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5

六朝如梦,梦圆金陵(老门东、夫子庙)

天数:4 天 时间:3 月 和谁:夫妻

老门东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以东,是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门东是南京传统民居聚集地,大部分建筑建于清末民初,以小青瓦坡屋面,青砖空斗墙为主要建筑特色。

老门东传统文化街区,最引人注目的景点是入口处的石牌坊,也是游客的打卡拍照的景点。老门东牌坊高17米,石雕由福建惠安石刻艺人设计雕琢,石雕画面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玉如意等,牌坊基座上的抱鼓石也敷设了精美的石刻云纹。牌坊两旁有一副楹联:“市井坊间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合书千古大文章”,短短22个字,就将历代南京人共建古城而创造的辉煌与城市的纵深感都呈现出来了,有引人入胜之功。

穿过老门东牌坊,即走进了老城南传统民居生活,一条条老街巷将让人重新感受老城南风貌。南北贯穿整个街区主要街道是“箍桶巷”,东西向的主要街道是“三条营”和“边营”。

三条营

芥子园文化展馆为“李渔”与“芥子园”主题文化的展览中心、体验中心。

南京德云社剧场隶属于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位于南京市老门东步行街箍桶巷128号,是由郭德纲先生创立的北京德云社在南京建立的分社。剧场建筑为中式传统建筑,面积近120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260人左右,以表演传统曲艺•相声为主。

五板桥

这里是文化乐园,还有金陵刻经、南京白局、手制风筝、布画、竹刻、剪纸、提线木偶等民俗工艺,落户在街区内。

老门东街区是开放式的,在街区里转悠,一不小心就会碰到著名的传统小吃,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小吃,这里应有尽有。外酥里嫩的“蒋有记”锅贴, 只有三张桌子的“蓝老大糖粥”,座无虚席的“鸡鸣汤包”等等。就像肯德基、星巴克这样的西餐,在老门东也有一席之地。

小郑酥烧饼

南京人本地有名的奶茶店

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

南京夫子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文宣王庙,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也是中国四大文庙,为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

南京在历史上曾经十一次定都。六朝时代,夫子庙地区已相当繁华。乌衣巷、朱雀街、桃叶渡等处,都是当时高门大族所居。在明代,夫子庙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考生云集,因此这里集中了许多服务行业,有酒楼、茶馆、小吃,青楼妓院也应运而生。内秦淮河上“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画船萧鼓,昼夜不绝”,描写的就是当时秦淮河上的畸形繁华景象。

李香君是清初戏剧家孔尚任名著《桃花扇》中的秦淮名妓,“秦淮八艳”之一,是家喻户晓的中国古代罕有的光辉妇女形象。这个出身秦淮名妓的下层妇女之所以受人仰慕,不在其花容月貌,而在于她有着强烈的正义感、爱国心和高尚的情操,愤世嫉俗,显示出难能可贵的精神。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为纪念中国古代这位爱国名媛,歌颂了她“威武不屈、贫贱不欺、富贵不移”的做人品质和民族气节,秦淮区人民政府以文学巨著《桃花扇》内容为基础,在夫子庙内秦淮河南岸(钞库街38号)修复了李香君故居——媚香楼。

乌衣巷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地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当时中国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乌衣巷门庭若市,冠盖云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乌衣巷见证了王谢的艺术成就,与两大家族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紧密相连。

中国科举博物馆位于夫子庙文化街内,毗邻秦淮河,分南北两个馆,包含博物馆主馆、 江南贡院南苑以及明远楼遗址区三大区域,内容丰富,堪比历史教科书!博物馆主体是科举文化展示、体验的集中区; 江南贡院南苑是科举博物馆主体的配套区域;明远楼遗址区主要是明远楼、至公堂、历代碑刻及部分号舍。

江南贡院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学宫东侧,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中国南方地区开科取士之地,也是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经历代修缮扩建,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清朝同治年间,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问,可接纳2万多名考生同时考试,加上附属建筑数百间,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清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成趋实学,从此江南贡院便结束历史使命。江南贡院从建成至晚清度除科举期问为国家输送八百余名状元、十万余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明清两代名人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翁同和、张謇、陈独秀等皆出自于此,金陵文化之昌盛可以想见。

中国科举博物馆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已开放的部分场馆包括博物馆地下三层,地面上明远楼、至公堂、号舍、碑刻及南苑的魁光阁等,含11个展厅,是中国唯一一家地下式博物馆 。

参观之前 需要先大体了解一下,漫漫科举之路大概情况:科举考试分为:1、童生试,2、乡试,3、会试,4、殿试。

按照考试的顺序和等级:童生试:童生试的三场考试全部通过的称为秀才。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第一名为会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孔子行教像》拓片

青瓷多足砚

宋代“唯有读书高”陶俑

“青云直上”石壁

少数民族鱼跃龙门大银饰

清代“读书”系列雕版

清代“状元游街”瓷塑

明代青花笔山和清代瓷暖砚

清代水盂和铜制墨斗

清代竹雕笔筒

大清乾隆年制款彩墨

宋代省油灯和明代报捷俑

清光绪二十八年黄炎培举人袍

清代乡试考场考官赏钱

马和之《小雅鹿鸣之什卷》

状元刘福姚殿试试卷刊本

探花沈清藻殿试卷刊本

状元黄思永试卷刊本

状元赵以炯殿试策手抄本

蔡元培殿试卷

刘春霖书院课卷

清代盘金绣进士服

清代纪昀、德保、蔡新、胡高望为习振翎题“进士”匾

状元陆增祥朝考卷

清康熙进士年羹尧散馆卷刊本

精寿山石“魁星点斗”像和“连升三级”笔筒

梁启超草拟京师大学堂章程

胡适家书

女子的一些馆藏

明远楼是江南贡院的中心建筑,位于江南贡院建筑群的中轴线上,始建于明朝,清道光年间重建。平面正方形,三层木结构探拜套愉建筑。"明远"二字,取自于《论语》中"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的含意。

楼高三层,底层四面为墙,各开有圆拱门,四檐柱从底层直通至楼顶,梁柱交织,四面皆窗。登临四顾,整个江南贡院一目了然。在当时起着号令和指挥全考场的作用,是考试期间考官和执事官员警戒、发号施令的地方。由于其地位与作用的特殊性,使得贡院内的建筑,包括贡院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建牛背慨筑,在高度上均一律不准超过明远楼。

我参观完中国科举博物馆,感触最深的是那些及第的试卷刊本,那一笔笔好字,字体工整清晰,堪比当今的印刷体。另外更深悟知识改变命运,从这里认真仔细了解一千多年的科举演变历史, 的确受益匪浅。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六朝如梦,梦圆金陵(老门东、夫子庙)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