹江千佛崖有始于隋唐,延及明清的历代摩崖造像162龛,佛像2470余尊,所以称作“千佛岩”。 这些龛、佛像雕刻精致,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衣纹贴体,表现出古代雕刻家们极高的艺术造诣。其中的弥勒坐佛、净土变龛、天王龛及多窟观音像龛,俱为盛唐造像的精品。佛廊西端的“万咏岩”上,有琳琅满目的历史题刻,或赞山水并秀,或抒揽胜情怀,不乏辞美意雅、雄浑秀丽之作。







千佛崖位于乐山市夹江县城西3公里处。这里风景如画,依山傍水,被称作“青衣绝佳处”。大观山和依凤岗对峙,青衣江从中蜿蜒而过,形成“两山对峙 一江口流”的旖旎风光。 靠青衣江左岸的石壁上,排列着200多窟石刻造像共2400余尊,故称“千佛崖”。

这些摩崖造像略早于乐山大佛,开凿于隋,兴盛于唐,延及明、清。但与乐山大佛不同的是,千佛岩的这些摩崖造像基本上是由民间自发镌造的,因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艺术形象也更加多姿多彩。造像中最大的弥勒像龛,佛高2.7米,造型优美,比例适度,姿态与乐山大佛相似。二胁侍菩萨服饰华美,衣纹流畅,肌肉丰硕,体积感很强。

千佛崖造像十分生动,虽然塑造的是佛像,但却具有活脱脱的人情味和各自的性格特征。在这里,观音也有着不同的丰姿:圣观音容貌俊秀,娴静虔诚,手拿净瓶,丰肩裸臂,一双智慧的眼睛中显示出悲天悯人、欲笑又忍的神态,显得亲切又不失尊严;千手观音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脸庞俊美,目光慈祥;数珠手观音身着无袖天衣,亭亭玉立,飘然欲动,恰是唐代美女的化身。造像排列错落有致,少则独占一窟,多则上百尊集于一窟,大可逾丈,小不及尺,造型优美,技艺精湛,姿态各异,绚丽多彩,显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石刻艺术水平。其中的弥勒坐佛、净土变(指展现弥勒净土相状之图画或雕刻)龛、天王龛及多窟观音像龛,都是盛唐造像的精品。这些文物价值令人叹服千佛岩唐代摩崖造像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文物镌造至今1300多年来,千佛岩佛像历经沧桑,明代以前两次塌方损毁了部分佛像,长期的风雨剥蚀使许多佛像表层脱落,“文革”时期开山打石竟使100余窟(1000余尊)精美的佛像荡然无存。

如果你到了夹江县不去到千佛崖,就看到青衣江,那就委屈去了你白去了一趟夹江,一定要去!

青衣江是一条不长的江,主源大概在雅安市的宝兴县硗碛乡一带,流淌着夹金山的冰雪。它流经宝兴、芦山,到飞仙关,天全河与荥经河也加入进来,这时,它便叫青衣江了,流经雅安市区,然后经洪雅、夹江,最后在乐山大佛的脚下汇入大渡河。以上所说的每个地方我都去过,因此对这条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这是一条青花亮色的江,尤其在宝兴至飞仙头这一段,红色的岩石愈加衬托出江水的清洌,自由欢畅,每每使我有要痛饮的欲望。一过飞仙关,山势平缓了,江水也平缓下来。每过飞仙关往回走,看那一江碧绿,心绪就像省略号一样,一个点一个点地延续着轻峡的起伏,意犹未尽。虽然青衣江也被大坝拦起了十几道,但它的水量和颜色,显得它是一条真正的江。到了夹江的千佛岩,同样壁立着红色的崖壁,才明白这里仍是那省略号六个点中的一个。情况就是这样,当一条河还没有变成一条江的时候,当一条江还没有汇入另一条江之前,它都是清澈的,有希望的。在夹江千佛岩这里看到的青衣江,让人觉得我们真的还有希望。

千佛崖摩崖就在青衣江畔的大观山的崖壁上,很集中,一段陡坡,不长,上上下下之间,就将上面的石刻看完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当然是唐朝的,和青衣江尽头的乐山大佛是一个时期。这处石刻规模不很大,一共也没剩下几张完整的脸了。它能入选全国重点,看来至少有两个原因,一、它有史料的价值,二、即使不完整,唐朝的也不多了。

去石刻景区,先得穿过一条老街,这条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聚贤街。据说,历史上的聚贤街是哲人贤士聚会之所,它北靠青山,南濒绿水,几十户人家多为明清风格的传统民居。史料记,秦惠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灭蜀,建立秦国统辖之蜀郡。蜀亡过后7年的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秦军大败丹犁小国于此设置南安县。《史记》所记汉高祖刘邦封功臣宣虎为庄侯“食邑南安”就在这里。





















穿过聚贤老街后就到了江边,有几处小小的石龛,便能看到001的编号了。接着是夹江县水文站。再走几步便有一售票处。门票五元,往前走,树林间几间房子,一个坝子,照例便见了许多大爷大娘大姐们,喝茶,却没有打麻将的,都玩的是一种长条的纸牌,叫二七十。再往前走几点,即有一石阶陡坡,右侧的山崖上便是石窟,左边靠江,看得出石阶有一点古老。石阶的中部,左边一块平地,盖了个亭子。这幅画面真的是相当地漂亮。这便是千佛胜景坊。过千佛胜景坊,就到了“青衣绝佳处”。


















首先看到的是唐朝的石刻,这处石刻规模不算大,造像也不大,却很精致。值得欣赏的并不仅是那一壁大大小小的石窟,而是这项完整的工程,临江的石板路陡然变成了曲折向上的阶梯,阶梯旁的石窟和临江一侧的平台,平台上面的亭子,叫万象亭。崖缝中生出的树木,青衣江中的巨石,这一切非常地动人。中国的摩崖绝不是随便找个山壁就开凿,中国的摩崖石刻都是人天合一的艺术,境界非常高,如果只是欣赏单纯的技艺之美,是领略不到这种境界的。











保护一处文物,不该是单纯地将那个“文物”本身保护下来,而是该把它整个的自然环境一起保护起来,这才有了之所以产生这件“文物”的原因,才能完整地领悟艺术和这种艺术所包含宣扬的精神思想。

万象亭坐落在一块被削平了的巨石上,巨石之腰上也有几个石窟。这平台的端头,隔着下面几米的石阶,正对着135窟,雕刻了弥勒佛的坐像,两旁各站一协侍菩萨。这一窟当然是夹江千佛岩的形象代言人,完整,完美。于是,这端头便砌了水泥台子,供人敬香。上上下下间,便有了香火气。












我这么一上一下来了几回合地看了看,也深深地陶醉了其间,石刻虽面目多残损,但那些火焰纹的背光,无头的跏趺座像双腿间云一般的衣纹,和那些力士、飞天的小小的动态,都很容易体味到大唐的韵味,真是爽及了。其中有几窟比较奇怪的造型和手艺,可能是后来啥子时候刻的,跟唐的东西大不协调。

此处景区不是一个封闭的景区,这石阶却是一条活生生的路,仍在供当地人交通。农民卖菜、学生上学都得从此经过。因此,很多挑了担子、背了背篼、扛了自行车的人来往。

沿右坡上行,上有望龙坪,临江下望,但见急流江水之中,一座龙脑奇石兀自巍然不动。明代嘉定知州郭卫宸有诗赞曰:江头一块石,独立不能移。相彼波流者,谁将砥柱之。而渔纲竞急,以济舟难迟。

望龙坪前,是一座“铁石关隘”坊。牌坊南临百尺深渊,北依千仞绝壁,所在位置是古代的铁石关遗址。铁石关古栈道不仅是陆路要塞,且凭仗其险要地形,与江对岸的陡峭岩壁隔河对峙,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扼守着一江青流。《三国志》和《华阳国志》上记叙的南安峡口伐黄元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经关口往前行是秦汉古栈道遗址。石级直接开凿在岩基上,从关口到城下共108步,它历经千年风雨依然保存着原有的风貌,那被往来行人踩塌磨损塌陷的痕迹向人们展示着它的古老,这段沿江道路是历史上有名的“南安平乡明亭大道”。

山腰有个平台,是丹崖坪,丹崖之上,加起来有个网球场大小,上面有许多题刻。题刻中有苏东坡先生的《题儋耳山》诗: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余。儋耳山现在叫松林岭,在海南儋州,这首诗是苏轼被贬到儋州时写的。据说,地处儋州西北部的儋耳山孤山一秀,傲视群岭,夹江人把苏轼的这首诗镌刻在这里,大概此山给人的观感跟儋耳山相似吧。丹崖坪附近有灵崖洞、秀落天半亭、云门坊。丹崖坪上面,是大观绝顶。本来可以从这里到佩玉亭再到天生桥,但现在道路不通,只有折转回到西城楼。











丹崖坪、大观顶上原生的松树和其它树种,将整个平顶遮住,那阳光硬是就射不进来,非常凉爽。大观顶有一户人家,便守着这个天台过日子,卖点茶水也就够过日子了。客人不多,两桌。平日生意可能也难得有暴满的时候,但成本低,门前即茶园,园里是敞养的鸡鸭,遍山是苦竹。我们要买点苦笋,一会便背了一背篼回来。喝着他家自产的青茶,翘起脚来眯会儿瞌睡。从树木之间,可以极目青衣江远处,那还是很享受的。







下山到一半的时有座庙叫千佛寺,现在叫大成殿。大成殿始建于隋朝,明末被毁,清乾隆十一年重建,原来是在夹江县城文庙,1986年迁建于此。那建筑也算很有点看头,但殿内塑的佛像,却叫人吓了一跳啊!那像塑得哪有什么手法可言,面像一点跟慈悲、庄严挂不了边,简直可以说叫乱来!贼眉贼眼的(阿弥陀佛),手臂硬邦邦,像个残疾人(阿弥陀佛)。发展这么多年,中国人全民学会了娱乐,个个都是好手,我们从未有过这么深入、广泛、开放、合法的娱乐,却集体丧失了美感。比如这个塑像,那雕塑大师的拙劣手艺不用说了,出钱的人咋说?请他来的人咋说?住持或管理者咋说?膜拜的香客咋说?路过的咋说?没人说!天啊,从这里下去几个台阶可以看到唐代,那不是显然在证明我们的退化吗?中国人是不需要美感了吗?丧失美感了吗?一个没有美感的民族能崛起吗?如果让我带着拙劣艳俗的视觉残像离开千佛岩,那实在是对我视网膜的亵渎。便又回到唐朝,治疗我的视神经记忆。这时夕阳,眼中的一切都镀了层淡金,每个面的石头都好看,每一朝一代的题刻都深情,每一个出现在这时的人都美好。构成的完全是诗情画意。按说,这时,该一手抚着栏杆,眼望着江山,吟两句什么,比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来应景。不过我没什么文化,吟不出前后句来。玩高兴了,嘴上不自觉地老想哼哼点什么,却又哼不出个调调来。








千佛岩最初的名字叫古泾口,后来叫过青衣绝佳处。万象亭傍山一侧的石壁上,镌刻着“古泾口”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庄重古朴,这是明代张庭的题刻。据说,张庭别号五兀山人,曾做到吏部郎中,他持正秉公,选贤任能,革新吏治,后遭到诬陷中伤,罢职回乡,办有“五兀书院”。

“古泾口”就是“泾口”,“泾口”之名始于秦。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兵灭蜀,接着“移秦民万家实之”,以巩固其对新征服地区的统治。实(充实)蜀秦民主要来自陕西省关中平原的泾水流域,他们虽已徙居蜀地,但仍然念念不忘故土,迁入夹江境内的“秦民”常常思念家乡“泾水”,并视青衣江水如泾河之水,因而以“泾口”之名来称其新居之地,只是后人加了个“古”字。

古泾口坡下,一处山岩前伸突出,宛如棚盖,棚盖之下,岩腔宽阔,这种地貌俗称“洼岩腔”,被古人命名为“月浪厂”,并刻了三个大字于此。据说,这里的“厂”字应读“hàn”,是指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人可居住的地方。

在佛廊西端的“万咏崖”上,有琳琅满目的历史题刻,或赞山水并秀,或抒揽胜情怀,不乏辞美意雅、雄浑秀丽之作。

在“古泾口”处镌刻有题记的说明,上款是“吏部文选郎中邑人张庭并书”,下款“嘉靖丁酉夹江尹两河张学刻”,下千佛岩至江畔低处,可见巨岩实为悬空,中有一半尺缝隙,天工造物。巨岩下有题记,其中一方一九八四年加新式标点重刻“重修千佛并灵泉记”,可解古泾口之惑,亦可知千佛岩之前世今生:

“昔秦惠王徒秦民万家居南安,忆泾水不得,饮此江流似焉,故名此为古泾口,托之也。唐初邑之僧人梦佛于岩上,以千佛石岩刻之,宛然有其神而助之,观人事造化胥不可少,佛像大小非一,而面目头颅毁损剥落。释氏之教倍于礼乐,县尉王公讳定弢,荣成调戍人也,赞政之初过而太息之,丙子冬募陶人陶佛之首凡数百,明年春倩丹青悉补饰无痕,而且俨然生气,足壮山川之观。”

后半所叙为岩上灵泉水事,读之颇有不通顺处,原款“康熙三十六年丁丑季春寒食后一日 泾上无名氏记”,若当初题记字迹清晰,也必然不会重刻,想来重刻时漫漶不清处以致误读,但无碍知之原委。




其实,青衣江自古泾口至九盘山南麓半边山崖处,约三十五里古称“漹江”,如今夹江县城主城区便称“漹城”。嘉阳驿路,东起嘉州(今乐山),西迄雅州(今雅安),依青衣江北岸蜿蜒。因于水北,嘉州于宋时别称嘉阳,故以名驿道。秦惠王攻灭巴蜀,迁徙秦民万家居南安,移民思饮关中泾水,饮青衣江水似泾水,故名古泾口。青衣江,古称平羌水,李白有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即指三十里外峨眉山东青衣江。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夹江14
2007乐山旅游(游记,十四)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夹江千佛崖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夹江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夹江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夹江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夹江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乐山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乐山旅游推荐

+更多

    乐山旅游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